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近十多年的数据对比形式,展示分析重庆市渝北区农民收入现状。渝北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年为2404元,2012年为9375元;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2012年依次为54.7%、33.8%、3.1%、8.4%,2000年依次为36.9%、47.8%、8.0%、7.3%。阐述影响农民增收的内部因素、外部因素。提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增加农村财政投入,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加强农户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民素质;完善各种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农户的后顾之忧"等促进渝北区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概述渝北区临空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现状,查找农业农村发展短板,结合渝北区未来发展规划,提出加快临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对策建议:深挖农民增收渠道,形成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加快农业转型调优,建成特色高效农业;强化农业基础配套,不断提高综合保障能力;扎实抓好民生实事,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推进农村生态建设,构建可持续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退耕还林绩效与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2006年贵州省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面积124.8万hm^2,使全省7%以上的国土得到造林绿化。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30.9%提高到2006年的39.93%,使贵州水土流失加剧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生物多样性得到提高。研究表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不是影响区域耕地安全的主要因素,不会影响全省粮食生产。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农民增收,退耕农户收入结构得到初步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得到初步发展。退耕还林促进了农户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同时,针对全省还有56.2%的陡坡耕地需要实施退耕还林以及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的重大问题,提出了加强新造成林地抚育管理,确保退耕还林的基本目标实现;加强促进劳动力有效转移,进一步控制人口增长、有效化解人地关系矛盾突出的问题,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补助政策,解决好退耕农户粮食问题;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做好退耕还林“五个结合”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南方农业》2012,(9):70
忠县认真落实农户增收"十个到户",两年累计实现户均增收8998元,居重庆市第2位。一是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构建"3+5"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乡村游和劳务经济,实现农民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35亿元。二是着力扶持龙头企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建成各级龙头企业68家,构建起"1+28+1000"(县农产品销售公司+28个乡镇促销队+1000名经纪人)  相似文献   

5.
《南方农业》2010,(2):2-2
到2012年,重庆市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实现三大目标★两翼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8%左右,年均增加800元以上,达到6400元★两翼农户纯收入在2009年基础上户均增加10000元,达到25000元  相似文献   

6.
2011年度,梁平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求发展,狠抓项目求突破,举全力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强力推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脚踏实地着力发展农林牧渔业生产,有效地促进了农林牧渔业生产,农民收入大幅提高,据2011年度农民收入专题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梁平县农民纯收入将达到7236.8元,  相似文献   

7.
《南方农业》2010,(3):60-60
黔江区今年投入1.2亿元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其中整合7000万元,打造生猪、蚕桑、烤烟三大产业;安排2000万元,用于发展林下经济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种苗补贴和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的扶持补助等;财政投入2000万元,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土保持》2014,(3):19-19
<正>渝北区世行贷款/欧盟赠款水土保持项目于2006年9月开工建设,2012年全面竣工,实施范围覆盖了大湾镇肖家湾小流域、统景镇御临河小流域和茨竹镇卫星小流域,完成建设投资4 048.5万元。项目实施期间,渝北区多次接受世行/欧盟官员的检查评估并获得好评。1主要成效渝北区围绕"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增加群众收入"的总体目标,结合当地地貌特征、产业实际和群众期盼,在工程项目布局上下功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调查统计的方法,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对贵州省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效益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项目区经济总产值呈上升趋势,2007—2010年项目区经济整体发展趋势较好,社会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在15%~20%之间;2010年项目区农民人均总收入较2008年增加515元;农民平均就业率为64.01%,相比治理前增加了10.84%;建沼气池、节能灶、太阳能的农户数量占总农户的比例为33.35%,较2008年增长34.99%。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的实施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推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在有效遏制石漠化恶性发展的同时,带动了项目区农林牧业及服务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村就业率,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农民收入:4688元上半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88元,同比增加524元,增长12.6%,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主要得益于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等民生实事的深入实施,促进了低收入群体较快增收,得益于特色效益农业的持续推进,蔬菜、柑橘、牛羊、水产等产业加快发展,得益于非农就业人数的增加为农民工资性  相似文献   

11.
云浮市地处广东省中西部、两广交汇处,是广东的"大西关",是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广东省现代特色南药试验区,具有丰富农业资源,盛产多种名优特色农产品.2020年,该市农民可支配收入为17777元,其中工资性收入为10562元,占比59.41%.基于农业发展角度,剖析了云浮市农民收入构成及其制约因素.提...  相似文献   

12.
耕地流转是我国"三农"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总结国内外耕地流转相关研究成果和对研究区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按照耕地经营主体性质归纳了当前黄土高原农村地区耕地流转的主要模式,基于农户家庭收支状况建立了农户家庭收益测算方法,分析了不同耕地流转模式的农民增收效益,并对耕地流转的社会、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当前耕地流转在黄土高原地区发展迅速,有42.5%的农户参与了耕地流转,耕地流转后,农民增收效益显著。不同耕地流转模式的农民增收效益存在明显差异,农业合作社带动模式的农户增收效益最明显,农户家庭收益达12 072.99元;农户自发模式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非常显著。龙头企业主导模式极大促进了耕地规模经营但农民增收效益有限,而政府引导模式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最为均衡。地理环境对黄土高原地区耕地流转模式的选择具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唐亚鸿 《南方农业》2012,(1):55-58,67
2007年以来,重庆市南川区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目标,强力实施"农业稳区"战略,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2011年,农业总产值(现价)达到37.6亿元,比2006年增长88%,年均增长13.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700元,比2006年增加4534元,年均增长19.4%。未来五年的工作举措是:(1)以现代农业为重点,打造优势特色大产业;(2)以缩差共富为重点,确保农村居民大增收;(3)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开展基础设施大建设;(4)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实施农村环境大整治;(5)以城乡统筹为重点,实现农村社会大和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开展基于农户尺度经济视角的坡地利用现状和治理措施调查研究,了解陕南地区坡地弃耕原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完善坡耕地治理对策。[方法]根据农户尺度经济行为特点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典型村庄农户调查,对陕西省商州区梯田和经济作物坡地的利用现状、经济收益和农民的治理需求进行研究;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和比例分析法,研究陕南地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比坡改梯治理措施效果的优缺点,提出坡地治理建议。[结果]调查共涉及6个村庄,93家农户。2018年农户家庭年均收入约为39 419元;农业生产收入主要来自经济作物,户年均约3 661元,仅占总收入的11.26%;坡耕地经济收入低,导致坡耕地和梯田弃耕现象严重,弃耕率高达15%;弃耕的原因主要有经济收入低,交通不便,农村劳动力不足,土地质量差产出低等因素。坡改梯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措施,但仍存在易积水、土层薄等问题,对于梯田田坎类型,干砌石田坎在透水性和耐久性两方面综合性最好。[结论]陕南梯田和坡耕地弃耕现象严重,弃耕原因比较明确;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综合考虑人口、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等因素,制定兼具生态与经济效益的水土保持治理与土地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重庆市武隆县坚持以发展山地特色效益农业为核心农业道路,着力推进以扶贫攻坚为重心的农村民生事业,为统揽’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探索农村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探索农业产业化的模式和机制,着力推进农业发展转型升级,农业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日益凸显,有效实现了农民收人的持续较快增长。2013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52558万元,农业增加值161263均纯收入7633元,增速居全市前列。  相似文献   

16.
分析浙江省临安市近年来农民增收的特点和制约因素,指出临安市农民进一步增收的潜力,提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深化农村土地和经营机制改革,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高度关注农村特殊群体"等农民增收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云南省永进彝族山区农民增收情况的实地调研,发现生存环境条件差、农民文化素质低和农村产业结构不协调是影响该地区农民持续增收的主要制约因素。认为实现永进彝族山区农民持续增收的关键在于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工业化率对农民各项收入来源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吉林省工业化率对农民各项收入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工业化进程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对于农业大省的吉林省而言,要想增加农民的收入,必须继续推进工业化进程,扩宽农民收入来源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利润率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二、三产业。  相似文献   

19.
土地流转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主渠道,农户流转出去的土地可以换取集体农庄里的优越,更实现了农民的非农转移,推进了我区城乡一体化进程,完善了社会人口机制,推动了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土地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根本,而现在实行土地流转,就是为了实现土地要素的经济化、市场化。  相似文献   

20.
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全面启动,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指明了实现路径。一是发展林下养殖。到2012年,出栏林禽2.5亿只,其中土鸡2亿只,建成年出栏2万只土鸡的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