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诱食剂对黄颡鱼摄食和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体重为(505.9±15.5)g的黄颡鱼160尾,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添加0.2%虾浆、0.2%DMPT和0.2%甜菜碱,试验期为8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诱食剂添加组黄颡鱼日摄食量、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显著增高(P0.05),饲料系数则显著降低(P0.05)。虾浆和甜菜碱添加组终末体重显著高于DMPT添加组(P0.05),甜菜碱添加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DMPT添加组(P0.05),各诱食剂添加组间饲料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间摄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由此得出,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虾浆、DMPT和甜菜碱3种诱食剂均能够促进黄颡鱼摄食和生长性能,虾浆和甜菜碱对黄颡鱼摄食和促生长效果优于DMPT。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脂饲料中添加发酵桑叶对杂交鳢生长性能、体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体质健壮、平均体重为10g的杂交鳢360尾,随机分成3个组,每个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各组投喂在高脂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7.5%和15.0%发酵桑叶的试验饲料。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15.0%发酵桑叶组杂交鳢的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FCR)显著增加(P0.05);7.5%发酵桑叶组杂交鳢的SGR、PER和FCR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杂交鳢的摄食率(FR)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7.5%和15.0%发酵桑叶组杂交鳢的全鱼粗脂肪含量以及肝体比、脏体比和肠脂比显著降低(P0.05),15.0%发酵桑叶组杂交鳢的肝脏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组杂交鳢的全鱼粗灰分、粗蛋白质以及肌肉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15.0%发酵桑叶组杂交鳢的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以及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0.05);7.5%和15.0%发酵桑叶组杂交鳢的血液葡萄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组杂交鳢的血清总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高脂饲料中添加7.5%发酵桑叶不会影响杂交鳢的生长性能,而添加15.0%发酵桑叶会抑制杂交鳢的生长,但有利于肝脏健康,改善机体的糖脂代谢。  相似文献   

3.
给初始体重为(17.24±0.04)g的黄鳝(Monopterus albus)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0.1%、0.2%复合诱食剂(由核苷酸、甜菜碱、氨基酸、牛磺酸组成)的三种等氮等能饲料,研究其对黄鳝生长性能的影响,养殖试验持续10周。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复合诱食剂能显著改善黄鳝的摄食、生长、肠道消化酶活性、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P0.05)。当复合诱食剂添加量为0.1%时,黄鳝的日摄食量、末体重、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均显著升高(P0.05),摄食等量饲料时间明显缩短(P0.05),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肠道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补体C3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且0.2%复合诱食剂组与0.1%复合诱食剂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0.1%复合诱食剂组的血清中补体C4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0.1%的复合诱食剂能显著提高黄鳝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植物精油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绒毛的影响。试验共配制5种试验饲料,试验饲料中植物精油的添加量分别为0、0、0.02%、0、0.02%,对应的鱼粉含量依次为25%(对照组)、22%、22%、19%、19%。选取初重为(0.33±0.01)g的凡纳滨对虾7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饲喂1种试验饲料,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降低饲料鱼粉含量的同时添加植物精油可显著升高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P0.05),但对存活率(SR)、肝体比(HSI)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植物精油的2个组的饲料效率(FE)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未添加植物精油的2个组的FE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添加植物精油的2个组的WGR、SGR、PER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凡纳滨对虾的全虾和肌肉营养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透射电镜观察中肠超微结构发现,与未添加植物精油相比,饲料中添加植物精油能显著改善凡纳滨对虾肠道绒毛脱落状况。由此得出,在降低鱼粉含量的情况下,饲料中添加0.02%的植物精油能够改善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及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5.
3种诱食剂对斑点叉尾鮰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N-oxide,TMAO)、二甲基-β-丙酸噻亭(Dimethyl-β-propiothetine,DMPT)和酶解乌贼粉(Enzymatic Squid Powder,ESP)3种诱食剂对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 1818)的鱼体成分、生长速度、血清生化指标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饲喂基础饲料的组别设为对照组(C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TMAO诱食剂的设为T组,添加量梯度为0.05%(T1)、0.10%(T2)、0.15%(T3)和0.20%(T4);基础饲料中添加DMPT诱食剂的设为D组,添加量梯度为0.01%(D1)、0.02%(D2)、0.03%(D3)和0.04%(D4);基础饲料中添加ESP诱食剂的设为E组,添加量梯度为0.3%(E1)、0.5%(E2)、0.7%(E3)和0.9%(E4),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1)与C组比较,各试验组的斑点叉尾鮰鱼体水分及干物质中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含量和灰分(Ash)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与C组比较,E1的特定生长率(SGR)上升8.43%(P0.05);T组中T4的饲料系数(FCR)升高了17.65%(P0.05),D组中的D4的FCR升高了16.81%(P0.05);T组的T3、T4及D组和E组的肥满度(CF)均显著下降(P0.05);T组的T1、T3和T4的脏体比(VSI)显著下降(P0.05),且D组的D2、D3和D4及E组的E1、E3和E4亦是如此(P0.05)。(3)与C组比较,T、D组和E组斑点叉尾鮰血清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胆固醇(CHOL)和三酰甘油(TG)无显著性差异(P0.05);D4和E4的高密度脂蛋白(HDL)显著提高(P0.05),E1的低密度脂蛋白(LDL)显著性提高(P0.05)。(4)与C组比较,E组中E3、E4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T组T1、T2、T3和T4的斑点叉尾鮰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D组的D1、D2和D4及E组的E2和E3亦是如此(P0.05)。综上所述,3种诱食剂能不同程度的提高斑点叉尾鮰的摄食量,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进而促进其生长。斑点叉尾鮰饲料中TMAO、DMPT和ESP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0.10%、0.04%和0.3%。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富含蜕皮激素的露水草(Cyanotis arachnoidea C.B.Clarke)对日本沼虾生长性能、肝胰腺消化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1:分别将粉碎粒度为10、30、50和180μm的露水草添加到基础饲料(不含露水草)中,并使饲料中蜕皮激素含量均为10 mg/kg;试验2:将粉碎粒度相同(粉碎粒度为180μm)但蜕皮激素含量不同的露水草添加到基础饲料中,使饲料中蜕皮激素含量分别为3.30、6.60、13.20和26.40 mg/kg。将配制的8种试验饲料分别饲喂初始体重为(0.08±0.01)g的日本沼虾,同时试验1和试验2中各设1个饲喂基础饲料的对照组。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70尾,试验期60 d。饲养试验结束后对各组日本沼虾进行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在试验1中,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粉碎粒度露水草组日本沼虾的特定生长率(SGR)和增重率(WGR)均显著升高(P0.05),饲料系数(FCR)显著降低(P0.05);成活率(SR),肝胰腺指数(HSI),肝胰腺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血细胞总数(THC),血淋巴吞噬活性(HPA)以及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日本沼虾经嗜水气单胞菌处理后的累积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试验2中,与对照组相比,6.60 mg/kg蜕皮激素组和13.20 mg/kg蜕皮激素组的WGR和SGR显著升高(P0.05),FCR显著降低(P0.05);26.40 mg/kg蜕皮激素组的W GR、SGR、SR和HP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WGR和SGR也显著低于其他添加露水草组(P0.05);3.30 mg/kg蜕皮激素组、6.60 mg/kg蜕皮激素组、13.20 mg/kg蜕皮激素组之间W GR和SGR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日本沼虾的HSI,肝胰腺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THC以及血浆SOD、AKP活性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26.4 mg/kg蜕皮激素组经嗜水气单胞菌处理后的累积死亡率与其他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露水草使蜕皮激素含量达到6.60~13.20 mg/kg时对日本沼虾具有显著的促生长作用,日本沼虾对蜕皮激素的吸收和露水草的粉碎粒度无显著相关性。露水草主要药用成分蜕皮激素对日本沼虾无免疫增强作用,且露水草蜕皮激素过量(饲料中蜕皮激素含量为26.4 mg/kg)还将导致日本沼虾SR和抗菌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7.
试验探究复合诱食剂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与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试验选择360只对虾,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对照组对虾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1.0%、1.5%的复合诱食剂。结果显示,复合诱食剂能够明显提高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养殖成活率,明显降低饲料系数。0.5%复合诱食剂能够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组织中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P0.05),明显提高对虾肝胰腺和胃肠道蛋白酶、胃肠道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1.0%复合诱食剂能够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和胃肠道组织中蛋白酶和脂肪酶及胃肠道淀粉酶活性(P0.05),明显提高对虾肝胰腺淀粉酶活性。1.5%复合诱食剂能够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肝胰腺蛋白酶和胃肠道脂肪酶活性(P0.05),明显提高对虾肝胰腺淀粉酶、脂肪酶和胃肠道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复合诱食剂能够明显提高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水平。试验表明,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添加1.0%复合诱食剂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铬源对喂食高葡萄糖饲料鲤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胰脏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配制4种纯化饲料,分别为不添加铬的基础饲料(对照组)及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三氧化二铬(Cr_2O_3)、吡啶羧酸铬(CrPic)和蛋氨酸铬(CrMet)的试验饲料,试验饲料中铬添加水平在2.60 mg/kg(以三价铬离子计)左右。选择初始体重为(40.95±4.80)g的鲤72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每组饲喂1种饲料,饲喂基础饲料的为对照组。养殖周期为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CrPic、CrMet能显著提高鲤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FE)以及蛋白质效率(PER)(P0.05);添加Cr_2O_3能显著提高鲤的WGR、SGR(P0.05);添加3种铬源对全鱼水分、灰分、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CrPic和CrMet能显著提高全鱼脂肪含量(P0.05);添加3种铬源均能显著提高肌糖原含量(P0.05),而肝糖原含量仅在CrMet组得到显著提高(P0.05);添加CrMet显著降低了血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P0.05);添加CrMet显著提高了鱼体胰岛素(INS)、胰岛素受体(ISR)、生长激素(GH)含量以及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葡萄糖和皮质醇(COR)含量(P0.05);添加3种铬源均显著提高了肝胰脏糖酵解途径丙酮酸激酶(PK)、己糖激酶(HK)活性(P0.05),添加CrPic、CrMet能显著降低肝胰脏糖异生途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PEPCK)活性(P0.05)。综合得出,对于喂食高葡萄糖饲料的鲤而言,CrMet在促进生长,提高饲料利用以及糖利用能力方面具有最明显的效果,CrPic次之,而Cr_2O_3最差。  相似文献   

9.
施氏鲟消化酶的分布及几种诱食剂对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施氏鲟为研究对象,在饲料中分别添加谷氨酸钠、牛磺酸、二甲基-β-丙酸噻亭(DMPT)和复合诱食剂,以研究其对施氏鲟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用G1、G2、G3、G4、G5表示,其中G1为对照组,其余各处理组分别添加1%谷氨酸钠、1%牛磺酸、0.04%DMPT和0.02%DMPT+0.1%谷氨酸钠+0.1%甜菜碱复合型诱食剂,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重复6尾鱼,试验共进行8周。结果显示:(1)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大小顺序为:幽门盲囊、十二指肠瓣肠胃肝胰脏;脂肪酶活性大小顺序为:十二指肠瓣肠胃肝胰脏幽门盲囊。(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牛磺酸和复合诱食剂消化酶活性差异不显著,添加谷氨酸钠消化酶活性显著降低,添加DMPT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试验表明:0.04%DMPT对施氏鲟消化酶活性有促进作用,是一种良好的诱食剂。  相似文献   

10.
在含有蝇蛆粉的基础饲料中添加0%、0.025%、0.050%、0.100%、0.200%和0.400%的甲壳素酶,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分别记为E1、E2、E3、E4、E5、E6组),饲养泥鳅50 d,通过比较各饲料组泥鳅的生长性能和形体指标,研究蝇蛆粉替代鱼粉饲料中添加甲壳素酶对泥鳅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025%~0.100%甲壳素酶可提高泥鳅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P0.05),降低饲料系数(FCR)(P0.05),其中0.100%组WGR和SGR最高,FCR最低。饲料中添加甲壳素酶对泥鳅的成活率(SR)、内脏指数(VSI)、肥满度(CF)和空壳率(DOR)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0.050%~0.100%甲壳素酶可显著提高泥鳅肝脏和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饲料中添加0.025%~0.100%甲壳素酶可显著降低泥鳅肝脏和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考虑生长性能、形态学指标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在含有蝇蛆粉的泥鳅饲料中甲壳素酶的适宜添加量为0.100%。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探索发酵豆粕替代大黄鱼幼鱼饲料中鱼粉的适宜比例。以鱼粉、小麦蛋白粉为主要蛋白质源,鱼油、大豆油和大豆卵磷脂为主要脂肪源,配制含40%鱼粉的基础饲料。以发酵豆粕替代基础饲料中0(R0组,作为对照组)、15%(R15组)、30%(R30组)、45%(R45组)、60%(R60组)、75%(R75组)的鱼粉,并在除对照组饲料外的各饲料中添加适量晶体氨基酸(赖氨酸和蛋氨酸),配制6种等氮(蛋白质水平为45%)等脂(脂肪水平为10%)的试验饲料。养殖试验在海水网箱(1.5 m×1.5 m×2.0 m)中进行,每种试验饲料投喂3个网箱,每个网箱放养60尾初始体重为(10.49±0.03)g大黄鱼幼鱼,养殖时间持续56 d。结果表明:各组大黄鱼幼鱼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随着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比例的升高有下降趋势;与R0组相比,R15、R30、R45组的特定生长率(SGR)、增重率(WGR)、饲料系数(FCR)无显著变化(P0.05),进一步提高鱼粉替代比例(R60、R75组),SGR、WGR显著降低(P0.05),FCR显著升高(P0.05);各组全鱼粗蛋白质、粗脂肪、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比例的升高,全鱼粗灰分含量有上升的趋势;各组血清生化指标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随着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比例的升高,血清中总胆固醇含量有下降趋势,谷丙转氨酶活力有升高趋势;通过肝脏组织学观察发现,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比例超过30%后会造成肝脏细胞的损伤,替代比例越高损伤越严重。综合各项测定指标,本研究认为:发酵豆粕替代饲料(含40%鱼粉)中30%的鱼粉较为适宜,过高的替代比例会造成大黄鱼幼鱼肝脏组织病变,导致生长速度、存活率下降。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北方须鳅幼鱼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量,进行了为期60 d的生长试验。以鱼粉、发酵豆粕和酪蛋白作为蛋白质源,设计了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2.85%、31.09%、40.72%、47.21%和54.08%的5种等脂等能试验饲料。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平均体重为(0.77±0.02)g的北方须鳅幼鱼40尾,以重复为单位养殖于水体为80 cm×50 cm×20 cm的水槽中。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质水平为22.85%~40.72%时,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再继续升高饲料蛋白质水平,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反而显著降低(P0.05)。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22.85%~40.72%时,饲料转化效率和存活率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升高趋势;当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0.72%~54.08%时,饲料转化率和存活率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0.72%时,试验鱼获得最高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效率和存活率。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北方须鳅幼鱼的肥满度、脏体比、肝体比以及全鱼粗蛋白质和水分含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饲料蛋白质水平高于40.72%后,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并且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1.09%~54.08%时全鱼粗脂肪含量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下降。由增重率与饲料蛋白质水平建立二次回归方程,得出北方须鳅幼鱼达到最大生长速度时的饲料蛋白质需求量为41.57%。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牛磺酸水平对不同生长阶段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和体成分的影响。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质源,配制牛磺酸水平分别为0(D1)、0.5%(D2)、1.0%(D3)和1.5%(D4)的试验饲料。将初始体重为(13.85±0.25)g斜带石斑鱼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水族箱(体积为120 L),每箱放养25尾。试验鱼每天投喂饲料2次至表观饱食,养殖周期84d,分别在饲喂的第28、56和84天称重、取样。试验第1~28天为第1个生长阶段,第29~56天为第2个生长阶段,第57~84天为第3个生长阶段。结果表明:在每个生长阶段下,牛磺酸添加组(D2、D3和D4组)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饲料效率均显著高于未添加牛磺酸组(D1组)(P0.05),且D3组试验鱼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牛磺酸添加组(第3个生长阶段的D4组除外)(P0.05)。在同一饲料牛磺酸水平下,第1个生长阶段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饲料效率均显著高于第2个和第3个生长阶段(P0.05)。在饲喂至第28、56和84天时,各牛磺酸添加组试验鱼的肝体比和脏体比均显著低于未添加牛磺酸组(P0.05),肥满度则与未添加牛磺酸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同一饲料牛磺酸水平下,饲喂至第56和84天时的肝体比和脏体比均显著低于饲喂至第28天时(P0.05)。饲喂至第84天时,各牛磺酸添加组鱼体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未添加牛磺酸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饲料中维持一定水平的牛磺酸有利于斜带石斑鱼幼鱼的生长,饲料牛磺酸不足或过多均不利于其生长。饲料中添加牛磺酸降低斜带石斑鱼幼鱼体脂沉积而增加体蛋白质沉积。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回归分析得到3个生长阶段斜带石斑鱼幼鱼饲料的适宜牛磺酸水平分别为1.20%(第1个生长阶段)、1.08%(第2个生长阶段)、1.00%(第3个生长阶段)。斜带石斑鱼幼鱼对牛磺酸的需要量随鱼龄的增长而下降。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饲料对拉氏幼鱼生长、体成分和免疫力的影响,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质源,以豆油为脂肪源,配制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3%、28%、33%、38%,脂肪水平分别为5%、8%、11%的12种半精制饲料,饲喂初始均重为(27.60±0.13)g的拉氏幼鱼。每种饲料投喂3个网箱(重复),每个网箱放养30尾试验鱼,进行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拉氏幼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和饲料系数(FCR)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脂肪水平对拉氏幼鱼的PER和FCR有显著影响(P0.05),但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各生长性能指标无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23%和28%蛋白质组的W GR和SGR显著高于33%和38%蛋白质组(P0.05),8%脂肪组的FCR显著低于11%脂肪组(P0.05),与5%脂肪组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料中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全鱼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都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蛋白质水平为28%时达到最高值,而全鱼水分含量不受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影响(P0.05)。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升高,全鱼粗脂肪含量呈现升高的趋势,但8%和11%脂肪组差异不显著(P0.05)。嗜水气单胞菌攻毒48 h后,低、中蛋白质组(23%和28%蛋白质组)的存活率高于高蛋白质组(33%和38%蛋白质组),低脂肪组(5%脂肪组)的存活率高于其他2个脂肪组(8%和11%组)。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得出,拉氏幼鱼饲料的适宜蛋能比为23.67~26.03 mg/k J,蛋白质水平为23%~28%,脂肪水平为5%~8%。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云纹石斑鱼幼鱼对高能低氮饲料的适应性,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设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5%(P35)、40%(P40)、45%(P45),脂肪水平分别为9%(L9)、12%(L12)、15%(L15),共配制9种试验饲料,依次标记为P35L9、P35L12、P35L15、P40L9、P40L12、P40L15、P45L9、P45L12、P45L15。选取初始平均体重为27.09 g的云纹石斑鱼幼鱼810尾,随机分为9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饲喂9周后测定其生长性能、肌肉营养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随着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的升高,云纹石斑鱼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先升高后降低,且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间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以P40L12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分别为184.59%和1.49%/d;饲料系数、摄食率和蛋白质效率随着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的升高逐渐降低,且饲料蛋白质与脂肪水平对其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各组试验鱼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2)饲料脂肪水平对肌肉粗脂肪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最高值出现在L15组;饲料蛋白质、脂肪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对肌肉粗蛋白质、水分和粗灰分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3)血清中谷草转氨酶活性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升高,L15组活性最高(121.98 U/L),与L9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性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在P45组出现最高值(89.79 U/L);血清中总胆固醇含量和饲料脂肪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但不受饲料蛋白质水平的显著影响(P0.05);血清中尿素氮和饲料蛋白质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P35组尿素氮含量为1.97 mmol/L,显著高于其他蛋白质水平组(P0.05);饲料蛋白质、脂肪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对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显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0%和脂肪水平为12%时云纹石斑鱼幼鱼的生长效果最好,饲料的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植物蛋白质饲料中添加丁酸钠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探索提高水产饲料中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比例的可行性方法。以鱼粉、豆粕、玉米蛋白粉、谷朊粉、花生粕和啤酒酵母为蛋白质源,鱼油、椰子油和大豆卵磷脂为脂肪源,小麦粉为糖源,配制5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其中,以含60%鱼粉的基础饲料为阳性对照组(FM组),以复合植物蛋白质源替代基础饲料中50%鱼粉的替代饲料为阴性对照组(CON组),以在替代饲料中分别添加0.15%(D1组)、0.30%(D2组)和0.60%(D3组)丁酸钠的饲料为试验组。用上述5种试验饲料分别饲喂初始体重为(13.00±0.01)g的大菱鲆幼鱼58d,试验在室内养殖系统中进行,每种试验饲料投喂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结果表明:1)随着丁酸钠添加水平的增加,大菱鲆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FM、D1和D2组增重率、饲料效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CON组(P0.05),而各组间摄食率无显著差异(P0.05);除D2组脏体比与FM组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各组的脏体比均显著低于FM组(P0.05);各组全鱼水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2)D1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CON组(P0.05),与FM组无显著差异(P0.05);D1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CON、D2和D3组(P0.05),与FM组无显著差异(P0.05);D2和D3组之间干物质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3)D2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CON组(P0.05),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高植物蛋白质饲料中添加0.15%的丁酸钠能够提高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肝脏抗氧化功能,过量添加丁酸钠会降低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7.
配制核黄素含量分别为0.54、2.32、4.08、5.78、9.28和19.35 mg/kg的6种纯化饲料,投喂初始均重为(11.21±0.16)g的草鱼幼鱼8周,通过研究核黄素对其生长性能、肝胰脏中D-氨基酸氧化酶(D-AAO)与肠道中消化酶活力及体成分的影响,以确定草鱼幼鱼对饲料中核黄素的需要量。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0尾鱼。结果表明:0.54和2.32 mg/kg组草鱼幼鱼的成活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随着饲料中核黄素含量的增加,草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肝胰脏中D-AAO及肠道中消化酶活力均先升高后趋于稳定,当饲料中核黄素含量为5.78 mg/kg时,以上指标均达到最大值;5.78 mg/kg组的肝体比显著高于0.54 mg/kg组(P0.05),但饲料中核黄素含量对脏体比、肥满度及全鱼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折线模型回归分析表明,草鱼幼鱼获得最佳生长时对饲料中核黄素的需要量为5.54 mg/kg;肝胰脏中D-AAO活力达到最佳时对饲料中核黄素的需要量为5.99 mg/kg。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探索饲料中胆汁酸添加水平对齐口裂腹鱼幼鱼生长性能、形体指标及体成分的影响。以360尾健康、平均体重为(12.74±0.14)g的齐口裂腹鱼幼鱼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4组试验鱼分别投喂添加0(对照组)、75、150、300 mg/kg胆汁酸的试验饲料,养殖时间为70 d。结果表明:随着胆汁酸添加水平的增加,齐口裂腹鱼幼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蛋白质效率(PER)均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饲料系数(FCR)则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各胆汁酸添加组的WGR、SGR、PE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FCR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当胆汁酸添加水平为150 mg/kg时,WGR、SGR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26.63%和1.69%/d;当胆汁酸添加水平为300 mg/kg时,PER达到最大值,为1.64%;FCR则在胆汁酸添加水平为75 mg/kg时有最小值,为1.56。通过二次回归分析可知,WGR、SGR、PER和FCR最佳时的胆汁酸添加水平分别为186.83、192.86、166.67和183.33 mg/kg。随着胆汁酸添加水平的增加,齐口裂腹鱼幼鱼的肥满度(CF)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脏体比(VSI)、肝体比(HSI)则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各胆汁酸添加组的C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VSI、HSI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胆汁酸添加水平的增加,齐口裂腹鱼全鱼及肌肉粗蛋白质含量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全鱼、肌肉及肝胰脏中粗脂肪含量则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但全鱼及肌肉中水分、粗灰分含量则无显著变化(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添加胆汁酸能有效地提高齐口裂腹鱼幼鱼的饲料利用率,促进其生长,改善其形体指标,减少其肌肉及肝脏中脂肪的沉积。综合考虑,齐口裂腹鱼饲料中胆汁酸适宜的添加水平为166.67~192.86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