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源筛选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本研究在哈尔滨市东北农业大学试验站、呼兰县、佳木斯市及吉林省舒兰市分离到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用菌株H4(分离于东北农业大学试验站)接432份大豆材料。抗源筛选结果表明,98份材料表现为抗病,占22.7%,289份材料表现为感病占66.9%,45份材料为中间类型,占10.4%。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秋大豆品种资源品质及抗病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浙江省194份秋大豆品种资源的品质和抗病性,结果表明,本省秋大豆资源中粗蛋白含量普遍较高,平均为44.66%,最高达48.3%,粗脂肪含量在14.4%-21.8%之间,但资源中抗大豆花叶病毒和锈病材料缺乏。  相似文献   

3.
棉花品种抗枯萎病鉴定的病指校正及抗虫棉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5~1997年运用较客观的相对抗性对病指进行校正,以校正病指划分抗病类型,对156份优质抗虫棉品种(系)抗枯萎病性鉴定结果为:抗病材料4份,占2.56%;耐病材料23份,占14.74%;感病材料129份,占82.70%。1995、1996年重复鉴定的11份材料中,除泗棉3号下降为耐病,其余均保持一致,吻合率为90.91%;且11份材料中,有9份年度间差异减小,校正效果达81.82%。  相似文献   

4.
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严重影响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防治该病经济有效的方法是抗病育种,而抗性资源筛选又是抗病育种的基础。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用黑龙江省大豆疫霉菌的1号优势生理小种对来自黑龙江、吉林、河南、内蒙古、辽宁、湖北、四川、河北、陕西、中国农业科学院的536份栽培大豆材料(其中农家品种280份、其它大豆品种256份)进行抗性鉴定,抗病的152份,占28.39,6,中间类型的135份,占25.29,6,感病的249份,占46.59/6。280份农家品种中,抗病的有89份,占农家品种的32%,这说明农家大豆品种资源抗性比例较高。种皮色或种脐色为黄色或褐色的材料中抗性种质较多。  相似文献   

5.
大豆品种资源对根腐病抗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11份大豆品种资源对根腐病抗性鉴定结果,在自然条件下初筛鉴定病情指数在20%以下的有151份,占14.94%,对151份进一步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病情指数在15%以下的抗病材料29份,占19.21%。  相似文献   

6.
东农42号大豆适应与推广吴宗璞(东北农业大学)东农42号大豆系东北农业大学于1981年以本校育成的优质、抗病亲本材料东农79-5为母本,以高产、秆强抗倒的绥农4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1992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推广。该品种...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豆种质资源的蛋白质含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国21050份栽培大豆蛋白质含量平均为4.31%,栽培大豆蛋白质含量与原产地纬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6115份野生大豆蛋白质含量平均为45.36%,随纬度变化没有显著差异,两种大豆蛋白质含量与海拔高度的均无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利用黄淮地区广范分布的优势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株系SC3、SC7和大豆胞囊线虫1号生理小种,分别对2009-2015年安徽省大豆区试和预试参试品种(系)523份(次)进行抗病性评价.结果显示:对SC3表现抗病(高抗、抗病和中抗)的材料有262份,占参试材料总数的50.1%;抗SC7的材料有274份,占52.4%;同时对SC3和SC7表现高抗的材料仅有HD21116.同时发现参加安徽省区试预试的大豆新品种(系)在不同年份间对SMV的病情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对SCN的抗性结果显示,远育8号、阜09-242和SK8-3-3等8份表现中抗,占鉴定总数的1.8%,表现中感的有43份,占9.9%,有383份材料表现高感,占鉴定总数的比率高达88.3%,说明多数大豆品种(系)对SCN的综合抗性较差.对鉴定结果的综合分析发现,只有1份新品系同时对SMV和SCN表现中抗,为SK8-3-3.  相似文献   

9.
烟草种质对青枯病抗性鉴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58份烟草种质资源青枯病抗性进行了4年的自然病地鉴定,筛选出高抗材料4份,仅占2.5%。它们是RG17、OX2028、RG8和SPG117。还有中抗45份,占28.5%。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豆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丽梅  孙寰 《大豆科学》1998,17(3):191-196
本研究利用不同地理来源的大豆411份与已知的具正常染色体的栽培大豆杂交,通过对F1育性观察,间接判断大豆染色体结构变异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野生大豆(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染色全易位频率为73.3%,染色体倒位为7.4%,染色体正常的野生大豆占19.3%。栽培大豆染色体易位频率为4.7%,倒位频率为1.7%,染色估正常的频率为93.6%。说明不同进化程度的大豆染色体结构变异频率有所不同。随着进化  相似文献   

11.
东北三省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性表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大豆疫霉根腐病病原菌1、25号生理小种,对黑龙江、吉林、辽宁省的大豆品种(系)956份进行了抗源筛选,筛选出了23个品种(系)兼抗25号和1号生理小种,占供试材料的2.54%。筛选出抗25号生理小种的品种(系)68份,占7.48%,抗1号生理小种的品种(系)251份,占27.77%。  相似文献   

12.
大豆抗灰斑病菌多个生理小种资源的筛选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本文用人工接种大豆灰斑病菌的方法对108份供试材料,在生理小种水平上进行了抗性共试材料对灰斑病菌各生理小种的抗感反应,从中筛选出抗8个以上生理小种的材料46份,占供试材料42.5%,其中。抗10个生理小种材料13份,占供试材料12.3%。  相似文献   

13.
采用茎中可溶性色素水平测定法,对来自不同省份的95份大豆新品种(系)菌核病耐病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参试大豆品种(系)对大豆菌核病耐病性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共有11份大豆品种(系)表现为中等耐病性,占参试材料的11.58%,其中4份耐病强度(TI)>60%;11份中等耐性品种(系)中有8份来自东北地区,占所有中耐材料的...  相似文献   

14.
大豆高蛋白基因分子标记及其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高蛋白大豆黑农35和高油大豆黑农45作为亲本杂交获得F2分离群体,进行大豆高蛋白基因SSR分子标记。共筛选覆盖大豆全基因组的251对SSR引物,其中40对SSR引物在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用这40对SSR引物分别对F2分离群体进行扩增,用Mapmaker Exp3.0和Mapmaker QTL1.1软件进行作图和定位分析。定位得到高蛋白QTL 1个,与satt532连锁,遗传距离为0.2cM,贡献率为32.7%,位于大豆公共遗传图谱的D1a+Q连锁群。利用该引物在不同大豆材料中进行高蛋白材料检测和筛选,在56份高蛋白材料中筛选到47份,检出率达到83.93%。说明引物satt532具有一定的检测通用性,可以利用它筛选高蛋白大豆材料。  相似文献   

15.
大豆种质资源对菌核病的抗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矫洪双  陆修德 《大豆科学》1994,13(4):349-356
1991-1993年,在黑龙江省大豆菌核病发生较重的嫩江地区,选择国营农场九三管理局山河农场作为试验基点。在疫区自然感病条件下,评价了800多份大豆种质资源对菌核病的相对抗性。在年发病率分别为12.1%、28.1%和21.3%的条件下,编号为91号、139号、30号等9份大豆种质材料,对菌核病表现了相对稳定的抗性。这表明,开展抗病育种研究,利用抗病品种防治大豆菌核病是可能的。试验中发现,田间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疫霉病菌抗病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马淑梅  李宝英 《大豆科学》2006,25(3):279-282,287
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方法,用混合菌种测定80份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疫霉病菌的抗病性;同时测定69份大豆种质对大豆疫霉病菌7个生理小种的抗性谱。在重复测定中表现抗病的材料有6份,占供试材料的7.5%;表现中抗的材料12份,占供试材料的15%;感病材料为62份,占供试材料的77.5%。对大豆疫霉病菌7个生理小种(1、3、9、11、17、21、24)全抗的材料有12份,占供试材料的17.4%;对七个生理小种(1、3、9、11、17、21、24)表现中等抗性的有4份,占供试材料的5.8%;1份材料对1号、9号、11号、24号表现中等抗性,占供试材料的1.5%;无论在混合菌种和分生理小种测定中,在相同的材料上抗性反应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豆种质资源抗大豆锈病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谈宇俊  常汝镇 《大豆科学》1997,16(3):205-209
1986-1995年我国南方14省8711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抗大豆锈病鉴定。其结果未见免疫和高抗资源,仅有大降色豆,古田岭黑白毛豆,马山仁峰黄豆,天等黑豆,宿89-1等74份中抗资源,占鉴定总数的0.85%;中感资源3846份,占鉴定总数的44.15%,高感资源4791份,占鉴定总数的55%。感病资源共占99.15%。  相似文献   

18.
盆栽大豆胞囊线虫接种及大豆抗性资源的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1997年,为了解决田间自然病圃大豆胞囊线虫分布不匀及温,湿度不易控制的矛盾,我们采用盆栽大豆接种胞囊线虫的方法,对“九五”期间筛选出的25份免疫及病资源以及我们自己的5份抗病材料进行了进一步的评价,从中筛选出免疫材料3份,抗病2级以上的9份,各占10%和30%,同时确认我区的大豆胞囊线虫为2号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19.
对来自河北东部沿海地区的119份野生大豆资源进行了大豆胞囊线虫的抗性鉴定,结果表现抗病的有48份,占40.3%,表现感病的资源有71份,占59.7%.通过对供试材料的部分农艺性状与雌虫指数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单荚粒数和根瘤数与野生大豆抗胞囊线虫反应呈极显著正相关.对野生大豆资源的来源分析表明,抗大豆胞囊线虫病野生大豆资源...  相似文献   

20.
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抗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书君  张玉华 《大豆科学》1991,10(3):165-171
1986~1990五年内,应用田间自然发病和盆栽接种病土鉴定方法,对河南、河北、安徽、山东、山西、陕西等14个省市保存的8183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大豆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筛选出免疫品种29份,占参试材料0.35%,抗病品种209份,占参试材料2.55%。鉴定结果表明,抗源材料多为黑种皮大豆,而且不同地区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抱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