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张晓霞  王平等 《土壤肥料》2001,(6):30-33,45
通过无菌砂土管培养试验,从230株紫云英根瘤菌中筛选出9个对水稻“汕优63”有一定促生作用的菌株。采用上述菌株及本室先期分离的高效固氮紫云英根瘤菌JS5A16在无菌土杯栽条件下接种水稻,发现JSA18-3、JX1A10-1、ZJ11A6-2、HN6A4-1、HN10A8-1、S14的促生使用均很显著。但在有菌土盆栽试验条件下,只有HN10A8-1、JX1A10-1两个菌株对“汕优”63”的分蘖及植株鲜重、根鲜重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无菌砂土管培养试验 ,从 2 30株紫云英根瘤菌中筛选出 9个对水稻“汕优 6 3”有一定促生作用的菌株。采用上述菌株及本室先期分离的高效固氮紫云英根瘤菌 JS5 A16在无菌土杯栽条件下接种水稻 ,发现 JS3A18- 3、JX1A10 - 1、ZJ11A6 - 2、HN6 A4 - 1、HN10 A8- 1、S14的促生作用均很显著。但在有菌土盆栽试验条件下 ,只有 HN10 A8- 1、JX1A10 - 1两个菌株对“汕优 6 3”的分蘖及植株鲜重、根鲜重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杜寒春  高轶静  郑会明  钟增涛  朱军 《土壤》2013,45(3):529-532
通过二亲接合的方式,将含有sacB基因和nodD基因部分片段的质粒与中慢生华癸根瘤菌Mesorhizobium huakuii)93(Mh93)菌株进行同源重组,在含10%蔗糖的TY平板上成功地筛选到了nodD基因突变株Mh93-27.利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紫云英单作及紫云英-小麦间作体系Mh93-27对紫云英的促生作用,结果表明,接种Mh93-27后,紫云英的地上部生物量和全氮含量以及根部生长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只有在小麦孕穗期和收获期时,根瘤菌才表现出显著的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4.
郑会明  毛怡玲  凌军  钟增涛 《土壤》2014,46(6):1109-1114
根瘤菌可以和豆科植物共生固氮,在很多根瘤菌中群体感应系统参与了结瘤固氮等相关生理过程的调节。本研究从野外不同生境紫云英宿主根部瘤体中分离了26株根瘤菌,体外定量检测了各菌株产生自体诱导物(AI)信号分子的能力,以及不同菌株AI激活中慢生华癸根瘤菌Mh菌株AHLs合成酶基因mrh I表达的情况,发现紫云英根瘤菌种内不同菌株间存在群体感应交互性。通过导入外源Att M水解酶观察菌株AI活性的变化,应用薄层层析法定性分析不同菌株的AI结构,初步揭示了不同紫云英根瘤菌产生AI特性的差异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紫云英–根瘤菌联合修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芬  滕应  骆永明  李振高  潘澄  张满云  宋静 《土壤》2013,45(1):105-110
选用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作为宿主植物,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接种紫云英根瘤菌(Rhizobium huakuii)对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结果表明,经过100天的修复作用后,单接种根瘤菌、种植紫云英以及紫云英接种根瘤菌处理土壤中多氯联苯的去除率分别为20.5%、23.0%、53.1%,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1)。而且发现接种根瘤菌显著增加了紫云英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明显增强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能力,从而改善了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可见,紫云英–根瘤菌共生体对多氯联苯污染土壤表现出较好的修复潜力。  相似文献   

6.
1973年我们曾比较几种紫云英品种的固氮能力,并从中选出固氮酶活性较强的一个菌株[1],1974、1975两年先后选用我国南方四省十五种较好的紫云英根瘤菌菌株,采用浙江省栽培较广的紫云英姜山种,比较各菌株的固氮效果。  相似文献   

7.
从武汉市黄陂区长期种植的蔬菜大棚作物根际分离筛选出多株解磷细菌,经过多次筛选纯化获得一株性状稳定的高效解磷细菌P1。根据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P1为根瘤菌属(Ensifer)。研究了不同发酵条件对P1菌株解磷能力的影响,确定了菌株P1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发酵时间7 d、初始pH值8、接种量2%,在该条件下菌株P1溶解磷酸三钙的量为443.11 mg/L。试验还发现菌株P1的溶磷量与培养液的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适用于成都平原的高效广谱蚕豆根瘤菌,并对其相关促生功能进行初步评价,为成都平原高效蚕豆根瘤菌剂的研制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供试6株根瘤菌由课题组前期分离自成都平原,其与四川主栽蚕豆‘大白蚕豆’匹配良好,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这6个菌株分泌生长素及溶磷能力。菌株与蚕豆品种匹配试验采用低氮砂培法,供试蚕豆品种为成都平原主栽品种‘成胡14’、‘成胡15’;两个品种的蚕豆种子播种后,分别接种6个菌株,以不接种为对照(CK),光照(控温22~25℃、光照强度2800 lx左右、日照时间14 h)下培养41天后收获,测定植株生物量和根瘤数。然后,对匹配性试验筛到的两株高效广谱根瘤菌进行田间验证,供试蚕豆品种为成胡15,将2个根瘤菌制备的菌剂(活菌数5.0×10^8 CFU/g以上,载体为泥炭)进行拌种,以不接菌处理的灭菌泥炭为对照。在盛花期(生育期105 d)采样测定株高、根瘤数、地上部分植株干重;收获期(生育期200 d)采样测产;测定两个时期植株样品氮、磷、钾含量。盛花期采用BOX-PCR分子标记法测定接种根瘤菌占瘤率,同时提取接种菌株SCAUf73、SCAUf76的总DNA,比较接种菌株及相应根瘤类菌体根瘤菌DNA的BOX-PCR分子指纹图谱。用多位点基因序列分析法对田间验证的优良菌株SCAU73进行分类地位研究。[结果]1)通过匹配性砂培试验,筛选到2株与2个成都平原主栽蚕豆品种均高效匹配的根瘤菌SCAUf73、SCAUf76。SCAUf76、SCAUf73能使‘成胡14’、‘成胡15’植株干重较CK显著增加40.5%~61.6%。2)通过两株菌田间接种试验发现,接种SCAUf76处理的蚕豆产量与CK差异不显著;接种SCAUf73处理蚕豆植株干重、全氮含量等指标均高于CK,籽粒鲜产比CK显著增加25.0%,并显著高于SCAUf76,其占瘤率达到33%。3)多位点基因序列分析表明,SCAUf73可能是Rhizobium的一个新类群。4)促生性试验表明,6株菌都能分泌生长素(IAA),最大分泌量为21.0 mg/L(SCAUf76);供试菌株的溶磷能力不明显。[结论]从成都平原上筛选的6个菌株中,SCAUf73具有分泌IAA能力,与蚕豆接种后,占瘤率达33%,可显著促进蚕豆氮素吸收积累,提高蚕豆籽粒产量。与成都平原的主栽蚕豆品种匹配的高效广谱根瘤菌SCAUf73,适用于成都平原的蚕豆生产。  相似文献   

9.
微波诱变选育高产生长素及耐药性根瘤菌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高效分泌IAA(吲哚乙酸Indoleacetic acid),同时具有卡那霉素(Kanamycin)和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双抗药性的根瘤菌突变株,以红豆草根瘤菌(Rhizobium Onobrychis vicilfolia)RS-1为原始菌株进行微波诱变处理,对微波诱变参数进行了优化,并以含抗生素平板筛选出卡那霉素和氨苄青霉素双抗药突变菌株,以多次传代的方式考察了突变菌株的遗传稳定性和生长素产量。结果显示,最优微波筛选参数为800W、6s,该参数下诱变获得5株高产生长素及双耐药突变株RSW-14、RSW-55、RSW-62、RSW-96和RSW-107。传代试验表明RSW-96是稳定的高产生长素、耐药突变株,表现在RSW-96传代6次后对80mg/L卡那霉素和300mg/L青霉素具有抗性,培养4d和24d的IAA产量比原始菌株提高了40.09%和50.15%,对单株生物量增加效果高于原始菌株25.58%,具有良好的促生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紫云英磷高效利用品种,通过施磷和不施磷处理对9个紫云英品种(系)进行筛选和鉴定。研究结果发现:9个紫云英品种(系)间性状差异明显;84341022、闽紫6号、浙紫5-12和8487711植株直立、高大粗壮,显著区别于信阳种、余江大叶和弋江籽;信阳种、余江大叶和弋江籽品种分枝数显著多于其它品种。磷效率采用种子和鲜草产量为指标,以耐低磷力、品种适应性及综合力描述,筛选出闽紫7号高耐低磷力品种(耐低磷力达到146.5%),8487711和闽紫7号磷高效利用品种(综合力都达到1级标准,分别为84.8%和80.3%)以及余江大叶磷敏感基因型品种(缺磷时产量低,施磷后产量显著提高)。对于紫云英磷高效利用品种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有待连续多年试验验证。本研究结果可为南方稻区选育磷高效利用紫云英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用三亲本杂交的方法将外源抗药性质粒导入到高效固氮的根瘤菌 Tal377中,外源质粒在 Tal377中能正常表达,但不影响其原有的固氮结瘤能力。利用此抗药性根瘤菌所携带的抗药性,在接种此根瘤菌的同时结合施加一定浓度的抗菌素,抗药性根瘤菌与出发菌株相比表现出一定程度地提高其结瘤固氮能力和占瘤率。  相似文献   

12.
果胶细菌处理油菜幼根(2天苗龄、根长3cm),同时接种紫云英根瘤菌突变菌株(Rhizobiumhuakuii),诱发类根瘤的结瘤率为96.80%。从这些类根瘤中分离的菌株能回接到原寄主。类根瘤的电镜观察可以明显地见到细胞内充满了细菌。乙炔还原法测定的固氨酶活性(C2H4)为76.80nmol/(planth)。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豆种植区使用人工选育制成的根瘤菌剂接种效果不稳定。研究指出南方、北方和黄淮流域的6个省土壤中分布的主要Bradrhizobium.japonicum是DH444、USDA110、LL120、005和C224血清型的菌株,主要的Rhizobium.fredii是2048、USDA217、DE1611、2120和2077血清型的菌株。它们占每个取样地点分离物总数的60.3-81.6%。植物感染结瘤法测得大豆种植地点土著根瘤菌菌数在104/克土以上。盆栽试验表明大豆根瘤菌与大豆品种共生时有较强的亲和选择性和共生效应的多样性,其有效结瘤和固氮效率与根瘤菌个体菌株和大豆品种极相关。大多数土著大豆根瘤菌是低或中效固氮的菌株,因而认为选育抗土著根瘤菌而有利于人工接种菌株结瘤的大豆品种和强竞争性的高效菌株仍是提高我国大豆生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砂姜黑土地区秸秆资源化利用以及作物增产,本研究从该区小麦-玉米轮作土壤中筛选具有促生功能的纤维素降解菌株。通过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与吲哚乙酸(IAA)分泌量测定,筛选出1株具有高效降解纤维素的促生菌株。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为普沙根瘤菌(Rhizobium pusense),命名为X2。小麦秸秆降解和玉米盆栽初步试验结果显示,X2菌株经液态发酵15d后小麦秸秆降解率为16.1%,较对照显著提升65.4%;接种该菌株后盆栽土壤中碱解氮含量较对照显著提高了72.7%,植株根系的平均直径、表面积以及地上部干物质量显著增加了22.0%、28.6%和33.3%。为进一步提高该菌株的活性,采用单因素试验对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X2菌株在装液量为25 mL/250 mL、氮源为酵母粉、pH为6.0时生长和产IAA能力最优,产酶的最适pH为5.0。综上,所筛菌株X2具有秸秆降解和玉米促生能力,可在砂姜黑土地区为秸秆资源化利用提供新的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5.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获得目标菌株,并鉴定其分类属性;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筛选最适产酶条件;再将该菌株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养鸡群,探明其对鸡饲料粗纤维降解效率及鸡群体重的影响,旨在筛选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肠道高效纤维素降解菌,为人体肠道益生菌群或畜牧业饲料添加剂扩大菌谱.结果:鉴定出黑叶...  相似文献   

16.
应用GUS基因标记技术,可简便、快速、准确、原位、直观地确定标记花生根瘤菌株形成的根瘤,从而方便地研究标记菌株与土著根瘤菌的竞争结瘤能力。无氮水培试验表明,标记菌株gusA4-5、gusA2-9分别与土著菌混和接种占瘤率为71.4%、77.0%。盆栽试验表明,接种供试菌株Spr4-5、Spr2-9占瘤率分别为57.9%、63.0%,比对照极显著增产52.5%、22.7%;接种Spr4-5比Spr2-9极显著增产24.2%。初步说明两个供试菌株的竞争结瘤力比土著根瘤菌强,菌株Spr2-9强于Spr4-5;Spr4-5比Spr2-9有效性高,是结瘤适量,竞争结瘤能力强的高效菌株。  相似文献   

17.
高效亲和的花生寄主植物-根瘤菌株组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针对栽培花生,从大、小共生体双方研究了寄主植物-根瘤菌株组合的亲和性。结果指出:(1)在温室水培盆栽条件下,用菌株147-3接种的寄主植物结瘤、固氮能力育成品种〉普通型;(2)血清学鉴定出5个不同血清型菌株,其竞争力或回收率与寄主品种、根瘤菌株和土著菌数密切相关;(3)在温室与田间条件下,不同花生寄主一根瘤菌株组合存在着广谱或特异共生亲和性与非亲和性的差异,并鉴定出高效、广谱亲和的品种徐州6-  相似文献   

18.
对分离自西北部分地区鸡眼草(Kummerowia striata)的53株根瘤菌,进行唯一碳源和氮源利用、抗生素、染料和苯酚抗性、耐盐性等98项生理生化性状测定,并结合16S rDNA PCR-RFLP分析,对供试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甚至来源于同一地区的不同菌株在碳、氮源利用、耐盐性、对苯酚抗性程度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12.5%的菌株能耐受300 μg/mL氯霉素,58.9%的菌株能耐受2%NaCI,38%的菌株能耐受700 mg/L苯酚.通过16S rDNA PCR-RFLP分析,53株供试菌株分别属于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根瘤菌属(Rhizobium)、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和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说明分离自鸡眼草的根瘤菌在种及属的水平上具有非常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有效地利用根瘤菌,以提高绿肥鲜草产量,改良土壤,近三年来我们组织公社菌种厂,在筛选高效根瘤菌的同时,开展土法生产和田间试验,并在较大面积上推广使用根瘤菌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根瘤菌RAPD引物筛选及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改良的SDS-CTAB酶裂解法提取了根瘤菌基因组DNA的模板,从100个10bp的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16条在20个菌株上均能扩增出清晰的片段。应用L16(45)正交表研究了DNA模板、Mg2+、Taq酶d、NTPs和引物浓度对扩增迁移率重现性的影响,用这种方法建立的根瘤菌RAPD-PCR优化反应体系为:20μl体系中含2.5mg/L的DNA模板、2.00mmol/L的Mg2+、1.00U的Taq酶、0.05mmol/L dNTPs、0.35μmol/L随机引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