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旧冰柜改装而成的内胆式蜂箱共8个。饲养8群中华蜜蜂,于2017~2019年在陕北绥德绿色蜜蜂园中蜂场进行试验测定,结果表明:旧冰柜改装而成的蜂箱饲养中华蜜蜂在繁殖期间的有效日产卵量和最高日产卵量略优于传统木制蜂箱;春繁期间的群势增长率平均为273%,而传统木制蜂箱平均为267%;越冬群势平均消减率旧冰柜改装蜂箱19.2%;传统木制蜂箱22.2%。试验结论:旧冰柜改装蜂箱饲养中蜂优于木制蜂箱,主要是因为其保温隔热与防雨耐晒效果好,劣势是蜂群搬迁较为不便,该方法特别适合在我国南方山区多雨地区定地饲养。  相似文献   

2.
法国工程师新近发明一种新型塑料铝板料蜂箱。该蜂箱是用两层铝板,其中加入一层塑料片制成的。用塑料铝板制成的蜂箱,具有防雨、雪与良好的保温作用,并能保持蜂箱内清洁、干燥。这种蜂箱的另一个优点是重量轻,只是木制蜂箱重量的一半。  相似文献   

3.
正高海拔或高纬度的高寒地区,由于气温偏低、热量条件差、蜂群越冬期长、生产期短促,因此在饲养中蜂时,对蜂箱应注意加强保温。在这些地区给蜂箱加强保温,对蜂群安全越冬、降低饲料消耗、加快蜂群繁殖(尤其在春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木制蜂箱加强保温的主要措施大致有2种:一种就是采用厚度较大的木板来制作蜂箱,例如贵州省威宁县石门乡(平均海拔2 000 m)养蜂协会制作蜂箱的板材,厚度为一寸(3.3 cm)。由于板材较厚,一  相似文献   

4.
冬春两季气温多变,是蜂群生存的薄弱阶段,一旦管理不到位,就会导致蜜蜂生存困难、死亡多和春季不能采蜜等后果,直接影响新年养蜂的经济效益。因此,冬春的蜂群管理一定要精心到位。(一)控制适宜的温湿度要想让蜂群安全越冬,冬季和早春控制适宜的温湿度非常关键。蜂群越冬室必须设在安静、黑暗的地方。如果阳光照射时间过长,容易引起工蜂出巢飞行,因此,白天应遮挡阳光,晚上给予蜂箱保温,箱的顶部、箱后和两侧用草帘包裹,外加一层塑料薄膜防雨。  相似文献   

5.
春繁用黑色的外覆盖物好蜂群在春繁时,因保温防雨的需要,常用塑料薄膜等物来覆盖蜂箱。虽然用白色透明的农用塑料薄膜可行,但我觉得有很多不便:白色透明的农膜作覆盖物时需早弃晚盖,而早上气温(太阳未出时)还很低,不宜拿开覆盖物,而如不拿开则会有一部分蜜蜂因薄...  相似文献   

6.
蜂群冬季管理的基本目的,是保存蜜蜂群体的活力。蜂群安全越冬必须具备群壮、蜜足、保温良好三个条件。但切不可用人为加温的方法来为蜂群保温,有条件的蜂场可以使蜂群室内越冬,一般情况下,均采用包装蜂箱的办法来达到保温的目的。 当蜂场所在地结冰中午不消,树木大部落叶,就可进行包装了,要注意包装时间宁迟勿早,以防在包装后  相似文献   

7.
杜辉煌 《中国蜂业》2010,61(4):33-33
目前普遍使用的标准蜂箱,在饲养中小群时受到蜂箱长度的制约.而蜂巢的自然生态是球形,也就是说,蜜蜂最佳生存空间也应该接近圆形.而中小群在标准蜂箱内处于长方形的空间中,对蜂群育儿保温都不利.  相似文献   

8.
大多数养蜂者和养蜂文章都把蜂群春衰的原因归结于——蜂群内老蜂死亡的数量比羽化出房的新蜂多的多,以致蜂群中的蜜蜂无法维持蜂群的生存,最终导致整个蜂群的灭亡。但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发现,除去这些已知的蜂群春衰的表面现象,引起蜂群在冬末和春初春衰的真正原因——却是蜂箱透风或保温不当引起蜂箱内产生的“穿堂风”。  相似文献   

9.
我们农场饲养了几十群蜜蜂,每到雨季,出于蜂箱有缝隙,巢内常很潮湿,蜂群受到很大影响。在冬季和早春又有碍蜂群保温。同时蜂箱容易腐烂。我曾作过多次的试验,想了很多办法都无济于事。最近,一位油漆工  相似文献   

10.
《中国蜂业》2016,(2):20-22
蜂群春繁期间,选取群势相当蜂群在不同材质结构蜂箱里饲养繁殖,通过测量蜂群边脾外侧中心处温度,结合蜂群生物学规律,分析研究蜂群春繁期蜂箱的保温效果。试验结果:A箱(全塑进口蜂箱)蜂群和D箱(郎式木质蜂箱)蜂群春繁初期箱内温度随外界昼夜温度小幅波动,春繁寒流期比较稳定,C箱(木塑改进蜂箱)蜂群春繁前期和寒流期边脾处温度波动幅度较大;B箱(全塑改进蜂箱)蜂群整个春繁期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性;春繁初期A箱和D箱蜂群的产卵圈扩展较快;蜂群春繁初期四种蜂箱内边脾处的日平均温度和日最低温度差异性均显著,且B箱和C箱内的日平均温度与日最低温度均显著低于A箱和D箱的;蜂群春繁期的寒流使四种不同箱型蜂群内温度极显著降低(P0.01),但不同箱型内降低程度不同;寒流期B箱和C箱内边脾中心处的平均温度均显著低于A箱和D箱内边脾中心处的平均温度(P0.05)。  相似文献   

11.
田慧宇 《蜜蜂杂志》2013,(12):34-34
1加强蜂群保温 “立春”前后,蜂王产卵,保持蜂箱内温度34~35℃。  相似文献   

12.
油毡纸作为蜂箱大盖防雨层已被广泛应用于养蜂生产中,虽然解决了蜂箱防雨问题,但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养蜂生产效率。本研究经过多年的蜂场实地测试,发现在夏季最高气温37℃天气里,10~14时,1组油毡纸大盖上面温度为60.5℃~63℃;2组油毡纸上遮草帘大盖上温度为34.7℃~37.5℃;3组木板大盖上温度为52℃~57℃。尽管各部位温度差异较大,但子脾间温度差异很小。l组蜂群的有效产卵量和群势、产蜜量均低于2、3组,饲料消耗量高于2、3组。由此表明油毡纸蜂箱大盖吸收日光热源对蜂群繁殖效率及产蜜量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赵永春 《中国蜂业》2008,59(1):23-24
在黑龙江东部,1月份最冷,是蜂群越冬最难熬的日子。特别是室外越冬的蜂群,要经常巡视蜂场,观察巢门状况,听蜂箱内的声音判断蜂群情况,以便及时处理。测量巢门口的温度,以-3℃较为适合,还要测量保温物内的温度,如果0℃以下,那就要添加保温物;如果0℃以上,就要撤一些保温物。  相似文献   

14.
一月 小寒大寒一月小寒至大寒,蜂群检查最关键。室外开窖看天气,饲料余缺快速检。加温蜜脾酌情添,通气不良要改善。防潮防冻处置妥,精心管理保安全。二月 立春雨水二月立春在上旬,值此蜂群不安稳。强群蜂王要产卵,弊大利小成定论。蜂群排泄雨水临,晴暖无风八度温。清理蜂箱扣蜂王,合并无王弱小群。三月 惊蛰春分三月惊蛰与春分,春繁最宜中下旬。超前春繁易春衰,得不偿失丢根本。四框蜂量方为佳,弱群双王是上策。保温供水加花粉,减少病害防为本。四月 清明谷雨四月清明和谷雨,气温变化无定日。昼夜温差波动大,加强保温当仔…  相似文献   

15.
从 1996年冬开始 ,我就出租蜂群为大棚里的草莓授粉 ,至今已有 7个年头了。现将我这 7年出租蜂群为农经作物授粉的经验和教训作一总结 ,供有志于出租蜂群给塑料大棚内作物授粉的蜂友借鉴。1 改制授粉专用蜂箱给种在大棚里的草莓授粉 ,蜂量一般应在5 0 0 0只左右。我刚开始出租蜂群授粉时 ,用的全是十框标准箱 ,箱内放 3张脾 ,1块小挡板 ,1个饲喂盒。为了给蜂群保温 ,蜂箱内空余处只得塞填稻草 ,操作起来很麻烦。租用蜂的农户为防止蜂群被偷盗 ,早晨把蜂箱搬进棚内 ,傍晚盖好草苫后 ,再把蜂箱搬回家。偌大的蜂箱放在自行车或摩托车的后架上 …  相似文献   

16.
炎热的夏季 ,蜂场当然是在通风的树荫下为好 ,而对流动转地蜂场来说 ,找一个既安全又有树荫的好环境难度太大 ,只有人为地给蜂场遮荫降温 ,让蜂群少受炎热 ,减轻工蜂的额外负担。我的实践证明 ,较好的防雨、遮荫设备是稻草帘 ,雨过天晴随时可以卷起。可以用稻草做成与纱盖同样大的小草帘 ,每箱一个盖在纱盖上。炎热的中午 ,用喷雾器往小草帘上喷水降温 ,增加湿度 ;下雨时垫高箱底 ,防止雨水浸入蜂箱。大稻草帘不仅能防炎热、遮荫 ,也是春繁保温的理想设备。如没有防雨设备 ,下雨前支起箱盖 ,使箱盖前方倾斜 ,雨水尽快流向前方。不过这样的箱…  相似文献   

17.
联合加继箱     
锦州地区春季和初夏,外界气温低,又极不稳定,多风沙,对蜂群的正常发展影响很大。为了加速蜂群的繁殖,迎接5月中、下旬洋槐流蜜期的到来,采用联合加继箱,一次加满,比单群加继箱,更有利于保温和繁殖。联合加继箱,一次加满,是蜂群密集保温和互相补助的继续,也是联合分蜂不离群的继续。蜂群发展、蜂巢大小和蜂箱空两大小是相互联系的,因为蜂群没  相似文献   

18.
《中国蜂业》2016,(9):44-45
<正>(续《中国蜂业》2016年第8期)由泡沫塑料挤塑板制作的隔板具有与箱板同等的保温功能,所以蜂箱内小环境冷暖均匀,蜂巢中间子圈大,两侧子圈小,外侧为蜜脾。没有在箱中偏集箱壁一侧的现象。所以说泡沫蜂箱保温均匀,有利于蜂群保温越冬。越冬前后的子脾数量没有变化,子脾总面积也相同,表2是以立式蜂箱巢脾子圈变化情况为例。  相似文献   

19.
<正>蜂群春繁或秋繁低温期间均需保温,通常的保温方法有3种。大部分地区在纱副盖上盖塑料薄膜或覆布,给蜂群保温。两广、福建地区因蜂箱多采用单板下沉式箱盖,所以就将塑料薄膜或覆布直接搭盖在巢框的上梁上,然后盖上木板(即箱盖)。  相似文献   

20.
小经验     
我在实践中,采用热水法促进了蜂群的早春排泄。方法是:早春选择暖和天气(气温应在6—8℃以上),在上午十时以后,将蜂箱上部保温物拆除,并拿掉蜂箱大盖进行晒箱。近中午时分,当外界气温达到最高时,将事先烧好的热水,迅速灌入“暖水袋”、“塑料口袋”或“铝饭盒”之类传热迅速的物体内,拿去箱内保温物,将热水袋等物直接放置在箱内复布上。这样蜂巢内温度迅速升高,蜂群解团。加上外界温暖阳光的吸引,蜂群便迅速出巢排泄,尤其是病小弱群,经过这样处理后,能同大群一样迅速出巢排泄。从而使全场蜂群,不论其群势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