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室内研究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6菌株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采用地面撒施固体菌剂对地面桔小实蝇老熟幼虫和土壤中蛹的致死作用较弱,但对成虫致死作用明显,在0.5×108~2.0×108孢子/g内,成虫死亡率可达82.89%~94.04%。在蛹期、幼虫期和蛹期施2.25×108孢子/g固体菌剂,2个处理对成虫致死效果很好,成虫死亡率高达91.29%~100%,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沙土表面喷施1.0×108孢子/ml的孢子悬浮液,桔小实蝇总死亡率为75.18%,防效为71.93%;养虫笼内壁喷施1×107~1×108孢子/ml孢子悬浮液,成虫死亡率为81.00%~100%,防效为78.94%~97.94%。因此可以明确该白僵菌固体菌剂对桔小实蝇成虫有一定防效,有望成为桔小实蝇防控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虫生真菌对节瓜蓟马种群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试验表明,在1.5×108个/ml孢子浓度下,白僵菌对节瓜蓟马成虫、蛹和若虫的寄生率分别为70%、50.20%和17.78%,而在相同浓度下绿僵菌的寄生率较低。在2×108个/ml孢子浓度下田间土壤和植株喷施球孢白僵菌,5d后可使蓟马成虫减少49.22%。  相似文献   

3.
本文测定了温湿度、紫外线及常见杀虫剂等环境因子对球孢白僵菌B6菌株侵染桔小实蝇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9℃~31℃的温度范围内,B6菌株对桔小实蝇成虫、蛹与老熟幼虫均有致病力。在19℃~25℃条件下,桔小实蝇上述三种虫态的死亡率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在28℃和31℃温度条件下,桔小实蝇的死亡率则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在1.8×108孢子/ml浓度条件下,成虫在25℃温度条件下的致死中时LT50为6.6d,在31℃的LT50为30.2d。在不同温度条件下,B6菌株对桔小实蝇成虫的致死中时差异较大。湿度越大,球孢白僵菌致病力越强,桔小实蝇的死亡速率越快。球孢白僵菌孢子萌发率随着紫外线照射时间增加而逐步降低。测定了7种常见的杀虫剂对球孢白僵菌菌落的生长影响,其中25%高效氯氟氰菊酯、2.0%阿维菌素、40%辛硫磷和10%除尽对菌落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开展防治茶小绿叶蝉的田间试验,比较了5种不同处理方式对茶小绿叶蝉的总体防效。防效从高到低的处理方式依次为信息素诱虫板20片/667m~2+100亿孢子/mL球孢白僵菌油悬浮剂100 mL/667m~2信息素诱虫板20片/667m~2+0.6%苦参碱水剂1 000倍液0.6%苦参碱水剂1 000倍液100亿孢子/mL球孢白僵菌油悬浮剂100 mL667m~2信息素诱虫板20/667m~2。处理后21 d,信息素诱虫板+球孢白僵菌的集成配套技术防效仍达84.33%,略高于信息素诱虫板+苦参碱组合,极显著高于单项技术处理的防效。  相似文献   

5.
前期选育得到了侵染蚜虫的球孢白僵菌高毒力菌株,但蚜虫发育繁殖快而白僵菌侵染致病慢的问题制约了该菌株的应用。为此,进行了白僵菌及吡虫啉、乐果、高效氯氰菊酯不同浓度单独处理,以及菌药混合处理对萝卜蚜的生物测定比较,结果表明,白僵菌浓度在0.08×106~50×10~6孢子/m L,可导致萝卜蚜47.0%~89.3%的死亡率。以2×10~6孢子/m L中等浓度白僵菌分别与1/10推荐浓度的吡虫啉、1/5推荐浓度的乐果和高效氯氰菊酯进行混用处理,可使萝卜蚜死亡率显著提高到97.3%~100%,LT50由76.8 h缩短到46.9~56.5 h。通过孢子萌发率检测表明球孢白僵菌与3种农药有较好的相容性。本试验证明白僵菌与3种农药具有良好协同增效作用,并确定了菌药混用的适宜浓度,为田间治蚜工作中制定减施化学农药、提高白僵菌防效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潘志萍  翟欣 《植物保护》2015,41(3):60-63
研究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6菌株对橘小实蝇成虫(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杨桃、番石榴与香蕉3种水果上喷施球孢白僵菌孢子悬浮液,橘小实蝇雌成虫平均产卵量分别为(188.3±11.4)粒、(156.7±13.1)粒、(165.3±9.1)粒,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孵化的老熟幼虫数量分别(156.3±11.5)头、(130.3±8.3)头、(147.7±10.6)头,与对照差异也不显著;成虫存活率分别为51.1%、52.2%、62.3%,与对照差异极显著。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为0.554 2、0.573 0、0.667 7,对橘小实蝇成虫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球孢白僵菌在玉米中的定殖分布规律以及不同施用方式和处理浓度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本文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球孢白僵菌,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测了球孢白僵菌在玉米根部、茎部和叶部的定殖情况,同时检测了不同接种方式在球孢白僵菌不同处理浓度下对玉米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在玉米不同组织部位上的定殖有着明显的差异,各球孢白僵菌接种处理中,均以叶部定殖的白僵菌孢子数最多,而茎部均未观测到孢子定殖;玉米根部仅在浸种和灌根处理中可见少量孢子。球孢白僵菌不同接种方式对其在玉米中定殖率的影响差异较大,灌根处理定殖率最高,为76.7%;其次为浸种处理,为73.3%;茎部注射处理及叶面喷施处理定殖率较低,分别为43.3%和36.7%。研究表明,不同施用方式及接种浓度球孢白僵菌孢悬液对玉米生长指标有一定的影响,球孢白僵菌可通过不同接种方式在玉米植株中定殖并扩散,对玉米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以1×106~1×107孢子/mL球孢白僵菌孢悬液浸种或灌根,对玉米苗的促进生长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8.
姜灵  洪波  王新谱  贾彦霞 《植物保护》2018,44(1):199-204
本试验测定6种常用杀虫剂对球孢白僵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并选取相容性高的杀虫剂在10倍稀释浓度下与球孢白僵菌复配对温室白粉虱进行防治。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与10%吡虫啉WP的相容性最高,而与2.5%联苯菊酯EC和20%高氯·噻嗪酮EC相容性较差,在10倍稀释浓度下10%吡虫啉WP对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12%和3.38%,产孢量为1.94×106个/mL。对白粉虱协同防效试验中,3个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复配药剂的防效最高能达到85.19%,在防治3d后一直维持在80%以上,高于单独使用球孢白僵菌制剂和10%吡虫啉WP的防效。因此,在温室白粉虱的防治过程中,可利用生防真菌制剂与低浓度的化学杀虫剂复配,从而达到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球孢白僵菌对斜纹夜蛾高毒菌株筛选与制剂的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是一种危害极大的农业害虫,为了探索1条可持续、无污染的新型防治方法,我们通过标准喷塔法从12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中筛选出1株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高毒力的菌株--球孢白僵菌Bb2860菌株.在喷雾浓度为(2592±275)孢子·mm-2的高浓度下,菌株Bb2860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在第7d的校正死亡率达82.43%±6.03%.不同制剂的室内生测试验表明,孢子水悬液和2种油剂(分别为不含稳定剂和含有稳定剂)在中浓度319~529孢子·mm-2的喷雾浓度下,7d后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54.8%、70.0%和76.7%;菌药协同作用为86.8%.另外,于2009年9月在安徽马鞍山进行自然条件下对花椰菜叶上斜纹夜蛾幼虫的田间小区药效试验.处理9d后,纯菌剂的相对防效为77.64%;低剂量和常规用量5%氟啶脲(抑太保)的相对防效分别为49.02%和89.70%;菌药混用的相对防效为91.13%.本研究显示出利用球孢白僵菌制剂及其与低剂量抑太保混用防治斜纹夜蛾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昆虫病原真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与天敌昆虫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的相容性,观察4株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生长性状、产孢量以及孢子萌发率,并选用Bb3275和Bb202菌株测定其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的致病力以及对花绒寄甲的毒力;同时在模拟环境条件下,分别用Bb3275和Bb202菌株的孢子悬浮液先侵染松墨天牛幼虫,再按1∶1比例将花绒寄甲与受侵染的松墨天牛置于同一环境下饲养,观察花绒寄甲的死亡率。结果显示,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106孢子/mL至1×108孢子/mL时,Bb3275菌株和Bb202菌株对松墨天牛幼虫和成虫的致病力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经4种浓度Bb3275和Bb202菌株侵染花绒寄甲幼虫和成虫15 d后,仅在高浓度1×108孢子/mL时表现出轻微致死作用,但花绒寄甲的存活率均高于85.00%;模拟条件下,松墨天牛幼虫校正死亡率均在80.00%以上,而同环境下花绒寄甲幼虫和成虫均表现出良好的活力,且侵染率为0。表明球孢白僵菌和花绒寄甲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可以同时应用于松墨天牛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1.
以朱红毛斑蛾幼虫为研究对象,研究1株自朱红毛斑蛾幼虫僵虫上分离得到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PfBb,与3种常用虫生真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Mafz01、卵孢白僵菌B. brongniartii 400和球孢白僵菌B.bassiana DSXJ-07)进行致病力比较,以期筛选出高效的虫生真菌用于朱红毛斑蛾的生物防治。采用浸虫法,测定4种虫生真菌不同浓度下朱红毛斑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及僵虫率。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金龟子绿僵菌Mafz01、卵孢白僵菌400、球孢白僵菌DSXJ-07和球孢白僵菌PfBb对朱红毛斑蛾幼虫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3.1×10~8、1.1×10~8、1.9×10~7和2.8×10~5孢子/mL;1.0×10~9孢子/mL浓度处理下的僵虫率分别为52.5%±6.45%、52.5%±6.45%、73.75%±6.29%和97.50±2.89%,且球孢白僵菌PfBb处理后的朱红毛斑蛾幼虫僵虫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虫生真菌。4种虫生真菌对朱红毛斑蛾幼虫毒力大小依次为球孢白僵菌PfBb球孢白僵菌DSXJ-07卵孢白僵菌400金龟子绿僵菌Mafz01。推荐使用浓度大于1.0×10~7孢子/mL的球孢白僵菌PfBb防治朱红毛斑蛾幼虫。  相似文献   

12.
亚洲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连续3年利用性诱剂监测亚洲玉米螟发生期,应用球孢白僵菌150~240 g/hm~2灌心,防治1代玉米螟,植株平均防效达87.3%;分3~4次释放螟黄赤眼蜂120万头/hm~2,防治2代玉米螟,有效降低玉米穗部虫口数量,平均防效69.3%。防控区玉米商品化率提高6.9%~9.8%,平均增产10.6%。结果表明,利用性诱剂监测,结合球孢白僵菌灌心、投放赤眼蜂可以做到精准防治,进行秸秆粉粹回收又可降低玉米螟基数。  相似文献   

13.
开展了16 000 IU/mg苏云金杆菌WP、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WG、1.5%苦参碱AS和0.5%印楝素EC 4种杀虫剂对柑橘凤蝶幼虫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 d,4种生物农药对幼虫的防效为34.88%~47.36%,1.5%苦参碱AS防效极显著高于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WG;药后3~14 d,各药剂处理间均无差异显著性,持效期长;药后3 d,供试生物农药的防效为58.23%~65.72%;药后7 d,供试生物农药的防效为73%~78.14%;药后14 d,供试生物农药的防效为78.92%~84.33%。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针对玉米螟幼虫筛选了高致病球孢白僵菌菌株,与吉林省八达农药有限公司合作共同研发了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在玉米螟幼虫孵化高峰期时采用人工或机械喷雾方式防治一代和二代玉米螟幼虫,每亩用量是100~120 g,药后14~20 d防效达到61%以上,持效期长。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黏虫被球孢白僵菌侵染后生长发育情况及其体内的免疫反应,设置孢子浓度为104、5×104、105、5×105、106个/mL及5×106个/mL的球孢白僵菌菌液注射黏虫6龄初幼虫,研究球孢白僵菌对黏虫校正死亡率、羽化率、蛹重等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以及成瘤反应的浓度依赖效应。结果表明,6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随菌液浓度升高而逐渐增加。蛹重随菌液浓度增加而下降,但仅在106、5×106个/mL浓度处理时蛹重显著低于对照。同时,在孢子浓度为5×105、106、5×106个/mL时羽化率较对照显著降低,雌雄成虫寿命也显著缩短,而6龄幼虫至成虫羽化的发育历期在105、5×105、106、5×106个/mL浓度处理时较对照显著延长。此外,白僵菌侵染诱发黏虫免疫成瘤反应,并且具有明显的时间和浓度效应。注射84 h内,黏虫体内成瘤的数量随注射时间延长而递增,其后不再增加;同时,成瘤数量随着菌液浓度升高而增加,至106个/mL浓度时不再显著上升。该结果为揭示黏虫抵抗真菌侵染的免疫防御机制以及所产生的免疫代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球孢白僵菌对不同昆虫的致病力及其在昆虫体表侵染的差异,探讨球孢白僵菌对不同寄主昆虫侵染的毒力差异,本研究选择了不同分离来源的9株球孢白僵菌,以半翅目的烟粉虱和鳞翅目的小菜蛾为试验材料,详细比较了球孢白僵菌对烟粉虱2龄若虫和小菜蛾2龄幼虫的毒力差异,以及在侵染过程中孢子吸附、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速度差异。结果表明,9株球孢白僵菌有6株对2种昆虫毒力差异显著,3个菌株差异不显著。对2种昆虫毒力差异不显著的菌株Bb271在2种昆虫体表单位面积的孢子吸附数量、孢子萌发率和芽管伸长速度均无显著差异;对2种昆虫毒力差异显著的2个菌株Bb104和Bb120在2种昆虫体表单位面积的孢子吸附数量和孢子萌发率无显著差异,但在2种昆虫体表的芽管伸长速度差异显著(P<0.05)。因此,从本研究结果来看,球孢白僵菌对不同昆虫的致病力强弱与昆虫体表单位面积的孢子吸附数量和孢子萌发率无关,与球孢白僵菌在昆虫体表的芽管伸长速度有关。芽管伸长速度可以作为球孢白僵菌菌株对寄主昆虫致病力强弱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农药与生防真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BBON01的相容性,测定了5种常见农药噻虫啉、四氯虫酰胺、双丙环虫酯、氯虫苯甲酰胺和咯菌腈对球孢白僵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亚致死浓度和次亚致死浓度的双丙环虫酯对孢子萌发无影响;致死浓度、亚致死浓度和次亚致死浓度的双丙环虫酯,次亚致死浓度的噻虫啉对菌丝生长无影响;致死浓度、亚致死浓度的双丙环虫酯,次亚致死浓度的噻虫啉和四氯虫酰胺对产孢量无影响;而上述药剂的其他试验浓度以及其他供试药剂的各试验浓度对球孢白僵菌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产孢量均具显著抑制作用。综合比较得出,供试药剂中与球孢白僵菌相容性最佳的是双丙环虫酯,在其致死浓度、亚致死浓度、次亚致死浓度下,孢子萌发率分别为91.67%、95.00%、96.33%,菌落直径分别为5.97、5.90、6.03 cm,产孢量分别为13.82×107、13.74×107、13.93×107个孢子/m L。研究结果可为田间混用球孢白僵菌与农药防治病虫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选用球孢白僵菌与其他5种杀虫剂对草坪夜蛾类害虫进行防治试验,药后7d球孢白僵菌对夜蛾类幼虫的防效优于其他供试药剂;生物制剂类杀虫剂的防效优于常规杀虫剂.建议在虫口基数不大的情况下选用球孢白僵菌防治草坪夜蛾类害虫,并适时进行药剂轮换以降低抗药性风险.  相似文献   

19.
二斑叶螨是世界性害螨,为害多种经济作物和蔬菜。为明确球孢白僵菌和捕食螨联合应用防控二斑叶螨的可行性,本文测定了不同浓度球孢白僵菌GZGY-1-3孢子悬浮液对二斑叶螨的致病力,并用喷施球孢白僵菌16 h、24 h、36 h和48 h后的二斑叶螨分别饲喂智利小植绥螨,测定智利小植绥螨连续两代的致死率、生长发育及繁殖力变化。结果表明:二斑叶螨的校正死亡率随喷施球孢白僵菌孢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1×108孢子/mL浓度下球孢白僵菌对二斑叶螨的校正死亡率最高,此浓度下,球孢白僵菌对二斑叶螨的LT50为5.0 d,同时球孢白僵菌对二斑叶螨的LC50为1.37×106孢子/mL。智利小植绥螨取食被球孢白僵菌侵染的二斑叶螨后,在F0代中,随喷菌时间的延长,智利小植绥螨的第二若螨、产卵前和世代历期均显著延长,雌成螨的单雌产卵量降低;但F1代中,不同处理间,各虫态发育历期及单雌产卵量均无显著差异。本试验证明了对二斑叶螨具有高毒力的球孢白僵菌菌株,在安全期内对智利小植绥螨的亚致死影响较低。研究结果为实际生产中球孢白僵菌与智利小植绥螨联合防治二斑叶螨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当前美国白蛾在杨树上发生严重的问题,本研究以常用药剂灭幼脲25%悬浮剂为对照.在田间杨树上测试了2年球孢白僵菌400亿孢子/克可湿性粉剂在不同使用浓度下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400亿孢子/克可湿性粉剂相对于灭幼脲25%悬浮剂表现出很好的防治效果,2年的防效均在90%以上。该试验结果为该药剂的产品登记以及为生产上选择适于防治美国白蛾的药剂种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