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8 毫秒
1.
玉米新品种绥玉16由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玉米育种研究室以自交系SGy22为母本,以自交系SGy46为父本杂交育成,2005年春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生育日数126天,需≥10℃积温2600℃,适宜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种植。  相似文献   

2.
玉米新品种绥玉19(绥340)由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分院选育的玉米杂交种。该品种表现早熟、高产、抗病,适合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第三积温带上限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从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玉米种植区的自然条件、品种选择、机械化程度、肥料施用、栽培措施等方面阐述其玉米种植中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期望为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玉米生产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富裕县位于黑龙江省的第二、三积温带,通过玉米育苗移栽可以种植我省第一积温带的品种,利用晚熟品种获得高产,可以利用生育期长出10-15天,积温高出200-250℃的品种,每亩增产玉米160-240公斤,增产幅度在30-40%,每亩平均增收在200元左右。一、育苗1、品种选购。应选购国家审定并经我省引进、试验、示范成功种植过的品种,以及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所选品种应具有较高的增产潜力、生育  相似文献   

5.
鉴定玉米杂交组合品种,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至第四积温带生态环境下的丰产性、成熟期、抗病性、抗逆性,筛选出适宜第三积温下限至第四积温带自然条件下的优质、高产玉米品种,为玉米新品种在当地推广提供科学依据,2007年做了粒用玉米品种引鉴试验.  相似文献   

6.
统计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41年(1971~2011年)来玉米各生育时期环境平均温度,研究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玉米各生育时期环境平均温度变化,玉米适宜度变化。结果表明,黑龙江省41年来玉米苗期、拔节期、开花期、成熟期和全生育期环境平均温度都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苗期平均温度上升幅度最大,气候倾向率为0.64℃.10年-1。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41年来玉米苗期、拔节期、成熟期和全生育期环境温度适宜度都呈波动上升趋势,开花期相对稳定。表明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玉米温度适宜情况逐渐向有利于玉米生长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7.
玉米新品种绥玉26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玉米育种研究室以自交系绥系708为母本、以偏硬粒型自交系绥系611为父本杂交而成。该品种生育日数为127 d,需≥10℃的积温为2 650℃,适宜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种植。2012年春通过黑龙江省审定。简要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畜牧业的发展需求,结合本地区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条件,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于2015年以自选系J07-61为母本,以自选系JP9-1为父本,杂交选育优异玉米新品种江单18。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好、抗病性强、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等诸多优点,于2022年6月通过黑龙江省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10℃活动积温2 600℃以上区域作为青贮玉米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9.
克粘845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利用母本KN28、父本KN188杂交组配而成的糯玉米新品种。该品种在适应区出苗至采收期生育日数为78 d左右,果穗中等、口感好、抗性强,在黑龙江省第一至第三积温带≥10℃活动积温2 300℃以上区域作为鲜食玉米品种种植。该品种于2021年通过黑龙江省审定。  相似文献   

10.
江单3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组合为自育系JS3×自育系JS4。该品种属早熟青贮品种,具有生物产量高、抗病抗逆性强、生态适应性好等特点。需≥10℃活动积温2250℃左右。一般生产水平生物产量73536.8~97500.0kg·hm^-2,适宜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青贮玉米种植。  相似文献   

11.
油用向日葵杂交种龙葵杂7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用向日葵杂交种龙葵杂7号是以胞质雄性不育系97115为母本,同型恢复系ALBE为父本杂交育成,2010年3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登记委员会登记推广。其生育日数104 d左右,需活动积温2 165℃,株高215.0 cm,茎粗2.7 cm,叶片数41片,花盘直径20.6 cm,籽实含油率42.83%。在黑龙江省生产试验中,籽实和油平均产量为3 345.0和1 432.6 kg.hm-2,分别比对照(龙葵杂3号)增产14.8%和25.0%。适于黑龙江省第二、三积温带种植,也适宜同积温的其它省、区种植。同时提出了龙葵杂7号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向日葵产业发展,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油用向日葵杂交种龙葵杂10号,于2016年5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登记推广。杂交种母本为胞质雄性不育系"02102A",父本为恢复系"R5"。龙葵杂10号属中熟品种,生育日数为106d左右,需要10℃有效活动积温约为2 245℃。株高为168.1cm,茎粗为2.8cm,叶片数为29片,花盘直径为23.5cm,子实含油率为40.69%。在2015年黑龙江省生产试验中,子实、油平均产量为3 305.7kg·hm~(-2)和1 344.2kg·hm~(-2),分别较对照龙葵杂3号增产16.3%和18.2%。龙葵杂10号的适宜种植区为黑龙江省第一、第二、第三积温带的齐齐哈尔、大庆、绥化等市、县或其它省份相应地区。另外,还提出了龙葵杂10号的配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早熟玉米杂交种“源玉3”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熟玉米品种“源玉3”是以自交系“合344”为母本,“红玉米”为父本杂交选育的杂交种,于2009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出苗至成熟113 d,与“牡单9”相似,需≥10 C积温2 100℃,适宜在吉林省东部、东南部、黑龙江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等早熟区种植,种植密度一般6万株/hm2保苗为宜.制种时父母本同期播种,种植比例为1∶6.  相似文献   

14.
1961-2009年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冷暖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冷暖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方法]研究1961~2009年黑龙江省10℃积温及其持续日数、初日、终日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黑龙江省粮食产量与气候冷暖的关系。[结果]在49年中,黑龙江省平均10℃积温增加355.4℃,持续天数延长13d,初日提前8d,终日延后5d;20世纪80年代以后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开始增暖,90年代以后是变暖最明显时期;黑龙江省粮食产量与气候冷暖的相关性很好。[结论]近49年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显著增暖,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有利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5.
那济海  国世友  侯绪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723-15726,15750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冷暖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方法]研究1961~2009年黑龙江省10℃积温及其持续日数、初日、终日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黑龙江省粮食产量与气候冷暖的关系。[结果]在49年中,黑龙江省平均10℃积温增加355.4℃,持续天数延长13 d,初日提前8 d,终日延后5 d;20世纪80年代以后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开始增暖,90年代以后是变暖最明显时期;黑龙江省粮食产量与气候冷暖的相关性很好。[结论]近49年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显著增暖,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有利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选育食用大豆品种,采用简单回交与分子设计育种结合的方法,以‘黑农43’为母本,与(‘黑农54’ב黑农43’)F1为父本,育成了既高蛋白又高产的新品种‘合农78’,2019年由黑龙江省审定推广。该品种百粒重22~23 g,蛋白质含量41.75%,油分含量20.42%;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726.8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26’增产9.6%,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009.1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26’增产11.5%;中抗SCSH,抗SMVⅠ号株系;生育日数120天,需≥10℃活动积温2450℃,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及省外相同条件的地区种植;以该品种为核心,集成了高产与提质保优栽培技术。该品种的育成解决了发展食用大豆生产的瓶颈问题,同时也为食用大豆品种选育提供了方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第3积温带是该省早熟玉米的重要产区,为确保玉米播种质量需要了解该区4—5月地温的变化进而确定适宜的播种期。本研究选取拜泉县、富锦市、讷河市和绥棱县4个具有代表性的市(县),以2004—2013年4—5月5~10 cm土层日平均地温为基础数据,分析近10 a该积温带播种至出苗期间(4—5月)地温的变化规律,同时结合玉米种子萌发温度,确定该积温带的播种日期。结果表明,日平均地温均随着时间推进而增长,4月1—8日地温增长比较稳定,4月9—20日地温波动幅度最大,4月25日至5月1日整体呈现上升趋势;4地平均地温稳定通过6℃、7℃、8℃、9℃、10℃的日期分别为4月17日、4月17日、4月18日、4月18日、4月26日,但年际间差异较大;第3积温带的最早播种期建议为4月20日,适宜播期为4月27日至5月10日。  相似文献   

18.
利用黑龙江省7个具有代表性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4年大豆不同生育阶段逐日气温、逐日降水量、≥10℃有效积温、10 cm地温、密度、产量以及发育天数指标,统计分析黑龙江大豆不同生育阶段适宜温度与降水量。结果表明,黑龙江大豆播种至出苗期适宜10 cm地温为8℃;出苗至开花期适宜平均气温为18~22℃,适宜平均降水量为70~145 mm;开花至结荚期适宜平均气温为19~25℃,适宜平均降水量为70~120 mm;结荚至成熟期适宜平均气温为15~21℃,适宜平均降水量为110~185 mm。  相似文献   

19.
油用大豆新品种合农63选育与转化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油品种是发展油用大豆生产的关键,为选育高油、高产和综合性状优良的大豆品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在多年育种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优化亲本与改进育种方法及南繁北育,历经十余年的时间,以垦农18为母本,合丰47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成大豆新品种合农63,2012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2012011),2016年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该品种生育日数115~120d,需≥10℃活动积温2 350℃,适宜北方春大豆中早熟区种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928.7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0增产16.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81.3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0增产15.5%;油分含量23.27%,蛋白质含量39.25%;中抗灰斑病、抗疫霉根腐病;2012-2016年累计推广应用面积69.49万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