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利用新乡市植保部门1976~2005年30a的棉铃虫2~4代发生危害的调查资料,结合影响2~4代棉铃虫3个发生时段的关键气象条件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棉铃虫的关键气象因子指标对2~4代发生程度进行预测;同时提出对棉铃虫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
李胄  唐保善 《西北农业学报》2017,26(10):1554-1558
棉铃虫是中国棉花主要害虫之一,降水量对其种群数量具重要影响。采用连续10a棉铃虫第2代和第3代的百株卵量与同期降水量指标资料,通过相关系数法筛选出10个预测第2代、第3代棉铃虫的降水量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第2代、第3代棉铃虫百株卵量的特征预测模型。检验结果表明,第2代棉铃虫的预测模型信度较好,历史符合率为70%;而第3代棉铃虫的预测模型信度较差,历史符合率为40%。由于入选因子均为前兆因子,因此,第2代棉铃虫的预测模型可用于区域棉铃虫发生程度的监测和预警研究。  相似文献   

3.
气象要素对棉铃虫发生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15年来尤其是1992年以来临汾地区气象资料和棉铃虫系统调查数据,探讨了该区温度、降水、湿度等气象要素对棉铃虫发生消长的影响。结果认为,4-6月份温度是影响越冬代和1代发生期、2代卵盛期的主要因子,此期温度高的年份,棉铃虫发生早;降水量和雨日数主要作用于2,3,4代发生量,在各代发生期内,雨量大、雨日多、分布匀、空气湿度高,棉铃虫大发生。这为县、乡、村发布棉铃虫短期预报,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棉铃虫在不同寄主作物上的分布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997~ 1999年在山东省南北 2个主要棉区的巨野和夏津县进行棉铃虫在不同寄主作物上的分布调查。 3年 2地调查结果平均 ,1代棉铃虫卵在小麦上占 93 48% ;2代棉铃虫卵在棉田占 74 13 % ,在春播花生、大豆上占 2 2 78% ;3代棉铃虫卵在棉花上占 72 6 7% ,在大豆上占 10 38% ,在玉米上占 9 38% ,在花生上占 5 17% ;4代棉铃虫卵在棉花上占 6 1 5 9% ,在玉米上占 32 0 2 %。棉铃虫幼虫在不同作物上的分布率与卵有所不同 ,1代幼虫仍然集中在小麦上 ,2、3、4代幼虫在棉花上的分布率减少 ,在花生、大豆、玉米上的分布明显增加。在对棉铃虫采取防治措施的情况下 ,棉花上的各代幼虫分布量进一步减少 ,4代幼虫分布量在棉田只占 2 1 96 % ,而在夏玉米上高达 5 2 5 6 %。特别是 1999年推广普及转Bt基因抗虫棉后 ,在棉花上的幼虫量仅占 9 5 2 % ,夏玉米上增加到 6 3 8%。这种分布变化对区域性整体控制棉铃虫发生危害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的田间抗性效果。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GK田、综防田、化防田各代棉铃虫幼虫残虫量比对照田减少81.82%~100.00%,差异极显著。棉花各器官的被害率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田相比,2代棉铃虫发生期棉蕾、棉叶被害率减少92.30%~100.00%,差异极显著,3,4代棉铃虫发生期成铃、幼铃、蕾、花被害率减少35.43%~100.00%,差异显著、极显著。田间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抗性为2代>4代>3代。但3,4代棉铃虫发生期田间幼虫残留量增加,棉花各器官被害率增大,因此还需适时防治棉铃虫。  相似文献   

6.
90年代以来,棉花棉铃虫在我地发生逐年上升,为害逐代加重,对棉花生产影响很大,为寻求棉花锦铃虫在我地的发生发展规律,提高预测预报水平,根据安乡县1987-1998年棉铃虫发生实况和气象资料分析,6月中,下旬温雨系数与第三代棉铃虫卵发生期呈显著正相关,回测全部拟合,7月上,中旬温雨系数与第四代棉铃虫的卵始盛期期呈显著正相关,但与高峰,盛末期呈显著负相关,回测拟合率为94.4%,综合分析安乡,澧县,石  相似文献   

7.
以主要代四代棉铃虫为例,分析了南县1978年以来,影响该虫发生的四大因素;一是气象因素;二是棉铃虫迁飞习性和发生的周期性;三是制度和棉花的生育期;四是防治因素。  相似文献   

8.
鹿邑县棉铃虫发生程度与降雨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棉铃虫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采用数学、天气学和生物学方法,根据西华县32年来有关虫情与气象资料,建立棉铃虫季月发生发展趋势气象预测模型,研究棉铃虫发生程度与降雨量的关系。[结果]凡6~8月3个月累计降雨量达500mm以上的年份,棉铃虫发生都轻;3个月累计降雨量在400 mm以下的年份发生严重。经相关分析,不同时段的雨量大小与该虫发生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各时段雨量与相应代次棉铃虫发生程度负相关极为密切,均达显著水平,尤其是6~8月雨量与年发生程度、四代发生程度,7月份雨量与三、四代及年度发生程度负相关均达极显著标准。[结论]棉田棉铃虫发生季节的降雨量是制约该虫发生程度的关健因素。  相似文献   

9.
棉铃虫一直是苏北沿海地区棉花上的主要害虫,20世纪9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暴发为害,给我国棉花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近年来,通过棉铃虫综防技术的推广应用,棉铃虫在苏北沿海地区发生程度均明显回落,尤其是转Bt基因抗虫棉的推广应用,有效压低了棉铃虫的发生基数,并控制在轻至偏轻发生水平;但2005年2~3代棉铃虫却在苏北沿海局部地区暴发,百株虫量高的田块达50多头,发生量为历史罕见,引起了棉农对转基因抗虫棉抗虫性的质疑.为此,结合历年棉铃虫发生特点,经过仔细调查分析认为,2005年2~3代棉铃虫局部暴发原因应该是多种因素的偶合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临清棉铃虫气象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临清植保站1990~2004年逐年棉铃虫各主要危害代的累计卵量、发生程度等历史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的分析,寻找出与棉铃虫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的气象条件,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中的多元回归等分析方法,建立各代棉铃虫累计卵量、发生程度等的中短期气象等级预报、预测模式;并对2005年的棉铃虫发生情况进行预测检验,效果良好。为棉铃虫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农业防灾减灾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93~1995年,在晋中祁县从5月上旬到8月底利用棉铃虫性诱剂对棉铃虫的发生代数、发生时期等进行了观察。晋中特早熟棉区棉铃虫一年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发生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以后各代约间隔一个月发生。造成为害的主要为2代,3代次之。据此,提出了以化学防治为主、生物防治为辅的重点防治2代、3代棉铃虫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对15种杀虫剂防治棉铃虫田间药效试验研究表明,防治2代棉铃虫效果较好的农药,在晋南棉区临椅县有2.5%功夫菊酯、50%棉铃宝、25%广克威、40%北农931和40%久效磷;在晋中棉区祁县有35%硫丹、20%灭多威、50%辛溴乳油和2.5%功夫菊酯。防治临猗县3代棉铃虫效果较好的农药有2.5%功夫菊酯、35%顺丰二号和40%久效磷。同一农药在不同棉区和棉铃虫不同发生世代药效表现不一,因此在药剂选择上要有区别。  相似文献   

13.
冀南棉区五代棉铃虫大发生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铃虫在河北省邯郸市1a通常发生4个完整世代。1994年5代棉铃虫在邯郸市严重发生,且多数幼虫能够入土化蛹,完成世代发育,历史罕见。本文简要报道了5代棉铃虫发生概况及特点,并以虫源基教、气候条件、食料因素及天敌因子等4个方面分析了5代棉铃虫大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气候导致昌吉棉区棉铃虫代数发生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笙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7):82-83
利用昌吉市2004-2008年自动虫情测报灯诱蛾数据和"4定1查"田间调查数据及气象资料,对昌吉棉区棉铃虫发生代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气候变暖,导致适宜棉铃虫生长发育的时间延长,代数增加,发生代数由3代变为4代(不完全)。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农作物常见地下害虫:蛴螬、地老虎、蝼蛄、蟋蟀的形态特征、为害症状及发生规律,并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及化学防治3个方面总结了这些害虫的防治方法,以期为实际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6.
在跟踪推广应用“六五”以来所形成的综防技术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改进关键技术、加强病虫监测预报、组建综防技术体系。在1992、1993年棉铃虫猖獗发生的情况下,于河南省新乡棉花病虫害综防示范区0.67万hm#+2棉田上实施后,有效控制了棉铃虫危害。这套控制棉铃虫猖獗危害综合防治关键技术主要是:研究改进了棉铃虫中期预报方法;提出“一代监测、二代保顶、三代保蕾、四代保铃”为主的防治策略;制定推广适用于不同世代、不同水肥条件的科学防治指标;协调应用多种配套措施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控害;系统监测和治理害虫抗药性;利用棉花种质资源和品种的抗病虫性;诱杀成虫;组建大面积综防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7.
2007年在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利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得出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二代棉铃虫复合为害与产量损失的回归模型,Y=13.402 32+4.650 75 X1+4.999 563 X2+0.624 735 X12+3.876 875 X22-1.93 X1X2.结果显示:一、二代棉铃虫交互作用不明显,得出每代棉铃虫的为害效应模型,一代Y'1=13.402 32+4.650 75X1,二代Y'2=13.402 32+4.999 563X2+3.876 875 X22.根据模型,制定了喀什地区第一、二代棉铃虫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8.
第4代棉铃虫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研究了第4代棉铃虫百株不同3龄幼虫量与春直播棉、麦套夏棉产量损失率的关系,分别组建了它们的相关式。测定了在不同棉花产量水平下的防治指标。分析提出推广这两种种植方式棉花的防治指标分别为百株3龄幼虫10头和12头。  相似文献   

19.
1993-1997年对吉林省中西部地区烟田的各生长期昆虫组成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初步查清了害虫和天敌种类,分布,数量和发生时期等情况,记述了该地区烟田害虫共2纲7目25科93种,其中22种为吉林省新记录。明确了主要害虫有烟蚜,温室白粉恒,甘蓝夜蛾,斑须蝽和三叉地夜蛾等。天敌共2纲9目21科60种,其中19种为省内新记录。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防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棉铃虫猖獗危害与虫源基数及气象因子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搜集和整理了河北省正定1972~1993年棉铃虫系统调查资料和气象资料,并运用相关矩阵法对世代间卵量、幼虫密度、成虫始期、历期和蛾量间关系及2~4代卵量与气象因子关系进行了分析,试图寻找棉铃虫猖獗危害的原因。结果表明:(1)越冬蛹数量加大是棉铃虫猖獗危害的基础,1~3代幼虫密度与越冬蛹的数量呈显著正相关;(2)虫源积累是棉铃虫猖獗危害的重要原因。2~4代累积卵量与上代累积卵量、幼虫密度、蛾量呈显著正相关,并建立了幼虫密度与上代史源的关系式;(3)各代间成虫始蛾期里正相关,但发生期早晚与蛾量及下代卵量、幼虫密度间无明显相关关系;(4)二三代累积卵量与5月下旬气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6和0.9,而与相对湿度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