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甘蔗近缘属野生种滇蔗茅(Erianthus rockii) 的种质创新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甘蔗热带种与甘蔗近缘野生种滇蔗茅远缘杂交获得F1,再与优良栽培种回交获得BC1对滇蔗茅进行了种质创新利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种质创新后,滇蔗茅植株较矮、茎细、锤度低的不良特性,容易被改良,且它们的BC1具有高产潜力,并通过杂交真实性、抗旱、抗锈病鉴定,获得一些抗旱强、高抗锈病的优良真实杂交种,为进一步选育含有滇蔗茅血缘的高产、高糖、抗旱、抗锈病的优良新品系和品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针对云南优良的甘蔗细茎野生种云南82-114进行杂交利用,对选育出的F1(云割F197-105)、BC1(云割BC103-80、云割BC103-78)、BC2(云割BC204-41和云割BC204-48)真杂种及其亲本(云瑞99-248、ROC10)的重要经济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导入云南82-114基因后,F1、BC1、BC2代材料的茎径、单茎重、蔗糖分随着回交代数的曾加而逐代提高;原料茎长、有效茎数、纤维分在降低;蔗茎产量、产糖量在明显增加.云南82-114的利用为选育优良品系(种)提供种质基础,同时也显示了云南82-114的育种价值和甘蔗细茎野生种质的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云南甘蔗研究所1998—2002年甘蔗种质资源杂交利用研究进展状况。经过几年的研究,了解掌握了不同亲本材料诱导开花所需的株龄和甘蔗种质资源的光周期诱导技术,不仅使热带种开花率逐年提高,还促使开花迟的F1花期提早,难开花的F1、BC1能够开花,且提高了花粉发育率。同时,通过不断完善杂交技术,降低成本,提高了花穗杂交有效率,并从热带种、地方种、常用亲本与野生种的杂交组合中选育出一批含热带种和野生种血源的F1、BC1优异创新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4.
选择有突出优良性状的几个大茎野生种扣代作煤城蔗杂交亲本利用,结果表明:杂交后代表现早中熟或中晚熟、生长快、植株高、粗生耐时、抗风力强、高产稳定、宿根好、已从中选育出粤糖79-177、粤糖84-160、粤糖86-353和糖86-368等优良品种和吕系。在所研究的大茎野生种后代亲本中,证实崖城73-226F172是优良的父本,F160是优良的母本。  相似文献   

5.
以甘蔗品种CP84-1198为母本,科5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1;以ROC20为母本,桂73-167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2.调查了2个杂交组合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的主要经济形状,并应用相关分析、差异显著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甘蔗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及其在世代间的差异和重演性.结果表明:有性世代中,株高与锤度、丛重、锤重都呈显著正相关,有效茎数对甘蔗经济产量的直接效应大于株高与茎径;无性世代中,锤度的变异系数最小,锤度性状稳定性相对较高;同一组合无性世代的株高、茎径和锤度的均值均显著高于有性世代;不同世代中株高和锤度重演力强,而茎径的相关系数不显著.重演力较弱."Brix-clump weigh"拟合图显示了有望从杂交后代群体中筛选出高糖、高产聚合基因型个体.根据以上结果,还探讨了杂交后代高产优质个体的选择策略,同时构建了能用于标记分析的高糖和低糖池.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广西甘蔗优良品种"桂糖20号"的选育过程和主要特性特征,为甘蔗杂交育种和生产上推广种植提供参考。"桂糖20号"是广西甘蔗所用早熟、高糖、适应性强品种"桂糖11号"为母本,以具有直立、抗倒、高产品种"崖城73—512"为父本,进行系统地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早熟、稳产、高糖、成茎率较高、抗病虫能力强、耐寒、宿根性和抗倒伏较强、适应性广等特性。"桂糖20号"性状优良,2005年3月通过了国家品种委员会的审定,是值得推广的甘蔗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7.
在2008年至2018年的10年时间中,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瑞丽育种站以大茎野生种57NG208为核心创新种质,先后与含割手密、斑茅、热带种等野生种质血缘的甘蔗亲本进行远缘杂交,创制了一批云瑞系列甘蔗亲本。本文通过对45份参试材料的亲本血缘、产量和糖分数据的整理,采用聚类分析对大茎野生种57NG208在瑞丽站甘蔗育种中的利用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茎野生种57NG208是瑞丽甘蔗育种站甘蔗杂交育种中的高频应用亲本,也是为数不多既可作为父本也可做母本使用的杂交亲本之一,其作为母本杂交应用较多,后代性状表现非常突出。采用大茎野生种57NG208与瑞丽割手密、斑茅、热带种杂交,选育了大批优良杂种后代,虽然迄今尚未育成生产品种,但近年来含大茎野生种57NG208血缘BC_1、BC_2杂种的育成却标志着其杂交利用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本研究参试的45份大茎野生种57NG208远缘杂交材料,有8份材料的11月份糖分超过双对照,3份材料介于双对照之间;有21份材料的蔗茎产量超过双对照,6份材料介于双对照之间;有2份材料糖分和蔗茎产量均超过双对照。  相似文献   

8.
粤糖2000-236是由广州革蔗糖业研究所湛江甘蔗研究中心以粤农73-204作母本,CP72-1210作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甘蔗新品种.我县于2005年春,引进该品种在我县曲界进行生产试验.一年来的试验结果表明,粤糖2000-236是一个特早熟、高糖、高产、抗风、抗病虫能力强、农艺性状优良的甘蔗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福农83-36是我所1993年以美国的早熟高糖品种CP49-50为母本,我所选育的高产大茎品种福农57-18为父本进行杂交,经16年系谱选育而成的优良新品种。在福建省区试,云南省甘蔗品种区试,广东遂溪区试,国家甘蔗新品种区试,及省内外生产试验和国家生产试验中表现高产、高糖、高抗黑穗病和高抗花叶病,宿根性好,中大茎,中迟熟,是一个多抗、高产、优质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粤农出73-204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粤糖57-423为母本、CP49-50为父本,筛选的优良育种亲本材料。具有大茎、高产、抗逆性强的农艺性状,在海南甘蔗育种场易开花,花粉量大,活力强,易于杂交。它是我国大陆甘蔗杂交育种中的高频应用亲本,也是为数不多既可作为父本也可做母本使用的杂交亲本之一。其中作为杂交母本应用较多,后代性状表现非常突出,已经选育出包括粤糖93-159、粤糖00-236和粤农89-759等优良甘蔗品种10多个。它是我国甘蔗育种中自主创新的重要亲本,也是甘蔗杂交育种的主要亲本之一。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油莱与埃塞俄比亚芥杂种F_1衍生后代育性及性状变异的研究结果表明:(1)育性随世代的衍生而增加,植株育性从BCF_2的85.71%提高到BCF_3的99.36%;花粉育性从BC_1F_2的61.7%提高到BC_1F_3的72.6%。(2)植株经济性状随世代提高而不断改善。BC_1F_2和BC_1F_3的每角粒数分别为9.63和13.55粒,单株产量分别为13.62克和21.05克,但在BC_1F_3,种间杂种的遗传紊乱现象依然存在。(3)连续4个世代分离筛选,获得一些变异新类型,如无花瓣、黄种皮等。  相似文献   

12.
1991年在本院试验地种植的选自组合[门源×(Tobin×门源)F_1]F_6的白菜型春油菜双低品系88—523中发现了一株花叶不育株,此不育株的雄蕊呈戟形、无花粉,雌蕊稍弯曲。用几个不同品种(系)与其进行测交和回交,证明该不育属细胞质雄性不育,命名为88—533A细胞质雄性不育。用国内外的亲本材料与不育材料测交,结果表明,保持基因型易在青海和印度的常规品种中找到,而恢复基因则在加拿大的单双低油菜品种(系)中较易获得。  相似文献   

13.
抗除草剂杂交稻的选育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通过杂交将抗除草剂Liberty和bar基因转移到恢复系,培育出3个除草剂恢复系测64-B、明恢63-B和特青-B。与不育系杂交,选配出3个抗除草剂三系杂交组合和2个抗除草剂两系杂交组合。抗除草剂组合能保持原组合的产量水平,苗期喷除草剂可淘汰假杂种。利用这项技术能解决两系、三系或化杀杂交稻在制种过程中出现的纯度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以香稻不育系GHS与无香味恢复系和香稻品种杂交,采用咀嚼法测定杂交组合F1米粒和KOH溶液法测定杂交组合F1、F2、BC1 F1植株的香味遗传特点。结果表明,恢复系无香味为显性性状,GHS的香味为隐性性状;GHS的香味基因与粤香占、湘晚籼17号的香味基因不等位;GHS的香味基因与玉香油占、天龙香103、新万香、创香5号香味基因可能存有等位位点。与无香味恢复系杂交组合F2植株群体无香味与有香味之比符合3∶1的分离比,BC1 F1植株群体符合1∶1的分离比,GHS的香味遗传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在杂交水稻育种中,利用GHS系统选育出琼香S,并选配出一批香型杂交稻组合,其中琼香两优1号、琼香两优2号等高产优质组合已通过省级审定,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甜菜多粒雄性不育系测交组合试验所调查的甜菜4个主要产质量性状杂种优势分析,表明,杂种优势在性状之间和组合之间的差异是明显的,其优势程度依次为:产糖量>根产量>褐斑病病情>含糖率,而优势的稳定性则为,含糖率>褐斑病病情>根产量>产糖量。各性状优势间的相关表现为,根产量及含糖率与产糖量是极显著的正相关;根产量及含糖率与褐斑病病情均为负相关;根产量与含糖率为正相关。含糖率和产糖量两个性状明显回归于中亲和低亲,根产量明显回归于中亲和高亲。因此,通过利用杂种优势是可以选育出既丰产又高糖且抗病性强的品种。  相似文献   

16.
对云南省第七套品种区域化试验的9个甘蔗品系进行亲缘关系分析,分析结果显示,9个品系共含19个基础种质,其中热带种10个,割手密3个,印度种2个,中国种2个,大茎野生种1个,甜高梁1个。云蔗90/174和德蔗93/88、93/102所含基础种质数最多,均为15个,占基础种质数的78.9%;热带种亲缘系数以云蔗91/790最大,为0.73439。热带种亲缘系数与蔗糖分无明确关系,双亲异质性大对后代蔗糖分提高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近年粤糖系列甘蔗品种系谱分析及核心种质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述甘蔗育种历程的基础上,针对近年来培育的粤糖系列6个甘蔗品种进行系谱分析和核心种质评估,结果表明,所有供试品种的细胞质源均为热带种班扎马新黑潭,其遗传组成源由11个热带种、3个割手密种、2个印度种、3个中国种、1个大茎野生种及高粱共21个基础种质组成。此外,品种CP72-1210、F134、粤糖57-423和粤农73-204等作为主要核心种质,为新品种的培育起到关键作用。这些核心种质及衍生系可供甘蔗育种中选择亲本和配制杂交组合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改进福建省主栽甘蔗品种闽糖70-611、新台糖10号和闽糖86-05在农艺性状上的1~2个缺点,应用光周期室和杂交温室设施,人工诱导开花,并有目的地配置一定的杂交组合,经有性杂交和通过杂种圃、选种圃、预备品种比较圃等育种程序,初步选育出在蔗茎产量或锤度或两者均超过原主栽品种的5个闽糖优良新品系,为这些栽培品种的改良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优质籼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228S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28S是广东华茂高科种业有限公司用安农S为母本,与高州镇江野生稻杂交,F2代筛选不育株再与培矮64S杂交选育而成的籼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2005年10月通过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228S在茂名的稳定不育期比培矮64S长5~6 d,不育期不育性稳定,株叶形态好,稻米品质达国标优质稻谷2级标准,开花习性好,对"九二○"敏感,繁殖制种产量高。所配组合茂杂29(228S/茂恢29)2006年12月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0.
利用15个异细胞质中国春及对照中国分别与黑麦杂交,结实率有所不同;出苗率差异显著;异细胞质对F1减数分裂中期I期染色体配对有影响,(Ac.sharonesis)和(Ae.bicorrnis)细胞持分别促进和抑制中国春与黑麦F1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用八倍体小黑麦回交F1,回交结实率差异显著。t检验表明,异细胞质对F1产生有功能雌配子有影响。继续用八倍体小麦回交,得到四种异细胞质八倍体小黑麦,细胞学观察表明:减数分裂不稳定,多价体明显增多。利用(Ae.juvenalis)、(T.timopheevi)等4种细胞质可以将黑麦中有益基因直接转移给小麦,而(Ae.bicornis)在导入黑麦有益基因方面可能不宜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