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玉米单倍体诱导系JS9为父本,以外引材料Stock6和CAUHO1作为对照,对不同基础材料进行诱导,并对不同授粉时间对基础材料诱导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JS9对自交系及杂交种均可诱导并产生单倍体。对自交系的诱导结果表明,JS9的诱导率(8.54%)高于CAUHO1(3.03%)和Stock6(1.12%);在对杂交种的诱导中,JS9的诱导率最高(7.91%),CAUHO1次之(2.87%),Stock6最低(1.30%)。针对不同的基础材料,JS9的诱导率存在差异,自交系中,Reid、No Reid等材料诱导率高;杂交种中,Reid×DOM、No Reid×DOM杂优模式诱导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苎麻子叶苗茎尖秋水仙素处理的直接效应是产生倍性嵌合生长锥,继而由其分别发育成地上茎和地下茎。处理当季只有少部分植株表现出多倍体特征,但嵌合体地下茎在多季宿根年代中可间歇或连续地发出不同倍性分株,据两年观察鉴定,其累积平均多倍体诱导率已高达49.4%。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的多倍体累积诱导率差异显著。用综合诱导率进行评价更能反映各处理的实际效果,以低浓度较长时间处理(0.1%,3天)的综合诱导效果最佳(59.7%)。关于苎麻多倍体诱导中嵌合体形成及其特点以前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3.
玉米不同基础群体孤雌生殖诱导系诱导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10个不同基础群体各选5个诱导率较高的孤雌生殖诱导系,50个诱导系为父本,以郑单958杂交种为母本,分别杂交进行诱导能力评价。结果表明,10个不同基础群体间诱导率存在极显著差异,9号基础群体的平均诱导率高达11.26%,居第1位;2号群体次之,平均诱导率为9.74%。不同基因型诱导系间诱导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诱导系5-2、9-4、5-4、9-3、9-1、2-5、9-5和9-2的诱导率均达到10%以上,其中5-2诱导率最高,达到14.12%。同一诱导系不同杂交诱导果穗之间也存在极显著差异,50个诱导系平均变异系数达47.28%,其中5-4、2-3和3-1等诱导系各自不同诱导果穗间的诱导率变异系数均在5%以下,1-5、8-2、8-1和10-2则高达50%以上。诱导率不仅受父本诱导系基因型的控制,同时与父本基因型的稳定性表达及与母本的雌配子体之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诱导率高的群体中更有利于选到诱导率高而稳定的诱导系。  相似文献   

4.
8个玉米单倍体诱导系诱导率的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8个玉米单倍体诱导系,按照NCⅡ方法进行杂交组配28个诱导系F1,与6个骨干自交系京724、京92、京X005、昌7-2、郑58和农系531杂交,进行诱导率测验,分析诱导系诱导率的配合力及其遗传特性。结果表明,诱导系JKY044、JKY043、JKY042的一般配合力效应较高,是优良的育种材料。特殊配合力分析表明,3个诱导系组合JKY042/JKY044、JKY005/JKY041、JKY042/JKY046诱导率的特殊配合力效应较高。遗传参数分析表明,诱导率主要以加性效应为主,可通过不断选择来提高诱导率。同时,诱导率的狭义遗传力较高,宜在早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5.
1978年用化学诱变多倍体研究,至今已从93—114,GT_1,化59—2等品系中获得稳定的多倍体株系27个,共700多株苗,并在1970年发现一个自然多倍体,这些多倍体材料已进入大田试验阶段.在诱变研究中,对诱变方法,分离筛选,形态学,组织学和细胞学鉴定已掌握并能在1—1.5年内获得稳定的多倍体植株.多倍体的叶片显著增厚,叶脉增粗,叶色浓绿,叶脉胶比二倍体稍好,抗寒能力仅保持原品种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通过人工诱变,使多花黄精染色体加倍,提高生物产量与品质,为大面积人工种植提供优良品种。种子经过人工打破休眠后,在MS+6-BA1.0mg/L+2,4-D0.5mg/L离体培养形成愈伤组织,再转入MS+TDZ1.5mg/L+2,4-D1.0mg/L培养15~20d,用脱脂棉球浸泡于添加2%二甲基亚砜的0.05%~0.15%秋水仙素溶液中,在无菌条件下覆盖在愈伤组织上,进行染色体加倍诱导处理,再转移到MS+6-BA1.0mg/L+NAA2.0mg/L的分化培养基上,将分化出叶片的小苗转移到1/2MS+NAA1.0mg/L生根培养基上。结果表明:0.05%质量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48h变异株诱导率最高达18.7%,0.1%和0.15%浓度处理24h的诱导率次之,为16.7%,0.1%浓度处理48h变异率虽然只有16.2%,但其变异株倍性稳定性较好,整倍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玉米花粉诱导小黑麦产生单倍体中诱导率的遗传规律,以六个诱导率不同的春性小黑麦品系为材料,采用完全双列杂交方法,对与小黑麦单倍体诱导率相关的颖果率、得胚率、颖果得胚率及成苗率的配合力、遗传力及杂种优势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黑麦亲本的颖果率、颖果得胚率、得胚率及成苗率一般配合力(GCA)差异较大,品系08春H区61和08春H鉴25颖果率的GCA效应值较高,而品系08春H鉴10得胚率的GCA效应值最高。四个性状的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值也有较大差异,同一性状在不同组合间SCA效应值的变幅也较大,颖果率的SCA效应值变幅为-14.23~36.21,得胚率的SCA效应值变幅为-20.32~25.65,颖黑得胚率的SCA效应值变幅为-9.58~18.11,成苗率的SCA效应值变幅为-0.99~5.31。四个性状的母体遗传效应所占遗传分量均最大,非遗传效应次之。得胚率、颖果得胚率和成苗率的超亲优势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且均表现为负向优势,颖果率的超亲优势和中亲优势在参试杂交组合中的变幅最大。四个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均超过40%,其中成苗率的狭义遗传力最高(67%);得胚率、颖果得胚率以及成苗率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41.46%、59.52%和66.80%,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可见,根据母本的诱导率,参考配合力高低选择优良F1代进行诱导有利于提高玉米花粉诱导小黑麦单倍体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6个玉米单倍体诱导系诱导率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利用6个玉米单倍体诱导系对6个玉米自交系通过杂交进行单倍体诱导, 分析不同单倍体诱导系诱导率的差异性。结果表明, 6个不同诱导系的诱导率均值存在显著差异, 依次为京科诱043(6.06%)>京科诱044(5.45%)>京科诱045(5.24%)>京科诱006(4.11%)>京科诱041(2.45%)=京科诱005(2.45%)。6个自交系与同一诱导系杂交得到的单倍体诱导率均值也存在显著差异, 依次为自交系京724(5.53%)>农系531(5.42%)>京007(5.28%)>京24(3.78%)>京92(3.37%)>郑58(2.38%)。  相似文献   

9.
1985年春,得克萨斯工艺大学的科学家们进行一项旨在干旱和盐渍条件下更好地栽培棉花的研究,在盛有营养液的试管中培养细胞并作耐盐性观察。正在这个研究中,研究人员附带地发现有些培养液中的细胞已经变成棉花纤维。细胞培养方面的这个突破是艺术和科学学院院长J.R.Goodin 和生物学系的一名教师完成的。在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的鼓励下,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了这个现象。他们不但能从单个细胞得到棉花纤维,而且还注意到,与整株棉花的纤维仅从一个方面长出的情况不一样,  相似文献   

10.
在胶园实践中,观察到象GT_1和RRIM600这些无性系茎干长得高、细长、分枝又高.这些分枝高的植株茎围增长较分枝低的植株慢(如表1).  相似文献   

11.
试验用9种诱导剂配方处理了15份遗传背景不同的材料,研究了影响诱导玉米孤雌生殖诱导率的因素,其中包括材料、诱导剂种类和浓度、处理时期和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药剂处理能提高玉米孤雌生殖结实率,并从所选试材中筛选出最佳诱导剂配方为0.1%COL 0.1%DMSO,孤雌生殖诱导率可达0.237%;组合药剂的诱导效果优于单一药剂的诱导效果;最佳处理时期和方法是吐丝前向苞叶内注射诱导剂;最佳诱导孤雌生殖材料为糯玉米杂交种,其次为普通玉米群体材料。  相似文献   

12.
5个苎麻品种经秋水仙碱处理后,在形态学和细胞学上均发生子明显变化,与对照株相比,变异株子叶肥厚,色深绿,叶表皮毛明显增多、变粗,幼叶表面气孔增大,而单位面积气孔数减少,染色体数目鉴定结果:正常株2n=2x=28,变异株为2n=4x=56,甚至出现2n=8x=113的重复加倍现象。本研究探讨了苎麻诱变的细胞学基础、细胞分裂动态、有丝分裂指数,确定了分裂盛期,同时还比较了各种诱变方法及其效果。借助光学和电干显微镜就秋水仙碱对苎麻诱变在形态学和细胞学上产生的效应进行了初步鉴定,为苎麻多倍体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玉米单倍体诱导系对不同母本资源诱导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娟娟  景希强 《玉米科学》2015,23(2):25-27,32
以农大高诱1号、农大高诱5号、MT1号和MT2号为诱导系,对不同母本资源进行诱导,比较其诱导效果。结果表明,4个诱导系的单倍体诱导率存在显著差异,农大高诱5号平均诱导率为9.76%,显著高于农大高诱1号、MT2号和MT1号。在4个诱导系诱导下,兰卡斯特所得到的平均诱导率最高,为7.04%,与瑞德、旅系之间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塘四平头和热带种质。  相似文献   

14.
以28份外引及自育单倍体诱导系为父本、粤甜28为母本,经诱导率测定及聚类分析,对诱导系改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有外引及自育诱导系诱导率均高于原始诱导系Stock6,变幅在0.43%~3.57%,(高诱1号×EDI)×EDI?-2、(高诱1号×Zy-1)×高诱1号BC_3-5、Y04-3912、(高诱1号×Zy-1)×高诱1号BC_2F_2-19及高诱1号等5份诱导系诱导率低于1%,其余22份诱导系诱导率均高于1%,且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原始诱导系Stock6。聚类分析发现,在相似系数0.58处可将28份诱导系划分为3大类,第Ⅰ大类包含25份诱导系,包含2个亚群,其中,第一亚群含20份诱导系,第二亚群含5份诱导系;第Ⅱ类包含Stock6、新选系S1-4等2份诱导系;第Ⅲ类中仅含诱导系Y04-3912。综合来看,对原始诱导系Stock6的诱导率改良较为成功,改良系与原始诱导系Stock6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改良系遗传基础仍较狭窄,需进一步拓宽诱导系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几个不同来源玉米单倍体诱导系诱导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5个不同来源的玉米单倍体诱导系(高诱1号、高诱2号、Y01、Y02、Y04)对不同遗传基础材料单倍体诱导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5个诱导系中单倍体诱导率最高的是Y04,达到8.90%;最低的是高诱2号,为6.16%。同一诱导系对不同遗传基础材料的诱导率也不同,一般瑞德血缘的诱导率较高,5个诱导系平均达到了8.54%;兰卡斯特血缘的诱导率最低,平均为6.38%。  相似文献   

16.
两个单倍体诱导系对玉米不同材料诱导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骏  刘欣芳  王贺  姜敏 《玉米科学》2011,19(4):14-16
利用两个单倍体诱导系高诱一号和MT诱导系-2对不同基础材料进行单倍体诱导。结果表明,高诱一号和MT诱导系对不同基础材料均可诱导产生单倍体,平均诱导率分别为2.25%和4.44%,这两个诱导系对所选定的基础材料间诱导率都没有显著的差异。通过浸种法加倍,有助于提高单倍体的鉴别效率。  相似文献   

17.
玉米育种的关键在于自交系的选拔。优良自交系选育的质量和速度决定了组配杂交种的水平和表现。传统的自交系选育方法所需周期长、规模大、费时费力,已不能适应现代市场对于新品种的需求。目前,最好的方法是双单倍体育种方法,此方法通过单倍体诱导系可以诱导产生10%左右的母本单倍体种子,经过加倍处理,即可获得100%纯合的自交系。杂交诱导单倍体育种方法的根基是诱导系的创制与诱导率提升。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红麻育种新途径,加快红麻育种的步伐,我们于1979年开始进行红麻花药培养的研究。供试品种为红麻71—33。79年接种于每升附加2,4-D2毫克,萘乙酸1毫克及激动素1毫克的MS培养基上诱导而成的愈伤组织,经多代分化培养,80年夏,从中挑选部分新鲜愈伤组织进行再诱导,嗣后转入加有玉米素、6-苄基氨基嘌呤的MS培养基上进行再分化培养,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红麻育种新途径,加快红麻育种的步伐,我们于1979年开始进行红麻花药培养的研究。供试品种为红麻71—33。79年接种于每升附加2,4—D 2毫克,萘乙酸1毫克及激动素1毫克的 MS 培养基上诱导而成的愈伤组织,经多代分化培养,80年夏,从中挑选部分新鲜愈伤组织进行再诱导,嗣后转入加有玉米素、6—苄基氨基嘌呤的 MS 培养基上进行再分化培养,于1981年10月获得20多株绿苗及大量的绿芽。  相似文献   

20.
甘蔗开花诱导研究续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