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通过对云南省国内生产总值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格兰杰原因,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有不足10%的显著水平的格兰杰单项原因关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不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从长期趋势看,云南省国内生产总值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存在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2.
采用2014 — 2016年《甘肃发展年鉴》的数据,对甘肃2010 — 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构成变化、增长趋势和区域分布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甘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构成主要是经营性净收入,其次是工资性收入,两者合计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2.8%。在经营性净收入中,来源于第一产业农业经营的净收入占82.0%。甘肃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比重逐年增加,经营性净收入所占比重逐年下降。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重要来源。甘肃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大,其中河西走廊的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农业生态条件的限制,发展适度规模的现代农业,推进土地流转和劳动力的转移,提高农民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水土保持是安定区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对安定区水土保持、经济发展及减贫现状的描述,利用格兰杰分析法对安定区2011—2020年的累计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地区生产总值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数据进行分析,拟合三者间的相关关系,并构建相应的函数模型,分析了安定区水土保持与经济增长及减贫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的增加,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应地增加,但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不明显,而对减贫的贡献显著。另外,安定区规划2025年累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将达2 922.06 km2,可预测到时地区生产总值将超过16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超过14 500元。  相似文献   

4.
据调查,2004年太原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873元,比2003年增长15.4%,增幅高出2003年6.3个百分点,创下了2000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的新高,使农民人均纯收入绝对额在全省位居第一。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结构来看,非农纯收入占到81.5%。从人均纯收入增长的潜力来看,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发展、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迅猛发展、小城镇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亲民政策的落实,将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持续增长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自然灾害多发重发,农产品市场波动加剧,给农业农村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影响。面对这种不利形势,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重庆市上下重农支农扶农的氛围更加浓厚,特色效益农业正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实现稳中有升。农民收入增长"12.8%":腰包更实了2013年,重庆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32元,比上年人均增收949元,增长12.8%,高出城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江西省为研究区域,探索城市住宅地价的时空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城市土地市场宏观调控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2008 ~ 2019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住宅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城市住宅地价的时空演变特征,利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探究城市住宅地价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果  (1)2008 ~ 2019年江西省城市住宅地价整体呈现快速上涨的趋势,年平均增长率达14.57%,平均增长2952.96元 m?2。(2)江西省城市住宅地价呈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局域空间离散特征稳定,以低-高集聚类型为主。(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市绿化覆盖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市人口密度是影响江西省城市住宅地价时空演变的关键变量,对城市住宅地价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相邻城市也具有显著的间接效应。  结论  江西省城市住宅地价不仅受本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市绿化覆盖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市人口密度的影响,还受到相邻地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因此,“因城施策,分类指导”和“全省统筹,城市联动”是推动江西省土地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7.
唐亚鸿 《南方农业》2012,(1):55-58,67
2007年以来,重庆市南川区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目标,强力实施"农业稳区"战略,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2011年,农业总产值(现价)达到37.6亿元,比2006年增长88%,年均增长13.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700元,比2006年增加4534元,年均增长19.4%。未来五年的工作举措是:(1)以现代农业为重点,打造优势特色大产业;(2)以缩差共富为重点,确保农村居民大增收;(3)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开展基础设施大建设;(4)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实施农村环境大整治;(5)以城乡统筹为重点,实现农村社会大和谐。  相似文献   

8.
以常州市新北区为研究区域,探寻不同研究尺度下土地利用驱动力变化。分别从全局尺度和局部空间尺度,应用典型相关分析和空间网格化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在全局尺度上,GDP变化量、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变化量、工业总产值变化量、农业总产值变化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变化量、人均GDP变化量、总人口变化量和城镇化率变化量,是影响常州市新北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在局部空间尺度上,对常州市新北区土地利用变化造成显著影响的因子,主要包括距水系最近距离、距城镇最近距离、距省级以上公路最近距离和距城乡主干道最近距离。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是常州市新北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力;交通可达性和中心城镇影响下的空间区位条件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空间差异化因素。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受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交通体系和政策等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近年来,吉林省的农村经济虽取得一定进展,但就长远来看,农村消费市场还需不断完善。农村居民消费问题是实施乡村战略中重要的内容,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此,分析吉林省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并运用Eviews 8.0软件,通过收集2000—2018年吉林省农村居民年人均年收入、消费支出的相关统计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并进行ADF检验分析其平稳性、EG两步法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等实证分析得出二者的具体关系,得出人均年收入和消费支出之间存在长期稳定性,并对如何提高吉林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运用遥感影像提取研究区1998年、2008年、2018年三期农村居民点时空分布数据,利用Fragstats软件、GIS技术和地理探测器等工具研究农村居民点在规模、形状和分布三方面的演变特征,探索区位因素对农村居民点格局的影响方式,分析了经济和社会因素对农村居民点格局演变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总体规模和平均规模扩张明显;农村居民点形状变化不明显但不规则性增强;农村居民点分布更加聚集。(2)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的公路、河流指向性特征显著;无明显铁路指向性特征;城镇对农村居民点的格局影响程度逐渐增大。(3)地理探测器探测结果表明,经济和社会因素对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的影响是综合的、多样的和复杂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产业非农化率和城镇化率是对农村居民点规模、形状和分布均产生显著影响的综合性因子,其他因子对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交叉性和片面性。  相似文献   

11.
<正>(1)制定《巴南区都市效益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争取各级资金2.5亿元支持都市效益农业发展。农业总产值达60亿元,同比增长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647元,同比增长13%。(2)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研究在国际上首创荧光RT-PCR和"三针分点同时免疫"方法,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研究鱼菜共生瓜果类立体蔬菜种植技术,获国家部委认可并在重庆市推广。重庆茶业集团被评为全国农业产业  相似文献   

12.
<正>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8%一季度,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5元,同比增长12.8%,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快于城镇居民3.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蔬菜:501万吨一季度,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45万亩,同比增长4.3%,产量501万吨,同比增长5.1%。前3个月,蔬菜产地批发均价2.21元/公斤,同比上涨14.3%。  相似文献   

13.
<正>从近日召开的2019年江西省农业发展大会上了解到,近年来江西着力推动以绿色化、特色化、精品化、品牌化为主要内容的"四化"农业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走出了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现代农业强省之路,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 625元,增长9.1%。着力推动农业绿色化发展。深入实施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开展农药化肥负增长行动,推广农牧结合、粮经交替、水旱轮作等高效生态模式。完善省、市、县三级可追溯平台建设,强化农产  相似文献   

14.
《南方农业》2012,(9):2
2011年,重庆市南川区"三农"工作面对严重的冰雪冻害、五十年一遇夏旱、持续高温伏旱等不利影响,迎难而上,积极应对,历尽艰辛,在极不平凡的一年里,实现了大灾之年稳产增收目标。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41.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6.3%;农业增加值达到28.1亿元,比上年增长5.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17元,比上年增长23.1%培育农村万元  相似文献   

15.
采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重庆市37个区县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2000—2014年,重庆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波动较大,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幅度为2.38%。从面板数据回归结果来看,人均纯收入、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政府财政支出比重、农林水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商业化率5个变量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均消费支出变量则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俗称赣南。辖3区、1市、14县,有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综合保税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面积3.94万km~2,人口970万人,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素有红色故都、江南宋城、客家摇篮、生态家园、稀土王国、世界钨都和世界橙乡等美誉。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 194.34亿元,完成财政收人366.3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 08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 729元。  相似文献   

17.
嘉峪关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把握土地利用状况,从投入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应、生态安全以及利用结构5个子系统选取20个指标因子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权TOPSIS模型对嘉峪关市2006-2015年的土地利用绩效水平进行了评价,并采用障碍度模型对影响土地利用绩效的障碍因子进行了诊断。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嘉峪关市土地利用综合绩效经历了"低级绩效-中级但迅速增长-良好且平稳"的发展过程,整体呈现上升态势;五大准则层的绩效水平整体提升,但增长方式存在差异:投入绩效和生态绩效呈现出波动式增长形态,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则持续提升,结构绩效增长至良好绩效水平后保持稳定。土地利用绩效的变化过程与嘉峪关市土地利用重点一致,说明土地政策得到了良好的执行。就障碍度来看,2006-2009年经济效益障碍度最大,2010年后社会效应和利用结构两个准则层成为影响土地利用绩效的两大障碍因素;从单项指标的障碍度来看,"十一五"时期,对土地利用绩效影响较大的因子是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十二五"时期,变为公共设施用地比例。可见,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更加注重关注资源的公平配置,积极探索集约高效公平的土地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8.
浅析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投资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黄河流域内青、甘、宁、蒙、陕、晋 6省 (区 )为代表 ,利用固定资产投资、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系列资料 ,应用统计理论 ,分析了近 5年 (1999~ 2 0 0 3年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建设实施方案投资对全流域宏观经济增长以及收入的影响 ,可增长GDP170 0亿元 ,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 42 0元。建议加大水土保持投资力度 ,以促进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近十多年的数据对比形式,展示分析重庆市渝北区农民收入现状。渝北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年为2404元,2012年为9375元;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2012年依次为54.7%、33.8%、3.1%、8.4%,2000年依次为36.9%、47.8%、8.0%、7.3%。阐述影响农民增收的内部因素、外部因素。提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增加农村财政投入,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加强农户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民素质;完善各种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农户的后顾之忧"等促进渝北区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近十多年的数据对比形式,展示分析重庆市渝北区农民收入现状. 渝北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年为2404元, 2012年为9375元;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2012年依次为54.7%、33.8%、3.1%、8.4%,2000年依次为36.9%、47.8%、8.0%、7.3%.阐述影响农民增收的内部因素、外部因素.提出 “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科技, 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增加农村财政投入, 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加强农户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民素质;完善各种社会保障体系, 解除农户的后顾之忧”等促进渝北区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