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我国家蚕人工饲料的研究概况及生产实用化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用人工饲料饲养家蚕获得成功。40年来,我国蚕业界在家蚕人工饲料配方的改进、饲料加工调制技术、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家蚕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生理遗传学研究、人工饲料适应性家蚕品种选育、人工饲料饲育家蚕的生理病理特点,以及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在蚕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试验和研究。本文概述我国家蚕人工饲料在上述研究领域的主要内容及取得的主要成就,介绍了近几年在人工饲料实用化方面取得的新进展以及生产示范情况,分析了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在我国蚕业生产的应用前景以及今后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人工饲料养蚕是养蚕技术的重大革新,不仅有利于蚕茧生产规模化和提高养蚕综合效益,而且能够应用为蚕的生理生化、蚕病防治、遗传学及蚕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对促进我国蚕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蚕桑产业的科技进步有重要的作用。我国从70年代初期开展人工饲料的研究工作,在许多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现将我国家蚕人工饲料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家蚕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研究家蚕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和适应性与蚕品种有关,不仅品种之间存在差异,在同一品种同一蛾区的个体之间,摄食性变化也很大。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进行…  相似文献   

3.
家蚕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生理遗传学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崔为正 《蚕业科学》2003,29(2):107-113
从家蚕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影响因素,摄食性的个体差异及其生理原因,摄食性的遗传模式及人工饲料育适应性蚕品种的选育等方面,总结了有关家蚕食性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近进展,探讨了家蚕食性研究在人工饲料育实用化和广食性蚕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家蚕人工饲料育技术采用人工饲料养蚕,具有劳动效率高、农药中毒风险小等优点,有利于规模化、工厂化养蚕。本文对近年来家蚕人工饲料配方、遗传选育和应用实践等方面研究取得的进展进行了整理总结,以促进人工饲料的推广。  相似文献   

5.
家蚕人工饲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家蚕人工饲料育与桑叶育的差距,人工饲料的组成配方,适应人工饲料育的品种选育的研究及发展趋势作了综述,分析了从提高、改进的人工饲料配方及选育专用人工饲料育的家蚕品种作为解决阻碍人工饲料育的技术问题,提一点人工饲料育蚕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选取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保存的10个中系和10个日系家蚕品种进行了人工饲料适应性品种选育试验,调查了各品种的24 h疏毛率、小蚕期眠蚕体质量以及茧质等多项指标,分析所选家蚕品种对人工饲料适应性选育效果。结果表明,经过4~6代人工饲料适应性选育后,各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均有很大提高,日系品种比中系品种表现好。日系品种经过6代人工饲料适应性选育后,24 h疏毛率均在90%以上,002B、J6、732这3个品种2龄和3龄起蚕率均能达到或接近100%;中系品种经过4代人工饲料适应性选育后,整体上仍比较差,庭、豫1号、限1、苏蚕1号的24 h疏毛率能达到85%及以上,2龄、3龄起蚕率中系也比日系品种差,发育不齐。日系品种豫4优、002B、9406B、J6,中系品种庭、豫1号、限1、125M在人工饲料适应性选育中表现较好,可列为本单位的重点选育品种。探讨了人工饲料养蚕中遇到的3龄后期出现不眠或者对人工饲料食性减弱,以及人工饲料发霉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江苏蚕业》2017,(3):1-4
文章报告了江苏省如东县2017年优食一号蚕品种连续采用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示范的情况,全龄发育经过较菁松×皓月(正反交)略短,饲育期间未发生蚕病感染;平均盒种产茧35.4kg、平均生产1kg鲜茧耗用粉体干料3.82kg;平均1kg鲜茧700粒、蚁蚕平均结茧率81.57%、良蛹率平均93.98%;茧层平均含水率10.34%、茧层率为17.4%;上车率平均77.53%、粒茧丝长平均1187.0m、解舒率平均58.64%、茧丝纤度平均1.833 dtex。结果表明优食一号蚕品种人工饲料适应性良好。笔者认为,全龄人工饲料养蚕还需探索家蚕不同发育时期适应性饲料配方和加快适应性蚕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8.
家蚕人工饲料是实现工厂化养蚕,降低养蚕劳动力成本的关键技术,我国人工饲料养蚕目前已经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本文从家蚕人工饲料的理化性质、营养成分、饲料配方、原料的开拓与应用、家蚕品种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人工饲料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总结了多年从事家蚕人工饲料育的研究成果,以期为家蚕人工饲料研究及人工饲料育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 人工饲料养蚕是蚕丝业史上一项划时代的技术革新。早在60年代,日本就开始了人工饲料养蚕研究,70年代后开始推广。我国对这项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1991年,浙江农大蚕桑系的徐俊良教授等承担了浙江省科委下达的“八五”重点攻关课题,稚蚕人工饲料育及适应性蚕品种的选拔研究,经过5年的系统研究现已取得成果,使我国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前进了一大步。该课题选育出适应人工饲料育  相似文献   

10.
蚕品种对人工饲料育的适应性试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近年来,国内蚕业科技工作者围绕家蚕人工饲料育的研究已经起步并取得进展.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张亚平关于低成本人工饲料研制和推广、山东农业大学王冰等用综合适应性指数的方法考察不同蚕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浙江省湖州市农科院蚕桑研究所陈端豪等就人工饲料育的实用化技术研究等,为人工饲料筛选蚕品种、面向生产、走向实用化都作了有益的探索.2004年秋期我们组织了正在选育选配中的原种和杂交种,在1~2龄进行了人工饲料适应性试验,具体试验方法参考山东农业大学王冰等提出的综合适应性指数法,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对14个蚕品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农业大学崔为正教授等近年研制成功了低成本颗粒人工饲料,具有加工工艺简单,便于贮存和运输,不易污染和变质,喂蚕方法简便等优点。蚕业界专家普遍认为,用颗粒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实用化,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养蚕技术的进步。现阶段制约颗粒人工饲料实用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家蚕品种的因素,虽然普通的蚕品种能够不同程度的取食颗粒人工饲料,但弱小蚕较多,存活率较低,换用桑叶后发育欠齐,与桑叶育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针对颗粒人工饲料筛选、培育适应性强的蚕品种是促进颗粒人工饲料实用化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选配对颗粒人工饲料适应性强的家…  相似文献   

12.
家蚕稚蚕人工饲料育技术及其推广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60年代,日本研制成功家蚕人工饲料后,很快实现了产业化,在养蚕与蚕种生产中广泛应用。我国对家蚕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研究,也有30多年历史,在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一定进展。近几年来,我所在省内建立了莒县、诸城、五莲、青州蚕种场、沂水蚕种场等稚蚕人工饲料育中试基地,其中,莒县和青州蚕种场还建设了设施较完备的人工饲料育专用蚕室。我们通过小区试验及四年中试,已开发出适合人工饲料用蚕具,研制出添加桑绿枝粉的低成本稚蚕人工饲料,制定了人工饲料质量标准、饲育技术规范,部分蚕品种(杂交种)1—2龄人工饲料育在发育整齐度及产茧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山东农业大学崔为政教授等近年研制成功了低成本颗粒人工饲料,具有加工工艺简单、便于贮存和运输、不易污染和变质、喂蚕方法简单方便等优点。蚕业界专家普遍认为,用颗粒人工饲料养蚕是目前世界上较先进的养蚕技术,也是我国实现蚕业现代化的一条重要途径,该技术一旦实用化,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养蚕技术的进步。现阶段制约颗粒人工饲料实用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家蚕品种适应性的因素,虽然普通的蚕品种能够不同程度的取食颗粒人工饲料,但往往发育不良,弱小蚕较多,存活率较低,换用桑叶后发育欠齐,与桑叶育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针对颗粒人工饲料…  相似文献   

14.
人工饲料养蚕是我国蚕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揭示家蚕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遗传规律,可为利用摄食性好的家蚕种质资源培育人工饲料适应性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对人工饲料摄食性差异显著的3对家蚕品种(品系)分别组配P_1、P_2、F_1、F_2及BC_1共10个世代的交配材料,以人工饲料育收蚁36 h疏毛率为摄食性考核指标,应用联合尺度检验等方法进行摄食性遗传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多代食性歧化选择选育的菁松A、菁松B的高摄食性与低摄食性品系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呈现加性遗传效应;广食性品种中广04对低摄食性品种鲁七的摄食性呈现显性-加性-母性遗传模式。由此可见,家蚕不同品种(品系)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遗传模式不同,在选育人工饲料适应性家蚕品种时,可依据加性效应为主的遗传模式,对摄食性好的蛾区和个体进行系统选育。  相似文献   

15.
不同蚕品种对桑叶粉含量不同的人工饲料摄食性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正> 目前采用的家蚕人工饲料配方中,桑叶粉占较大的比例。从实用角度出发,必须降低人工饲料中桑叶粉的含量。日本近年来成功地开发了低成本人工饲料,低含量桑叶粉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并用这类饲料对蚕品种进行适应性选拔,育成了广食性蚕品种。借鉴日本的经验,我们收集了61个蚕品种,进行人工饲料蚕品种适应性研究。以探明蚕品种对不同桑叶粉含量的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同时为今后选育广食性蚕品种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6.
家蚕人工饲料稚蚕饲育技术简介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张亚平 《北方蚕业》2001,22(3):34-36
人工饲料养蚕是养蚕技术上的一项重大革新,是现代化蚕业的象征.稚蚕人工饲料育的意义在于:养蚕可以不受季节与自然条件的限制,可有效防止稚蚕期蚕病感染,提高共育质量,对调整养蚕布局、增加养蚕批次、减轻劳动强度、增产桑叶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研制成功家蚕人工饲料后,很快实现了产业化 ,在养蚕与蚕种生产中广泛应用.我国对家蚕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研究,也有近三十年历史 ,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很大进展,预计在今后五至十年,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将在我省及全国得到不断推广,并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现代蚕业的重要组成.结合我省四年来农村稚蚕人工饲料育中试实践,将现阶段饲育技术简介如下. 1 家蚕人工饲料的组成及加工调制 1.1 家蚕人工饲料主要由桑叶粉、脱脂大豆粉、玉米粉、桑绿枝粉、纤维素、成型剂、维生素类、防腐剂、无机盐等几十种成分,根据不同配方组成.人工饲料又分为稚蚕饲料、壮蚕饲料和原蚕饲料等.成品人工饲料形状有粉体、湿体、颗粒等,其中以粉体饲料使用最为广泛,运输及保存十分方便.人工饲料依据其中使用的不同成型剂,在饲料价格及特性上各有特点,如采用卡拉胶或琼脂作成型剂,饲料价格较贵,在采用条状饲料喂蚕时,可以采用机械方式切条,给饵工效很高,适合大批量稚蚕人工饲料工厂化饲育.以淀粉作成型剂低成本人工饲料,价格低廉,缺点是饲料发粘,切条、给饵操作较费时费力,在没有专用给饵机械时,只适合小批量饲育(批量不超过50张种为宜).我所研制出的含桑绿枝粉的稚蚕粉体人工饲料,就有上述两种类型.一种以淀粉为成型剂,5元/kg,另一种含卡拉胶,10元/kg. 经我省四年来大规模中试,上述含桑绿枝粉的稚蚕粉体人工饲料适宜蚕品种多,蚕儿发育较整齐,分到农户改喂桑叶后,饲育成绩良好.  相似文献   

17.
广西现行家蚕品种人工饲料累代定向系统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广西现行家蚕品种两广二号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和适应性,以24h疏毛率、各龄起蚕率及存活率等为选育指标,用饲料、实用型颗粒饲料及桑叶多种饲料结合,以个体选育和蛾区选育为重点对其原原种932、芙蓉、7532、湘晖进行累代定向系统选育。以未经人工饲料选育的932、芙蓉、7532、湘晖为对照,以各品种进行1~2龄饲料育,3~5龄桑叶育及全龄桑叶育,调查累代人工饲料选育对参选品种人工饲料摄食性和适应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累代选育明显提高了品种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选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中系品种经过多代选育后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和适应性均达到较好水平,日系品种对人工饲料的摄食适应性虽有提高,但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仍然一般。多数选育品种死笼率有下降的趋势,表明选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蛹期的抗性;累代选育对品种的茧质(全茧量和茧层率)影响不明显;累代选育没有降低饲料育对蚕发育延缓的影响。综合各方面结果来看,人工饲料累代定向系统选育可明显提高家蚕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有望选出适宜人工饲料育的新品系。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家蚕中系原蚕对人工饲料极不适应问题,提高现行主推蚕品种中系原种的人工饲料摄食性,苏州大学和大丰蚕种场联合协作,以家蚕品种菁松A系和菁松B系为选育素材,采用系统育种法和高选择压技术,经6个世代的系统选拔,显著提高了各品系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2016年春季大丰区蚕种场对该选育系杂交原种的人工饲料适应性进行了检测,并进行了小规模繁育试验,结果表明:选拔系的饲料适应性显著好于对照,为提高现行推广蚕品种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的选育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家蚕稚蚕人工饲料配方研究及饲养成绩的调查时,常用的指标是收蚁24h疏毛率、1~3眠眠蚕体重、眠起蚕率、减蚕率等,用上述指标大体可以来判断饲料配方的优劣、蚕品种对人工饲料适应性及稚蚕饲养成绩的好坏,人工饲料稚蚕共育技术能否在蚕茧生产上推广应用,稚蚕的生长发育整齐度是关键之一,即使是收蚁24h疏毛率达到100%的蚕品种,在随后的龄期中,因品种、饲料及饲育技术等原因,其个体间发育整齐度仍有出现很大开差的可能。因此,我们认为仅靠上述调查还难以全面反映家蚕生长发育动态情况。在与生产应用相接近的小规模试验中,通过定点逐条调查蚕体…  相似文献   

20.
《江苏蚕业》2017,(1):5-8
文章报告了如东县2016年早夏示范全龄人工饲料养蚕的效果,认为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成绩趋于稳定,标志着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示范平台构建完成,为今后开展家蚕新品种、蚕人工饲料新配方、饲育新机具与新方法等进一步探索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作者同时也认为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仍需进一步探索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