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秋乐168是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选育的高产、稳产、中抗条锈病和白粉病小麦新品种,于201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190008。介绍了秋乐168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襄麦55是襄樊市农科院以复合杂交的方法选育而成的中筋、中熟小麦新品种,2009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湖北省各麦区种植。该品种在产量、品质和抗性上全面超过了郑麦9023,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正春丰0017是以兰考906为母本、豫麦18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丰产稳产早熟小麦新品种,2016年7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6001,2016年3月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品种权号CNA20100947.0。该品种适宜在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湖北省西北部麦区及生态条件相近麦区中高肥力地种植。  相似文献   

4.
杂交小麦品种绵杂麦512及其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绵杂麦512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四川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选育的,以不育系4377s13与恢复系MR168组配的高产优质杂交小麦品种,丰产、稳产性突出,于2015年1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麦2014012,该品种是截至目前四川省审定的第2个两系杂交小麦品种。为了加快该品种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制种产量,笔者通过近  相似文献   

5.
鄂麦011(区试代号:鄂麦700)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鄂麦895为母本、郸5317为父本采用系谱法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高产、稳产,2021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湖北省全省麦区种植。对鄂麦011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进行了介绍,并总结了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聂耸 《中国种业》2020,(3):65-66
渭麦9号是2004年以烟D27为母本、以自育高代材料2000-168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于2019年7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陕审麦2019019),适宜渭北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7.
宛麦20(区试、生试代号为宛黑064)是河南省南阳市农科院2000年以漯珍1号作母本、豫麦18为父本进行杂交,得到F1(黑粒),为了增加黑色性状的遗传力,第2年又用漯珍1号作父本与F1进行杂交,经系谱选择于2006年选育而成的特殊粒色小麦新品种。2011年5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11012号。适宜河南省麦区(南部稻茬麦区除外)中晚茬种植。  相似文献   

8.
余敖 《中国种业》2016,(4):62-63
绵杂麦512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四川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选育的,以不育系4377s13与恢复系MR168组配的高产优质杂交小麦品种,丰产、稳产性突出,于2015年1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麦2014012,该品种是截至目前四川省审定的第2个两系杂交小麦品种。为了加快该品种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制种产量,笔者通过近几年对绵杂麦512的制种实践,总结出每667m2产量超250kg的制种技术措施,供同行和基地制种农户参考。  相似文献   

9.
郑麦 136(矮抗 58/ 济麦 22)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丰优育种团队采用系谱法定向选择鉴定选育而成,先后于 2018年、2019 年和 2020 年分别通过河南省(豫审麦 20180008)、国家黄淮南片(国审麦 20190026)和湖北省(鄂审麦 20200011)审定。自审定以来已经在黄淮冬麦区南片区域以及湖北省北部小麦产区大面积种植。对郑麦 136 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和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为其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产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镇麦16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麦168(原名镇麦02168)系江苏省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2年以苏麦6号,97G59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多年多点区域试验及示范表明,该品种表现产量高、品质优、农艺性状好、综合抗性强等特征.属国家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是江苏省首个适合淮南麦区种植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2004-2007年分别参加江苏省和国家长江中下游小麦区域试验.综合表现较好.于2007年8月和10月分别通过江苏省和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麦200701、国审麦2007004,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许农7号是河南省兆丰种业公司、河南许农种业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稳产高产小麦品种,2012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2007。杂交组合母本为新麦9号、父本为豫麦18,系谱法选育。本文根椐试验结果结合生产实践,总结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弱筋小麦新品种鄂麦58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麦580(区试号51180)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2012年8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鄂审麦2012001),该品种产量高、品质优、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适宜湖北省麦区种植.规范化播种、合理施肥、沟厢配套、及时清沟排渍、及时进行病虫草害的防治、适时收获是确保鄂麦580高产优质的关键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3.
国豪麦3号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小麦研究所李生荣研究员用自育的优良矮秆新品系1227-185(审定名:绵麦185)作母本,选用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99-1522(审定名:川麦4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F_1用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99-1572(审定名:川麦42)配制复合杂交组合经改良系谱法选育的优质、抗病、高产稳产、熟期转色好、商品性好的小麦品种。该品种于201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6001。国家麦3号由四川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独家生产和销售。  相似文献   

14.
国审小麦新品种皖麦52号高产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飞 《种子科技》2008,26(3):65-65
皖麦52号是安徽省宿州市种子公司用郑州8329与皖麦19号杂交后经系普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04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皖麦52号;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7009。  相似文献   

15.
济儒麦 19 是山东省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千禾麦 17 为母本、良星 66 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经系谱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21 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审麦 20210012。该品种高产、稳产、广适、抗倒、粒重高。对济儒麦 19 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品质性状、抗逆性,特别是选育的体会进行总结分析,以期能为高产、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高效选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漯麦6010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室利用系谱法以原阳1号为母本、自选品系漯6045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出的弱春性、超高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经多年多点检测,其品质指标均达到国家中筋小麦指标,且高产稳产。2013年8月通过湖北省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郯麦98由郯城县种子公司选育,品种来源为济宁13/942。2009年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09057。  相似文献   

18.
曾科文 《中国种业》2016,(10):54-54
<正>禾盛玉618是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针对西南山区复杂而特殊的生态和气候环境选育出的高产、稳产、抗病抗逆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于2015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鄂审玉2015007。同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玉2015007。1品种来源及选育过程禾盛玉618(原代号:618)是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以H3703为母本、N75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  相似文献   

19.
濮麦168是河南省濮阳市农业科学院用豫麦24作母本、周麦16作父本进行杂交,根据高产、高效、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育种目标选育出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2016-2018年度参加国家小麦良种联合攻关广适大区试验,表现出早熟、中秆、大穗、丰产性好、适应性强等突出优点,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麦20200044)。介绍了濮麦168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并对其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新麦18号由新乡市农科院选育,原名新麦9408,组合为(C5/新乡3577)F3d1/新麦9号,2003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2004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