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探讨了不同浓度的4种钠盐对孔雀草品种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根长和苗长的影响,结果表明,NaC1和Na2SO4浓度≤3.0 g/L胁迫下,孔雀草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高于ck,根长和芽长不低于ck.当二者浓度≥9.0 g/L各指标显著降低,明显抑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Na2 CO3浓度≤1.0 g/L胁迫下,金门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显著低于ck,根长和芽长与ck差异不显著,英雄种子的发芽势和芽长与ck差异不显著,发芽率显著高于ck,根长显著低于ck;NaHCO3浓度≤1.0 g/L胁迫下,金门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显著低于ck,根长和芽长与ck差异不显著,英雄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明显高于ck,根长显著低于ck,芽长与ck差异不显著.综合钠盐对种子萌发期各指标影响程度和盐害指数分析得出,不同钠盐胁迫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作用不尽相同,同种植物的不同品种种子萌发期对钠盐胁迫的耐受力存在差异,高浓度盐均表现为抑制作用,英雄品种的耐盐性大于金门品种,Na2CO3、NaHCO3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大于NaCl、Na2SO4.  相似文献   

2.
利用自交系178和郑58构建的F2:3家系群体为研究材料,对不同环境下玉米籽粒锌、铁含量、籽粒构型、百粒重等籽粒主要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并对锌、铁含量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环境下籽粒锌含量与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59,0.395,粒长与粒厚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8,- 0.2...  相似文献   

3.
粒重对玉米自交系种子品质性状和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玉米自交系种子粒重对其品质性状和活力的影响,以81个玉米自交系的种子为试验材料,按照粒重分为5级,分别对其4个品质性状指标及电导率、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粒重的玉米自交系种子发芽前活力呈显著差异,发芽后差并不显著;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却存在显著差异,赖氨酸的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种子》2021,(7)
测定了111份玉米自交系的百粒重、容重、蛋白质、淀粉、油分、赖氨酸的含量,分析了玉米粒重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玉米自交系的粒重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同一自交系重复间差异不显著。玉米籽粒百粒重与蛋白质和油分含量之间呈负相关,与淀粉和赖氨酸含量之间呈正相关;玉米籽粒容重与蛋白质和油分含量之间呈正相关,与淀粉和赖氨酸含量之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种子》2019,(1)
为研究沙棘属植物云南沙棘、江孜沙棘和肋果沙棘各采集点种实表型性状、种子发芽特性及其相关性,通过测定果实的鲜果长、宽、干果长、宽、果实含水量和种子的长度、宽度、长宽比、百粒重、种子含水量等表型性状,以及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发芽特性,并比较浸种时间(12,24,48h)和培养温度(20,25,30℃)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沙棘属3种植物各采集点种实表型性状和种子发芽特性存在显著差异;浸种24h,30℃发芽条件下,青藏高原沙棘属3个种9个采集地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类乌齐县肋果沙棘发芽率(95.68%)最高,白朗县江孜沙棘(86.00%)最低;温度设定在20~30℃之间,3种沙棘植物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差异显著;浸种时间12~48h时,沙棘属植物种子发芽率差异显著;浸种24h,在温度25℃和30℃条件下,沙棘属植物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最高;种子发芽势与种子发芽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鲜果宽呈极显著负相关,发芽指数与鲜果宽呈极显著负相关,种子百粒重与鲜果长、种子宽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苏打碱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建立耐盐碱玉米种质资源筛选体系,对9份玉米自交系种子进行盐碱胁迫发芽试验.碱浓度分别为50,100,150,200mmol/L和250mmol/L,蒸馏水为对照,测定种子萌发期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长和胚芽长6个指标.结果表明,活力指数和胚根长在自交系间表现不显著,而其他各项萌发指标和生长指标在自交系间、浓度间以及二者互作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并且随着胁迫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品种间对苏打碱的敏感程度不同,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胚根长和胚芽长在150mmol/L碱浓度下供试材料平均表现差异显著,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可作为玉米萌发期种质资源筛选鉴定指标,170mmol/L的碱浓度为适宜的筛选浓度.  相似文献   

7.
玉米种子粒重差异对相关发芽指标整齐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五家渠市种子市场购买的12个玉米品种种子进行调查表明:多数玉米品种种子在净度、含水率等指标上达到国家标准,但仍有品种发芽率未达到国家强制标准,且不同品种之间发芽势差异较大,发芽势最高的达到90%,而最低的仅为15%;不同品种间粒重受遗传影响较大,品种间单粒重整齐度存在较大差别,整齐度变化区间为3.78~7.38。发芽试验中发现,玉米单粒重与芽长、主根长、芽重和根重等指标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单粒重整齐度与主根长、根重、芽长和芽重等指标整齐度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粒重整齐度将影响玉米苗期群体整齐度。  相似文献   

8.
60Coγ辐射对烟草M1代种子萌发及幼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剂量(200~400Gy)的60Coγ射线对3个不同品种的烟草干种子辐射,对其M1代种子萌发及幼苗进行调查,测定了M1代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测量了幼苗7天、14天芽长及根长,对所得数据用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在200~400Gy范围里,随着剂量增加,烟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降低,幼芽、幼根生长缓慢,各剂量处理与对照相比均达到0.01或者0.05水平,其中对芽长和根长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各剂量处理与对照相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次为发芽指数、发芽势、发芽率。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质玉米自交系穗粒性状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玉米穗粒性状是决定产量的重要因素。为了明确不同种质玉米自交系的穗粒性状特征及对种质创新和高产育种提供参考,本研究以211个不同种质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对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粒长、粒宽、粒厚、百粒重和籽粒密度9个穗粒性状进行统计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玉米自交系间各穗粒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除籽粒密度外均存在较大变异系数;采用欧氏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玉米自交系分为7个类群,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粒长均以类群G6最高,粒宽和百粒重均以类群G5最高;郑单958和先玉335两大杂交种的4个亲本自交系各自所属类群相比,4个类群分别有单个或多个自交系多个性状较优,可以为育种工作中穗粒性状的改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镉胁迫对小麦、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子》2019,(5)
为探讨重金属镉对不同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于2018年3—5月,以小麦矮抗58和玉米提纯958为研究对象,利用光照培养箱进行培养,研究不同浓度镉胁迫下小麦、玉米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特征。结果表明:随镉胁迫浓度的增加,小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及发芽指数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且在镉胁迫浓度为20 mg·L~(-1)和50 mg·L~(-1)时,发芽势、发芽率及发芽指数为最大;随镉胁迫浓度的增加,玉米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及发芽指数均表现出下降趋势,但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小麦种子活力指数随镉胁迫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且在镉浓度为150 mg·L~(-1)和200 mg·L~(-1)时表现最为显著(p0.05);玉米活力指数则随镉胁迫浓度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镉胁迫对小麦、玉米根长的抑制率均高于对芽长的抑制率,且不同浓度镉胁迫对小麦幼苗根长和苗长的抑制率低于玉米幼苗,当镉胁迫浓度高于100 mg·L~(-1)时,玉米幼苗的根长抑制率为100%。研究表明,小麦种子萌发对镉胁迫的响应为"低促高抑",而镉胁迫对玉米种子的萌发影响不显著;小麦、玉米幼苗生长均受镉胁迫的显著抑制,且玉米幼苗受镉胁迫的抑制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1.
以17个不同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对苜蓿种子千粒重、发芽率、萌发10d后的根长、苗长、根鲜重、苗鲜重进行测定,计算得出根长/苗长和根鲜重/苗鲜重的比值,并对其主要萌发特性进行了相关性及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的萌发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巨能2号的发芽率最高,根长最长;中苜3号苗长和苗鲜重优势突出;巨能418 Q的根长/苗长比值最高;在根鲜重及根鲜重/苗鲜重中,巨能CR表现最高.萌发期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发芽率与根长、根长/苗长板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及根鲜重/苗鲜重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性状相关性不显著.通过隶属函数平均值对不同品种苜蓿进行排序并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巨能CR>巨能2号>巨能7号>巨能418 Q>巨能551>中苜蓿1号>肇东>中苜3号>巨能601>.巨能耐盐>斯贝得>巨能耐湿>金皇后>准格尔>公农1号>皇冠>驯鹿.研究结果将为这17个苜蓿品种的相关研究及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完善玉米自交系萌发期耐盐性的鉴定评价标准,筛选耐盐性强的玉米种质资源,解析玉米自交系萌发期耐盐性遗传机制,为玉米萌发期耐盐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对390份玉米自交系耐盐性相关的10个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利用主成分分析确定为5个综合指标,即7d发芽率、芽干重、芽鲜重、根干重和根长,可作为玉米萌发期耐盐性鉴定指标。根据隶属函数分析确定各材料的耐盐综合评价指数,并通过聚类分析将材料萌发期耐盐性分为6个等级,其中高度盐敏感型材料298份,中度盐敏感型材料49份,盐敏感型材料27份,耐盐型材料9份,中度耐盐型材料5份,高度耐盐型材料2份。  相似文献   

13.
种子萌发期是研究玉米生长和耐旱性的关键时期。为了鉴定不同玉米自交系的萌发期耐旱性,采用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条件,对42份不同玉米自交系进行干旱处理,通过研究发芽指数、发芽率、发芽势等种子发芽性状,以其相对值为指标,鉴定不同玉米自交系种子萌发期的耐旱性。结果表明,在PEG-6000处理胁迫下,玉米自交系种子萌发受到抑制,不同自交系的耐旱性存在较大差异,通过隶属函数法结合抗旱分级标准筛选出丹3140为萌发期强耐旱自交系,农系1315、YML 1615、京2416为萌发期中等耐旱材料。  相似文献   

14.
氯虫苯甲酰胺拌种对玉米种子活力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氯虫苯甲酰胺拌种对玉米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平皿法和盆栽法研究氯虫苯甲酰胺不同剂量(0.5、1、2、3、4 g/kg)拌种处理对玉米种子萌发、幼苗生长量(株高、根长、根冠比等)以及生理生化指标(保护酶、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在0.5~3 g/kg剂量下拌种处理能明显提高玉米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增加幼苗期生长量;诱导幼苗叶片中CAT、POD、SOD、PAL、PPO活性升高;提高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还原糖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氯虫苯甲酰胺在4 mg/kg剂量时对玉米植株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各项指标仍高于空白对照。结果表明:合适剂量的氯虫苯甲酰胺拌种可以显著促进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5.
肌苷对绿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浓度肌苷对绿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为其应用于植物生长调节提供参考。通过室内水培试验,分别设定100~500mg/L五组不同浓度的肌苷处理,测定绿豆种子发芽和植株生长的相关指标。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肌苷浸种均促进了绿豆种子的萌发和生长,绿豆的发芽势、发芽率、根长、叶长、叶宽、鲜重和干重有不同程度提高,根冠比降低。不同浓度处理中,以400mg/L处理的幼苗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分别为95.8%和97.9%;以300mg/L处理鲜重、总干重和根干重最高,播种8、10天后以200mg/L和400mg/L处理的幼苗根长、叶长、叶宽最高。利用肌苷浸种可促进绿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且浓度为200~400mg/L肌苷更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有益于苗期生长并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低氮胁迫对玉米自交系幼苗生物量和根系形态的影响,以35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测定了两个氮素水平处理后14d玉米幼苗的单株干重、地上部干重、根干重、根冠比、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侧根数和初生根长。结果表明,低氮胁迫下玉米幼苗根干重、根冠比、根总表面积、根体积、侧根数、根平均直径和初生根长显著增加,地上部干重和单株干重显著减小,而总根长没有明显变化。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同一氮素水平下,玉米幼苗各性状的综合表现存在基因型差异,且在正常氮素和低氮条件下均可以分为6组。低氮处理后,选取的9个自交系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均显著降低,PH4CV、B73和XY4的根系氮素积累量显著增加,其余6个自交系显著降低。此外,只有XY4的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均较高。综合分析表明,XY4是低氮高效型玉米自交系。  相似文献   

17.
NaCl胁迫对玉米种子活力及幼苗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耐盐玉米筛选和鉴定提供参考,采用滤纸培养法,对4个玉米杂交组合进行不同浓度的NaCl胁迫处理,研究其发芽势、发芽率、种子活力、幼苗高度、幼苗鲜重、根长和根鲜重的变化。结果表明,4个玉米杂交组合的发芽势、发芽率、种子活力、幼苗高度、幼苗鲜重、根长和根鲜重在盐胁迫条件下随NaCl浓度增加均有下降,且各浓度较对照差异极显著;‘杂23’除根长外,其余5个性状的耐盐性分级均高于其他3个玉米杂交组合。各玉米杂交组合间、各性状间的耐盐表现差别很大,筛选和鉴定耐盐表现时要各种性状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8.
玉米种子萌发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萌发是出苗的前提, 对玉米产量影响重大。为了解玉米种子萌发相关性状的遗传机制, 本研究对476份玉米自交系种子萌发相关的6个性状进行调查, 结合125万个(1.25M) SNP标记, 利用3种统计模型(Q, K, Q+K)进行全基因关联分析(GWAS)。结果表明K模型能够较好地评价吸胀前重量、吸胀前体积、吸胀后重量、吸胀后体积和吸胀体积5个性状; Q+K模型能更好地评价吸胀重量性状。基于这6个性状的最优模型的GWAS结果, 共检测到15个种子萌发相关性状的显著SNP, 15个SNP对应6个QTL, 集中分布在玉米第3、第6、第7和第10染色体上, QTL内单个SNP能解释的表型变异为5.09%~7.85%。其中5个QTL可在多个生物学重复中被检测到。以最显著SNP所在基因或附近基因作为QTL的候选基因, 共筛选到6个最可能的候选基因。GRMZM2G148411是吸胀后重量、吸胀重量和吸胀体积3个性状共同鉴定到的QTL候选基因, 根据基因的功能注释, 该基因编码一个包含TLD-domain的钙离子结合蛋白, 可能是一种调控种子休眠与萌发的信号分子。本研究鉴定的QTL为解析玉米种子萌发的遗传机制和相应功能标记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