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杂交棉和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在生产上已得到大面积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践证明,杂种优势的利用是提高产量、改善纤维品质的有效手段。但是,辽宁省属于北部特早熟棉区,棉衣采用种子直播,用种量大,F1代杂交种成本高,难以推广。如何利用通过人工去雄方法配制的杂交棉F2代杂种优势,是一值得研究的问题。本试验对2001年入选的F1高优势杂交组合,进行了F2代品比试验,探讨在生产上利用特早熟杂交棉F2代的可能性。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试验材料共15份,其中14个杂交组合均是以特早熟抗病的辽棉品种为母本,以外引的中、晚…  相似文献   

2.
大丰是全国闻名的优质棉生产基地。2003年以来,抗虫杂交棉推广应用已成为我们沿海棉区夺取棉花高产的重要途径。随抗虫杂交棉生产不断扩大,2005年我市抗虫杂交棉面积达4.27万hm^2,占全市植棉面积的97%,平均每hm^2皮棉单产达1350kg。在生产上,我们推广了“低密度、大个体、优群体”的抗虫杂交棉简化栽培技术,现简介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抗虫杂交棉的育成背景,介绍了目前一些抗虫杂交棉的培育过程,并对抗虫棉及抗虫杂交棉在怀宁县棉花生产上的应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标杂A-1"系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与河北省石家庄农科院协作,用常规叶型的转Bt基因抗虫棉作母本,用与超鸡脚叶无腺体的自交系作父本,采取人工去雄授粉方法杂交而成的抗虫高产鸡脚爪叶杂交棉,是具丰产、早熟、优质、抗病虫的适宜间套作种植的棉花新品种.2000年我们从山东省昌邑市棉花生产办公室引种试验示范,实践证明该品种杂交优势突出,是一个集大棵、早熟、简化整枝、结铃性强、优质、高产为一体,利于超高产栽培的优良棉花杂交种.2001年进行了较大面积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棉花主要形态标记性状的相关应用研究进展,旨在为形态标记性状在棉花遗传育种和分子育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通过对我国目前具备形态标记性状的审定棉花品种进行分类和统计发现,芽黄标记主要被用于与不育基因连锁实现不育系在苗期的早期鉴定选择,有助于提高棉花杂交制种产量和效益,育成品种1个。鸡脚叶标记棉具有良好的冠层结构及光合生理特性,因此具有一定的早熟性、耐旱性和较好的抗病虫性,在三系杂交棉生产上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育成品种3个。红花标记作为非常直观的形态性状标记,可用于简便高效地鉴别真假杂种,其中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培育审定了4个红花标记新品种。腺体标记除了是直观的形态性状标记以外,还具有低酚少腺体的特点,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培育审定2个低酚标记的抗虫杂交棉新品种,邯郸市农业科学院与河北农业大学审定了3个抗虫低酚棉品种。其他形态标记如窄卷苞叶性状、红叶性状等在杂种优势利用方面也有较好的生产应用潜力。以上各类形态性状标记在棉花生产上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需进一步提高标记利用率,加强其应用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6.
三系棉遗传基础研究及育种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研究背景棉花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优良的杂种F1能比常规品种增产15%以上,同时可以改善品质,增强抗逆性,因而发展抗虫杂交棉对于实现棉花高产、稳产、高效,使棉花生产再上新台阶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棉花杂交制种的方法主要包括三种:人工去雄授  相似文献   

7.
根据对河南省各个棉区抗虫杂交棉种植情况和栽培技术的调查进行分析,发现在抗虫杂交棉栽培技术方面存在许多不利于棉花生产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找到了一些优化抗虫杂交棉栽培技术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威县常年植棉面积5万hm2以上,以前杂交棉品种呈零星示范性种植,从今年开始大面积引进种植400hm2以上,积累了一些高产经验。杂交棉利用杂交一代优势,提高了棉花的抗虫、抗病、抗倒伏等抗逆性,从而提高产量。杂交棉花的生育期比常规品种要短1~6d;营养生长比常规品种旺盛;生殖生长特点是开花时期比常规品种早,花期更长。因此,杂交棉花的栽培要求与常规品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德棉206F1是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以G17和中302的杂交后代选系为父本,以55273和3517杂交后代选系为母本组配而成的抗虫杂交棉花新品种,该品种2003年参加湖北省杂交棉预备区试,2004~2005年参加湖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2006年参加湖北省杂交棉花生产试验,2007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洪德军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4):158-160
目前生产上推广的棉花品种以抗虫杂交棉为主,存在着前期生长缓慢、后期易早衰问题,影响增产潜力的发挥。为寻找有针对性的棉花生长化学调控剂,2010年特开展"棉太金"在棉花生产上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棉太金"对抗虫棉的调控效果无论在株型、成铃分布和产量上都比助壮素好,能充分发挥其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威县常年植棉面积5万hm2以上,以前杂交棉品种呈零星示范性种植,从今年开始大面积引进种植400hm2以上,积累了一些高产经验。杂交棉利用杂交一代优势,提高了棉花的抗虫、抗病、抗倒伏等抗逆性,从而提高产量。杂交棉花的生育期比常规品种要短1~6d;营养生长比常规品种旺盛;生殖生长特点是开花时期比常规品种早,花期更长。因此,杂交棉花的栽培要求与常规品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抗虫杂交棉与早熟西瓜间作,双膜覆盖促早发,可较好地解决现行棉瓜间作生产中的诸多问题,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目标。试验结果表明,抗虫杂交棉与早熟西瓜间作双膜覆盖栽培的优化方案为:每666.7m2种植棉花1 600株,追施尿素30 kg,采用留叶枝整枝方法。西瓜每666.7m2间作1 100株。  相似文献   

13.
优质高产多抗杂交棉选育与产业化是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属应用技术研究。该项目采用常规育种、杂交育种与生物高新技术相结合的原理,以杂种优势的基础理论为指导,通过自交、回交、聚合杂交等育种技术,在不同生态区穿梭育种进行棉花新品种的选育。主要对所选育的棉花品种产量、品质、抗性等性状进行检测和比较试验,筛选最佳杂交组合进行抗虫杂交棉基因安全评价的棉花新品种选育研究和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4.
罗兵前  顾磊 《北京农业》2005,(12):41-41
转基因三系杂变棉实现既抗虫又高产 经过中国农业科学院7年努力,我国转抗虫基因三系杂交棉分子育种技术获重大突破.研究水平跃居世界领先。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抗虫基因三系杂交棉在国际上首次攻克丁棉花育种领域抗虫与高产难以结合的难题,使抗虫棉在抗虫的同时,可提高品种的产萤和品质.增产幅度一般达25%以上。  相似文献   

15.
<正> “标记抗虫杂交棉”是石家庄市农科院选育的棉花标记自交系Y_(2-2)作父本,与抗虫棉杂交配制成的杂交种,具有丰产、早熟、优质、抗病虫等特性。主要用于间套作种植。几年来,已在河北、河南、山东等省进行了多点示范,普遍表现良好,河南周口地区农作物品种审查小组已于1998年10月份给予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2005年度中棉所48等4个杂交抗虫棉品种比较试验及其结果的分析,选择出了综合性状良好的抗虫杂交棉品种,为抗虫棉花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农科院棉花研究中心,针对全省棉花生产上棉铃虫和黄萎病这两大难题,组织精干力量,进行转基因棉花抗虫、抗病育种攻关研究,经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培育出抗虫杂交棉、常规抗虫棉、抗虫短季棉三大系列十几个综合性状优良的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系).  相似文献   

18.
银棉2号是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邯郸农业科学院和北京银土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高产、抗虫、抗病三系杂交棉新品种。该品种于2003年参加国家棉花品种区试,该品种于2005年获得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同时3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为我国第一个双价转基因抗虫三系杂交棉.可解决棉花常规杂交制种中存在的成本高、纯度难保证的问题,同时克服了三系杂交棉中胞质不育与产量呈负相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一、生产现状 新野县是国家优质棉生产基地县之一.该县气候条件适宜,其光、热、水、气比较适合优质棉生长发育.常年种植面积为23000hm2,主要分布在溧河、施庵、歪子等10个乡镇,从2000年起,该县棉花实现由常规棉向抗虫棉及抗虫杂交棉的更换,目前抗虫杂交棉覆盖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南农7号是南京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选育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06通过江苏省审定.该杂交棉在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前期示范过程中均表现结铃性强、抗病性好、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