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当前茶叶生产中面临的一大课题是老茶园的改造,其中心任务是改植换种。把大面积群体种的老茶园改植良种,实行规范化栽培,从而大幅度提高其经营效益,是茶叶工作者一项紧迫的任务。建国后的一段较长时期内,人们对老茶园的改造,主要采用改树、改土、改园、改善茶园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它只能3—5—10年作为一个周期,波浪式地稳定茶叶的产量和茶园的收益,难以彻底改变茶园面貌。  相似文献   

2.
采用良种是提高科学种茶水平,建设优质高产茶园的物质基础。茶树良种一旦在生产中发挥作用,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获得长期的经济效益。我省茶树良种工作必须在充分利用地方品种资源,加快良种繁育推广,有计划地对衰老低产茶园采取换种改植等基础工作上狠下功夫,这是我省茶叶生产中具有战略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彭勇 《茶业通报》1996,18(3):27-28
低产茶园的换种改植彭勇(安徽省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247282)为了解决低产茶园换种改植技术,笔者在本场有目的地进行了“以老带新、以新替老”的换种改植方法。通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一、改植方法地块选在本场茅岗分场,茶园建于19...  相似文献   

4.
汪春园 《茶业通报》2003,25(3):107-108
概述了我省茶树无性系良种区域配置与品种搭配的主要原则,对无性系良种栽植及苗期管理的关键技术、现有茶园换种改植的适当方法及以良种为基础生产名优茶、以名优茶为先导推广良种的互动效应作了简析。  相似文献   

5.
无性系良种茶园茶叶发芽整齐、产量高、品质优,适于机械化采摘,经济效益显著,是当前茶叶生产中主推的一项技术。徽州区农技部门经多年、多点的示范推广,良种茶园已被广大茶农所认知。但茶农普遍对无性系茶苗的特性不了解,缺乏茶苗的栽植技术,对幼龄茶树的管护不到位,新建的茶园常出现杂草丛生、大面积缺棵断垅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茶农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茶业通报》2014,(2):71-71
正近年来,宁国市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以建设标准茶园为抓手,大力推进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无性系良种茶园由五年前的两三千亩发展到现在的近15000亩;先后组织实施了"万亩高效茶园示范片"、"茶叶清洁化加工"、"高效标准茶园建设"等项目,在高效茶园建设、茶叶标准化、清洁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项目的建设实施,大大提升了宁国市茶叶生产管理水平,提高了茶  相似文献   

7.
无性系良种茶苗的定植与管理技术钱六九,江济和(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祁门茶叶研究所)名优茶的发展,必须以良种茶园为基础,尤其是无性系良种茶园,其芽叶性状、发芽期等比当地的群体种茶园优越。因此,无性系良种繁殖与推广,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由于多数老茶区...  相似文献   

8.
目前,安徽农垦皖南茶区的茶叶生产,正在从过去的单纯追求产品数量的增长,开始转向优质、高效并重,效益为中心的发展阶段。一个以科技为先导,创名优增效益的热潮正在掀起;抓好春茶、多产名优茶、增质增产,已成为茶叶生产、经营者的共识;以机采为龙头的茶叶生产技术革命,推动了茶园全程机械化的进程,带动了茶园改造技术配套运用;繁育推广茶树良种,改变茶园结构,提高茶园整体素质工作早在起步;搞好茶叶生产  相似文献   

9.
建设标准化茶园,是推进茶业现代化、实现茶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选用良种则是基础中的基础。实施茶树良种工程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势在必行。1实施茶树良种工程的必要性首先,良种是科技的结晶和载体,品种是物质基础,品种的优劣,不仅决定茶叶产量高低,而且严重影响茶叶品质的优劣,从而影响茶叶生产的效益,实践证明,良种园效益可达5000~8000元/667m2以上,是常规茶园的2~3倍,凡是良种发展好,覆盖率高的地方,那里的茶叶生产水平和效益就相对较高。国内无性系良种覆盖率福建省达95%,浙江  相似文献   

10.
严杰 《种子》1998,(2):79-80
引言国内外茶叶生产发展的实践证明,选育和推广良种,是提高单产,改进品质,增强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能力的一项重大技术措施。良种茶园一般可增产二、三成以上,良种对品质的影响更为突出,我国著名良种,云南大叶种制成红碎茶,出口平均价格在18O0美元八以上。而一般品种出口平均价不到I000美元/t。乌龙茶良种铁观音,价格比普通种高一倍以上,绿茶良种,制出成品茶,品质也有显著的提高,一些地方特种名茶更为突出。所以现代茶叶生产对优良品种的需要已表现为对生产资料的一种迫切要求。1我省选用茶树良种的条件青州茶树品种资源丰…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信阳地区茶叶生产质量,结合信阳茶区的自然生态条件及信阳毛尖、信阳红茶的适制性,从园地规划整理、品种选择、茶苗定植技术要求、幼龄茶园管理技术等几方面总结了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技术。  相似文献   

12.
安庆地区于1975年开始试种速生丰产茶园,通过多年实践表明这类茶园具有成园快、投产早、早期经济效益高等优点,此种种植方式很受茶农欢迎,至1987年底全区已先后建成速生丰产茶园七千余亩。笔者在贵池县牌楼乡指导的茶叶专业户赵呜皋,他在乡政府的批准下,1981年12月对不保收的1.3亩无水源稻田改为茶园,于1982年2月采用四条播种植,1987年生产工夫红毛茶510.9公斤,售茶金额2752.62元,每亩纯收入1704.55元,人平茶叶一项增收369元。现将稻田改速生丰产园的垦植方法、栽培管理及经济效益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喻恢方 《茶业通报》1991,13(4):12-14
茶园深耕时期有七金八银的农谚,但是缺乏理论依据,因此,本试验旨在通过茶园不同深耕时期的研究,探明其对茶树的生长,茶叶产量,茶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确定本场今后茶园深耕时期提供理论依据。供试茶园及处理方法 (一)供试茶园。本试验于1987年设在双峰茶场二队,品种系江华苦茶,1981年春用种子直播,土壤为红壤,肥力一般,pH值4.5~5.5之间,丘陵坡地,换种改植茶园。 (二)处理方法。试验茶园伏耕、秋耕两个不同时期和不耕为对照的处理,两次重  相似文献   

14.
蒋业武 《茶业通报》2001,23(3):25-26
皖东南茶区是安徽最大的绿茶产销基地 ,年茶叶产值超亿元 ,是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尤其是五大国营茶场拥有茶园 3735hm2 ,“九五”期间最好年份 ,产量 850 0t,产值达 450 0万元 ,对推动本区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制约茶叶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仍很多 ,充分发挥茶叶资源优势 ,提高经济效益的难度较大 ,低产衰老茶园占茶园总面积的 40 %以上 ,部分茶园衰老速度加快 ,产量、质量、效益逐步下降 ,更新改造中低产茶园和巩固已改茶园成果的任务十分艰巨 ,因此国有茶场在抓好茶园改种换植 ,试验推广嫁接换种工作的同时 ,要有计划、有针对…  相似文献   

15.
无性系茶树良种是茶叶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茶叶可持续发展和茶叶产业化的基础。本文重点综述了福鼎大白、白毫早等8个无性系茶树良种的品质特征、适应性和推广种植情况,对光山县发展无性系茶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灿灿 《茶业通报》2014,(3):142-144
近年来,各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步伐加快,然而,随着气候的异常变化,极端天气的不断出现,给新植良种茶园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尤其是2013年7、8月间,一场罕见的连续高温干旱,对当年的新植茶园造成近乎毁灭性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新建良种茶园茶苗移栽成活率将成为各茶区面临的课题.笔者根据皖垦茶区近年来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摸索的经验,就如何确保新建良种茶园成活率问题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拟通过对现有径山茶园栽种的茶叶品种,拟利用径山茶采摘后期或夏秋茶树进行红茶生产技术探索,开发红茶商品性生产,提高茶园亩产值.通过同一种鲜叶在不同工艺参数下的品质表现和不同品种,在同一技术条件下的品质表现等技术试验,探讨径山红茶开发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发展早生、优质、高产、高效和聚生态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无性系良种茶园,是现代新建茶园和茶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增强茶叶发展后劲和提升茶叶品牌市场竞争力的基本保证,松桃现有茶园21586亩,其中投产茶园13200亩,2007年冬—2008年春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8386亩。2007年全县干茶生产总量1430.82吨,销售收入1263万元,今年由于受百年不遇的雪凌灾害天气的影响,春茶开园时间与去年同期相比推迟了24天,  相似文献   

19.
皖垦茶业集团下辖敬亭山茶场、十字铺茶场、九连山茶场和祠山岗茶场,拥有茶园1800hm2。随着名优茶战略意识的强化,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已成为皖垦茶业集团提升茶叶经济的重要途径。地膜覆盖技术在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种植实践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根据低产低效茶园的成因,提出了建立高效良种茶园,增强茶叶发展后劲;实施重修剪为主,部分区别对待和改进茶园施肥、耕作技术以及注重病虫害防治等五条综合培育措施,为改造低产低效茶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