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新中 《福建茶叶》2016,(9):147-148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蕴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蕴,对当代艺术设计起到参考与借鉴作用,尤其是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对茶叶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不仅看重茶叶本身,更注重茶叶包装设计的审美与文化,探索将"中国画"运用到"碧螺春"茶包装设计中,不仅能全面提升茶叶的品味与文化底蕴,也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话说棉花曾是上海市花汪若海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安阳455112中国名花多,中国人多爱花。几年前,经海内外15万群众推荐和全国120位专家投票表决,评出中国十大名花。其顺序为:傲霜斗雪的梅花,国色天香的牡丹,千姿百态的菊花,“花中皇后”的月季,浓香四溢...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4月16日上午,由浙江省江山市委、江山市人民政府主办,江山市农业局、江山市茶文化研究会承办的江山绿牡丹茶推介会走进杭州茶都名园,15家江山市茶叶企业组团参与此次推介会,芳芬四溢的绿牡丹茶香和精彩纷呈的绿牡丹茶艺展示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杭州市民前往  相似文献   

4.
崔婕 《福建茶叶》2017,(11):8-9
对于多数企业来说,"营改增"政策实施的价值在于从缴纳营业税到缴纳增值税,更能符合茶叶产业经营发展实际,同时也能为茶叶产品贸易活动开展提供有力支撑。本文拟从"营改增"政策的具体内涵和实施背景分析入手,结合当前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新形势认知,通过融入"营改增"政策对茶叶企业的税负影响,从而分析茶叶企业应用"营改增"政策的具体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社会文化与包装平面设计是互动的,包装平面设计具有的审美意识,体现出社会文化底蕴;社会文化也因为包装平面设计审美意识的发展与创新,而获得新活力。茶叶是代表我国文化形象和文化意义的产品,"茶文化"丰富的内涵体现出传统文化精髓。以"茶文化"为切入点对茶叶包装平面设计创意进行研究,分析"茶文化"在包装平面设计中的价值和作用,既能提升茶叶附加值,获得更丰厚的经济效益;也能通过茶叶包装的平面设计发展茶文化,提升"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茶叶是我国最古老的产业之一,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茶叶贸易也在唐宋时期通过"丝绸之路"远销海外,茶叶的对外贸易在近代虽受到国内和帝国主义的双重打压,但通商口岸的开放等因素仍使我国能借此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为世界文明作出重要贡献。21世纪以来,在"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推动下催生我国茶叶对外贸易发展的市场转型与多方机遇。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茶叶学会主持的首届’95“中茶杯”茶叶包装评比于5月30日在杭州举行,会议聘请了浙江省包装协会的有关专家及部分茶叶专家组成评委会,对全国10个省(市)选送的52只茶叶包装进行了评比,专家们从外观、材料、实用性、标准化等方面进行了评审.安徽黄山市绿牡丹茶叶公司的“野茶”套装荣获唯一的特等奖,此外,还评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18名.这次茶叶包装评比是中国茶叶学会首次举办的,旨在促进茶叶包装水平的提高,以适应当前茶叶市场经济发  相似文献   

8.
<正>陕西宁强具有十分丰富的茶叶和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十一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产业富民、工业强县、旅游兴县"三大战略引导下,茶叶和旅游两大产业有了长足发展。由于茶叶和旅游有很好的融合性,如能依托宁强现有资源优势,将两者有机结合,打包开发茶叶生态旅游业,无疑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一、茶叶发展概况上世纪90年代,宁强茶叶开始进入新发展时期。2000年后,县委县政府把茶叶确立为"三大产业"之一,茶叶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也对我国的茶叶市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其也赋予了茶叶新的发展之路,拓宽了茶叶的营销渠道。"互联网科技"时期的网络技术与茶叶紧密结合,为茶叶市场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和挑战,茶叶市场如何融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网络技术能给茶叶带来多大的推动力,众多专家和教授对此进行了研究。科研的互联网热点也是本文要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牡丹绿"是以高香优质新品种"金牡丹"的鲜叶嫩梢,采用半烘炒绿茶加工工艺制作而成,具有浓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鲜爽耐冲泡。本文就"牡丹绿"的加工工艺及加工过程中简单的物理化学变化作简要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新产品简介     
"茶树一喷早"由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研制成功。该产品能提一早春茶采摘期lo天左右,并能提高茶园产量,对茶叶品质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作为世界茶叶源产地和世界第一产茶大国,却没有为世人所熟知的茶叶品牌。不要说没有象"立顿"这样世界级的茶叶品牌,即使在国内,消费者能记住的大多是茶叶品种,如"西湖龙井"、"普洱茶"、"铁观音"等,大多数记不住茶叶企业的品牌。中国茶业品牌如何发展?是中国茶界目前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刊邀请中国咨询界一流的北京和君咨询公司对中国茶叶品牌化进程进行分析。和君咨询认为茶区茶业品牌联盟是中国企业品牌建设的最佳选择。本刊开辟专栏,希望能够启迪茶界对中国茶业品牌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打造浙江绿茶品牌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打造"浙江绿茶"公共品牌的必要性1.茶叶消费从商品消费进入品牌消费当前,茶叶消费已逐渐从"商品消费"进入"品牌消费"的新阶段。对消费者而言,品牌是消费者识别产品品质的最重要标志;对茶叶生产企业而言,品牌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最重要手段。一个知名品牌能将茶叶的价格提高20%~40%,甚至更高。没有品牌或是品牌知名度较低的企业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威胁。打造茶叶知名品牌已成为茶业界的共识和期待。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作为世界茶叶源产地和世界第一产茶大国,却没有为世人所熟知的茶叶品牌。不要说没有象"立顿"这样世界级的茶叶品牌,即使在国内,消费者能记住的大多是茶叶品种,如"西湖龙井"、"普洱茶"、"铁观音"等,大多数记不住茶叶企业的品牌。中国茶业品牌如何发展?是中国茶界目前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刊邀请中国咨询界一流的北京和君咨询公司对中国茶叶品牌化进程进行分析。和君咨询认为茶区茶业品牌联盟是中国企业品牌建设的最佳选择。本刊开辟专栏,希望能够启迪茶界对中国茶业品牌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王洪运 《福建茶叶》2016,(10):187-188
近年来,我国的茶叶企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作为茶叶生产与销售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组成成分,茶叶的包装与设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它是茶叶贮存与审美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中华民族茶文化的有效体现。本文将着重对茶叶包装设计进行深入分析,探究茶叶包装设计体现出的"茶韵"之美,为我国茶叶包装与设计提供一个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互联网+"成为了21世纪的流行词汇之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各种产业的发展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茶叶产品的营销带来了新的发展模式。本文在对茶叶产品营销的传统模式进行叙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互联网+"对茶叶产品营销的作用,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茶叶产品营销发展模式的创新,以求能让茶叶产品充分的运用"互联网+"的便利。  相似文献   

17.
国茶工匠     
《茶世界》2019,(2)
正"一年之计在于春。"早春二月,农民们无暇欣赏春光,都忙着准备春耕生产。吊瓜抓紧整架,豌豆抓紧插"纳"。春笋出土,忙着采挖春笋、制售干笋;茶叶绽芽,要忙着采摘、炒制上市……一派紧张气氛。制茶技艺是中国传承已久的传统工艺,如何能让茶叶散发出"春天"的味道,"制茶大师"带您一起走进他们与茶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龚永新 《茶叶》2008,34(1):42-44
"湖北第一名茶品牌"以及"中国名牌农产品"的形成与认定,结束了湖北茶叶在全国无名牌的历史,也标志着湖北茶叶发展进入了一个品牌战略发展新阶段。深入分析湖北名茶品牌以及中国名牌农产品"出炉"的必然性,总结名茶品牌创建取得成功的作法与经验,不仅有利于推动茶叶品牌战略的进一步实施,而且有利于推动省际茶叶品牌发展过程中的交流与借鉴,以取得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构建拓展的引力方程模型,运用2001—2017年面板数据,采用泊松伪极大似然估计法(PPML)分析了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的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结果显示,茶叶进口国的经济规模和人口、中国茶叶产量、中国与贸易伙伴的距离、边界、语言等传统因素对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茶叶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中国茶叶产量增加的供给推动作用更强。贸易潜力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贸易潜力在不同贸易伙伴之间存在差异,其中对东盟、南亚、中亚以及东欧的部分国家茶叶贸易发展充分,对西亚北非和中东欧部分国家茶叶贸易不足。最后从茶叶出口结构调整、茶文化推广与宣传、把握目标市场消费动态等方面提出我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市场拓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茶叶作为平常百姓家必不可少的一种生活用品,更多的是以饮品的身份出现在人们面前,我国古代谚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更是将茶列为生活的必需品之一。但实际上,茶本身的价值并不仅仅停留在它的口味方面,最新研究表明,茶叶中蕴含的多种黄烷醇类、黄酮类等物质,对人体的身体健康、心脑血管疾病有着很多的帮助作用。茶叶中蕴含的咖啡碱等物质能帮助提神醒脑,茶饮料也越来越受欢迎。本文将从茶叶的各类营养元素出发,揭示茶叶与体育健康、人体健康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