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9 毫秒
1.
白藓皮及其活性物质的振荡反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振荡技术研究了金属离子存在的白藓皮 - KBr O3- Mn2 + - H2 SO4 -丙酮体系的化学振荡反应 ,考察了不同反应物浓度对振荡反应诱导期、周期和波形的影响 ,获得了该体系的表观活化能及动力学公式 ;并对白藓皮的活性成分白藓碱的反应机理及诱变活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证实白藓皮参与的振荡反应中白藓碱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白瓜籽的栽培过程由原始的人工栽培发展到目前的机械化栽培 ,经历了数年的演变 ,到目前已基本实现机械化栽培。1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白瓜籽机械化栽培应选择大板、无杈、生育期适宜、抗病性强的品种。种子首先进行机械清选 ,其次用人工手选 ,把病粒、破损粒、黄板、麻板、脏板挑出去 ,使种子清洁率接近 10 0 %。发芽率受诸多因素影响 ,一般应保证在 85 %以上。种子采用种衣剂包衣处理 ,既可防止地下害虫及鼠害 ,又能达到增产的目的。2 选地与整地a .选地 白瓜籽是一种高抗旱、易涝的作物 ,所以应选择岗坡地 ,排水条件良好、无内涝、脊薄…  相似文献   

3.
白藓种子休眠原因及解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白藓种子休眠的原因,本试验从种子形态、透水性、内源抑制物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藓种胚各部位已发育完全,平均胚率为95.3%,不存在形态后熟;完整种子吸水10h后吸水率达到44.09%,满足萌发的生理需求,种皮基本上不存在吸水障碍;种皮内源抑制物质活性高于种胚,强烈抑制白菜种子萌发、幼苗茎长和根长;离体胚可以萌发,但胚根伸长受到抑制,说明种皮内存在抑制白藓种子萌发的物质,种胚内存在抑制胚根生长的物质。外源GA3浸种对打破种子休眠有一定作用,低温层积可以有效解除种子的休眠。  相似文献   

4.
白刺花硬实种子不同处理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刺花(Sophora viciifolia)种子存在硬实现象,硬实种子不透水,须经适当处理来提高种皮透性和种子发芽率。试验采用浓硫酸浸泡、热水浸种、砂擦等方法对白刺花硬实种子进行处理,以探讨对白刺花硬实种子的发芽率。结果:3种不同处理对白刺花硬实种子的破除均有作用。以浓硫酸(浓度98%、比重1.84)浸泡25 min,硬实种子发芽率为66.6%;若用热水浸种,采用逐次增温浸种处理效果较好,硬实种子发芽率达54.4%。3种方法相比较,浓硫酸处理的发芽率最高,效果最明显,热水浸种处理的发芽率次之,但适合大量白刺花种子硬实处理,以砂擦处理时的发芽率最低,平均发芽率仅为31.8%。  相似文献   

5.
对美国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种子分别进行了不同储藏时间、不同储藏方式和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浸种,结合层积处理的种子发芽试验。结果表明:美国山核桃种子不宜即采即播,种子储藏在2个月以上用3~5℃冷库保存效果较好,随着储藏时间的推移,发芽率会降低;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浸种和层积催芽可显著地提高美国山核桃种子的发芽率。层积催芽前最好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浸种8 d,然后在室内层积催芽35 d,发芽速度最快,田间发芽率可达91%。表6参20  相似文献   

6.
提高文冠果良种化栽培保苗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提高文冠果良种化栽培保苗率的试验方法。[方法]通过连续3年的对照文冠果实生种植试验、一年生和两年生文冠果苗木移栽试验以及文冠果实生苗嫁接试验,筛选优化的文冠果良种化栽培方法。[结果]文冠果实生栽培保苗率高,可达90%以上;一年生移栽苗木成活率明显高于两年生苗木,可高达60%以上。两年生文冠果苗木移栽后,灌水6次,垄栽的成活率最高,可达20%以上,而沟栽的成活率为0。文冠果实生苗嫁接成活率可达93%以上,保苗率为89.28%。[结论]文冠果通过采用实生繁殖→间苗建园→嫁接的方式,既能防止烂根,提高保苗率,也可以达到文冠果良种化栽培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以白穗花种子为试材,研究了温度和光照条件对白穗花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4 h光照条件下,弱光照(500 lx)、中等强度光照(2 500 lx)和强光照(5 000 lx)3个梯度条件下萌发率分别是84.0%、86.7%和86.7%;在15 h光照/9 h黑暗的周期性光照条件,弱光和强光下的萌发率分别为85.9%和85.2%,中等强度光照下萌发率最高为89.1%。避光条件下白穗花种子萌发率以25℃发芽率最佳,为94.7%,因而避光对白穗花种子的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缩短种子萌发时间,提高种子的萌发率,但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其种子的萌发率会下降。  相似文献   

8.
为了获得玛卡种子繁殖的高产高效技术,试验对玛卡块根越冬储藏方法、玛卡块根制繁种栽培模式及其种子采收方式进行了探索。试验结果表明,玛卡块根越冬储藏的最佳方式为沙藏;块根移栽至制种田宜选用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或露地栽培;种子采收适宜在种荚约70%变黄时一次性收割并置于阴凉处后熟4~5d后晾晒脱粒。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米槁种子的生物学特征,为生产实践提供基础数据,首先对种子基本形态进行观察,包括外观形态特征、大小、千粒重等,同时还对种子的净度、含水率、吸水率、不同储藏方式的种子活力、发芽率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米槁种子的颜色为褐色或红褐色,形状为纺锤体,长0.9~1.5 cm,宽0.8~1.0 cm,厚0.75~0.95 cm,千粒重为312.99 g,单粒重为0.32 g,属于大粒种子,种皮坚硬且厚。种子净度为97.88%,含水率为14.10%;在浸种36 h后吸水达到最大,吸水率为33.53%、小于40%,透水性较差;种子活力方面,刚取回来的种子活力较高、为83.3%,分3种不同的储藏方式储藏后,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种子的活力均下降,室温袋藏的活力下滑最快,沙藏是保存米槁种子活力的最好储藏方式。在米槁种子常规发芽试验中,秋播的发芽率较低、仅为1.67%,春播的发芽率相对较高、为38.3%,但总体上来说米槁种子正常播种的发芽率较低;对米槁种子进行机械破皮处理,以无处理为对照,处理后的种子萌发率明显增加,处理后的种子萌发率为52%,对照为36%;用浓硫酸浸泡种子,浸泡40 min后发芽率最高、为68%。因此,种皮坚硬是阻碍米槁种子正常萌发的一个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盐酸脱绒处理对白羊草种子活力的影响。[方法]通过浓度(V/V)为30%、40%、50%、60%和70%的盐酸分别处理0、1、5、10和15min,分析其发芽率、平均发芽时间、发芽指数和幼苗活力指数的变化规律。[结果]盐酸浓度及浸种时间均对白羊草种子活力具有极显著(P0.01)影响。白羊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幼苗活力指数均随盐酸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其平均发芽时间则逐渐增大;盐酸浓度为30%~60%时,白羊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幼苗活力指数均随浸种时间的延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70%盐酸浸种时则呈下降趋势。[结论]轻度盐酸浸种能有效提高白羊草种子的活力,但过度盐酸浸种则相反。浓度为30%的盐酸浸种1min时对白羊草种子活力具有最佳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北药白鲜的生物学特征并观察其茎叶的解剖结构。[方法]采用石蜡制片的方法研究北药白鲜的茎叶解剖结构特征。[结果]白鲜的茎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3部分组成,皮层由厚角组织和薄壁组织构成,维管束环状排列,由外到内依次是韧皮部和木质部。叶片为典型的异叶面,由表皮、叶肉及维管束构成,表皮细胞排列规则,叶肉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明显。[结论]该方法研究了北药白鲜的生物学特征,并观察其茎叶的解剖结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几种具有杀虫活性的天然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乙醇为溶剂,分别提取了秦岭山区植物九牛造,辫子七,白藓皮,大楼梯草的活性成分,测定了它们对蟋蟀,蚱蜢和三龄粘虫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这几种植物都具有良好的杀虫活性,其活性大小次序为大楼梯草>白藓皮>辫子七>九牛造,因此它们有望成为新的植物杀虫剂。  相似文献   

13.
白鲜皮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武子敬  冉靓  沈笑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693-14694
[目的]对白鲜皮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白鲜皮中的挥发油,通过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挥发油中含有60个化合物,鉴定出51个。[结论]挥发油中棒酮含量最多,其次是榄香醇和有机酸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中药白鲜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锋  徐宁宁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0):1865-1866
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手段从中药白鲜皮(DictamnusdasycarpusTurcz)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5个单体(A、B、C、E和G)。通过碳谱、氢谱等核磁手段鉴定出,A为梣酮(Fraxinellone),E为白鲜碱(Dictamine);G为黄柏酮(Obacunone),其余化合物正在鉴定之中。  相似文献   

15.
以白鲜皮为原料提取多糖,优化提取参数,分析其分子特性。首先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白鲜皮多糖的提取参数,最佳参数为液料比23.87(m L:g)、温度87.71℃、提取时间2.38 h,多糖得率为7.1%。白鲜皮多糖的化学组成为86.1%总糖、9.2%蛋白质和7.1%糖醛酸,单糖组成主要为85.5%葡萄糖,同时还含有5.2%半乳糖、4.7%阿拉伯糖、2.0%木糖、1.4%鼠李糖、1.1%甘露糖和0.1%岩藻糖。分子质量和分子质量分布情况研究表明,在RI色谱图洗脱时间44~53 min白鲜皮多糖存在一个对称峰,其分子质量为369.9×103 u,回转半径为250.0 nm。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新见白藓茎点霉叶斑病的症状进行了描述,结合病原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及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确定该病害由Phoma dictamnicola引起。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10~30℃可生长,25℃为最适生长温度;在pH 4~11可生长,pH为7时最适合菌丝生长;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在水琼脂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慢;在以葡萄糖为主要碳源和蛋白胨为主要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病菌对50%咪鲜胺乳油、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0%氟硅唑乳油、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敏感性较高,其EC500.1μg/m L;其次为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和25%丙环唑乳油,0.1μg/m LEC501.0μg/m L。  相似文献   

17.
吴晓明  程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836-9837
[目的]筛选适合省沽油种子萌发的最佳方法。[方法]采集当年生成熟种子,设置3个处理,即贮藏于4℃冰箱、用砂层积贮藏、放在木桶内不做任何处理,进行不同贮藏条件下的萌发试验。[结果]3种处理中,省沽油种子贮藏于4℃冰箱发芽率为75%,圃地出苗率为52%;用清水砂层积贮藏发芽率为62%,圃地出苗率为45%;放在木桶内不做任何处理发芽率为3%,圃地出苗率为1%。[结论]综合考虑认为,采用砂层积贮藏方法进行种子贮藏处理发芽率和圃地出苗率较高,该方法简单易推广。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4个遮光处理(即全光照、遮光度40%、遮光度60%和遮光度70%)下闽楠一年生大田播种育苗苗木保存率以及苗木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闽楠幼苗苗木保存率随遮光度的递增而增加;遮光度为70%的处理下,苗木保存率最高,达到了83.9%,而全光照时则反之.仅有42.2%;不同遮光度问闽楠幼苗苗高和地径生长差异均极显著;60%遮光度下闽楠大田播种育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极早熟杏种子适宜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极早熟杏种子发芽难的问题,以极早熟杏种子为试材,进行赤霉素浸泡鲜种仁、鲜种冷藏、鲜种沙藏和常规沙藏4种处理。结果表明,前3种处理种子的发芽率依次分别为6.06%86.67%,40.00%86.67%,40.00%97.84%和10.00%97.84%和10.00%84.21%,常规沙藏只有部分品种的种子发芽,发芽率为6.67%84.21%,常规沙藏只有部分品种的种子发芽,发芽率为6.67%11.43%;赤霉素浸泡鲜种仁、鲜种冷藏和鲜种沙藏各品种种子的成苗率分别为6.06%11.43%;赤霉素浸泡鲜种仁、鲜种冷藏和鲜种沙藏各品种种子的成苗率分别为6.06%81.48%,17.24%81.48%,17.24%68.24%(秦杏1号除外)和6.67%68.24%(秦杏1号除外)和6.67%67.37%,常规沙藏种子的成苗率只有3.33%67.37%,常规沙藏种子的成苗率只有3.33%5.71%;赤霉素浸泡鲜种仁、鲜种冷藏、鲜种沙藏和常规沙藏发芽种子的成苗率分别为87.50%5.71%;赤霉素浸泡鲜种仁、鲜种冷藏、鲜种沙藏和常规沙藏发芽种子的成苗率分别为87.50%100%,35.00%100%,35.00%77.33%(秦杏1号除外),66.67%77.33%(秦杏1号除外),66.67%92.31%和50.00%92.31%和50.00%66.67%。赤霉素浸泡鲜种仁、鲜种沙藏发芽种子的成苗率较高,可在育种研究过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