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灿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187-14188,14196
[目的]研究二氧化碳气调胁迫对昆虫机体SOD酶活性的影响,以分析气调胁迫对昆虫作用的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氯化硝基四氮唑蓝光还原法,研究药材甲、烟草甲、和咖啡豆象3种昆虫SOD酶的活性,分析该酶在CO2气调胁迫下的应激反应。[结果]高浓度二氧化碳气调胁迫处理3、6 h时,药材甲、烟草甲和咖啡豆象成虫SOD酶活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持续升高,其中处理6 h,其活力升高显著,分别由对照2.011±0.954、2.664±0.218、1.458±0.718 U/(头.30 m in)上升到3.135±0.105、3.050±0.673、2.975±0.229 U/(头.30 m in)。[结论]在亚致死事件范围内,高浓度二氧化碳气调胁迫对中药材储藏期害虫SOD酶活力有一定激活作用。研究结果可丰富气调杀虫机理及昆虫抗气性分析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烯啶虫胺对烟粉虱的作用方式与机制,室内测定了不同处理方式下烟粉虱的死亡率及解毒酶活性。结果显示,烯啶虫胺对烟粉虱有较强的内吸活性和触杀作用,处理72 h后,2种方式的若虫和成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0.60%、84.89%及79.90%、73.27%。半数致死浓度(LC50)剂量处理的烟粉虱成虫体内羧酸酯酶活性表现为可逆性抑制,处理24 h后羧酸酯酶活性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处理48 h后羧酸酯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在处理后持续下降,36 h后达稳定状态,活力比值下降19.59%左右(P0.05);谷光甘肽-S-转移酶活性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下降,处理48 h后,活力比值下降6.84%左右(P0.05),表明烯啶虫胺毒杀烟粉虱的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其乙酰胆碱酶活性。  相似文献   

3.
分析油茶花期不同饲喂条件对蜜蜂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以探讨蜜蜂油茶花蜜中毒的原因。采用糖浓度为35%的糖水饲喂西方蜜蜂蜂群,试验组采用柠檬酸分别将糖水的pH值调整为3.5、4.5,对照组不添加柠檬酸。观察并记录不同饲喂条件下的蜂群群势和烂子情况,测定蜜蜂体内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当pH值为3.5时,蜜蜂烂子情况轻微,蜜蜂体内乙酰胆碱酯酶的比活力随喂食时间的增长呈明显升高趋势,比活力差异显著(P0.05);当pH值为7.0时,乙酰胆碱酯酶的比活力随喂食时间的增长呈缓慢升高趋势甚至有所下降,饲喂1周后比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烂子情况比其他2组严重。饲料中添加柠檬酸喂食蜜蜂后,柠檬酸与蜜蜂采食的油茶花蜜中的生物碱结合,从而释放乙酰胆碱酯酶,使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常规生化酶活力测定方法,对蜡蚧轮枝菌VL17菌株杀虫毒素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它对温室白粉虱(Whitefly)成虫和若虫的离体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的影响。结果显示,该杀虫毒素对温室白粉虱成虫和若虫的离体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均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毒素处理4h后对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高达90.8%和54.0%;该杀虫毒素对温室白粉虱成虫和若虫离体羧酸酯酶的抑制率极低,仅为1.9%和18.0%。因此,蜡蚧轮枝菌VL17菌株杀虫毒素对乙酰胆碱酯酶的强烈抑制作用可能是致死温室白粉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黄曲条跳甲对敌敌畏抗性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敌敌畏进行连续2次的黄曲条跳甲种群汰选,以获得中高抗个体,并测定汰选种群和对照种群的药剂敏感性,以及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比活力及动力学常数.结果表明敌敌畏汰选种群的LC50略高于对照种群,羧酸酯酶的最大反应速度Vmax为0.008 1,米氏常数Km为0.617 9,均明显小于对照种群的最大反应速度(Vmax=0.084 9)和米氏常数(Km=2.369 9);敌敌畏汰选种群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比活力为0.007 4 OD412· insect-1· min-1,低于对照种群的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0.009 6 OD412· insect-1· min-1),且差异显著;敌敌畏汰选种群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酶比活力为0.005 0 OD340· insect-1· min-1,高于对照种群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酶比活力(0.003 6 OD340· insect-1· min-1),二者差异显著.说明黄曲条跳甲的抗药性与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提高以及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生化分析,研究在吡虫啉胁迫下,麦二叉蚜随暴露时间的改变及接触不同剂量杀虫剂对其酯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吡虫啉处理时间的延长,其蛋白质含量和酯酶活力被显著诱导,呈现出先升高再降低的动态过程;杀虫剂处理麦二叉蚜6、12 h,其酯酶比活力显著上升,分别为对照组的1.57、1.45倍,并随处理时间延长,酯酶比活力逐渐下降,至24 h时,其酯酶比活力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麦二叉蚜的蛋白质含量和酯酶活性随吡虫啉处理剂量不同也呈现不同程度的改变,在吡虫啉作用下,可诱导麦二叉蚜启动酯酶蛋白的表达,以应对杀虫剂的胁迫。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试验通过研究芥子碱、硫酸铜以及培养时间对芥子碱降解菌1(Sinapine-degrading Bacteria 1, SDB1)相关酶活力的影响,旨在探索SDB1中参与芥子碱降解的酶类以及影响酶活的因素。【方法】把30个SDB1的基础平板培养基平均分成1个对照组和4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除基础培养基外不再添加其他成分;处理1组和处理2组分别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0.40和0.80 g/L的芥子碱;处理3组和处理4组分别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1.00和3.00 mmol/L的硫酸铜。收集培养液,测定培养2、4、6、8 d后菌液中淀粉酶、多酚氧化酶、β-葡萄糖苷酶、漆酶、乙酰胆碱酯酶和脂肪酶的活力。【结果】①从对照组的结果看,SDB1具有一定的淀粉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40 g/L芥子碱培养8 d,SDB1淀粉酶的活力是对照组的2.32倍(P0.05),添加0.80 g/L芥子碱对SDB1淀粉酶活力没有显著影响。②SDB1具有多酚氧化酶活性。添加0.80 g/L芥子碱,多酚氧化酶活性在培养的第2和4天,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75.70%(P0.01)和197.03%(P0.01)。③SDB1具有较高的漆酶活性,且漆酶活性有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的趋势。芥子碱可以提高SDB1的漆酶活力。添加0.40和0.80 g/L的芥子碱均可以提高SDB1漆酶活力,其中添加0.40 g/L的芥子碱培养4 d,SDB1漆酶活力是对照组的6.25倍(P0.01);添加0.80 g/L的芥子碱培养4、6和8 d,漆酶活力分别为对照组的5.92(P0.01)、3.03(P0.01)和5.70倍(P0.05)。④SDB1不具有β-葡萄糖苷酶活性,添加芥子碱对SDB1β-葡萄糖苷酶活力也没有显著影响。⑤SDB1具有一定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80 g/L芥子碱培养6 d,SDB1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添加0.4 g/L芥子碱对SDB1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⑥SDB1具有一定的脂肪酶活性。添加0.40、0.80 g/L的芥子碱对SDB1脂肪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⑦添加1.00和3.00 mmol/L的硫酸铜对SDB1淀粉酶、多酚氧化酶、漆酶、β-葡萄糖苷酶、乙酰胆碱酯酶和脂肪酶活力均没有显著影响。(结论)本试验条件下,SDB1具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漆酶、乙酰胆碱酯酶和脂肪酶的活性,不具有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在培养基中添加芥子碱,可以在培养的4~8 d内不同程度的提高SDB1淀粉酶、多酚氧化酶、漆酶活性;添加芥子碱对SDB1的β-葡萄糖苷酶、乙酰胆碱酯酶、脂肪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添加硫酸铜对SDB1的淀粉酶、多酚氧化酶、漆酶、β-葡萄糖苷酶、乙酰胆碱酯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室内繁殖的褐飞虱生物型Ⅰ与生物型Ⅱ的 5龄若虫和刚羽化的雌性成虫 ,研究其体内的能源物质含量以及解毒酶体系 (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 )和保护酶体系 (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的活性。结果显示 :①褐飞虱生物型Ⅰ体内糖元含量显著高于生物型Ⅱ (P <0 0 5 ) ,总脂没有差异 ;②生物型Ⅰ的羧酸酯酶活性比生物型Ⅱ低 ,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则无明显差异 ;③生物型Ⅰ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比生物型Ⅱ低 (P <0 0 5 ) ,且随虫龄的增大而增高 ,而过氧化物酶活性则随虫龄增大而降低 ,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小菜蛾抗澳氰菊酯、抗杀虫双品系的正、反杂交后代的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并与其亲本及敏感品系的酶活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后代正反杂交各代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抗溴氰菊酯亲本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略低于正反杂交后代的活性,而羧酸酯酶的活性略高于各正反杂交后代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系统溶剂法对北乌头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用饲料混药法测定4种萃取物对舞毒蛾的胃毒毒力,测定了北乌头乙酸乙酯萃取物对舞毒蛾幼虫体内解毒酶、保护酶、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北乌头乙酸乙酯萃取物杀虫作用显著,为主要杀虫活性物质;舞毒蛾幼虫经北乌头乙酸乙酯萃取物亚致死浓度(LC_(20))处理后,其体内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均表现为持续抑制,处理72 h,乙酰胆碱酯酶活力为对照的50.6%,抑制作用极显著(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均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处理24 h,过氧化氢酶活力为对照的1.613倍,激活作用极显著(P0.01),处理72 h,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为对照的84.2%,抑制作用极显著(P0.01);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均表现为持续抑制,处理72 h,脂肪酶活力为对照的53.9%,抑制作用极显著(P0.01);蛋白酶活性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处理24 h,蛋白酶活力为对照的1.431倍,激活作用极显著(P0.01),处理72 h,蛋白酶活力为对照的90.4%,抑制作用显著(P0.05)。综上,北乌头乙酸乙酯萃取物可影响舞毒蛾幼虫的解毒酶、保护酶及消化酶,扰乱其正常生理代谢。  相似文献   

11.
寄主植物对黄曲条跳甲抗性相关酶系活性及其频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取食7种十字花科蔬菜的黄曲条跳甲成虫的酯酶(ESTs)、羧酸酯酶(CarE)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及其频率分布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取食大白菜的黄曲条跳甲成虫的酯酶平均活性最高,其次为取食菜心和上海青的,取食萝卜的最低.取食大白菜的黄曲条跳甲成虫的羧酸酯酶平均活性最高,其次为取食萝卜和菜心的,最低的是取食甘蓝的.取食不同寄主的黄曲条跳甲成虫的乙酰胆碱酯酶平均活性高低顺序按寄主排列为:萝卜>大白菜>甘蓝>上海青>山西白>黄花芥兰>菜心.  相似文献   

12.
取食7种十字花科蔬菜的黄曲条跳甲成虫的酯酶(ESTs)、羧酸酯酶(CarE)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及其频率分布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取食大白菜的黄曲条跳甲成虫的酯酶平均活性最高,其次为取食菜心和上海青的,取食萝卜的最低.取食大白菜的黄曲条跳甲成虫的羧酸酯酶平均活性最高,其次为取食萝卜和菜心的,最低的是取食甘蓝的.取食不同寄主的黄曲条跳甲成虫的乙酰胆碱酯酶平均活性高低顺序按寄主排列为:萝卜>大白菜>甘蓝>上海青>山西白>黄花芥兰>菜心.  相似文献   

13.
杀虫剂处理对甜菜夜蛾幼虫体内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乙酰甲胺膦、毒丝本、快灵、氯氰菊酯和抑太保等几种常用杀虫剂对甜菜夜蛾幼虫体内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并对不同龄期甜菜夜蛾幼虫酶活性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用毒丝本(1000mg/L)、乙酰甲胺磷(3000mg/L)、快灵(1200mg/L)、抑太保(50mg/L)、氯氰菊酯(1000mg/L)浸渍处理的菜叶饲喂甜菜夜蛾2龄幼虫后,幼虫体内的羧酸酯酶活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明显抑制,抑制率分别为94.69%、93.12%、71.90%、60.56%和61.83%;不同药剂处理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毒丝本、乙酰甲胺膦和快灵对甜菜夜蛾幼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84.37%、81.30%和71.19%,显著高于抑太保和氯氰菊酯的抑制率(分别为21.79%和25.46%)。甜菜夜蛾幼虫随着龄期的增大,羧酸酯酶酶比活力逐渐增大,但乙酰胆碱酯酶酶比活力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疆不同地理种群棉蚜3种酶的活性及抗药性的差异。【方法】测定新疆库尔勒、五家渠、石河子、奎屯、哈密地区棉蚜和实验室敏感种群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并分析3种酶活性与吡虫啉抗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库尔勒、五家渠、石河子、奎屯和哈密地区乙酰胆碱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比活力比值分别为4.2、2.7、2.3、2.5、2.1倍和2.3、1.5、1.3、2.5、2.1倍,差异显著(P<0.05);羧酸酯酶比活力比值为6.5、4.2、3.4、2.7、1.2倍,除哈密地区相对接近外,其余地区均明显高于1.0,差异显著(P<0.05),2种棉蚜关键解毒酶和1种神经传导关键性酶与抗药性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各地理种群棉蚜3种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敏感种群(P<0.05),且彼此之间存在差异性,羧酸酯酶在棉蚜感受到吡虫啉杀虫剂胁迫时极有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褐飞属两种生物型体内能源物质及有关酶类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室内繁殖的褐飞虱生物型Ⅰ与生物型Ⅱ的5龄若虫和刚羽化的雌性成虫,研究其体内的能源物擀含量以及解毒酶体系(羧酸酯酶和乙要量碱酯酶)和保护酶体系(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结果显示:①褐飞虱生物型Ⅰ体内糖远含量显著高于生物型Ⅱ(P<.05),总脂没有差异;②生物型Ⅰ的羧酸酯酶活性比生物型Ⅱ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则无明显差异。③生物型Ⅰ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比生物型Ⅱ低(P<0.05),且随虫龄的增大而增高,而过氧化物酶活性则随虫龄增大而降低,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甲氧香螨酯Scopoletin亚致死浓度对截形叶螨解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甲氧香螨酯对截形叶螨的亚致死浓度LC_(10)和LC_(30),并分析了用此两种浓度分别处理截形叶螨后2~72 h内共9个不同时间点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羧酸酯酶(CarEs)和多功能氧化酶(MFOs)的活性变化.【结果】LC_(30)浓度的甲氧香螨酯处理截形叶螨后,GSTs酶活性在2~72 h内显著高于对照,除48 h外显著高于LC_(10)处理;LC_(10)浓度的甲氧香螨酯处理截形叶螨后,GSTs酶活性在24~60 h内显著高于对照,其他时间点与对照差异不明显;LC_(30)浓度的甲氧香螨酯处理截形叶螨后,CarEs酶活性2~72 h内显著高于对照,在24~48 h内显著高于LC_(10)处理,其他时间点差异不显著;LC_(10)浓度的甲氧香螨酯处理截形叶螨后,CarEs酶活性在2~72 h内显著高于对照;LC_(30)浓度的甲氧香螨酯处理截形叶螨后,MFOs酶活性在2、36~48和72 h显著高于对照,在6、24 h显著低于对照,4、12、60 h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在2、6、24 h显著低于LC_(10)处理,其他时间点与LC_(10)处理无明显差异;LC_(10)浓度的甲氧香螨酯处理截形叶螨后,MFOs酶活性在2、24、48、72 h显著高于对照,6 h显著低于对照,其他时间点与对照无明显差异.【结论】GSTs、CarEs可能参与了甲氧香螨酯的代谢,MFOs的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通过离体酶活性测定 ,研究取食小麦、豌豆等寄主植物和人工饲料对棉铃虫羧酸酯酶、谷胱甘肽 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棉铃虫体内羧酸酯酶活性不仅存在量的差异 ,而且存在质的差异 ,寄主植物对棉铃虫谷胱甘肽 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寄主植物对棉铃虫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离体酶活性测定,研究取食小麦,豌豆等寄主植物和人工饲料对棉铃虫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棉铃虫体内羧酸酯酶活性不仅存在量的差异,而且存在质的差异,寄主植物对棉铃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半闭弯尾姬蜂寄生后小菜蛾幼虫解毒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寄生后寄主幼虫的部分解毒酶活性受到影响.其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提高,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降低,而多功能氧化酶和羧酸酯酶的活性不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0.
以人参单体皂苷Rg1和Rb1为试验材料,以同翅目桃蚜为试验昆虫,测定了桃蚜取食单体皂苷后解毒酶及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比较了Rg1和Rb1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Rg1和Rb1对桃蚜取食有显著抑制作用,在较低浓度时对桃蚜体内解毒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处理24 h后,Rg1对桃蚜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多功能氧化酶、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有显著抑制作用。处理48 h后,Rb1对桃蚜体内的多功能氧化酶、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Rg1对桃蚜解毒酶的抑制作用比Rb1显著;Rg1和Rb1有诱导酶活性增强的作用,打破了桃蚜体内解毒酶活性均衡。研究结果可为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及新农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