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及时掌握河北省蔬菜产业发展动态,摸清河北省蔬菜品种情况,更好地指导河北省蔬菜生产,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于2005年9~10月对河北省蔬菜品种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了下一步的工作方向、思路和措施,以利进一步加强蔬菜生产工作指导,把河北省蔬菜生产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一、概况日本近十几年,依靠蔬菜品种改良、新品种、新栽培类型及各种生产资料的开发,在蔬菜栽培管理技术方面得到了迅速地改善和提高。现在主要蔬菜已基本达到了周年生产周年供应。到1985年全日本指定蔬菜生产地约为1,200个,生产总额达22亿日元,占全日本农业生产总额的19.9%。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达州市蔬菜生产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实现了由农民自给发展到政府主导发展的转变.特别是200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把蔬菜生产作为民生工程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工作来抓,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蔬菜产业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确立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蔬菜产业"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围绕增产、增收、增效和平抑菜价,满足需要"为目标及一年打基础,二年迈大步,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的发展部署.成立了蔬菜产业推进办公室,预算了蔬菜发展专项资金.特别是2008年市政府实施的2000hm2常年蔬菜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级政府把蔬菜发展作为促农增收的一项支柱产业来抓,极大地推动了全市蔬菜产业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在长春地区蔬菜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科研成果。该项技术既节省投资、节约肥料、管理简单,又能生产出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蔬菜产品,从而增加了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长春地区的温室大棚多年来一直以土壤栽培的方式生产蔬菜,一年生产2~3茬,连年栽培,使土壤感菌,病虫害日趋严重,同时过多地使用化肥、农药,加重了蔬菜产品的污染,土壤盐碱化,再加上水源不足,难以保证蔬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推广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有利于克服以上弊病,在温室大棚里实现绿色食品蔬菜的生产。1 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于1997年7月~1998年…  相似文献   

5.
1989年,四川省绵阳市城区蔬菜实行了产销一体化的管理体制。一年来的实践表明,新体制有力地促进了蔬菜生产,保证了市场供应.稳定了蔬菜价格.实现了菜农增产增收,为服务城市、富裕农村发挥了重要作用.四川省绵阳市区有常住人口25万,加上流动人  相似文献   

6.
对目前冀东地区保护地蔬菜生产的形式、栽培模式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冀东地区保护地蔬菜种植形式以温室和拱棚为主,而且出现了以露地--保护地相结合的周年生产模式.节能温室的投入较高,而且其生产规模及生产效益均优于拱棚.在种植模式上,以菜菜、粮菜周年生产体系为主,冀东地区主要保护地栽培模式是一年一茬和一年两茬.经济效益分析表明:以节能温室生产的一年一茬模式较优.但在周年生产中,冀东地区保护地蔬菜种植模式中的复种指数较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适当提高复种指数的基础上,调整种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建国40年来,我国蔬菜科技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全国解放前专门从事蔬菜科技工作的人员极少,仅在极少农事试验场进行少量试验工作。建国后,随着蔬菜生产的发展,科技工作也迅速开展,陆续在几个大区农科所配备了蔬菜专业人员。至1958年成立中国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蔬菜专业科研机构。随之大多数省、市也相应地建立了蔬菜研究机构。并在大中城市农业局内陆续设立了蔬菜处或科,负责蔬菜生产技术的指导及推广,一些省、市还设立蔬菜办公室负责蔬菜生产的规划、计划、产销安排及价格等领导工作。70年代以后,随着技术推广站的建立,大中城市蔬菜技术推广工作也有了进一步发展。同时一些高等农业院校的教师也承担了大量的科研、生产技术指导工作,使我国逐渐形成一支力量相当雄厚的蔬菜科学技术队伍。据不完全统计,1989年我国26个省、市、省辖市以上的有蔬菜研究工作的单位的科研人员近2400人,较70年代中期的700余人增加了约3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科研工作受到了重视,试验条件也有了明显的改善。特别是1983年蔬菜抗病育种、蔬菜品种资源、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一马铃薯抗病育种、蔬菜贮藏保鲜等研究工作列入了国家重点攻关课题。蔬菜地膜覆盖栽培、...  相似文献   

8.
露地蔬菜复套种栽培,是露地蔬菜集约化生产的重要形式,随着科技的发展,一年两种两收、复种、套种等技术日益成熟.复种、套种技术打破了北方寒冷地区一年一熟(大面积)的传统栽培方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绿色植物覆地时间,能够实现提早延后、疏旺补淡生产,增加了单位面积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我是黑龙江省肇州县永乐镇庆丰村的蔬菜专业户,1983年开始种蔬菜,基本以露地、大棚生产为主.1996年我开始尝试应用日光节能温室生产蔬菜,通过几年的探索形成了一年八茬的栽培模式,使667m2产值达3万元左右.本生产经验先后被中央电视1台、7台及黑龙江省电视台及科技日报、黑龙江日报等部门宣传报道.为使更多的农民走向致富道路,现将本人多年的生产经验介绍如下,供生产者借鉴.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是蔬菜生产大省,近年来,随着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蔬菜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播种面积不断增大,栽培种类日益增多。为切实了解目前河北省蔬菜的种类结构,2007年笔者对全省的蔬菜种植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不仅摸清了全省主栽蔬菜的种植现状,而且为更好地优化蔬菜品种和科学区域布局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蔺多钰 《蔬菜》2017,(2):36-39
介绍了高台县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蔬菜产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蔬菜基地规模小,集约化生产水平相对较低;"三品一标"等蔬菜品牌知名度、影响力低;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不足,蔬菜冷链流通率低;标准化生产意识弱,蔬菜质量监管检测体系不健全,产品质量不稳定等。结合现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对策,如因地制宜地加快蔬菜标准园、蔬菜产业园区建设,推进蔬菜产业规模化生产;实施"三品一标"等蔬菜品牌战略,提高品牌蔬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加强农业信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蔬菜产业发展现代化水平;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监测,打造蔬菜"三品"品牌。以期为高台县蔬菜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市山地资源丰富,据统计,全市海拔500m以上的可开发山地,面积共74.48万亩。以四县、区(泰顺、文成、永嘉、瓯海)为主,可开发面积达66.71万亩,占全市可开发山地面积的89.6%。且山地气候垂直分布明显,夏秋季气候凉爽,是生产淡季蔬菜的好地方,开发潜力很大。自1984年以来,高山蔬菜的开发,不仅增加了我市蔬菜“秋淡”的市场供应量和花色品种,有效地缓解了供需矛盾,丰富了城市居民的“菜篮子”,平稳了市场物价,而且有力地振兴了山区经济,大大增加了山区农民的经济收入,加快了贫困山区脱贫致富步伐。 一、高山蔬菜发展概况 温州市的高山蔬菜生产从1984年在海拔620m的瓯海区北林垟乡试种以来,经过十多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已逐步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商品性生产基地。我市高山蔬菜的发展经历了二次较大的跳跃:一是1988年的规模化生产。从1984年的10亩四季豆试种成功,至1987年扩种到100多亩,1988年则猛增到800多亩规模化生产。生产品种从单一的四季豆增加到球菜、四季豆、豇豆、芹菜、早熟大白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山东邹城市保护地蔬菜发展迅速,截至2015年底,温室蔬菜面积近万亩。但在温室生产中存在如优良品种较少,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上不去等因素制约了当地蔬菜产业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从2013年在邹城市大束镇水河蔬菜生产基地的温室辣椒上进行了研究示范,通过引进优良品种,采用新技术措施,总结形成了一套日光温室冬春茬辣椒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农业结构的调整使蔬菜生产面临两种机遇,一是粮改、棉改为蔬菜发展提供了空间;二是加入WTO可极大地推动蔬菜的出口。近几年来,全世界蔬菜年贸易额不断增加,亚、欧、美发达国家对蔬菜的需求越来越大。以日本为例,近20年蔬菜进口逐年递增,1996年已达209.4万t(吨),其主要原因如下。一是人们饮食结构改变。目前,经济发达国家都进入了以保健型食品为主的时期,美国和欧洲各国迅速改变饮食结构,由过去以肉食为主转变为以素食为主。据专家预测,21世纪的主要食品将是绿色食品。二是发达国家蔬菜生产弱化。由于蔬菜…  相似文献   

15.
<正>芥蓝为十字花科芸薹属一、二年草本甘蓝类蔬菜,以其肥嫩的花薹及嫩叶供食用,是我国特产蔬菜之一,以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地栽培较多。近年来,随着蔬菜种植结构调整以及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的逐步形成,芥蓝因其风味别致、营养丰富、生产效益较好,受到生产者重视,上海宝山地区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在部分蔬菜生产基地已成为主栽品种之一,现将其无公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国根茎类蔬菜生产的大部分地区属于北温带气候,四季分明,夏季天气炎热,多发生台风、暴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易对蔬菜生产造成严重为害.2021年7月下旬,河南省郑州、新乡、安阳等地出现特大暴雨;强台风"烟花"登陆浙江省,并向上海、江苏等地移动,给当地蔬菜生产管理造成了严重影响.台风暴雨期间正值根茎类蔬菜生产重要时期,做好防汛抗台工作,才能保证蔬菜优质丰产.本文针对近年来台风暴雨对根茎类蔬菜生产的为害,针对风前和雨后2个重要时期,提出了相应的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7.
一豆二薯三熟高效栽培是由春早熟马铃薯—越夏扁豆—秋马铃薯构成的一年三熟栽培模式,三茬蔬菜在生产中分别具有早、热、晚的特点,收获后能很好地避开蔬菜上市高峰期,在蔬菜供应淡季上市,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18.
丁庆亮 《蔬菜》2007,(5):14-15
蔬菜的塑料大棚生产是现代保护地生产的一种主要形式,利用塑料大棚进行蔬菜的保护地栽培,不仅能实现各类蔬菜的周年、多样化生产,  相似文献   

19.
康婷  穆月英 《中国蔬菜》2016,1(10):13-19
基于北京市果类蔬菜种植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北京市果类蔬菜生产经营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了种植规模、种植技术、流通情况、市场基础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蔬菜生产支持政策对果类蔬菜生产经营所产生的影响。进一步地,将两个不同年度的果类蔬菜生产情况进行对比,从动态视角研究了近四年北京市果类蔬菜生产的发展变化。主要研究结论为:(1)北京市果类蔬菜生产经营主体主要为小规模农户;(2)蔬菜种植户的老龄化趋势明显;(3)农户对于种菜新技术的需求不断增长;(4)土地规模、种菜技术、市场基础建设和政府政策均对蔬菜生产有着显著正向影响;(5)政府对果类蔬菜产业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大。  相似文献   

20.
《中国蔬菜》1996,1(5):12-0
江西、浙江保护地蔬菜生产技术考察江西、浙江保护地蔬菜考察组为了适应南方保护地蔬菜生产大发展的新形势,提出南方“九五”期间保护地蔬菜生产技术发展设想,1995年11月22日至12月6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聘请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等科研、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