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福建省菜用大豆生产与研究动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福建省菜用大豆生产与研究动态徐树传(福建省农科院)刘德全(福建农业大学)菜用大豆亦称毛豆,日本称枝豆,是指豆荚鼓粒饱满,荚色、籽粒色呈翠绿时采青食用的总称,属大豆的专用型品种。但并非所有大豆品种都可以作为菜用大豆生产,根据台湾、日本市场对菜用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2.
为了将山西省大豆品种的生育期反应与国际大豆生育期组划分结果相接轨,2014—2015年选择山西省27个推广大豆品种,以北美13份大豆生育期MGⅡ~MGⅤ组标准品种为参照,进行了大豆生育期组划分试验。结果表明,北美大豆标准生育期对照品种组间生育日数呈不断递增趋势,界限清晰,数据可用于生育期组划分参考。通过本省品种与标准品种的生育期性状分析,综合了气候对大豆生育期的影响,建立了山西省大豆生育期组划分标准。按照该标准确定山西省27个推广大豆品种属MGⅡ~MGⅤ范围,其中生育期组属MGⅡ的大豆品种有晋豆15、晋豆25、晋大早黄2号和晋豆43;生育期组属MGⅢ的有晋豆19、长豆18、晋豆40、晋豆30、晋遗31和晋遗42;生育期组属MGⅣ的有晋大73、晋大83、晋大78、晋豆34、晋大82、晋豆39、汾豆78、汾豆72、长豆009、汾豆56、汾豆79和晋大74;生育期组属MGV的有晋豆42、晋遗50、晋遗39、晋遗43和品豆6号。研究建立的山西省大豆生育期组划分标准,对未来大豆育种遗传研究、种质资源引进与交流、品种的审定、品种布局的科学化与标准化和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章新民  陈静福 《大豆科技》1999,(4):13-13,20
乌皮青仁大豆是我省的名贵大豆品种,可作夏大豆和秋大豆栽培,并适宜桑茶果园间作套种和田埂种植,具有独特的营养滋补和药用价值,曾一度为我市出口创汇的农产品。由于该品种产量一般,经济效益差,种植面积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为了探索乌皮青仁豆的高产规律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赵正文  马继凤 《作物研究》1992,6(1):18-20,17
本文对豆、秧、稻大豆品种与收获期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湘中用于豆、秧、稻耕作制栽培的大豆品种以湘春豆14号和泰兴黑豆较好。不同收获期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表现为百粒重随收获期的提早而明显降低,但在正常成熟前3天收获对百粒重的影响不大;各品种平均,随着收获期的提早,脂肪含量明显增加;收获期对蛋白质含量虽有一定影响,但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辽豆10号大豆栽培技术应用研究杨宏宝,李金栋,魏秋萍(辽宁省辽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徐兆林(庄河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阎会安(宽甸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了探索辽豆10号(86—5453)大豆品种产量性状和适宜的丰产栽培技术措施,进行了大豆品...  相似文献   

6.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 ,发展高效农业 ,增加农民收入已被辽宁省政府列入议程。发展高效益大豆生产是使农民增收的措施之一。要使大豆生产走高效益发展之路 ,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选择高效益大豆品种 ,提高大豆生产的科技含量 ,降低生产成本 ,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以达到大豆生产发展 ,农民收入增加的目的。1 选择高油高产大豆品种品种始终是发展大豆生产的关键 ,只有高油又高产的大豆品种 ,才是理想的高效品种。就目前推广的大豆品种而言 ,辽豆 11号集高油、高产于一身 ,而且适合辽宁省大部分地区种植。在全省各地推广的结果表明 ,辽豆 1…  相似文献   

7.
系统调查了大豆蚜在3个大豆品种(辽豆15、辽豆18和辽豆22)上的种群发生动态,并在温室自然变温条件下利用小纱网笼罩法组建了大豆蚜在这3个大豆品种上的实验种群生殖力表,以了解不同大豆品种对大豆蚜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大豆蚜在辽豆22上发生量明显低于辽豆18和辽豆22.种群净增殖率(Ro)、平均世代历期(T)和内禀增长率...  相似文献   

8.
夏播菜用大豆感官品质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根据模糊数学理论结合理论食品感官分析技术。提出一套菜用大豆感官品质鉴定体系;(1)评价人员的选定与考核。(2)模糊综合感官评价分析。(3)主观偏差的检测。按此体系对154份夏播菜用大豆品种进行感官品质鉴定。发现感官品质较差品种14份,一般品种75份,较好品种60份,优良品种5份,其中南农大黄豆,台湾309,海系13,金湖大青豆,香水豆为优良品种,结果还表明;华南热带四季大豆区,长江中下游春夏豆区存在丰富的感官品质优良的品种资源。中南春夏秋豆区。西南高原春夏豆区,国外地区选择潜力较大,进行感官品质育种选择改进为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1993~1995年对黄淮365份大豆品种进行了抗豆秆黑潜蝇特性鉴定,试验结果为,高抗品种4个,中抗品种12个,低抗品种19个,低感品种26个,中感品种39个,高感品种265个。并且对豆秆黑潜蝇对大豆不同品种的选择性、抗生性和耐寒性等抗性机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通过设置不同播期和光照处理,研究了中豆33和中豆34的光周期反应特性,并与其他品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早、中熟夏大豆品种相比,夏播时中豆33和中豆34全生育期较短,主要是因其生殖生长期较短,但仍然有较长的营养生长期。中豆33营养生长期对短日照更敏感,而中豆34生殖生长期对短日照更敏感。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大豆供需矛盾突出,近80%的大豆依赖进口,开展玉米-大豆条带复合种植,即在不影响玉米产量的情况下,获得一定产量的大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本试验选用紧凑型玉米品种(良玉88、铁研58、东单6531)和耐荫型大豆品种(辽豆32、沈农8号、辽豆15)为试验材料,组配良玉88-辽豆32﹑良玉88-沈农8号、良玉88-辽豆15、东单6531-辽豆32、铁研58-辽豆32五个组合,进行带状复合种植,以期从中选择出适合于辽宁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品种组合方式。结果表明:良玉88-辽豆32组合玉米大豆总产量最高,其次为东单6531-辽豆32组合和铁研58-辽豆32组合。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中,应选择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有优势的大豆品种,选择穗行数和行粒数有优势的玉米品种。综合考虑玉米和大豆性状的组合,良玉88-辽豆32组合的综合性状较好,是适宜辽宁省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12.
极早熟大豆新品种北豆1号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对“北豆1号”大豆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给予简要介绍,便于该品种更好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豫豆19号的遗传基础及高产稳产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豫豆19号是通过有性杂交育成的夏大豆品种,其遗传基础丰富,比豫豆2号增产12.8%,稳产性好,蛋白质含量46.15%,业粒外观优良是适应性广泛、综合性状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14.
大豆是我省的重要作用,发展大豆生产,加速大豆产业化建设,挖掘大豆的经济潜力是我省的优势所在,“十五”期间我们的目标是:优质、高产、高效、高附加值大豆产业经济,在品种上重点抓高油、高蛋白并根据市场抓大粒豆,小粒豆、黑大豆、绿大豆;栽培上抓优质品种的配套技术,有机大豆配套技术;在加工上抓低能耗,高产出,质量优的加工产品。为形成龙江的“大豆经济”提出5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短青春期”品种对播季反应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不同品种出苗至开花数与开花至成熟天数对短日处理的反应,以进一步明确夏大豆型“短青春期”品种的光(温)敏感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春播条件下,开花前短光照处理,“短青春期”品种中豆24和巨丰出苗至开花天数仅缩短2-14d,敏感度较小,与春大豆型品种相似,而与典型夏大豆品种,秋大豆品种和“长青春期”品种明显不同,中豆24和巨丰的出苗至开花天数对短光照不敏感。同为“短青春期”品种的中豆24和巨丰,其开花至成熟天数对短日处理的反应有明显差异,并者与春大豆相似,而后者的开花至成熟天数的短日照敏感不仅大于复大豆,而且也大于秋大豆。生育前期对短日照不敏感的品种,其短日处理效应在生育后期表现更加明显。本文还讨论了不同品种短日处理后效应的传递特征。  相似文献   

16.
灰皮支黑豆抗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生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感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品种灰皮支黑豆(ZDD2315)和辽豆15为材料,室内人工接种大豆胞囊线虫,接种后5、10、15、20、25、30 d取样,测定抗感品种接种与未接种根内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初步明确灰皮支黑豆抗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大豆受大豆胞囊线虫侵染后,抗病品种灰皮支黑豆根内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含量低于感病品种辽豆15,而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感病品种辽豆15.  相似文献   

17.
为给大豆育种选配亲本提供参考依据,对河南省1985-2020年育成的132个大豆品种进行系谱追溯,系统分析其育种方式、亲本组成、细胞核、细胞质遗传贡献率,并归纳骨干亲本.结果表明:常规杂交是河南省大豆品种选育的主要途径,占参试品种的85.5%.132个品种共有185个细胞核遗传的原始亲本,核遗传率最大的祖先亲本是齐黄1号,其次是沁阳水白豆和野岗1号;共59个细胞质遗传的原始亲本,遗传率最高的是郑80024-10.常被用作育成大豆品种直接亲本的有濮豆6018、郑9805、郑59、开豆4号和周豆23.根据衍生品种数归纳出6个骨干亲本,包括豫豆2号、豫豆3号、豫豆10号、豫豆18和豫豆22.其中豫豆2号作为亲本衍生出57个大豆品种,占参试育成大豆品种的43.2%,为河南省大豆育种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大豆品种对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佳环  高洁 《大豆科学》2000,19(2):180-183
在广泛的田间抗病性调查的基础上,用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菌的4号和2号生理小种对12个大豆品种的抗病性进行了测定,在这12个大豆品种中有丹豆4和吉农1号2个品种对4号和2号小种均表现抗病,并讨论了其它大豆品种的抗性表现。  相似文献   

19.
2002-2004年国家大豆区试品种对大豆花叶病毒抗性的评价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在接种东北大豆产区SMV主要株系N1、N3和黄淮与南方大豆产区SMV株系Sa、SC3条件下,对最新育成的参加2002-2004年国家大豆区试的134个大豆品种进行了抗性评价,结果表明:接种4个株系后,分别有13个品种(东农L13、汾豆56、汾豆60、汾豆61、晋大74、K丰52-1、航天2号、辽03-20、辽95025-5-4、中作2-29、中豆32、科9208、油春32)和5个品种(铁95025-5-5、铁94037-6、汾豆69、冀99、冀鉴27)分别对4个株系和3个株系表现抗侵染,中黄4、中作016、吉林2001-14等25个品种对1-2个株系表现抗侵染;5个品种(公交03-1212、冀鉴37、秦豆9、淮02-02、滑豆20)对4个株系表现抗扩展.以上品种除可用于生产外,还可作为抗SMV育种的抗源.该批参试品种中,黄淮地区品种的平均病情指数最轻,其次是东北地区品种,然后长江流域,华南地区品种的病情最重.从不同类型品种的病情分析,按黄淮夏大豆、北方春大豆、南方夏大豆、南方春大豆、菜用大豆、热带多熟制大豆的顺序逐步加重.在田间条件下,免疫品种数量不多,占参试品种的7.9%,严重度为1级的高抗品种占47.5%,未发现严重度为4级的高感品种,表明多数品种田间抗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以超高产大豆辽豆14与普通大豆辽豆11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肥密处理对其氮素积累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产大豆辽豆14整个生育期叶面积含氮量较高.结荚~鼓粒期叶片氮利用效率和光合氮利用效率均高于辽豆11.辽豆14氮素积累总量以300 kg·hm-2施肥处理,22.5×104株·hm-2种植密度的肥密组合最高.氮素积累总量肥力、密度和品种间具有明显的交互作用.氮素收获指数肥力与密度处理间差异极显著,肥力与品种、密度与品种以及肥力、密度和品种间均具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和辽豆11相比,不同肥密处理超高产大豆辽豆14的平均氮素利用效率高于辽豆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