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3 毫秒
1.
精播麦套花生套期、肥料与密度优化配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大田条件下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建立了精播麦套花生套期、密度和N肥与产量的数学模型。分析表明: (1)套期与密度、密度与肥料间呈负向交互效应。套期晚,花生适宜密度应相应增加;密度增加,N肥用量可适当减少。套期与肥料呈正向交互效应,套期早, N 肥用量也应适当增加。( 2) 麦套花生最高产量可达到5 795. 4kg/hm2 ,相应的措施组合为:麦收前22d套种,每公顷播20. 7万株,施N 89. 3kg。产量在4 500~5 250kg/hm2 范围内的措施组合为:麦收前18~29d套种,每公顷播18. 8~22. 2万株,施N 49. 4~90. 7kg;产量在5 250~5 795kg/hm2范围内的措施组合为:麦收前17~22d套种,每公顷播18. 9~22. 7万株,施N 72. 7~108. 9kg。(3)夏直播花生最高产量可达到4 873. 0kg/hm2 ,相应的措施组合为:每公顷播20. 8万株,施N 85. 4 kg/hm2。  相似文献   

2.
2004年在沈阳市东陵区进行了花生不同肥料配施试验.结果表明:在施尿素150 kg/hm2,二铵300 kg/hm2,K2SO4 225 kg/hm2的基础上,增施生物有机肥750 kg/hm2 复合微肥75 kg/hm2,花生鲜荚果、优质鲜荚果、干果及干果仁产量最高.此外,氮、磷、钾复合肥配合施用,硼肥与复合微肥配合施用都有较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3.
不同肥料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减少化肥用量,筛选优良新型肥料,实现绿色稳产增效的目标,以‘青薯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马铃薯专用复合肥和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马铃薯复合肥和生物有机肥可以明显提高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与当地马铃薯配方肥相比,产量增幅在23.83%~29.85%,增收在15.50%~22.05%。当地马铃薯复合肥(撒可富)1125kg/hm2+黄腐酸生物有机肥375kg/hm2处理效果最好,产量为23915kg/hm2,较不施肥对照增产45.15%,较当地马铃薯配方肥处理增产29.85%;纯收入32 489元/hm2,较对照增收23.24%,较当地马铃薯配方肥处理增收22.05%;干物质、粗淀粉、还原糖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25.64%、19.69%、0.224%和22.84 mg/100g,较对照分别提高15.65%、16.65%、17.28%和12.90%,较当地马铃薯配方肥分别提高9.34%、9.82%、10.89%和6.38%。生物有机肥增产提质及增收效果明显高于不施肥处理和当地马铃薯配方肥。  相似文献   

4.
通过果蔗施用有机无机缓/控释肥、无机复合肥、单质化肥的试验示范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无机缓释/控肥养分全面,肥效期长,供肥平稳,对促进果蔗生长发育,改善产量构成因素、提高产量及经济效益具有明显的作用.小区试验施有机无机缓/控释肥产量高达146.12t/hm2,比施无机复合肥、单质化肥分别增产8.31 t/hm2、13.79t/hm2,增6.0%、10.4%;净效益增加27452元/hm2、21303元/hm2,增20.5%、15.2%;大田示范也取得相似的效果.并可省工150~180个/hm2,明显降低生产成本.有机无机缓/控释肥富舍有机质和腐殖酸,对改良培肥土壤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不同控释肥用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控释肥用量的增加,水稻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先增加后降低;参试籼稻在控释肥用量为600 kg/hm2时获得最高产,为12.20 t/hm2,比不施肥处理增产5.89 t/hm2,差异显著,其抽穗后干物质最大积累量为595.36 g/m2,肥料最大贡献率为48.23%;参试粳稻在控释肥施用量为750 kg/hm2时获得最高产,为9.33 t/hm2,比不施肥处理增产2.33 t/hm2,差异显著,其抽穗后干物质最大积累量为566.62 g/m2,肥料最大贡献率为25.00%;籼稻控释肥用量超过600 kg/hm2,粳稻控释肥用量超过750 kg/hm2,均不利于其后期干物质的积累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施钾量对花生养分吸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间试验研究钾肥用量对花生生长、养分吸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0~60kg/hm2范围内,随施钾量增加,花生荚果数增加,产量提高,60kg/hm2用量下,花生产量最高3640kg/hm2,比不施钾肥增产18.17%.0~90kg/hm2范围内,高施钾量可促进氮磷钾吸收,90kg/hm2用量下,花生粗脂肪含量最高为51.56%,比不施钾肥提高5.48%.超过90kg/hm2,增加施钾量导致花生养分吸收减少,荚果数下降,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和产量随之下降.本试验条件下达到最佳经济效益的花生施钾量为63.3kg/hm2,产量可达到3611kg/hm2.  相似文献   

7.
生物有机肥对盐碱土花生农艺性状及荚果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设置基施不同量生物有机肥(0、3000、6000、9000 kg/hm2),观察盐胁迫对花生及荚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适量生物有机肥可促进盐碱地花生的主茎高、第一对侧枝长的增长。肥料用量为6000 kg/hm2时,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分别提高0.681和34.02%,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大幅升高,荚果生长速度加快,花生衰老速度减缓,单株产量提高17.25%。生物有机肥可使非盐碱土花生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并促进花生荚果饱果期生长,有机肥用量为6000 kg/hm2时产量提高8.9%,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采用二次饱和D- 最优设计,建立了肥料和密度与花生产量的数学模型。由模型可得,肥料与密度呈负交互效应,肥料用量增加,花生密度可适当减少。三料复合肥用量每增加100 kg/hm 2,适宜密度可减少039 万穴/hm 2;本试验条件下花生产量最高可达69464 kg/hm 2,相应的最优配置为三料复合肥1115 kg/hm 2,密度1434 万穴/hm 2;实现花生产量6000~7000kg/hm 2 的优化配置为三料复合肥8908~15665 kg/hm 2,密度12126~17532 万穴/hm 2。  相似文献   

9.
赵志强  徐秀娟  王佩圣 《花生学报》2003,32(Z1):406-410
根据绿色食品花生的施肥原则和要求,研究了不同生物肥对绿色食品花生的增产效果.小区试验表明,供试生物肥与有机肥混合施用处理比对照增产568.18~1102.27 kg/hm2,增产率为10.53%~20.42%,达极显著差异.大田示范表明,供试生物肥比对照增产234.60~433.95 kg/hm2,增产率为5.37%~9.56%,具有推广价值.提倡生物肥与有机肥混合施用,既培肥了地力,又提高了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10.
有机肥和无机肥对马铃薯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肥和无机肥是2种不同的肥料,都可以提高植物和土壤的质量,但是效果不同。为探讨有机、无机肥对土壤、马铃薯养分吸收以及产量的影响,以马铃薯品种‘内薯7号’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施肥处理,即:T1:不施肥(对照),T2:无机肥一次性施入(50 kg/667m~2),T3:无机肥(40 kg/667m~2)+追肥(10 kg/667m~2),T4:有机肥一次性施入(1 500 kg/667m~2),T5:有机肥(1 200 kg/667m~2)+追肥(300 kg/667m~2)。结果表明,有机肥和无机肥均提高了土壤和植株体内的氮磷钾含量,并极显著增加了块茎的产量。且无机肥和有机肥总量不变以基肥和追肥的形式施入要比一次性基肥施入效果更佳。整体表现为无机肥对土壤中氮磷钾含量影响较大,而有机肥则对植株中氮磷钾含量影响较大。研究结果为马铃薯合理施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大豆产量相关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国内外诸多学者对大豆相关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结果。其中包括:大豆形态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关系;大豆结荚习性与产量的关系及大豆品质与产量的关系。分析了大豆的产量潜力及达到高产应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出高产、优质且有较好适应性的黑麦草品种,针对湖南的气候特点,以顶峰、首相、雅晴、剑宝、特高、沃土、俄勒冈四倍体等7个在我国南方较为广泛栽培的黑麦草品种为对象,对不同黑麦草品种的株高、生物学产量及种子产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黑麦草的株高、生物学产量与种子产量等性状间存在显著的品种间差异,其中特高的株高、生物学产量与种子产量等性状表现较为突出,适合在湖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从旱育稀植、配方施肥、合理稀植、节水灌溉、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确保水稻高产、稳产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镁对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2年6个试点的马铃薯施镁肥小区试验,结果表明镁对马铃薯的产量和经济性状有很大的影响,使用镁肥能使马铃薯产量提高9.6%,使用镁肥方法简单易行,投资小,效益高,适合一优两高农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不同生物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折合每667 m2一次性基施纯氮4 kg条件下,尿素处理产量为436.41 kg/667 m2,几种生物有机肥处理的产量在457.10~495.87 kg/667 m2之间,均高于尿素处理,其中以双友生物有机肥处理的产量最高。与尿素处理相比,施用有机肥能够促进水稻分蘖的发生,增加有效分蘖数,提高成穗率、结实率、千粒重,增加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多年不同灌溉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淹水灌溉栽培使水稻分蘖高峰期提前,分蘖增多,株高增高;节水灌溉栽培、极度节水灌溉栽培使水稻分蘖高峰期后移,分蘖减少,株高降低,生育期推迟。在常规淹水灌溉、节水灌溉、极度节水灌溉三种灌溉栽培下平均穗长递减。常规淹水灌溉栽培、节水灌溉栽培对水稻单位面积收获穗数和平均每穗实粒数影响不大;极度节水灌溉栽培对水稻单位收获穗数和平均每穗实粒数影响较大。节水灌溉栽培、极度节水灌溉栽培使水稻平均千粒重和平均结实率较高;常规淹水灌溉栽培反而使水稻千粒重和结实率降低。常规淹水灌溉栽培、节水灌溉栽培条件下水稻平均产量接近,说明水稻在栽培过程中适度的节水,对产量没有影响;极度节水灌溉栽培条件下水稻平均产量较低,说明节水过度对水稻的产量影响很大,降低了水分利用效率,反而成为低效用水。  相似文献   

17.
以六个品种为试材,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播期对不同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间产量差异显著,播期推迟,多数品种的产量下降。另外,每穗秕粒数、每穴成粒重的播期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每穗秕粒数的品种播期互作效应显著,因而要选择适宜的品种和播期。六个品种中,沈农315、辽粳454在4月23日播种,6月2日移栽,适于当地种植,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土壤湿度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土壤温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以皖麦52为试验材料,通过3年的土壤水分控制试验,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统计等方法,确定了土壤湿度与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关键土层。结果表明,0~10 cm和0~20 cm土层土壤湿度为影响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键因素。返青、拔节和抽穗期0~10 cm或0~20 cm土层土壤湿度与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间的关系,基本可用二次回归方程进行拟合,但函数的显著性因小麦生育期和土层深度的不同而不同。得到的24个回归方程可以用于定量诊断土壤湿度变化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淮北平原冬小麦拔节与返青期0~10 cm或0~20 cm土层土壤湿度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影响较为明显,其中,对小麦成穗率、不孕小穗率和穗粒数的影响达显著水平。综合分析认为,淮北平原冬小麦高产稳产的0~10 cm或0~20 cm土层土壤适宜湿度为65%~80%。  相似文献   

19.
刘永安  陈志国 《麦类作物》2008,28(1):140-143
为给莜麦新品种(系)的推广种植提供依据,研究了种植密度对6个引进莜麦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种植密度及二者的互作对莜麦产量影响均不显著,但品种对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极显著,种植密度及其与品种的互作对穗数和穗粒数影响显著或极显著。增加密度有降低产量的趋势。其中,8711-12-1-58、989D-11和坝莜1号的产量受种植密度的影响相对较大,而坝莜6号的产量受种植密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它们的适宜种植密度,8711—12-1-58为600万粒/ha,989D-11、坝莜1号和坝莜6号为375万粒/ha。  相似文献   

20.
种植密度对莜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莜麦新品种(系)的推广种植提供依据,研究了种植密度对6个引进莜麦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种植密度及二者的互作对莜麦产量影响均不显著,但品种对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极显著,种植密度及其与品种的互作对穗数和穗粒数影响显著或极显著.增加密度有降低产量的趋势.其中,8711-12-1-58、989D-11和坝莜1号的产量受种植密度的影响相对较大,而坝莜6号的产量受种植密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它们的适宜种植密度,8711-12-1-58为600万粒/ha,989D-11、坝莜1号和坝莜6号为375万粒/h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