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淮北棉区棉铃虫田间落卵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棉铃虫在淮北棉区的田间产卵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棉铃虫田间的产卵规律是该虫自身习性和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寄主,栽培管理方式和光源距离不同,田间落卵量也随之变化,产卵部位及其分布同棉铃虫的趋性相一致。田间寄主的生育状况导致了棉铃虫产卵在寄主间分布的差异。年度和代次间落卵量的差异,主要受制于棉铃虫的扩散迁飞,气候因子和作物布局的变化,田间产卵的时间变化则表现出更为稳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2.
一、预测方法 1.越冬调查 冬前选择不同寄主作物类型(未耕翻)和棉铃虫发生轻重不同的3-5块条田进行随机取样,每个寄主作物挖蛹面积不少于5米^2,深度2~5厘米。调查棉铃虫的越冬基数。挖蛹时间在10月25日前后。根据每种寄主作物667米^2棉铃虫越冬基数可作来年发生量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3.
棉铃虫成虫携带花粉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电镜观察,发现15.92%的棉铃虫成虫携带花粉。其中94.4%的花粉在喙上,喙的末端是携带花粉的主要部位。成虫携带有10科10多种花粉。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采集的花粉种类不同,在渤海海面采集的成虫有50%以上携带花粉。通过我国枣树花期的差异,可以确定6月份迁入辽宁地区的棉铃虫主要来自华北地区。棉铃虫成虫的寄主可以分为取食寄主和产卵寄主,缺乏充足的产卵寄主可能是迁飞的主要诱导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转BT基因抗虫棉田棉铃虫种群数量动态及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 - 2 0 0 0年对转BT基因抗虫棉田棉铃虫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 ,表明棉铃虫在转BT基因抗虫棉和非抗虫棉之间落卵量无明显差别 ,但转BT基因抗虫棉田幼虫量显著降低。抗虫棉不同组织器官抗虫性存在明显差异 ,其抗虫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幼叶 >成叶 >蕾 >花 (铃 ) ;抗虫棉对不同代次棉铃虫抗虫性存在差异 ,其抗虫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二代 >三代 >四代。通过对棉铃虫在抗虫棉田和其它寄主田分布调查结果看 ,棉铃虫发生压力仍很大 ,其它寄主田已成为棉田棉铃虫的主要虫源基地。根据不同施药时期防治抗虫棉田棉铃虫试验结果 ,表明防治棉田棉铃虫应在幼虫孵化高峰、即在产卵高峰向后推迟 3- 5d为宜。综合分析 ,提出了转BT基因抗虫棉田棉铃虫防治策略和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就棉铃虫和烟青虫对寄主的选择和适应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①烟青虫对食物的选择性比棉铃虫强 ,适应植物、获取营养的能力较弱 ,这可能是烟青虫的寄主范围较窄的原因之一②即使是昆虫的适食寄主 ,植物同样也能产生阻碍其消化和利用的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6.
<正> 棉铃虫多胚跳小蜂(Litomastixheliothis)是棉铃虫、卵的内寄生蜂,寄生后不影响寄主卵和幼虫前期的正常发育。当寄主幼虫老熟后,该蜂实行多胚生殖,使幼虫死亡。该蜂只寄生一代棉铃虫,一年一代,以老熟幼虫在棉铃虫体内入土越夏、越冬,  相似文献   

7.
利用电生理技术对棉铃虫、烟青虫雌成虫在几种常见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下的触角电位反应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棉铃虫、烟青虫通过嗅觉作用寻找适宜寄主都存在一定的有效范围。二者对几种常见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的触角电位反应有一定的相似性 ,但烟青虫的触角灵敏度更高。由此证明 ,烟青虫的触角嗅觉在寄主选择中起的作用比棉铃虫的更重要 ,也更专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采自乌鲁木齐、三坪农场和阜康222团的棉铃虫从分子水平上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利用RAPD(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技术.[结果]筛选出11条引物,并利用这些引物对棉铃虫的5个种群进行遗传分化的研究.222团番茄种群棉铃虫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乌鲁木齐玉米种群其次,昌吉南瓜种群最低.[结论]玉米、苘麻和棉花三种不同寄主间,棉铃虫基因交流更频繁;同阜康相比,昌吉和乌鲁木齐两个地理位置的棉铃虫更易进行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棉铃虫胚胎发育期经历的寄主植物化学刺激对孵化后个体嗅觉趋向行为的影响,进而为棉铃虫的生态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使棉铃虫雌蛾在涂布不同寄主植物(棉花、烟草、辣椒、番茄)刺激物的纱布上产卵,收集孵化后的幼虫,测试其寄主选择行为。结果表明,卵发育期间经历4种寄主植物化学刺激的个体,寄主选择行为和无经历对照组的个体有显著的差异。卵期在烟草上的发育经历会造成初孵幼虫对烟草的嗅觉偏好性增强,辣椒和番茄也有类似的诱导性经历效应,祖先寄主棉花的诱导作用最差。另外,室内长期用人工饲料饲养的棉铃虫,会逐渐发育出对番茄挥发物的回避行为,嗅觉敏感化可能是主要机制。总之,卵期经历的寄主植物化学刺激会显著影响孵化后幼虫的嗅觉偏好性。  相似文献   

10.
棉铃虫是棉花的重大致灾害虫,有寄主范围广、繁殖潜能大、种群扩迁和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等特点。近年来,气候表现干旱冬暖,在棉花生产中为棉铃虫种群创造了良好的自然环境,棉铃虫发生呈上升态势。对棉铃虫发生规律进行系统调查研究,为大田防治工作和虫情测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棉铃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概述了气候、食物、耕作和栽培制度、棉花的品种与长势、天敌以及寄主等因子与棉铃虫发生规律的关系。采取农业防治、诱杀、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来有效控制棉铃虫的发生与为害。  相似文献   

12.
不同寄主对棉铃虫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寄主对棉铃虫发育的影响褚茗莉许国庆田本志赵琦张一兵顾兰君赵季秋安国香(辽宁省农科院植保所)(绥中县范家乡果树站)棉铃虫(HeliothisarmigeraHübner)是我国主要农业害虫。由于受主虫源地虫口密度及气候、环境和不同年份等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和烟青虫H.assulta(Guenée)2种近缘种昆虫寄主差异和寄主转移的味觉机制,本研究利用单感受器记录和叶碟法测定了棉铃虫和烟青虫5龄幼虫下颚栓锥感器对烟碱、辣椒素、棉酚和番茄苷等植物次生物质的电生理反应和取食选择行为。结果表明,棉铃虫幼虫中栓锥感器内存在对番茄苷和棉酚敏感的味觉神经元,而烟青虫侧栓锥感器和中栓锥感器内分别存在对辣椒素和烟碱敏感的味觉神经元。棉酚能够显著诱导棉铃虫5龄幼虫的取食选择行为,但是供试次生物质并不能显著影响烟青虫幼虫的取食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14.
利用替代寄主增殖SfaMNPV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替代寄主棉铃虫增殖SfaMNPV时 ,不同的接种浓度、虫龄及饲养温度对棉铃虫增殖病毒都有一定的影响。用 1× 1 0 7PIB/ml接种浓度感染三龄幼虫 ,幼虫饲养温度为 2 5℃时 ,获得的病毒产量最高 ,为每克虫尸含多角体 78.34亿。  相似文献   

15.
棉铃虫在库尔勒市一年发生3~4代,寄主作物主要有西葫芦、棉花、玉米等作物。本文通过调查,总结2016年库尔勒市棉铃虫的发生情况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棉铃虫在喀什地区一年发生4代,又因为棉铃虫是杂食性害虫,寄主作物种类多,同时具有迁飞性和滞育性,给棉铃虫的预测预报技术带来很大的困难。近年来伽师县植保站根据棉铃虫的发生基数、发育进度、作物的物候期和气象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以此预测棉铃虫未来的发生期、发生量、危害程度和种群发生趋势,提前提供虫情预报,为做好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棉铃虫齿唇姬蜂对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的寄生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棉铃虫齿唇姬蜂Campoletis chlorideae Uchida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Smith)幼虫的控害潜能,本文首次研究了该蜂对草地贪夜蛾1~4龄幼虫的寄生能力和选择性,进一步比较其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和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寄主选择性,以及子代繁育质量;并模拟田间进行室外笼罩寄生试验。结果表明,棉铃虫齿唇姬蜂能成功寄生1~3龄草地贪夜蛾幼虫,偏好2~3龄幼虫;当棉铃虫和草地贪夜蛾共存时,与对最适寄主棉铃虫87.1%的寄生率和选择系数0.57相比,该蜂对草地贪夜蛾的寄生率和选择系数较低,分别为65.7%和0.43,但总产卵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从被寄生草地贪夜蛾中所育子代的蜂体大小、卵巢管数量均低于从棉铃虫中育出的。室外笼罩寄生试验表明,该蜂对在玉米叶上取食的草地贪夜蛾的寄生率高达72.5%,后代发育正常,并能成功寄生草地贪夜蛾和棉铃虫幼虫。  相似文献   

18.
罗梅浩  宋南  郭线茹  刘晓光  赵国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388-2389,2423
棉铃虫齿唇姬蜂是棉铃虫的主要寄生性天敌。综述了其生物学特性、大量饲养及田间控害作用、寄主选择行为、与植物的关系、多分DNA病毒以及植物次生物质和农药对棉铃虫齿唇姬蜂的影响等,以期为该蜂的保护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电生理技术对棉铃虫、烟青虫雌成虫在几种常见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下的触角电位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棉铃虫、烟青虫通过嗅觉作用寻找适宜寄生都存在一定的有效范围。二者对几种常见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的触角电位反应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烟青虫的触角灵敏度更高。由此证明,烟青虫的触角嗅觉在寄主选择中起的作用比棉铃虫的更重要,也更专化。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吴孔明科研团队和英国兰开斯特大学威尔逊教授科研团队合作研究发现了一种对寄主棉铃虫有利的浓核病毒(Ha DNV-1)。该病毒不但使棉铃虫幼虫更健康,还可提高其对生物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相关研究成果于2014年10月30日发表于著名国际病理学专业期刊《公共科学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