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华群众历史上就有杉木插条造林的习惯,近些年有人却给插条杉木下了一个生长慢、产量低、材质差、易衰老的结论,大力推广杉木实生苗造林。但当地群众不愿育苗,即使育苗也不愿造,广大林业干部对此也有不同看法,为此,我们特赴江华林区进行调查。先后调查了4个公社,12个大队,24个生产队,对杉木插条与实生苗对比试验林进行标准地每木调查,并作了树干解析。现将调查结果概述  相似文献   

2.
插条造林是无性繁殖的一种方法,江华林区造杉历来有此传统。曾有人认为杉木长期应用无性繁殖会形成退化,为此各级主管部门曾采取措施,深入林区与群众一道育苗,并营造杉木实生苗与插条对比试验林。从1980年起,还采用经济奖励的办法鼓励群众育苗,力图推广实生苗造林。但是,群众的造林习惯仍然难以改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认为有以下两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皿目 林木栽培祯楠人工栽培技术试验研究池杉幼苗移栽试验与应用洞庭湖区刚竹生长调查与栽培试验关于杨树发展中的经营技术措施赤按种源苗期生长调查及适应性研究马尾松造林基地建设的几个技术问题墨西哥柏容器育苗试验球柏的特性与扦播繁殖油茶林低产原因及改造途径马尾松人工直播造林技术探讨提高马尾松造林成活率的几个主要环节杉木早期速生技术组装试验报告光皮桦的经济性状及栽培技术国外松无性苗与实生苗造林对比试验初报不同经营措施对竹林结构的影响 遗传育种杉木速生优良无性系选育6年研究报告从珠山红花油茶中选育优良无性系的研…  相似文献   

4.
在西江林场,采用实生苗造林、萌芽更新和插条造林3种更新方法对杉木林分进行了改造。结果表明:经实生苗造林和萌芽更新后,杉木林分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均好于插条造林,而实生苗造林和萌芽更新的杉木林分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5.
杉木是我国南方重要用材树种,也是我省的主要用材树种。自然分布和栽培区域辽阔,栽培历史悠久。生长迅速,材质优良,是重要的商品材。杉木因生长快,萌芽力强,人工繁殖容易,无论是插条、实生苗和萌芽更新都能成林成材。插条造林是我国南方杉木林林区长期沿用的方法,有500—600年的历史,但插条造林因要求自然条件较高,适应范围较窄,插条技术较难掌握,优良穗条来源有限  相似文献   

6.
沅陵县五强溪镇天子山林场从江华、会同、靖州、资兴杉木双系种子园采摘杉木全同胞家系种子育苗,营造了一片1.33 hm2的正规田间设计子代测定试验林和18.67 hm2块状排列示范林。通过对育苗试验、造林试验的每木调查和抽样调查发现:(1)苗高生长和幼林生长明显均高于当地生产种;(2)种子千粒重与种子发芽率、苗高生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3)筛选出适宜沅陵县一带的杉木优良家系,从而指导该地区的杉木造林用种。  相似文献   

7.
墨西哥柏造林一年幼树生长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隆昌县森林所,1985年初,于墨西哥柏、川柏、滇柏3个品种造林对比试验,1986年元月29日在试验林、按每个小区随机抽测10株幼树高和地径,3个品种造林仅1年,高、径生长就显示出很大差异。 试验林简况 试验林在隆昌县油房乡王家大山,土壤性质微酸,PH值6左右。试验按拉丁方排列周边设保护行。共3个区组9个小区。1985年元月营造所用3个品种苗木,系在同一苗圃、同一育苗措施、同时培育的树苗,试验地立地条件相同,栽后管理措施一样。  相似文献   

8.
桤木丰产栽培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介绍了桤木在金洞林区相同立地条件、营林措施下栽培的对比试验。通过生长量、生物量调查和市场木材价格比较,桤木林生长速度比马尾松快105%,比柏木快75l%,比杉木快56%。枯落物比杉木多45%,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都十分显著。通过与杉木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综合效益是杉木的2.3倍。  相似文献   

9.
为了摸索杉木速生丰产规律,我们到安化县几个杉木林基地对幼林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从不同营林措施对杉木速生丰产的影响,分析如下:一、不同土壤类型我区在大办杉木林基地,集中连片造大林的群众运动中,涌现了不少千亩,万亩,几万亩连成一片的杉木纯林。但是,有个别地方,不管立地条件如何,千篇一律地过份强调集中连片,树种单一化的做法是不妥当的。基地造林是百年大计,一  相似文献   

10.
杉木是我国主要用材树种 ,目前 ,大规模的杉木人工造林 ,主要是采用实生苗造林方法。但实生苗造林所形成的林分分化明显 ,优良品质退化快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工杉木林的经济价值和推迟了工艺成熟期。采取优良无性系苗木造林可保持优良遗传品质 ,加快林木生长速度 ,提高林分质量、产量 ,从而提高林分的经济价值。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我们在继续用杉木实生苗进行大面积人工造林外 ,还同时引进优良无性系杉木苗造林 ,并进行对比试验 ,现将试验情况小结如下。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安徽省青阳县城南 3 0km的沙济镇林场 ,该地海拔在…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宜在福建杉木中心产区推广的杉木良种,选择5个杉木良种(福建尤溪第2代种子园实生苗、福建洋口第2代种子园实生苗、广西融水第1代种子园实生苗、洋020无性系组培苗、福建沙县本地种源实生苗),在福建农林大学莘口教学林场开展不同杉木良种、不同坡位造林对比试验,造林后12 a对不同杉木良种林分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促进杉木生长,缩短其工艺成熟周期,提高杉木营林的经济效益,我们于1986年用5种肥料对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的杉木中龄林进行了施肥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试验地概况及试验方法试验地设在江宁县东善桥林场东善桥分场13年生杉木林内.林地为黄棕壤,质地中壤,土层厚80~100厘米.海拔高70米左右.坡向东北,坡位中下部,坡度23°.该林分于1973年用1年生实生苗造林.开穴整地,株行距1.33×l.67米.造林后3年,每年块抚2次.林分生长尚均匀.曾在1983年和1986年进行过2次间伐,间伐强度分别为25%和20%.于1986年4月,在杉木林中选9亩,坡向、坡度、坡位、土壤种类、质地等立地条件相同林地,用江宁县化肥厂产硫酸铵、南京磷  相似文献   

13.
广东西江地区杉木人工林生物量与立地因子相关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云裳 《林业科学》1989,25(2):147-150
一、引言广东西江地区处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低山丘陵区。调查区位于北纬22°35′—23°08′,东经111°49′—112°20′,属我国杉木分布的南缘。由于气温较高,干湿季节较明显,杉木生长水平一般,尖削度大,材积产量也低。为探讨本地区杉木生长与立地条件之间的关系,寻找适宜杉木生长的有利环境和提出速生丰产的营林措施,1979年以来,我们先后在广东的西江、象牙山、仙菊和良洞径四个国营林场做了这方面的调查分析。本文是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南亚热带地区立地因子对杉木各器官生物量的作用强度差异,从而找出该地区杉木人工林的营林规律和产量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林龄27年的杉木人工林实行片伐后进行萌芽更新与实生苗补植相结合的更新造林试验,采用全面清理林地、全垦细致整地、补植实生苗及松土除草与选留健壮萌芽等技术措施,4年后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第4年萌芽更新幼苗平均高为2.97m,比杉木速丰林第4年平均高生长量指标增长0.47m,比第4年补植的实生苗平均高增长0.94m;与同年营造世行贷款杉木速丰林投入造林成本相比,每公顷可降低44.34%。这将为大规模开展杉木人工林基地片伐更新造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07~2009年在普洱景谷进行了不同类型思茅松苗木造林对比试验,通过调查思茅松扦插苗与实生苗山地栽培的生长情况,分析了扦插苗留圃时间长短对造林初期思茅松生长的影响及不同育苗基质培育的扦插苗对造林初期生长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思茅松扦插苗与实生苗山地栽培2年3个月后,在树高生长方面差异显著,而地径生长差异不显著,林木生长量是扦插苗好于实生苗;思茅松扦插苗在生根良好的前提下,扦插留圃时间长短对幼树生长无明显影响;林下表土与树皮碎片(1?1)混合的育苗基质所培育的扦插苗,造林后其地径、树高生长明显好于育苗基质为林下土的扦插苗。  相似文献   

16.
杉木无性纱与实生苗造林对比试验,经测验.方差分析;无性系与对照的幼林高生长差异极显著.无性系之间的差异也十分显著;这将为筛选和推广适宜当地同类立地条件的优良无性系提供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17.
<正> 海南石梓(Gmelina hainanensis Oliv.)为我国海南岛特产树种。1978年引来我县栽培,4年生时树高达5.9米,胸径12.5厘米。我们营造了一片实生苗和扦插苗对比试验林,据观察,扦插苗造林比实生苗造林生长快,干形好。为进一步提高海南石梓扦插成活率,我们于1982年春进行了扦插育苗试验,现将试验结  相似文献   

18.
杉木迹地更新造林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皖南山区的国有林场大多建于五十年代末或六十年代初,早期营造的杉木用材林已进行皆伐利用。因此杉木采伐迹地的更新造林将是营林上的一大课题。旌德县庙首林场于1983年进行杉木皆伐作业以来,便进行了不同更新造林方式的对比试验。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或在不同更新方式的林分中,选择立地条件相近地段。随机抽样设标准地调查。现将试验结果作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
杉木林冠下套种福建青冈生长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福建青冈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的生长对比试验,表明35年生福建青冈的胸径生长明显慢于杉木,但其树高生长量明显高于相同立地条件下的杉木。同时进行了在杉木林冠下套种福建青冈等12个造林树种对比试验,分析其胸径、树高、枝下高和冠幅的生长情况,表明在杉木林冠下生长比较好的树种有细柄阿丁枫、木荷和福建柏,可作为杉木林冠下造林的首选树种;生长较差的有酸枣、拟赤杨、檫树、厚朴、红豆树和福建青冈等,这些树种不适宜作为杉木林冠下造林树种,特别是福建青冈不宜在杉木林冠下造林,其在杉木林冠下的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在全光照条件下。  相似文献   

20.
<正> 湿地松原产美国东南部,美国在对其进行有性繁殖改良的同时,一直在进行无性繁殖的研究,50年代采用过针叶束育苗,但没有搞上去。进行无性繁殖研究的目的,显然是为了开展无性系造林,以获得较有性繁殖改良更多的增益。我们采用针叶束育苗,通过多年的试验,1981年获得了成功,1982年营造了第一片湿地松针叶束育苗造林试验林。通过9年来的观测,结果表明优良无性系造林比实生苗造林好。湿地松种源间无显著差异,个体间差异明显。据此,开展无性繁殖研究和进行无性系造林,是当前和今后营造速生丰产林较理想的营林技术。9年来,我们坚持针叶束繁殖和无性系选育的研究,为实现无性系造林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现就最早无性系试验林生长状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