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冬植黑皮果蔗是指立冬至立春前一段时间下种茎的黑皮果蔗,冬植黑皮果蔗比春植黑皮果蔗高产、早熟,有利于农事安排,种苗好解决,还可间套种。由此,就冬植黑皮果蔗套种辣椒栽培技术做如下研究。  相似文献   

2.
阐述广西地区果蔗套种黄瓜栽培种植技术在效益上的优势。从合理选地、搭配好品种、选择好种植时间、套种技术、科学化管理5个方面探讨果蔗套种黄瓜基本栽培种植技术,希望对促进广西地区果蔗套种黄瓜栽培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甘蔗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根据用途可分为糖蔗与果蔗。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甘蔗利用新途径的研究逐渐深入。甘蔗是经济价值高、管理粗放、耗工较少且具有极强抗灾能力的高产农作物,对社会与生态及人们生活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推广甘蔗种植具有现实意义。基于此,分析甘蔗种植过程中发挥甘蔗收购站的作用,推动甘蔗产业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4.
海南省有限的耕地不仅是本省的农业之本,同时也是国家冬季"菜篮子"之本,提高土地产出率意义重大。但海南省部分地方由于黑皮冬瓜长期连作,病虫害增加,降低冬瓜产量与质量,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土地产出率不高,农民种植积极性下降。利用水稻与黑皮冬瓜轮作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在适合种植水稻与冬瓜的地块,采取轮作方式,既保障水稻产量,又保障冬瓜产量与质量,从而提高土地产出率。因此,在海南省利用水稻与黑皮冬瓜轮作,在冬季种植反季节黑皮冬瓜,是农民增收的一个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高效低毒农药在果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虫害对于果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非常大,果蔗一旦遭受了虫害的侵害,则会表现为减产乃至绝产的现象。可以喷洒多种类型的农药预防果蔗病虫害,其中低毒农药具有更明显的环保效益与生态效益。因此,在防控果蔗病虫害的实践中可以推广运用高效低毒的农药。  相似文献   

6.
产地符合一定条件、生产符合一定规范、产品符合一定标准、认证符合一定程序,取得合法环境及品质优良特征标志的农产品叫无公害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既要有优质农产品的营养品质,又要有健康安全的环境品质,这种特殊性也就是无公害农产品的商品特殊性。果蔗口味清甜甘美,其蔗汁具清热、解毒、醒酒、提神、利尿等诸多功效,不仅含有人体需要的蔗糖、葡萄糖、果糖和20多种氨基酸及大量的酶、矿物质等营养,为此极受人们喜爱。但果蔗生产的无公害化落后于其它果品,这大大限制了果蔗生产的发展。要稳定和扩大果蔗消费市场,必须保证商品果蔗既营养又安全,有了市场,才能提高蔗农的植蔗积极性,有效地扩大面积,使农民增收,最终实现果蔗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介绍黑皮冬瓜的生物学特性及生长环境,详细阐述了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黑皮冬瓜的病虫害发生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并剖析黔东南州黑皮冬瓜病虫害流行的因素,旨在为黔东南州黑皮冬瓜持续稳定生产提供一定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支持,为黑皮冬瓜的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在低碳农业应运而起的背景下,本文分析了果蔗产业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相互影响,并提出了发展现代果蔗产业、实现产区低碳经济的几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选取5个甘蓝型春油菜品种,在甘肃省具有代表性的地区渭源、天祝、秦王川、临夏、甘南等地种植,对其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要脂肪酸中以芥酸含量在种植地区间平均变异系数最大(173.92%),亚麻酸含量在种植地区间平均变异系数较大(18.58%),而其余组分在种植地区间平均变异系数相对较小。硫苷含量、蛋白质含量在种植地区间平均变异系数相对较大(分别为27.30%、7.26%),而含油率在地区间平均变异系数最小(3.17%)。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主要脂肪酸中除了芥酸和亚麻酸含量地区间差异不显著外,油酸、亚油酸、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蛋白质含量在地区间差异显著;含油率、硫苷含量地区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区新生水土流失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汶川地震区新生水土流失对不同恢复类型样地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表裸露、自然恢复和人工种植类型样地pH高于对照样地,各种恢复类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显著。(2)土壤全氮含量在人工种植、对照样地处于丰富状态,在地表裸露、自然恢复样地处于贫瘠状态,铵态氮含量在对照样地最高,硝态氮在新生水土流失作用下流失严重。(3)土壤全磷含量在地表裸露和自然恢复样地低于人工种植和对照样地,通过降雨-地表径流、渗漏淋失等途径流失,速效钾含量均处于缺乏状态。(4)土壤全钾含量在对照样地最大,自然恢复样地最小,各种恢复类型样地速效钾含量基本处于缺乏水平,人工种植样地由于培肥的作用速效钾含量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1.
黄土丘陵区坡耕地土地退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人工种植黄花草木樨样地的监测,根据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研究了改良退化土壤的效果。在种植黄花草木樨后,除了土壤全钾和速效磷含量下降以外,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全氮、全磷、速效钾养分含量皆明显增加。磷、钾下降的原因与黄花草木樨生长发育过程的需肥特性有关。在黄花草木樨生长发育过程中,应该注意追施磷、钾肥,可达到“以磷增氮”,“以钾促氮”的目的。实践表明,种植黄花草木樨这一技术具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它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改良退化土壤的一种优良牧草。  相似文献   

12.
安琼  董元华  王辉 《土壤》2005,37(2):147-151
本研究选择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较高,且工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平衡,具有蔬菜种植较长历史的苏南某市为试点区,重点探讨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与分布规律,以及土壤利用方式、轮作方式、作物品种及种植年限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区土壤中各种重金属含量离散较大,Hg、As、Pb、Cr、Cd、Cu含量范围分别为0.05~2.35、4.28~42.90、22.50~106.50、49.80~101.70、0.09~2.16和15.00~125.40mg/kg。试区土壤有毒有害元素Cd、Pb、Cu及Zn比杭州近郊土壤中的含量低,Ni含量较高;除Cu外,试区土壤有毒有害元素含量(均值)As、Cd、Pb和Zn含量均低于香港菜园土;轮作方式和不同作物的种植对土壤中部分有毒有害元素的积累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并不突出;蔬菜种植年限对土壤中有毒有害元素的积累有明显的影响作用,轻度熟化菜园土中有毒有害元素的含量明显高于中等熟化菜园土。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黑皮鸡枞菌种植环境下背景土壤与菌菇辨识度较低、样本分布密集、类间相互遮挡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s的目标检测方法。首先,在骨干网络中融入RFBSE模块,使网络关注重点区域,通过施加通道注意力机制,增强对黑皮鸡枞菌特征表达能力;其次,设计多分支采样DCSPP池化模块,加强局部信息与全局信息的融合;第三,在颈部网络采用RFP结构,通过添加额外反馈信息促进语义信息传递,增强鸡枞菌样本密集遮挡场景下的检测能力,对RFP结构级联方式及网络间融合结构做轻量化处理,降低参数计算量和内存使用。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添加RFBSE模块,多分支池化模块以及采用递归金字塔结构对模型检测能力均有不同提升效果,最终模型平均精度均值mAP、精确率、召回率分别达到90.8%、86.5%、84.8%。对比原YOLOv5s模型算法,mAP、精确率、召回率分别提高2.7、3.8、3.9个百分点,并通过生成热力图提高模型检测过程的可解释性。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可在复杂环境下准确、快速地识别黑皮鸡枞菌,为黑皮鸡枞菌采摘机器人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人工种植苜蓿草地对土壤结构特征的影响及分形维数与土壤性质之间的关系,运用质量分布分形维数模型计算了宁夏中部干旱带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地表层土壤(0—20 cm)的分形维数,分析了分形维数的时间变化特点及其与粒径组成、土壤养分等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地土壤的粒径分布具有不同的分维特征,分形维数在2.828 22.897 8之间,且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大;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0.106 mm粒径含量的偏相关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全氮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其他粒径含量的偏相关关系及与土壤有机质、pH值、电导率、碱解氮、速效磷、全磷和碳酸钙含量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分形维数可以反映风沙区苜蓿地土壤氮素恢复的程度,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生态种植模式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以四川成都府南河上游地区安龙村生态农业和传统农业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生态种植与常规种植模式对土壤养分、微生物及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细菌含量外,生态种植的土壤中微生物碳含量及真菌、放线菌数量均高于常规种植,生态种植改善了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生态种植土壤中重金属Cr、Pb、Hg和As含量均低于常规种植,Cd含量相差不大,生态种植带入的重金属较少;生态种植土壤中总氮、总磷、有效氮及有效钾的含量均高于常规种植,但总钾和有效磷的含量低于常规种植,这与两种种植方式下农业投入品不同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生态种植能一定程度提升土壤养分,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并有效减少种植带入的重金属。  相似文献   

16.
在云南省永胜县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种植木豆,研究了种植木豆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豆耐旱、耐瘠,出苗后在较干旱情况下也可以正常生长,而且对土壤酸碱度有较广的适应性,作为先锋植物可在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恢复中发挥重要作用;种植木豆后的土壤全氮、碱解氮都有较大增加,表明种植木豆可以取到固氮,培肥地力的作用;同时种植木豆使土壤中全磷含量降低,而有效磷含量增加,说明木豆根释放的有机酸可分解土壤中的固态磷为速效磷,提高磷的利用效率,这些是木豆能够耐瘠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配合国家南水北调核心水资源区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选择在十堰市郧阳区的新辟后移蔬菜基地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五个村进行试验,研究生物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对西兰花的商品性、产量、效益及土壤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生物有机肥加量、化肥减量对西兰花商品性提升及种植效益提高具有明显作用,西兰花产量提高了6.07%~6.87%,外观商品性得到明显提升,售价提高,增加种植收益,每667 m~2净收益增加了179~1 181元;同时对土壤质量提升也具有明显作用,可有效增加耕作层深度,提升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  相似文献   

18.
不同类型豆科植物对黄土母质生土的改土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黄土母质生土为供试土壤,以不同类型豆科植物为生物材料,对生物改土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草木樨、苜蓿根际土壤容重在1.00~1.35 g/cm3之间,是最适宜的土壤容重范围;黑豆、大豆对0.25~3 mm之间团粒具有较强的作用;种植草木樨、苜蓿、黑豆、大豆后,土壤>0.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均在90%以上.草木樨、苜蓿、黑豆和大豆对土壤物理性质具有良好的改良作用.②草木樨、苜蓿、小冠花在短时期内对土壤氮素具有较强的补给作用;豆科牧草在生土地上生长两季后,对土壤0-60 cm土层氮素具有明显的衰聚效应;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以小冠花最高;0-20 cm土壤表层速效P的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层次的;红三叶和小冠花土壤速效K含量高于草木樨和苜蓿的.种植红三叶和小冠花对土壤表层肥田效果比草木樨和苜蓿占优势.③一年生高产植物大豆随生长进程的前、中、后期土壤N素表现了高-低-高的积累-消耗-再积累的过程,土壤N素循环较大.研究为生物改土、有机沃土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万欣  董元华  王辉  李建刚  宋丽芬 《土壤》2013,45(4):695-699
对山东省海阳地区150个不同种植年限的番茄大棚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番茄大棚土壤Fe、Zn、Cu、Mn含量平均值为18 874、80.1、27.7、467.5 mg/kg,变异系数26.7% ~ 39.2%,具有一定的空间变异性.该地区番茄大棚土壤Cu和Zn元素含量在种植年限为1~ 10年间逐年增加,而在种植年限11 ~ 17年间呈降低的趋势,番茄大棚土壤Cu和Zn元素含量随种植年限变化的规律与大棚土壤施肥量以及土壤pH的变化有关;随着蔬菜温室使用年限的增加,土壤Mn含量有逐年降低的趋势,Fe元素含量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揭示稻田经济草坪化种植后的土壤质量变化规律,以期为草坪化种植稻田复垦快速精准改良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海宁市丁桥镇近133.3 hm2 稻田被经济草坪化种植后存在需复垦为稻田的改良需求,选择稻田草坪化种植(0、1、2、3、4年)后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的机械组成、容重、pH值、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氮、磷、钾总量及其有效态含量等理化与养分指标,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探讨土壤理化性质与养分指标的时空变异特征,明晰经济草坪化种植后稻田关键肥力因子的变化特点。  结果  稻田草坪化种植后,随着种植年限增长,不同深度土壤(0 ~ 15 cm、15 ~ 30 cm、30 ~ 45 cm)的各理化性质与养分含量指标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随草坪化种植年限增长,土壤砂粒含量减少,粘粒含量增加,容重增大,pH逐渐升高,土壤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呈现出先快后慢的下降态势;土壤全量和速效氮、磷、钾含量逐渐降低,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在草坪化种植初期下降尤其显著。全量及速效养分含量总体以及土壤砂粒含量与草坪化种植年限呈极显著负相关(P < 0.01),土壤pH和容重的变化量以及粘粒含量与草坪化种植年限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的变化量与草坪化种植年限呈显著负相关(P < 0.05),草坪化种植4年后,土壤肥力综合等级退化为瘦瘠水平。  结论  稻田经济草坪化种植后导致其土壤肥力显著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