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促进农业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产学研合作模式其指导思想和基础理论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产学研模式是现代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的体现,产学研合作不仅有力地推动现代科技革命,而且极大地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农业高等学校拥有雄厚的科教资源,是推动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针对我国农业高校产学研结合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农业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发展提出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促进闽台农业合作交流的深化,该文分别回顾了福建与台湾的产业技术联盟发展现状,简要总结闽台产学研合作概况,分析了闽台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合作的可行性,最后从加大政府政策保障、提升农业龙头企业规模等方面提出了促进闽台农业产业技术联盟合作的策略思考。  相似文献   

3.
产学研合作是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必由之路.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弱势产业,通过产学研合作提升农业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尤为必要.产学研合作是多项科技资源的重组与整合,涉及到多种法律关系,离不开法律制度的调整与规范.为了促进和保障合作的健康运行,应当构建专门的农业产学研合作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
加强京津冀产学研合作 提升河北省自主创新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通过对京津冀科研资源和能力现状比较,找出河北省与京津科研创新方面的差距,指出河北省与京津产学研合作不够充分,还能够更多地利用区位优势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河北省应设立产学研协调指导小组,战略上指导推进与京津产学研合作;加强高校科技体制建设;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加强平台建设,为与京津产学研结合"筑巢引凤"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创新作用的增强和企业产学研合作的不断深入,产学研合作模式呈现多样性,对国内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归类和总结,大致可分为传统模式、联合模式、产学研外部一体化模式、共建模式、教育模式等类型,各种产学研合作模式有其各自的适用范围、运行机制及特点.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时,应根据自企业自身的要求,自主研发与合作研究相结合,建立符合实际需求的产学研合作体系,实现科研开发、人才培养、成果产业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校如何服务于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首先要明确目标定位和功能导向。要把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作为一种责任和使命及办学目标来追求。强化办学理念中的服务意识;改革和优化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坚定不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创建地方高校与地方合作共赢的机制和平台,提供全方位保障;地方高校要以地方特色为办学特色,发挥自身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7.
农业产业联盟网络管理服务平台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波  曹艳  李晓  李洁  党跃武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12):1354-1357
文章综述了国内外产业联盟网络服务平台的研究情况,提出农业产业联盟网络服务平台应具有实现信息共享和实时交流、有效管理农业产业联盟、对外宣传和提高联盟知名度、促进产学研全面合作、建立统一生产和技术标准、进一步有效拓展市场、网上入盟和整合产业链等功能,并利用面向对象分析及统一建模语言等方法和工具对管理服务平台进行建模.以MySQL作为数据库软件,采用SSH整合框架初步构建了农业产业联盟网络管理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8.
产学研合作对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加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受到世界各国广泛重视,发展十分迅速。目前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虽然不乏成功经验.效果也较好.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形成相当现模且成功率较高的合作模式。本文分析我国目前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现状和问题,探讨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并提出了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正>由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88家成员单位组成的中国富硒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日前在北京成立。该联盟是基于国家公益性行业项目《优质高效富硒农产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指导下,由国内从事富硒农业相关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等,本着"自愿、平等、互利、共赢"的原则联合发起成立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非营利性组织,创新联盟的成立对于推动富硒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推动富硒农业产业健康  相似文献   

10.
地方农业高校加强产学研结合工作的实践与成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等农业院校是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农业产业发展,促进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力量。文章结合湖南农业大学科技服务"三农"的实践,总结了开展产学研结合工作的主要模式,介绍了促进产学研结合的主要措施以及取得的显著成效,提出了加强产学研合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产学研结合是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有效举措。近年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与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努力打造产学研结合平台,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三农"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文章阐述了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产学研结合的主要做法,如以制度和机制规范产学研合作、建设科研协作示范基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示范推广体系等,并分析了产学研结合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农业科研单位加强产学研结合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is a response to Paul Thompson's recent claim that individual farmers cannot have obligations to practice sustainable methods unless a large number of other producers also use them. Using a moral rights framework, I explain the relation of human interests and needs to the duties of individuals to accomplish moral social goals; i.e., those moral goals whose accomplishment requires the cooperation of other persons. The purpose is to show that individual action to promote sustainability does have moral value. Duties to practice sustainable methods are derived from the rights of all persons to adequate food and nutrition. These rights themselves are grounded, not in individual subjective desires or preferences, but in the genuine interests all persons (present and future) have in the satisfaction of basic biological needs to sustain life and health. The duty of each person is correlative to the rights of the others, and fulfillment of the duty requires social action, in this case practicing sustainable methods in farming. If others are unwilling or constrained from fulfilling their obligations, then duties to take other kinds of actions may be derived from the primary duty to attain the goal of sustainability. Actions to secure social cooperation may include, for example, exhorting others to participate and taking political action to force restructuring of agricultural policy, as well as practicing sustainable methods on one's own farm. While frameworks of individual responsibility have been attacked as failing to capture the moral importance of holistic outcomes, it is argued that such problems are related to human motivation rather than to the structure of our moral systems. I conclude that a properly elaborated system of moral rights and duties connected with an adequate moral psychology can account for our duties to other humans to accomplish the goal of a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相似文献   

13.
非法、不报告、不受管制(IUU)的捕捞已成为全球渔业治理主要难题。近年来,欧美采取多种措施治理IUU捕捞,构建起较为系统的管理框架。本文从管理体系、法律框架、国际参与3个维度探析欧美在界定IUU捕捞行为、选取渔业管理模式、设立责任部门、出台相关法案、执行监管措施、提供金融服务和参与国际规制等方面的举措,以此警惕欧美以打击IUU捕捞为理由的单边主义行为,维护我国的国际权益,同时建议在我国渔业管理法规中增加打击IUU违规行为的具体条款,加强多部门协作监管"三无渔船"和参与IUU捕捞的远洋渔船,为渔民提供法律和渔业伦理培训,多管齐下构建负责任渔业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14.
保障读者的阅读权利是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论述了长春市协作图书馆工程在满足读者阅读需求、保障读者阅读权利方面所做的工作,并提出保证此项工程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大批农民工进入城市寻求发展。本文通过对农民工领域研究热点主题以及研究前沿分析,有利于厘清农民工领域的研究状况以及研究前沿趋势。[方法/过程]通过计量学方法,借助CiteSpace工具对2010—2020年7月间CSSCI期刊中与农民工相关研究的文献数量、核心作者分布、发文机构来源以及关键词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可视化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过去近10年间农民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农民工子女、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农民工社会保障、农民工相关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该领域最新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精准扶贫、幸福感、市民化意愿、农民工创业、职业发展、心理健康。另外,各高校师生是现阶段农民工群体研究主力军,但各高校间缺乏长期大范围合作,仅存在少量内部合作,跨机构合作研究较少。未来可加强跨机构、跨领域的合作研究;完善农民工政策法规体系,保障农民工在就业、教育、健康医疗等方面的基本权益,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促进社会的公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高校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结合的难点问题,基于河北农业大学坚持走"太行山道路"的经验做法,探索了大力推进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开展科技战略合作,创立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新模式,总结了以试验基地为载体,创新群体为骨干,构建农科教、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平台,通过创新平台承担重大课题、出重大成果,培育区域支柱产业,创立现代农业先导型样板的经验,提出了加强政府引导作用、制定激励机制、建立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平台等推进农科教、产学研合作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浅淡中国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法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联合国环发会议的进程,贸易、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协调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入世后中国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它不但影响到中国在WTO中的权利与义务,也影响中国以后的对外贸易发展、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的实现。中国一方面应完善环保法律、法规以适应入世需要,另一方面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以表明中国的立场,避免二者冲突对中国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校国际科技合作特点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阐述了国家和高校国际科技合作的基本情况,总结出我国高校的国际科技合作的特点,如合作以政府和国际组织的资助为主、与发达地区的合作为主、自然科学领域合作多等,并提出了促进我国高校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建议,如鼓励教师参与国际合作、杜绝"资源输出型"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  相似文献   

19.
高校软科学研究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加快推进高校软科学研究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福建高校软科学研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基础上,着重从营造氛围、主动服务,融入全局、把握方向,搭建平台、培育品牌,创新机制、促进转化,对台合作、推进先行先试等方面提出推进地方高校软科学研究更紧密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种业科技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种业科技在种业发展乃至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详细分析了我国种业科技发展的现状及存 在的问题,并通过与种业发达国家比较,探析我国种业科技水平较为低下的原因。并重点就各相关主体如何合理分 工、密切配合,构建符合现阶段实情的种业科技创新体系,进而推进我国种业科技进步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