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饵料微藻是水产养殖中最常用的生物饵料,具有营养成分全面、富含多种活性物质、调节水质及益生菌等特点。海洋异样细菌种类繁多,并且使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本文综述了海洋饵料微藻与其共栖异养细菌的相互关系,为海产养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金霄  李灿 《河南农业》2016,(35):44-45
生物饵料是在人们精心筛选和培育之后,将饵料以活体的形态运用到水生生物的养殖中.其中,微藻生物被作为生物燃料来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作为饵料应用于水产养殖中同样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具有其他生物没有的特点,其顽强的生命力,无论是在陆地上培养还是在水下培养都可以获得更多的藻类产品,给水生生物带来的营养也是非常丰富的.另外,动物性生物饵料是指在水面上栖息的一些昆虫类生物,水生生物会自行出水捕食,其对于水生生物的生长非常有利.基于此,详细叙述生物饵料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如何培养生物饵料以及对生物饵料未来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3.
<正>微藻生物应用于生物燃料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对其在水产养殖饲料中的应用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藻类的获得方式有很多,可以通过培养获得,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得。藻类不但可以应用到动物饲料中,也可以应用到水产养殖饲料中,微藻生物分子的种类有很多,主要包括虾青素、叶黄素、叶绿素、β-胡萝卜素、藻胆蛋白等,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对微藻生物分子在水产养殖饲料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试论水产饵料生物的利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水产增养殖上,天然饵料一直在发挥着作用。随着水产养殖的发展,人工配合饲料、微粒饲料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渔业生产,并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伴随人口爆炸,人类的粮食生产渐趋供不应求,水产人工饵料的发展也必将受到原料来源的限制,因此天然饵料的开发和利用不容忽视。 水产饵料生物是天然饵料中的最主要部分,是在各种水域中生长、繁殖的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水生生物,其中的一些种类营养丰富,适应性强,适于大规模培养或栽培,除能解决水产经济动物的饵料外,还可用于其它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试从水产养殖的角度出发,对我国水产饵料生物的利用现状及前景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1水产养殖的水质因子分析1.1生物因子水产养殖水质中的生物因子包含很多种类,例如,野生杂质鱼类、繁殖期的鱼卵、更类型水草、饵料以及微生物等。野生杂鱼在其成长过程期间,会和水产养殖对象出现争夺饵料的现象,严重的可能还会发生养殖对象遭到野生杂鱼的危害。而水草则由于自身呈现带状的特点,很容易发生鱼苗缠绕现象,并且会给鱼苗带来一定的危险。同时,投放的饵料种类也很多,例如,浮游类植物、原生生物等。饵料投放的多少也会对水产养殖带来不小的  相似文献   

6.
为应对近岸海域褐潮频发及贝类养殖密度过大而导致的饵料微藻丰度不足的现象,以小球藻Chlorella与螺旋藻Spirulina混合藻粉、海藻酸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为原料制作成规格适中、黏性适宜的饵料微藻缓释饼,并开展了饵料微藻缓释饼对青蛤Cyclina sinensis养殖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的饵料微藻缓释饼在青蛤池塘中可缓释15 d左右,相比于未使用饵料微藻缓释饼的对照组,试验组青蛤养殖池塘水体中以原甲藻Prorocentrum sp.、鼓藻Cosmarium sp.、隐藻Cryptomonas sp.和纤维藻Ankistrodesmus sp.为主的浮游植物优势种密度显著增加(P0.05),浮游植物生物最高达到15.0 mg/L;试验组水体NH_3-N含量前期(1~6 d)下降趋势明显,由0.99 mg/L下降至0.68 mg/L,后又小幅上升,对照组则变化不大;试验组间NO_3~--N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NO_2~--N和TP含量则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青蛤存活率、壳长、湿体质量均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本研究中制备的饵料微藻缓释饼具有较高的生态安全性,可用于海水贝类养殖中。  相似文献   

7.
<正>水产养殖中的混养与套养技术协调了不同鱼类的不同食性、习性,充分利用了不同水层和不同饵料生物,提高了池塘的载鱼量和养殖产量,经济效益显著。本期《特别关注》栏目针对水产养殖中的混养与套养,介绍相关实用技术,并配合在《畜禽水产》栏目对这一技术作系列文章报道,供读者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湖泊水产养殖对湖区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浩  董莹  田玲玲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9):1789-1792
基于湖北省湖泊水产养殖状况,分析了湖泊水产养殖的输出物质:过量饵料、动植物残体及其排泄物、化学制剂,并综合研究了水产养殖对湖泊水质、水生生物以及湖区周边环境的影响作用,提出湖泊水产养殖应坚持集约化与生态化,并进一步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优化湖泊水产养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生态养殖是提高水产品产量和质量、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手段.综述了水产生物饵料的数量和质量、溶解氧、氨氮、二氧化碳含量等水质因素和养殖生物密度等限制水产养殖产量提高的限制因子,并根据养殖生物的食性、空间位等方面,探讨了不同种类之间混养和综合养殖等水产养殖模式确立的原则,以期为优化生态养殖模式、促进水产养殖业发展和保护养殖环境等方面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光是影响生物生长发育最为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自然水域中的光环境十分复杂,水生生物经过亿万年的进化适应,已形成了独特的感光系统和光调控生理机制;现阶段水产照明技术的发展显著滞后于水产业的发展需求,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科技需求。本文综述了LED照明技术在水产养殖、水产消毒杀菌、微藻培养、远洋渔业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通过对比分析,并结合中国水产业以绿色发展为目标,以减量增收、提质增效为着力点的产业和科技需求,提出了未来的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生物修复技术为研究对象,以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具体应用为研究目标。首先,对生物修复技术进行了简单概述;其次,重点从三个方面对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即生物修复技术在池塘底泥以及自净修复方面的应用;在池塘水体修复中的应用;在池塘生态系统维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硒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国内才刚刚起步,国外学者研究发现硒在水产动物体内的功能与陆生动物大体一样,即可促进水产动物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死亡率,因此,硒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必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硒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概况由于水产养殖动物消化机能的特殊性,对脂质和蛋白质消化吸收率较高,对碳水化合物利用较低,所以水产动物饵料中富含脂质,因而在制粒及储藏期间不饱和脂肪酸产生氧化,形成各种过氧化物。清除这些过氧化物就要依赖于含硒酶。BellJGetal.(1986)以含硒的饵料与硒不足的饵料投喂27g虹鳟30d,…  相似文献   

13.
1 水产饵料膨化机的发展由来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养殖方法已不适应新的经济发展的需要。水产养殖工艺不断更新,尤其是流水养鱼、网箱养鱼、特种水产养殖的快速崛起,迫切希望能有一种漂浮于水中长时间不沉不散的水产饵料,来满足新模式水产养殖的需要。水产饵料膨化机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过去,长时间的传统水产养殖都是用粉饵,在池塘边的饵料台上进行喂鱼。然后出现软颗粒、硬颗粒。但这种饵料都是沉性饵料,且抗水性差,十几分钟后已溃不成形。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已生产一批简易式水产饵料膨化机。至…  相似文献   

14.
EM菌液在甲鱼养殖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EM菌液在甲鱼养殖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EM菌液在改善水质、提高成活率、提高产量、降低饵料系数、提高甲鱼养殖效益等方面效果显著,具有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值得在水产养殖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水产养殖行业迅速发展,伴随着养殖业发展的是水产养殖饵料行业的发展。探究水产饵料行业发展状况,以舟山市利鑫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进行深入分析,评判水产饵料行业发展困境,针对困境提出相应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6.
水产动物疾病无公害防治技术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总结了微生态制剂、免疫增强剂、水产疫苗、中草药、生物渔药、环保型水体消毒方法、健康养殖等水产动物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为水产动物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原生动物作为水体生物监测指示物的应用原理和优点,探讨了原生动物在水体生物监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展望了原生动物在水产养殖水体生物监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发酵饲料在规模化水产健康养殖中的应用积累资料。[方法]研究发酵饲料对杂交鲂鲌"皖江1号"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免疫指标及养殖水质的影响。[结果]发酵饲料能提高杂交鲂鲌的生长性能,优化肠道中的微生物菌群,提高消化酶活性,从而使饵料的利用率得到提升。此外,生物发酵饲料能提高杂交鲂鲌的非特异性免疫和抗病能力。[结论]发酵饲料是一种新型、安全的优质配合饲料,可以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对水产养殖的现状分析入手,提出开发环保型水产饵料的必要性,并从如何降低氮磷排泄量,使用无害的绿色添加剂,改善饵料的加工工艺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开发高效环保型水产饵料。  相似文献   

20.
许育新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8):1306-1310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水产养殖大国。水产集约化养殖中,大量的饲料投入和鱼类代谢物的积累不仅引起水体内源污染,养殖废水的排放也导致了周边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产养殖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悬浮颗粒、有机物、氨氮、硝酸盐、磷和抗生素等。目前,水产养殖废水的主要处理方式有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具有成本低、绿色环保、无二次污染的优点,是水产养殖废水处理的主要方式。本文主要介绍了微生物菌剂、生态工程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生物处理方式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案例,最后对水产养殖废水处理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