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赵侠 《中国林业》2019,(10):18-19
5月14日,在陕西朱鹮救护饲养中心,生活在13号网笼里的两只朱鹮正在为一只外来掉巢的野生朱鹮幼鸟喂食野生朱鹮幼鸟被人工种群成功代养,这在朱鹮保护工作中尚属首例。“5月4日,这只朱鹮幼鸟从洋县华阳镇一个10米多高的大树上的鸟巢中坠落,被路过的游客和村民发现,随即报告给我们当天,我们就派人到现场救起了这只鸟。”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保护科的李昌明说。  相似文献   

2.
1994年9月中旬我曾陪同光明日报社高级记者张天来,到陕西朱鹮保护站。保护站副站长翟天庆、蒙进荣热情接待了我们。朱鹮保护站是1981年成立的,位于洋县县城的北部,有朱鹮巢区13处,朱鹮取食地10处,夜宿地8处,饲养场1个,区内共有朱鹮45只。  相似文献   

3.
珍禽朱的乐园陕西朱救护饲养中心发展纪事李斌田竟1996年,在陕西朱保护观察站科技人员的精心管护下,成功地繁殖幼朱24只,其中野外成活幼鸟14只,朱救护饲养中心人工繁殖成活幼朱10只,创历年来朱繁殖的最好成绩。目前,陕西朱救护饲养中心救护...  相似文献   

4.
一直困扰朱鹮保护工作人员的朱鹮自然繁殖与育雏难题,经科研、饲养人员的辛勤努力,终于得到克服。2000年7月23日,一只朱(?)幼鸟,经过亲生父母57天的孵化育雏,终于从摇篮飞出,开始自由觅食活动。  相似文献   

5.
作为世界上最为濒危鸟类之一的朱鹮,自从1981年在陕西省洋县被重新发现以来,我国成为惟一一个拥有野生朱鹮种群的国家。经过国家和地方保护部门的辛勤努力,种群数量已由发现时的7只增加到现在的近200只(野生种群和人工饲养种群都近100只),濒危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但朱鹮濒危的危机并没有得到根本解除。当前朱鹮野外种群数量仍是脆弱的,其数量仍属少量,这对于一个物种的保存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由于朱鹮的分布区十分狭窄,偶然的突发事件很可能对朱鹮的生存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据计算,按照朱鹮1981年到19…  相似文献   

6.
陕西丰富的生物资源,尤其秦岭生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生态价值。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资源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加强自然资源保护、促进林业生态建设持续发展,从1965年建立的第一个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以来,全省先后建立了佛坪、周至、牛背梁、长青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保护濒危珍稀鸟类“朱鹮”建立了洋县朱鹮保护观察站;为保护三河湿地(黄河、渭河、洛河交汇处),渭南市成立了三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在陕北风沙区为保护濒于灭绝的臭柏资源建立了神  相似文献   

7.
《湖南林业科技》2019,(3):F0002-F0002,F0003
湖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繁殖中心(简称“中心”)成立于1992年7月,中心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展了珍稀雉类人工驯养繁育、人工孵化育雏、饲料配制、疾病防治等研究,建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黄腹角雉人工繁育种群,鉴于中心在珍稀雉类人工繁育领域上取得的成绩和建立的工作基础,2003年经原国家林业局批准立项建立“湖南雉类种源繁育基地”,该项目是我国林业六大重点工程之一物种保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生态直通车     
陕西省科研人员经过努力,终于破解了朱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亲鸟拒绝育雏的世界性难题,今年人工种群亲鸟自然育雏成活四只,朱“父母”终于可以自己抚育孩子了。这也为朱人工种群野化放飞和再引入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基础。据陕西洋县保护站提供的资料,今年朱整体繁殖情况喜人,共成功繁殖幼鸟一百零二只,其中野生朱繁殖成功五十五只,人工种群繁殖成功四十七只,朱年增长量首次突破百只大关。目前,陕西省朱种群数量达到三百三十一只,濒危状况有所缓解。同时野生朱的巢区范围不断扩大,在当地三岔河和秦岭深处的华阳镇,都首次发现了新的巢区…  相似文献   

9.
朱鹮是一种极其珍贵的濒危涉禽,为当今世界极濒危级动物,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现仅分布于中国陕西洋县,野外朱鹮种群数量仅50多只。 朱鹮是亚洲东部地  相似文献   

10.
"听说陕西洋县发现朱鹮以后,当地人很多年都不用化肥和农药,这次来陕西参加观鸟活动,我特意走访了很多店铺,果然没有卖农药的。洋县人民为了朱鹮确实付出了很大代价。”4月13日,从四川成都来陕西参加观鸟活动和陕西“爱鸟周”宣传活动的曹雨对大家说。  相似文献   

11.
1981年,朱鹮在陕西洋县被重新发现后,在中国政府和国际自然保护组织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保护工作者和研究人员二十几年的共同努力,朱鹦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目前,朱鹦总数已达1000多只,野生朱鹮种群数量超过600余只,分布栖息繁殖范围已开始逐渐扩散至城固、西乡等县。  相似文献   

12.
朱鹮在我省被重新发现后,引起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极大关注。1986年,在林业部的支持下,省政府决定在洋县原有朱鹮保护组织的基础上成立“陕西朱鹮保护观察站”,配备专职人员17人,在姚家沟、三岔河营巢区设立了观察点。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已有30多年的朱鹮人工繁育历史,人工繁育技术日渐成熟,但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尚未解决。本研究主要对四川朱鹮繁育基地人工繁育工作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基于实践经验以及现有的文献资料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和预防方案。2017—2019年四川朱鹮繁育基地共繁育朱鹮107只,发现弃卵雄鸟6例、死亡胚胎78例、育雏期疾病8种共94例。经分析,弃卵行为可能是由外界干扰造成,胚胎死亡则可能与亲鸟营养缺乏相关,而育雏期疾病大都由饲喂不当、育雏环境管控不严、雏鸟营养不良所致。因此,加强朱鹮繁殖期和育雏期的管理、改善朱鹮亲鸟和雏鸟的营养水平有助于减少朱鹮人工繁育中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2004-2005年,在陕西省洋县华阳镇首次对饲养朱鹮放飞前的野化训练进行了研究.在释放地建造一个封闭的大网笼作为野化场所,其中包含野生朱鹮生活的各种栖息环境.2年中各有12只朱鹮在网笼中进行野化训练.研究个体在释放到网笼之初有不同程度的惊吓飞撞反应,当天不能上树夜宿,亦不能进入水田觅食.野化过程中,朱鹮能较快适应网笼内的各种夜宿、觅食环境,并具有良好的飞行、警戒能力.野化前后期相比,朱鹮对水田和沼泽的选择比例以及日间行为节律有显著变化.亲鸟饲养幼鸟、模拟亲鸟饲养幼鸟和人工饲养成鸟对不同觅食地的选择性没有显著差异,但成鸟更容易接受深水环境,而幼鸟能更早上树夜宿.恰当的佩戴无线电发射器和减少人为干扰是野化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5月23日至24日,由国家林业局和陕西省政府共同举办的朱鹮保护30周年国际研讨会在朱鹮之乡——陕西洋县召开。国家林业局、陕西、河南、浙江、北京等省市林业厅(局)和汉中市、日本驻华大使馆、日  相似文献   

16.
朱鹮又称朱鹭或红鹤,是一种珍贵涉禽,为当今世界最濒危的鸟类。朱鹮的重新发现,使我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有野生种群分布的国家。陕西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和科研工作者对朱鹮开展了艰难的拯救工作,保证了在自然状态下朱鹮的正常繁殖。截止1992年共繁殖32窝,产卵104枚,孵出幼鸟80只,离巢66只。其间共抢救成活雏鸟15只,目前朱鹮保存数30多只,其中人工饲养15只。陕西朱鹮保护观察站在当地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已成为拯救这一濒危珍禽的前线指挥所。通过向当地群众普及科学知识及法制宣传,群众保护意识明显增强。生态和社会环境的改善为朱鹮种群稳定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通过10多年的调查和科学研究,基本弄清了朱鹮的历史分布、濒危的原因、年周不同阶段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5月31日,在秦岭深处的陕西省宁陕县城关镇寨沟村,灵山秀水间,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放飞了第一只朱鹮……这是动人的时刻,朱鹮拍打翅膀的声音让人振奋!这是我国进行世界首次朱鹮异地野化放归仪式的一个镜头,这一天,是"东方宝石"朱鹮保护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我国人工繁育朱首次野化放归,标志着朱鹮保护由单纯的人工抢救开始转向回归自然的新阶段,朱鹮抢救保护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根据国家林业局的介绍,全国4处朱鹮繁育基地共繁育朱鹮512只,野生种群数量迅速增长到500多只,朱鹮总数已达到1000多只,已基本摆脱了物种灭绝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赵侠  孙阳 《陕西林业》2008,(2):47-47
日前,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与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保护中心在楼观台成立科学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19.
陕西地处我国中纬地带,属大陆季风气候,适宜多种动物的繁衍和生息。全省有野生动物500多种,其中有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90多种。 我国发行的珍稀动物邮票21种,其中7种陕西是唯一或产地之一。 1 国家级保护动物: 朱鹮(T94):地处洋县秦岭山中是全国唯一的“朱鹮”产区,国家建有“朱鹮自然保护区”,自1981  相似文献   

20.
焦毅 《国土绿化》2023,(7):31-33
<正>朱鹮,古称朱鹭,俗名红鹤,是亚洲东部特有鸟种类,素有“东方宝石”“吉祥鸟”等美称。20世纪中期,朱鹮一度成为全球濒危物种。鸟类专家经过多年的艰苦调查,于1981年在陕西省洋县发现7只野生朱鹮,我国随即启动了保护行动,让全球野生朱鹮重新翱翔于东亚天际,创造了珍稀物种涅槃重生的世界奇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