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翠 《农业考古》2012,(4):73-77
梁启超认为:"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必推屈原。"[1]当然,这并不是说屈原之前中国没有文学家,而是强调屈原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富于个性和创造性的伟大文学家。屈原的长篇自传体抒情诗《离骚》,[2]不仅在所有楚辞作品中最有代表性,也是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历代无数学者,特别是梁启超、闻一多、郭沫若、苏雪林、游国恩等,对《离骚》做出了倾力诠释。在研究《离骚》时,人们通常将其纳入浪漫主义文学范围之内,而《离骚》给人留下的基  相似文献   

2.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由中国高等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任务决定的,也是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重心决定的。鉴于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存在内容和观点滞后、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淡化、忽视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拘泥于形式等一些问题,因此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要全面开发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资源;要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体现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和认识方法,揭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般规律,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提供有力的学理支持;要坚持以人为本;要真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丰富、持续创新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3.
从思想寄寓到情感表达,船山赋都深受屈原赋的影响,其特点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哲人之赋丽以思”。其辞赋主题或关乎家国,或著意于人性与人生,不少作品真实地记录了他明亡以后的政治生活与斗争经历,具有鲜明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从中可以看到他对当时各派政治力量的态度及其无法摆脱的的遗民情思。特别是其咏物赋,取譬引类,托物言志,或表现其高洁人格和不同流俗的生活方式,或表达他对永恒哲理的体认,赋中所描绘的各种物象通常具有人格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对屈原理解甚深,评价很高。 1949年12月6日晚,毛泽东登上火车,去苏联访问。在火车行进的途中,一次与苏联汉学家费德林谈起中国文学,由《诗经》谈到屈原。毛泽东说:“屈原生活过的地方,我相当熟悉,也是我的家乡么。所以我们对屈原,对他的遭遇和悲剧特别有感受。我们就生活在他流放过的那片土地上,我们是这位天才诗人的后代,我们对他的感情特别深切。”毛泽东还说:“屈原不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无私无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个中国人的脑海里,无论在国内国外,屈原都是一个不朽的形象。”  相似文献   

5.
"美人—佳人"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并具有某种原型意象的特性。从屈原楚辞开始,美人意象总是与政治托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对美人意象内涵继承与演变的分析,可以看出时代政治与社会思潮对此类诗歌的影响。本文试从原始文本出发,探讨汉魏六朝美人意象与政治托寓性之关系,以及本身象喻性的不断淡化,并逐步走向现实化、世俗化这一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学校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思想和品德教育是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无产阶级政治观点、政治态度、政治方向的教育及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我认为.教书育人,要以德育教育先行。首先,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一个人心理发展包括品德和才智两方面:“才”是指知识、能力、专长,体现一个人为社会服务的本领;“德”是指政治态度、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决定着一个人为什么社会目的服务。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与业务、红与专辩证关系的原…  相似文献   

7.
《九歌·山鬼》是屈原在民间祀神乐歌的基础上所创作的一首祭歌,关于诗歌的主题,历来有不同的理解。通过探究诗人的生平经历和一贯的创作风格,屈原应是寄寓自比,将自己的情感与命运寄托在山鬼的艺术想象上,隐喻自己的政治遭遇和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诗歌含蓄深刻、深沉诡丽,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8.
【端午节】     
《新农业》2019,(10)
正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裔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扒龙舟与食粽子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  相似文献   

9.
政治心理是指社会成员在政冶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政治关系、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现象等政治生活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可以说,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农民政治心理是传统政治心理: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的政治心理已属现代政治心理的范畴。  相似文献   

10.
屈原人格论     
本文从做人标准、为官理想、爱国情操三个方面论述了屈原人格的构成。分析了屈原人格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并进一步指出,在社会已进入市场经济的今天,学习屈原的人格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屈原管理区地处洞庭湖东叉,是洞庭湖区的一个农垦集团,下设二镇三乡一社区(营田镇、河市镇、黄金乡、琴棋乡、凤凰乡、边山社区),有69个行政村,面积218km2,境内人口10万。屈原管理区前身为大型国营农场,一直以来都是以农业为主导产业,2010年被农业部评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相似文献   

12.
感悟中国文人--中国茶诗词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由明 《农业考古》2004,(4):132-135,144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远在上古时期中国人就善于用诗歌表达情感,那爱的、恨的、欢乐的、忧郁的、幸福的或愤怒的,在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中都能找到。而两千多年前,楚国屈原的《离骚》、《天问》等诗篇,以其巨大的震憾力,至今读来荡气回肠。从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再至元曲和明清诗歌,中国人是那样善于用诗歌表达情感,不仅留下的诗篇多,还留下了不少传诵广泛和悠久的名篇。  相似文献   

13.
荆州人杰地灵,素有“唯楚有才”之誉,诗人屈原、政治家楚庄王、楚国名相孙叔敖等都是从荆州这块土地上走上历史舞台的。而今,在古老的荆州大地,却走出了一位在全国养猪业内享有盛名的企业家,他便是曾获“感动中国畜牧兽医科技创新功勋人物”称号的湖北桑梓湖种猪场场长王家圣。作为业界名人,王家圣的社会职务很多,他是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会长、中国畜牧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对当代中国的流行语进行分析。指出流行语是在一定时期内广为流传的,使用率明显高于平均水平的语言。流行语具有阶段性、时效性和使用上的高频性等特征。流行 语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在对当代中国社会流行语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这些流行语的主要来源是社会和政治生活中产生的新词、旧词语的重新流行、外来词语及影视歌曲等大众媒体的经典语言。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提出了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流行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三讲”中,讲政治是关键。其中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又是核心内容。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讲政治,就要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讲政治,就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讲政治,就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6.
谈事在人为     
谈事在人为万萍事在人为是古而有之的话题,以前人们谈起它,总选择“事为”的角度,而我则想独辟蹊径,以“人”的角度来谈谈.记得上中学时,学过这样一段话“孔子失国厥有伦语,屈原流放乃以离骚,孙膑膑脚则成孙子。”试想,孔子、屈原、孙子在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下...  相似文献   

17.
建设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党领导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在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重要优势就是要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党的领导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和内在实质;依法治国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方略和可靠保障。只有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这三大重要优势,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8.
赵逵夫先生的《屈原与他的时代》在屈原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突破 ,把屈原与楚辞研究推向深入 ,这是大家的共识 ,而这一切都源于赵先生研究问题的思路方法 ,本文想就此略陈浅见 ,与读者同仁共商。一、《屈原与他的时代》的成功 ,首先得益于赵先生研究问题的思路 ,善于突破传统思维 ,从更新的视角和更广的范围进行考查 ,他不是就屈原研究屈原 ,而是纵向横向结合 ,通盘研究屈原所处的时代 ,研究他的朋友 ,他的政敌 ,他的家世、生平、思想、创作等。例如关于屈原思想及形成 ,赵先生独辟蹊径 ,把目光转向对屈氏世系  相似文献   

19.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工作报告,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精辟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一次深刻全面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鲜明地回答了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20.
魏源作为中国从中世纪走向近代这一关键时期的一位重要思想家,其反帝爱国思想、政治变革思想、发展商品经济的主张以及倾慕西方民主政治的态度,无疑启迪着近代国人积极探索“启蒙、救亡、自强”为主题的近代化道路;而国人自办报刊作为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报刊舆论积极传播西方民主政治,宣扬反帝爱国、政治变革以及发展商品经济等主张,无疑是对先贤魏源思想传承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