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晓娜  蒋红卫  曹瑞  章林  陈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883-15884
[目的]比较研究野生玫瑰(Rosa rugosa Thunb.)与栽培种重瓣红玫瑰(R.rugosa cv.′Plena′)染色体的核型。[方法]记述了吉林省珲春地区野生玫瑰的形态特征、分布状况、物候期及野生玫瑰果营养成分、变异类型,并对野生玫瑰与栽培种重瓣红玫瑰进行体细胞染色体比较分析。[结果]野生种为2n=14,栽培种为二倍体与多倍体的混杂体。[结论]该研究可以为育种工作者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东北野生玫瑰(Rosa rugosa)种质资源仅存的吉林珲春和辽宁宫口地区进行调查,发现我国野生玫瑰遭到了严重破坏,处于濒危状态.其原因主要是沙漠化使其生长环境日益恶化,人类过度采摘和破坏等.应采取当地保护、迁移保护和栽培利用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源野生玫瑰鲜花芳香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我国不同产地野生玫瑰鲜花的芳香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野生玫瑰的芳香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差异明显.牟平野生玫瑰共检测出64种成分,醇类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荣成野生玫瑰共检测出48种成分,醇类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珲春野生玫瑰共检测出56种成分,醇类和酯类化合物是它的主要香气成分;庄河野生玫瑰共检测出56种成分,醇类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不同的芳香物质组成,使野生玫瑰产生不同的香气类型.  相似文献   

4.
以吉林珲春,山东牟平,山东荣成3个地理种源的野生玫瑰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下玫瑰的生理生化变化与抗旱性强弱.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3个种源野生玫瑰的5个抗旱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各指标的变化程度因种源不同而异.通过"坐标综合评定方法"对5个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得到3个种源野生玫瑰的抗旱性强弱等级依次为吉林珲春,山东牟平,山东荣成.  相似文献   

5.
扶芳藤种质资源及变异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扶芳藤野生资源及主要栽培种 (品种 )进行调查和收集 ,对其形态特征、生育期、年生长节律、繁殖习性、攀附特性、叶形、叶序及叶色季节性变化、花序及种子形态变异特征进行对比观察和研究 ,得出扶芳藤在我国分布范围广、种质资源丰富、种内变异类型多 ,且生长期长、易繁殖和适应性强等特点 ;并根据其主要特征将扶芳藤种质资源初步划分为 1 9个类型 ,为进一步选种和遗传改良研究及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野生樱桃李的形态多样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新疆霍城县大西沟自然状态下的野生樱桃李为研究对象,调查了30余种野生樱桃李的不同种下类型,测定了在原生状态下枝叶形态、花器官形态和果实形态特征差异.结果表明:野生樱桃李的种下类型具有十分丰富的变异类型,从枝叶到花果均有很大的变异,尤其是果实性状类型丰富,其中许多类型的经济性状优良,为优系的选择提供广阔的空间,可根据经济利用目的选择相应的类型.由于实生繁殖必然会产生各种变异类型,在人工栽培时必须选优良类型进行嫁接等无性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丰富我国甘蔗(Saccharum L.)育种基因资源库和发掘新型能源植物,对我国野生割手密(Saccharum spontaneum L.)种质资源进行系统的考察与收集具有重大意义。本次考察采用居群采集法,涉及我国7省71县,涵盖了我国野生割手密分布的大部分区域,共收集到33个居群、304份野生割手密材料,并对割手密野生状态下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特点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野生割手密在我国东经101°11′02″~111°02′29″、北纬18°33′47″~34°09′32″、海拔-11~2 155 m范围内都有分布;与其近缘种相比较,割手密生境丰富,野生状态下的形态特征差异明显,具有干旱、湿生环境的良好适应性,株高出现了1~4 m不等的变异,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研究与利用将有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西南区野生马蹄金居群生态特性及形态变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野外调查和田间观测,对我国西南地区马蹄金野生居群生态特性及形态变异进行了研究,发现马蹄金不同居群外部形态存在较大变异,变异系数为14.8%~67.5%,平均变异系数达32.1%.部分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最大达0.977,说明我国西南地区马蹄金野生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形态聚类分析,可将23份野生材料分为4个类群,分别是大叶高丛型、大叶矮丛型、小叶矮丛型、小叶短茎型.聚类结果与材料的地理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重楼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道地药材,已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今后开展重楼种质引种驯化,更好地开发利用重楼属药用植物资源,2007-2009年对贵阳市百宜野生重楼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共收集到野生重楼种质资源92株,并对收集到的野生重楼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情况及形态特征进行了归纳.就百宜野生重楼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等...  相似文献   

10.
以河北木蓝复合群的46个居群827个个体为研究对象,对其叶、花、果实形态特征进行测量,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均值分析、非参数检验、多重比较及主成分分析,研究种内和种间的变异,以及不同地理分布区的变异。结果表明:多花木蓝各性状与该复合群其他物种有显著差异;河北木蓝、多枝木蓝和刺序木蓝性状差异不显著,种间界限不清楚,基于传统形态学划分的种的地位有待进一步验证和处理;中国南部地区居群叶片数量性状的均值大于横断山区和中国北部地区的居群,可能与该复合群物种的表型可塑性有关;横断山区居群与中国北部和南部地区居群相比,各形态性状具有较高的变异系数,形态变异较大,可能与横断山区复杂的生境有关;河北木蓝复合群4个种的形态差异主要集中于羽状复叶长、小叶长、小叶宽和叶柄长,可以作为河北木蓝复合群物种划分较可靠的分类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以玫瑰8个栽培品种和3个野生类型为试材,对其果实生长过程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栽培品种和野生类型横径生长规律不相同,“唐红”、“刺果”、“紫雁”、“一品紫衣”和“紫枝”5个栽培品种在生长过程中有一个相对快速增长阶段,其余3个栽培品种则呈现均匀稳定的增长趋势;3个野生类型均有两个相对快速增长阶段,分别出现在5月下旬至6月初和6月中旬至7月初。玫瑰果实纵径增长趋势大体一致,除“唐白”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有一个相对快速增长阶段外,其余栽培品种和野生类型均呈现出均匀稳定的增长趋势,5月下旬至6月中旬是果实纵径增长比较明显的阶段。到7月中下旬,果实纵横径逐渐停止生长,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2.
张增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188-6189
[目的]探讨影响玫瑰(Rosa rugosa Thunb.)花柱半离体培养的关键因素。[方法]以1份野生玫瑰(珲春)、2个栽培玫瑰品种(紫枝玫瑰R.rugosa‘Zizhi’,重瓣玫瑰R.rugosa‘Chongban’)及2个月季品种(红帽子月季R.chinensis‘Red Hat’,粉和平月季R.chinen-sis‘Pink Peace’)为材料,对比分析水培花枝与露地花枝2种材料及5月中旬及6月中旬2个栽培时间对玫瑰花柱半立体培养的影响。[结果]水培花枝的花和露地自然开花的花对花柱半离体培养的结果影响不显著;5月份的花柱半离体培养结果显著优于6月份的。[结论]该研究可为克服玫瑰与月季种间杂交不亲和、花柱半离体培养技术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以现代月季品种(2n =4x =28)为母本,玫瑰品种(2n =2x =14)为父本设4 个组合进行杂交,获得杂交后代13 个。综合利用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倍性检测、核型分析以及SSR 分子标记对其中的7 个杂交后代进行了杂种 鉴定。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多具备父母本的中间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和核型分析均表明7 个杂交后 代为三倍体(2n =3x =21),核型特征多介于父母本之间,以1A 型为主;11 对SSR 引物扩增结果发现7 个杂交后代 均含有父母本的特异性条带。从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标记数据证明杂交后代整合了现代月季和玫瑰的遗传物质 和表型特征,确定为真杂种,为利用玫瑰改良现代月季品种提供了新的种质材料。本研究结果也证明,流式细胞术 可以作为不同倍性蔷薇属植物杂交后代的快速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玫瑰(Rosa rugosa)花柱提取液对玫瑰及月季(R. chinensis)花粉管离体生长的影响,探讨玫瑰与月季种间杂交不亲和性机理。【方法】使用玫瑰花柱提取液对玫瑰及月季花粉进行培养,花粉管顶端囊泡采用FM4-64标记,花粉管顶端钙离子采用Fluo-3AM标记,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测。花粉管形态变化采用光学显微镜观测。【结果】经玫瑰花柱提取液处理,玫瑰花粉管形态正常,而月季花粉管在生长过程中发生扭曲、开裂等现象,花粉管顶端囊泡区域化分布不明显,钙离子浓度下降,钙梯度消失,钙波微弱,花粉管顶端有部分细胞壁增厚,产生胼胝质。【结论】玫瑰花柱提取液影响月季花粉管顶端囊泡分泌、钙离子分布,使花粉管生长停止,并在花粉管顶端产生大量胼胝质。由此推测玫瑰与月季种间杂交不亲和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玫瑰花柱通过影响月季花粉管顶端囊泡分泌、钙离子分布抑制花粉管生长,并且在生长停止的花粉管顶端产生胼胝质沉积。  相似文献   

15.
香料玫瑰引种栽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将香料玫瑰品种保加利亚玫瑰(Rosa damascena Mill)、摩洛哥玫瑰(Rosa centifolia L.)、苦水玫瑰(R.sertata×R.rugosa Yu et Ku)以及玫红玫瑰引入江西省,通过4年的栽培试验和观察,以上品种均能在江西省正常开花,保加利亚玫瑰的生长势达到或超过在北方种植的。除苦水玫瑰需防止38℃以上高温危害外,其它品种均能适应江西省的自然气候。  相似文献   

16.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凝胶电泳技术,对珲春地区包括野玫瑰在内的7个蔷薇属野生种及野玫瑰10个不同表型的子代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酶谱显示,供试类型间含有丰富多态性。聚类分析表明:野玫瑰子代间确有差异,其遗传距离为0.143~0.800;部分野玫瑰子代与刺蔷薇和山刺玫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且子代中也存在独立的个体。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仙资源考察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报导了在福建、浙江沿海岛屿发现的自然生长的中国水仙资源的实地考察情况,描述了其生态环境和形态特征,可供研究中国水仙原产地、选育种、提高种质和资源开发利用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用AMMI模型分析玫瑰品种产花量的稳定性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研究玫瑰(Rosa rugosa Thunb.)不同品种单株产花量的年度稳定性问题。【方法】选用13个玫瑰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4次重复,每小区10~12株,连续两年测定各品种的单株产花量,应用AMMI(additive main effects and multiplicative interaction,又称为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对连续两年的单株产花量的基因型、环境和基因型与环境(G×E)互作进行了探讨。【结果】基因型、环境及G×E互作的平方和分别占总平方和的65.610%、12.352%、22.038%,均达极显著水平,而误差仅占2.75×10-17%,参试品种的单株产花量在500~1 500 g;AMMI双标和排序图表明,紫云、玉盘、唐紫、唐粉、紫枝玫瑰、朱龙游空与2006年的环境互作为正,而与2007年的环境互作为负;赛西子、唐红、西子、紫芙蓉、朱紫双辉、紫雁、香刺果与2007年的环境互作为正,与2006年的环境互作为负。AMMI品种适应性分析显示,朱龙游空、唐紫和赛西子具有最佳适应性。【结论】AMMI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玫瑰品种产量性状的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和G×E互作效应。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单株产花量高且稳定的品种有西子、紫芙蓉和赛西子(1 200~1 800 g),相对稳定的品种有玉盘、唐粉、紫枝玫瑰、紫云、紫雁和朱紫双辉(800~1 150 g),高产但较不稳定的品种有唐紫和朱龙游空(1 700~2 600 g),产量低也不稳定的品种是唐红和香刺果(500~600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