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了明确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在宁夏果树栽培区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征。选苹果、梨、杏、梅等品种,分别放置梨小食心虫诱芯,在生长季节逐日对各诱集点诱芯诱集成虫数量,以及田间危害损失、发生代数、发育历期进行调查。经3a定点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每年可发生4代,即4月中旬越冬代开始,5月中旬第1代,6月中旬第2代,7月中旬到8月初第3代,8月下旬到9月上旬以老龄幼虫越冬。生长季节对不同果树品种危害呈以下时间特征:为害先从杏开始,接着梅子,然后早熟梨,最后苹果。采用梨小食心虫性诱芯预报成虫高峰期,结合果树的开花和结果物候期可确定发生期的防治关键期。  相似文献   

2.
正梨小食心虫是我区危害果树的重要害虫之一,幼虫有吐丝习性,可以将果树叶片卷起,在其中间吸食汁液。其繁殖能力和适应能力强、分布广,主要对苹果、李、桃、杏、山楂等果树造成危害,降低果实的品质和商品率。为了达到防治梨小食心虫的目的,需先利用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进行监测,掌握其发生规律,再适时选择药剂精准防治,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并保护环境。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材料  相似文献   

3.
伊犁河谷果树食心虫发生种类及消长动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综合防治伊犁河谷果树食心虫,分别在苹果园、桃园利用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苹果蠹蛾、桃小食心虫、桃蛀螟雄成虫的发生动态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伊犁果园食心虫优势种群是梨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一年发生5代,李小食心虫一年发生3代,苹果蠹蛾一年发生3代。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苹果蠹蛾有世代重叠现象。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控制梨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与危害,2014年在上海市金山区梨园开展了梨小食心虫发生动态监测和为害梨果消长规律调查。结果发现,应用性诱剂监测梨园梨小食心虫成虫,前期高峰较明显,表明在梨树发芽及新梢长成时期诱蛾量大,7-8月份又出现一个明显的高峰期;中期诱蛾量高峰不明显,但世代重叠现象严重。通过性诱剂监测和梨小食心虫为害梨果消长规律调查,明确了梨树发芽、新梢长成时期以及7月-8月上旬是梨园梨小食心虫防治适期。结合调查和防治工作实践,提出了包括梨园规划、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的梨小食心虫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梨小食心虫是阿克苏地区果树主要害虫之一,对果树树势生长和果品品质造成较大影响。为提高果品产量及品质,降低农药残留,本文总结阿克苏地区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危害症状,并提出最佳防治时期及有效防治措施,以期为梨小食心虫的有效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用性诱剂监测新疆果树食心害虫的消长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和苹果蠢蛾是新疆果树的主要害虫.研究利用性诱剂监测这3种食心害虫在南北疆不同果园的消长动态,分析其世代发生规律,为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和苹果蠢蛾的害虫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和苹果蠢蛾开展检测预报.[结果]2009年,梨小食心虫和桃小食心虫年在轮台地区和石河子地区一年分别发生5代、4代.苹果蠢蛾在轮台地区一年发生4代,在石河子地区有少量的出现.在不同地区的不同果园内,诱集到的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是不同的.[结论]果树混栽的果园内,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和苹果蠢蛾的发生程度较严重.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苹果蠢蛾存在着世代重叠现象,化学防治的重点应放在第一代幼虫上.  相似文献   

7.
梨小食心虫性诱剂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是世界性的重要果树钻蛀性害虫之一。目前,性信息素诱捕器广泛应用于害虫防控,为提高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测报及诱捕效率,从两方面研究了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采用了8个性诱剂产品诱杀梨小食心虫,同时每个诱捕器内设1、3、5、7、9、11个芯数,共6个处理诱杀梨小食心虫。结果表明,A诱捕性诱芯和C诱捕性诱芯诱捕效果最好;诱捕器的诱芯数量为1时引诱到的梨小食心虫数量最多。建议在田间测报和大量诱捕时,使用A诱芯,可达到较高诱捕量,同时也可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8.
梨小食心虫和苹小卷叶蛾是危害苹果、梨、桃等多种果树的重要害虫 ,前者在我省 1年发生 4~ 5代 ,后者发生 4代 ,2种害虫均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其是较早利用性信息素进行防治的北方果树害虫 (陈子康等 ,1 990 ;周长泉等 ,1 998;陈汉杰等 ,1 998;李小燕 ,2 0 0 2 )。为推进性诱剂在生产上的应用 ,笔者于 2 0 0 0~ 2 0 0 1年在郑州郊区果园对产自瑞典的两种性诱剂进行了诱测试验 ,诱测结果能基本反映害虫的发生动态 ,现将 2 0 0 1年对成虫的检测结果总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诱芯梨小食心虫和苹小卷叶蛾雌性信息素诱芯由北京大学阎凤…  相似文献   

9.
普兰店市果树栽培历史悠久,随着气候的变迁,一些果树害虫的生活习性发生了改变,给防治工作带来难度.为此,我们在防治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苹小食心虫、金纹细蛾等害虫方面采用性诱剂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梨小食心虫是我省危害果树最严重的柱果类害虫。在民和县桃园开展性信息素迷向技术防治梨小食心虫试验,结果表明:相对对照区,性信息素迷向区防治效果显著,诱虫量下降316.5头,折梢率下降18.5%,虫果率下降4.7%,迷向率达88.9%。  相似文献   

11.
桃园梨小食心虫发生为害调查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8—2009年,在山西代县桃园开展了梨小食心虫发生动态监测和为害桃梢消长规律调查,调查发现,应用性诱剂监测桃园梨小食心虫成虫,前期诱蛾量大,高峰期明显;后期诱蛾量小,高峰期不明显,且后期梨小食心虫世代重叠现象严重,性诱剂监测能为桃园梨小食心虫前期进行适期防治提供帮助;明确了梨小食心虫为害桃梢盛期在5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桃园前期保梢防治提供了有益帮助。结合调查和防治工作实践,提出了桃园梨小食心虫的防治策略以及包括桃园规划、农业措施、性诱剂应用、赤眼蜂释放、药剂防治等比较规范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迷向丝对果园食心虫的迷向效果。【方法】2018年在石河子垦区以桃单植园和苹果单植园为研究对象,利用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的混合迷向丝进行防治,并使用3种食心虫的性诱剂,诱捕调查石河子垦区果树食心虫的发生种类及其种群消长动态。【结果】桃园中果树食心虫的优势种群为梨小食心虫;苹果园优势种群为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石河子垦区桃园和苹果园未悬挂迷向丝的对照区域虫口诱集数量均高于悬挂迷向丝的试验区域。【结论】石河子垦区桃园和苹果园利用悬挂迷向丝作为防治手段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在象山县推广使用频振杀虫灯诱杀、性诱捕杀和捆绑草把诱杀等环保技术结果表明,性诱捕装置所诱梨小食心虫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捆绑草把诱杀能明显降低梨小食心虫翌年的虫口基数。通过梨园试验地调查,梨小食心虫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虫源基数降低到极低水平,表明梨小食心虫绿色防治技术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香梨园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性诱集技术。【方法】在阿拉尔地区设计田间诱集效果试验,比较不同诱捕器类型、不同诱捕器颜色、诱捕器悬挂不同高度和方位、不同性诱芯个数对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诱集数量,研究香梨园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的发生动态和性诱集的关键技术。【结果】梨小食心虫在该果园1年发生5代,苹果蠹蛾发生4代。几种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都有一定的诱集效果,其中船型平板粘胶诱捕器诱集效果最好,诱集梨小食心虫总量为1 832头,诱集苹果蠹蛾总量为581头,其次为水盆诱捕器,但差异不显著;绿色和蓝色水盆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的诱集效果差异不明显;当诱捕器设置高度为1.5 m时,诱集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效果最好。但诱捕器设置高度为1.5和2.0 m时,诱集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效果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优于诱捕器设置高度为1.0 m;西、北方位诱集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效果显著优于东、南方位,其中北方诱集梨小食心虫数量最多,效果最好,西方诱集苹果蠹蛾数量最多,效果最好;诱芯个数越多,诱集效果越好,但诱捕器安放诱芯剂量为1个、2个诱集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的效果差异不显著。【结论】使用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性诱集技术可有效防治2种蛀果性害虫。  相似文献   

15.
梨小食心虫性诱剂2类诱芯的桃园田间诱蛾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小食心虫是北方果树的头号害虫,目前种群仍呈上升态势。为改进性诱剂防治技术,2009年在河北省顺平县桃园,采用橡胶塞载体和水盆法诱捕法,对2类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芯的诱蛾效果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制的新型诱芯B的平均诱蛾量是常规标准诱芯的2.11倍,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6.
梨小食心虫是果树上最常见的一种害虫,特别是在桃、梨树混栽的地区发生较为严重。无锡市惠山区属种桃密集区,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梨小食心虫对晚熟品种造成了较大危害,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一、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惠山区的桃树生育期主要为3~9月,据目前诱测情况发生5~6代,第1、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掌握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寻求适时有效的防治适期,需要对其发生规律进行调查;性诱技术是广泛应用于果园的一种无公害防治技术,它成本低,易操作,适合大面积推广。因此,于2010年在果树实践教学基地,利用性诱技术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长春地区一年可发生不完全二代,绿色诱盆、设置高度为240cm时,诱蛾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梨小食心虫生活史、生活习性、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发现梨小食心虫在庄浪县一年发生1代~2代,以老熟幼虫做冬茧在土中越冬,可危害梨、桃、李、杏等多种果树,在各水果产区普遍发生。并在掌握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利用性诱剂防治梨小食心虫的研究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进行防治研究,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晋中地区1年发生4代,可在成虫高峰期进行化学防治;15个/hm2诱盆用于梨小食心虫大量诱捕试验中,可在72d内平均每盆诱虫900头;1050,750个/hm2诱芯的迷向处理迷向率极显著,迷向率分别为97.43%和81.83%,防治效果为74.72%和56.43%。并对梨小食心虫性诱剂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梨小食心虫性诱剂测报及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寻求适时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了梨小食心虫性诱测报及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秦安1a发生3-4代,主要为害桃新梢和桃果实及梨果实,在成虫高峰期过后4~6d及时喷药,能有效地控制梨小食心虫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