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不同的蒸煮压力下,将不同比例的麦秸和木材混合原料分离成纤维,测量筛分值并制作了草木复合中密度纤维板,对比分析了不同蒸煮压力条件对草木复合纤维筛分值,草木复合中密度纤维板的内结合强度、弯曲性能和握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蒸煮压力对木纤维的质量影响较大,蒸煮压力为0.8MPa适合草纤维的分离,但破坏了木纤维的热磨,易导致细小木纤维的产生,板材的IB性能高,表面和边部握钉力的差值较小,但是弯曲性能较差;草木比为50∶50时板材的物理力学性能较高。综合上述试验结果,选择蒸煮压力为0.8MPa,草木质量比为50∶50时,制备出的草木复合板材的性能较高。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室磨机上,针对稻草和杨木两种原料分别进行了纤维的一步分离和单独分离,测定了所制得的纤维的质量,并按照草木原料比3∶7分别制造了草木复合中密度纤维板.测试结果表明,一步分离制造草木混合纤维具有可行性,所制得的板材各项物理力学性能好于草木纤维单独分离后混合制得的板.  相似文献   

3.
以洋麻纤维和聚丙烯纤维针刺毛毡、橡胶板为原料,以PE(聚乙烯)胶膜为胶黏剂,利用热压成型工艺制备洋麻纤维/聚丙烯/橡胶板复合材料。首先通过热压因子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制备洋麻纤维/聚丙烯复合板,测试其物理力学性能,选出较优热压工艺参数。然后加入橡胶板,通过优化热压因子,采用二次成型制备洋麻纤维/聚丙烯/橡胶板复合板材,与一次成型工艺制备的洋麻纤维/聚丙烯/橡胶板复合板材物理力学性能作对比。探究制备洋麻纤维/聚丙烯/橡胶板复合板材时,不同热压温度、时间和压力对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得出较优热压工艺。  相似文献   

4.
利用木屑、竹屑及玉米秸秆等生物质原料,采用棒状成型机将原料压缩为棒状成型燃料。试验测定了成型燃料的松弛密度、抗跌碎性、抗渗水性和吸湿性等物理特性参数。结果表明:生物质原料纤维排列形态对成型燃料的密度有影响,原料纤维形态结构排列整齐与零散结构相比,成型后成型燃料的密实度更好。生物质原料固定碳含量影响成型后成型燃料的表面颜色,固定碳含量低的生物质原料,成型后成型燃料的表面颜色较深。试验结果也表明了原料纤维形态和原料特性对成型燃料的抗跌碎性、抗渗水性及吸湿性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低共熔溶剂(DES)是一种新兴的绿色溶剂,具有和离子液体类似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易制备、成本低、溶解能力强、可设计性等优点。利用DES溶解和分离木质纤维原料及其组分进而生产生物质能源与材料是一种新型环保的木质纤维原料利用方法。在介绍DES的制备、物理化学性质及溶解机理的基础上,综述了DES溶解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以及分离木质纤维组分的研究进展,最后对DES应用于木质纤维领域今后的工作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的热磨条件下(蒸汽压力为0.4、0.6、0.8、1.0MPa,磨盘转数为2 500r/min和3 000r/min),将麦秸原料分离成纤维,并试制了相应的麦秸中密度纤维板,对比分析了不同的热磨条件对麦秸中密度纤维板的内结合强度、弯曲性能、吸水性能、表面硬度和边部握螺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热磨条件下分离得到的麦秸纤维形态存在差异,纤维的强度和形态对麦秸中密度纤维板的物理力学性能影响较大。当蒸汽压力为0.8MPa,磨盘转数为3 000r/min,麦秸中密度纤维板的各项性能得刮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借助适当的泡孔参数表征手段,探究纤维多孔缓冲包装材料的泡孔参数(孔隙率和孔径大小及分布)与其力学性能的关系,为制备出性能优良的纤维多孔缓冲包装材料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研究和揭示纤维多孔缓冲包装材料的发泡机制提供参考,以推动绿色环保缓冲包装材料的发展。【方法】以木粉和废瓦楞纸浆为主要原料,同时添加发泡剂等辅料,采用热压成型方式制备出具有不同孔隙结构的发泡材料,使用Image Pro Plus 6.0图像处理软件对材料的显微图像进行处理与分析,得出不同材料的泡孔结构参数,即孔隙率和孔径大小及分布,通过静态压缩性能测试及4次压缩回弹测试得到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缓冲系数-应力曲线、4次压缩平均回弹率曲线和单位体积变形能曲线,对材料泡孔结构参数与其力学性能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的泡孔参数与材料力学性能有着不同的关系,其中孔隙率与材料力学性能的关系为:孔隙率越大,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越平缓,最小缓冲系数越小,单位体积变形能越小;随着孔隙率的增大,材料的平均回弹率先升高后降低。孔径大小及分布与材料力学性能的关系为:大泡孔所占面积百分比越大,材料同一应变条件下对应的应力值越小,最小缓冲系数越小;大泡孔所占面积百分比越小,即孔径分布越均匀,材料的平均回弹率越高,单位体积变形能越大。【结论】通过适当的泡孔参数表征手段及试验和统计方法,对纤维多孔缓冲包装材料微观泡孔结构参数(孔隙率和孔径大小及分布)进行表征,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获得其与不同孔隙结构材料力学性能间重要的理论关系,对于继续深入研究纤维多孔缓冲包装材料微观结构、优化泡孔形貌及均匀性甚至后续生产制备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竹木碎料/纤维复合板相关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竹材和木材加工剩余物为原料、竹碎料和木纤维为基本结构单元,选择竹碎料的不同规格、竹碎料与木纤维的不同混合比、不同的施胶量和不同目标密度作为工艺因素,经热压胶合得到一种新型竹木碎料/纤维复合材料。当竹碎料规格为10mm、施胶量为10%、竹木混合比为65%:35%、目标密度为0.8g/cm~3时,产品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均超过同类刨花板和中密度纤维板的国家标准,表明竹碎料与木纤维复合较好地弥补了单一材料的不足,体现了良好的复合效应。  相似文献   

9.
在微纳米木粉的试验制备过程中以落叶松锯屑为加工原料,以预期加工的微纳米木粉颗粒粒径为试验加工目的,将试验设备中的磨盘砥石作为加工的核心部件,对木材强韧性纤维类材料施加强剪切力和研磨力,以保证微纳米木粉的成功制备。采用"平衡轨道"模型对制备的微纳米木粉进行分离,并对不同粒径的木粉利用CFD原理进行两相流流体场内的分离模拟,以保证在实践加工中不同粒径的木粉能够顺利地进行分离分级。最后,将分离收集到的不同粒径的木粉样品进行物理性质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的微纳米木粉制备系统能够分离出预期的木粉粒径,且随着木粉粒径的不断减小,木粉的颜色、密度、团聚性和附着性都将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0.
纤维板生产原料的纤维特性、热磨机的性能、磨片的制造工艺对磨片齿形的结构设计、纤维分离的机理及磨片综合性能等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利用短纤维代替粉状材料作为增强材料制备纤维增强型聚丙烯基复合材料,研究不同的木纤维/聚丙烯配比、密度以及不同浓度的碱处理对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目标密度仅为0.55g/cm3时,且当木纤维与聚丙烯的配比为30︰70时,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表现出最佳的物理力学性能,但仍达不到标准要求。因此,综合产品成本和物理力学性能,选取了50︰50的原料配比,研究密度对该产品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得到不断提高,当密度为0.70g/cm3时,板材的力学性能就可以满足国标要求但吸水厚度膨胀率不能满足国标要求。当密度为0.83 g/cm3时,板材的力学性能满足国标要求,吸水厚度膨胀率有减小的趋势。为了进一步提高该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利用浓度分别为1%,3%和5%的氢氧化钠溶液对木材纤维和工业大麻杆纤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经过碱处理后复合材料的吸水厚度膨胀率减小了,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仍可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以毛竹为原料,在不同染色工艺条件下,研究纤维化竹单板的上染效果以及染色单板制备的竹基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75℃乙醇分散介质染色与90℃水分散介质染色单板的上染色泽,均优于常温水分散介质染色;75℃乙醇染色制备的竹基纤维复合材料的色泽最佳,常温水染色时,制备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最优。综合考虑竹基纤维复合材料的表观色泽和性能,推荐使用75℃乙醇溶剂作为介质的染色工艺。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纤维板生产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年产量位居世界首位,而生产状况总体上呈现"高能耗、低效率"的状态,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纤维板生产的工艺水平和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对纤维板生产的工程应用性基础理论的研究还存在不足,因此笔者结合热磨法纤维分离的基本原理及纤维制备的工艺过程,从热磨机磨片和热磨工艺参数两个方面对热磨法纤维分离能耗进行分析,分别探索磨片齿形结构参数、原料预处理工艺等因素对纤维分离能耗的影响,从而揭示热磨法纤维制备中能量耗散的影响因素,建立磨片齿形结构参数与纤维分离能耗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可以为纤维分离设备的结构优化、提高纤维分离质量以及降低纤维分离能耗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也可以提高磨片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4.
对不同生长时期的互花米草的化学性质和纤维形态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生长期的增长,互花米草综纤维素与木质素含量逐渐增加,而各种抽出物含量呈减少趋势,成熟的互花米草综纤维素含量与马尾松木材相近.秆部位的综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最高;互花米草原料pH值呈中性或弱碱性,秆部位酸碱缓冲容量最低,梢部位则较高;互花米草秆部位的表皮和叶部位二氧化硅含量较高.互花米草纤维属于中等长度纤维,纤维大小等级为细.  相似文献   

15.
运用600-EX型锥形除砂器,对落叶松硫酸盐浆中早、晚材纤维进行了分离。通过正交试验运用极差分析方法,得出了影响分离效果折因素大小次序为纸浆浓度、除砂器下出口径和进浆压力;最佳操作工艺条件为纸浆浓度0.25% ̄0.22%,进浆压力0.5MPa、出渣口径为Φ10.74mm。分级前原浆中早材纤维含量为43.2%;分级后早材浆中早材纤维为78.7%,晚材浆中早材纤维为7.66%。  相似文献   

16.
世界造纸纤维原料供应现状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造纸纤维原料的结构1989年全世界纸产量为2.3亿t,消耗纤维原料2.44亿t,其中木浆1.49亿t,占61%;其他纤维浆0.13亿t,占5%;利用废纸0.82亿t,占34%(表1)。从表1可看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所用纤维原料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7.
热磨法(TMT)是目前国内外纤维板生产中分离纤维的主要方法,作为对纤维直接起研磨作用的热磨机磨片的质量优劣,关系整个热磨工程系统技术性能的发挥,能耗的大小,效率的高低等,因此,许多国家十分重视磨片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8.
对广西融水县11个乡镇的毛竹竹材物理力学性质及竹材成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毛竹的物理性能指标大小:6年生毛竹4年生毛竹2年生毛竹。2年生毛竹各物理指标不稳定,建议在采伐过程中保留,应首先选择6年生毛竹;融水毛竹材纤维素平均含量为40.67%,平均纤维长1.85 mm,平均纤维长宽比137.9,但与主要毛竹产区相比不占优势;综合比较,融水毛竹竹材强度高,弹性好,硬度大,适合加工各式竹制品。  相似文献   

19.
阿伦  马岩 《林业科技》2007,32(3):30-32
探讨微米长木纤维轻质板(MLFB)的原料选配及木纤维加工的关键参数。经试验验证,MLFB板材的物理力学性能达到了日本JISA5908《轻质刨花板》标准,密度最低可达0.276g/cm3;且密度0.5 g/cm3的MLFB板材的弹性模量及比强度远远高于密度为0.5~0.85 g/cm3的MDF板和刨花板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20.
植物纤维膨化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对植物纤维膨化材料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在膨化试验过程中,气泡的分布和大小影响着材料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纤维在气泡张力和顶托力的作用下实现了自由的联结。形成立体交叉网络结构。胶黏剂和表面活性剂使这种结构得到了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