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宋代理学诗人的说理诗大多是枯燥乏味的语录讲义体, 朱熹的说理诗也多为此体。不过作为理学诗人中的杰出代表, 朱熹自有其不同凡响的地方, 那就是他创作了不少富有理趣的小诗。本文以朱熹的理趣诗为论题, 从作品的具体分析出发, 辅之以确凿的材料, 提出了以下观点:“朱熹的理趣诗是在禅宗以诗说禅方式的影响下创作出来的‘示道’之作。”  相似文献   

2.
从理学角度讨论了“性即理”命题,分析了易学之“太极即理”说,探讨了心性论与太极阴阳的关系,认为“太极即性,阴阳即气”反映出朱熹理学心性论与易学太极阴阳范畴之间是贯通的。  相似文献   

3.
南宋理学家朱熹推崇陶渊明,但对韦应物山水诗更为欣赏,这与其心性论理学思想有着深刻关联。他声称“心与理一”,但其理学体系中的心被割裂为人心、道心,心的本体地位不完整,心与理无法真正合一。这就使心与理的关系极为紧张,去欲成为心的必要任务,并导致了心对理的外求。故朱熹不仅欣赏去欲色彩浓厚的韦诗,且其山水诗常常表现出主体对客体的“格物”冲动。总之,在朱熹山水诗中,主、客体是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4.
《鹤林玉露》作为一部宋代文人笔记,在文学批评史中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罗大经接受并发展了朱熹的文学思想与创作方法,在笔记中或引其言词,或论其观点,或附其议论,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朱熹在宋代文坛及文学史中的地位,促进了朱熹文学思想的传播。罗大经对朱熹文学思想的接受与弘扬,不仅与南宋日益高涨的理学时代背景有关,还与文学史发展的内部规律有关,即在民族精神衰颓时期,理学家文论力图担当起重振正统文学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黎康 《农业考古》2006,(4):99-107
如何从自然科学与哲学相互关系的角度去考察中国古典哲学的逻辑发展,这是中国哲学史界一直较为关注的研究课题。而在这一研究中,朱熹理学无疑得到了较多的关注。不过,海内外大量的研究成果都还只是罗列和整理了朱熹理学体系中所包含的与自然科学知识相关的诸多内容(如:天文、历  相似文献   

6.
南宋理学家朱熹推崇陶渊明,但对韦应物山水诗更为欣赏,这与其心性论理学思想有着深刻关联.他声称"心与理一",但其理学体系中的心被割裂为人心、道心,心的本体地位不完整,心与理无法真正合一.这就使心与理的关系极为紧张,去欲成为心的必要任务,并导致了心对理的外求.故朱熹不仅欣赏去欲色彩浓厚的韦诗,且其山水诗常常表现出主体对客体的"格物"冲动.总之,在朱熹山水诗中,主、客体是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7.
宋代中后期,朱熹、张栻等各立门户,理学呈现出鼎盛局面。理学逐渐成为宋代文化的主流思潮,与儒释佛并称,发展到南宋呈现出繁荣的局面。随着理学逐渐发展,文人思想活跃,学派分立,传统儒学趋向于哲学,各种文学染上了较为普遍的理性色彩。理学思想体系的形成,对辛弃疾产生重大影响,在稼轩词词学创作过程中,包含了对理学思想的从初期接受到后期继承,将理学意蕴逐渐纳入词学中。  相似文献   

8.
随着理学的发展,人物画也由"助教化,成人伦"的社会功能发展为表情达意的心性抒发,由院体写实技法繁荣到文人写意的墨戏笔意昌盛,人物画写实写意技法发展、重视意韵表达。笔者通过分析朱熹、陆九渊等为代表的理学思想,来探索宋代人物画创作的笔墨技法、画家的发展、画论中的理学思想与理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王夫之的人性学说,是在批判和改造朱熹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于王夫之对朱熹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改造。他的人性论。就其基本内容来说,已具有了自己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朱熹的《大学章句》是独具特色的理学诠释文本,代表了礼理沟通、融合的经学诠释典范。朱熹的“格物致知”诠释,注入了天理论,实现了从礼到理的哲学升华;强调大学格物的基础是小学工夫,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礼理沟通的可能;同时重视格物中居敬涵养的修养工夫,强调礼理融合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朱熹议祧庙主要针对的就是以楼鑰、陈傅良为代表的永嘉功利之学.朱熹认为赵汝愚不应该因避王安石之学而一概否定其具体的礼学主张,认为其祧迁僖祖满足了个人的私欲而忽视了能够带来长久和平安定的正确的礼制秩序.朱熹议祧庙集中体现了礼学理学化的思想倾向,与后来编撰<仪礼经传通解>有着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朱熹《中庸章句》中的天道观是其理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领会其天道观的内涵,对于我们理解其理气论、心性论和工夫论等大有裨益。朱熹《中庸章句》中的天道观,我们大致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解读:第一,天道本身的状态,也就是"诚",它大致有三个表现:一、至诚如神,二、恒久不息,三、精纯守一;第二,天人关系的维度,可以从两个层面展开讨论:其一,天道与圣人之道,在朱熹看来,天道等同于圣人之道;其二,天道与人道,朱熹认为天道规定人道。  相似文献   

13.
传统认为,佛教不提倡卜筮,但其实佛门也有自身的卜筮信仰,不仅有佛教经典作为依据,而且也有实际践行的历史记录。这种信仰隋唐时就已出现,明清时得到广泛发展。明末藕益大师是积极施行的代表人物,他的卜筮活动主要是拈阄与地藏占察。他将佛教卜筮与传统易占做了区分,并撰《周易禅解》以佛教卜筮理论解读易学,他的理论注疏和实际践行对佛教卜筮具有“正名”的价值。除了儒释道相融因素,末法时求疑与利他的需要、密宗影响也都是促进卜筮信仰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侯飞 《河南农业》2014,(12):43-45
作为宋代理学代表人物的朱熹,从培养儒家正统的封建社会所需人才出发,提出了一整套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他的教育思想中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培养封建道德思想的消极内容已被历史所扬弃。然而,他把读书(应当可以看作是语文教育)作为格物致知的主要途径,从自己的实践和前人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许多积极的因素仍然值得我们重视与研究,尤其是其中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对于今天的教育仍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颜元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对传统的读书法进行了猛烈的批判,特别将矛头指向理学读书法。他认为读书应当学以致用,反对“半日静坐,半日读书”的理学读书方式,批评单纯以谋取名利为目的的读书观念。指出了读书应当坚持以提高自身素质为目的的读书法。这种读书方法在今天依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灵山话茶香     
灵山话茶香江西省婺源县外事办公室萧诚得到"天竹峰"茶已开园采摘的信息,我匆匆赶至灵山脚下。灵山,在我国理学大师朱熹故里──婺源县的东部,周围三十里,海拔997米。《婺源县志》记载:南唐末年,国师何令通因言牛头山陵事与帝意违,被谪后潜来婺源灵山。宋太平...  相似文献   

17.
朱熹是我国古代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的一生经历坎坷,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前后做过五任地方小吏和四十六天的皇帝侍讲,总共为官不过九年,而私人讲学著述却长达四十多年,为封建社会培养造就了不少人才。他的统治思想和学说对封建社会后期的政治和教育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人称“朱夫子”。朱熹不论在为官从政之时还是办学著述之余,都与茶结下不解之缘。他为官五处和讲学一生,多数是在产茶区域,对茶史、茶事有着深刻的了解,对茶农的生活有着深层的体验,如福建的建阳、尤溪、崇安、漳州,江西…  相似文献   

18.
读朱熹《劝农文》福建省尤溪县文物管理委员会王祥堆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南宋哲学家,宋代理学家的集大成者。一生以着书立说,讲学传经,弘扬圣贤之道为本。而对兴办农业,发展农业生产,也颇有研究,《朱子大全》中收有他所写的《劝农文》。南...  相似文献   

19.
曾国藩是理学的虔诚信仰者和笃实践履者,一生勤治理学。其对理学的贡献不在学理而在实用。重在探讨曾国藩理学思想中的“心”这一核心概念,通过分析心与理、气、性、物、境、欲等的关系,从哲学层面揭示曾国藩理学思想的丰富性和实用性,而这也是前人较少涉猎之处。  相似文献   

20.
四箴亭     
四箴作者程颐(1033—1107),与其兄程颢,都是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学生,同为北宋理学奠基人,他们的学说合称为“洛学”,后来又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四箴亭就是为纪念“二程”而建。相传宋代朱、张时就建有四箴亭,但无考。明嘉靖九年(公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