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江西林业科技》1994,(3):1-8,17
自1976年开始,通过三次全分布区和一次集中分布区(中间)试验,历时11-15年,证明在福建杉木造林区杉木优良高产种源是:广西融水,贵州锦屏,福建邵武,南平,将乐、沙县、三明、建瓯、大田、永春,广东乐昌,江西安福,四川洪雅,邻水,广西那坡等种源,其材积遗传增益为9.05%-33.06%,福建省杉木优良源区的范围,包括以武夷山杉岭的东南,玳瑁山以北,戴云山的西北,鹫峰山以西为界的北部分区和以华安新圩  相似文献   

2.
在吴县太湖孤山丘陵进行的55个产地杉木种源造林试验表明,种源间生长性状,扩性、适应性状有显著的差异,纬度和经度是生长性状地理变异的主要因子,种源选择增产效果显著,11年生时,广西融水,贵州锦屏,福建南平,四川洪雅、荥经,广东乐昌,广西那坡、浦北,广东信宜等种源丰产性好,适应性、扩性较强,小径材材积比本省对照增加41.16—96.90m8/hm2,表型增益、遗传增益分别达43.5%—109.6%和13.3%—31.3%,可供当地营造杉木短轮伐(12—15年)小径材建材林选用。广西融水种源丰产性最佳,适应性强,是可以推广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3.
杉木生长,材性兼优种源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经对杉木中心产区优良种源的中间试验研究表明,种源间生长与木材基本密度性状有一定差异,根据对12年木材基本密度性状和9年材积生长性状的测定结果,初步选出广西那坡,贵州锦屏,贵州榕江等生长,材性兼优的种源。其木材基本密度与广西融水优良种源相近,材积生长比融水种源增加47.0% ̄83.6%,遗传增益达13.41% ̄23.86%。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杉木优良种源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省1976年和1979年两次全国性杉木地理种源全分布区试验9年和6年研究结果表明:南岭山地的融水、锦屏、江华、会同、建瓯种源及本省遂川、武宁、黎川、铜鼓等种源具有较高的生产力.据9年材料估计,融水、锦屏等10个优良种源的树高生长量的遗传增益为15.36%─34.65%,胸径为17.63%─39.07%,材积为27.4%─60.74%.研究结果给本省各生态区分别提出了适宜推广的优良种源(区).  相似文献   

5.
《江西林业科技》1994,(3):47-52
我省1976年和1979年两次全国性杉木地是种源全分布区试验9年和6年研究结果表明:南岭山地的融水,锦屏、江华、会同、建瓯种源及本省遂川、武宁、黎川、铜鼓等种源具有较高的生产力,据9年材料估计,融水、锦屏等10个优良种源的树高生产量的遗传增益为15.36%-34.65%,胸径为17.63%-39.07%,材积为27.4%-60.74%。研究结果给本省各生态区分别提出了适宜推广的优良种源(区)。  相似文献   

6.
在吴县太湖孤山丘陵进行的55个产地杉木种源造林试验表明,种源间生长柱状、抗性、适应性状有显著的差异。种源选择增产效果显著。11年生时,广西融水,贵州锦屏,福建南平,四川洪雅、荣径,广东乐昌,广西那坡、浦北、信宜等种源丰产性好,适应性、抗性较强,小径材材积比本省对照杉木增加41.16~96.90m3/hm2,表型增益,遗传增益分别达46.5%~109.6%和13.3%~31.3%,可供当地营造杉木短轮伐(12~15年)小径材建材林选用。广西融水种源丰产性最佳,适应性强,是应推广应用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7.
杉木造林优良种源多性状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杉木种源两次全分布试验的13年生、16年生试验林的生长、材性测定资料进行系统研究表明,杉木种源间的树高、胸径、材积、木材比重、形数等性状都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其种源的遗传变异率在中等以上。从57个参试种源中,评选出贵州锦屏、福建建瓯、广西融水和福建崇安、浦城、大田、武平、南平共8个优良种源,其中贵州锦屏、福建建瓯为生长材质兼优的种源,广西融水、贵州锦屏、福建大田和南平为稳定性好的种源,村积遗传增益为41.7%~82.3%,生长性状与木材比重无显著的表型相关,但两者遗传相关呈负向,随林龄增加达到高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在吴悬太湖孤山丘陵进行的55个产地杉木种源造林试验表明,种源间生长性状、抗性、适应状的显著的差异。种源选择增产效果显著。11年生时,广西融水、贵州锦屏、福建南平,四川洪雅、荣径,广乐昌、广西那坡、浦化、信宜等种源丰产性好,适应性、抗性较强,小径材材积比本对照杉木增加41.16~31.3%,可发地营造杉木短轮伐(12-15年)小径材建材林造用。广西融水种源丰产性最佳,适应性强,是应推广应用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9.
自1976年开始,通过三次全分布区和一次集中分布区(中间)试验,历时11一15年,证明在福建杉木造林区杉木优良高产种源是:广西融水,贵州锦屏,福建邵武、南平、将乐、沙县、三明、建瓯、大田、永春,广东乐昌,江西安福,四川洪雅、邻水,广西那坡等种源,其材积遗传增益为9.05%——33.06%。福建省杉木优良种源区的范围,包括以武夷山杉岭的东南、玳瑁山以北、戴云山的西北、鹫峰山以西为界的北部分区和以华安新圩以上的玳瑁山东南、博平岭北端、戴云山南端为界的南部分区。其中,尤以闽江上游富屯溪、沙溪、建溪三流域中下游,海拔400m以下谷地丘陵地带的种源优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两次全分布区种源试验证明,杉木种源千粒重、发芽率、苗期及幼林期生长差异显著;生长性状与产地纬度呈现纬向渐变的趋势。根据种源主要性状变异,利用主分量分析方法,把广西参试的29个种源划成桂东源、桂北、桂西北和桂东南三个地理种群和种源区。以生长指标为主,选出广西各杉木造林区优良种源,如融水、融安、三江、那坡、金秀、隆林、贺县、锦屏、三都、从江、大田等,平均材积实际增益在20%以上。  相似文献   

11.
杉木种源幼龄期与成熟期生长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西省于1976年和1979年两次参加全国性杉木地理种源全分布区试验。据27年、9年和6年生试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幼龄期表现优良的种源到成熟期多数仍表现优良,说明了优良种源生产力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根据27年生材料研究结果,福建建瓯、广东乐昌、广西融水等种源属于持续速生型,江西种源属于后期速生型。排在前9位的种源是:福建建瓯、广东乐昌、广西融水、江西安福、江西全南、江西铜鼓、浙江龙泉、四川雅安、贵州锦屏。  相似文献   

12.
杉木二代优良种源造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杉木第二代种子园优良种源的种子育苗,在永春县营造二代杉木示范林,开展杉木良种推广应用,并在一都镇和坑仔口镇分别设置调查试验区,调查分析二代杉木幼林的遗传增益和集约造林的速生丰产效应。试验结果:1)杉木第二代种子园优良种源在永春推广造林具有较高的遗传增益,与普通种源的杉木相比,3年生树高生长量增长31.0%,胸径生长量增长52.1%;4年生树高生长量增长31.5%,胸径生长量增长45.2%。2)二代杉木幼林集约造林速生丰产效应明显,4年生幼林施肥比不施肥树高生长量增长33.3%,胸径生长量增长53.3%;高密度造林5年生二代杉木幼林蓄积量达到87.75 m3/hm2,年平均材积生长量达到17.55 m3/hm2,年平均产值达到15 795元/hm2。  相似文献   

13.
大岗山地区杉木优良种源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4.
福建第3代杉木种子园子代在广西造林的早期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建第3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种子园子代林在广西前3年的生长表现进行研究,以探究福建种源在广西造林初期的适应性及竞争力。结果表明,子代林生长量在不同试验点及不同林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3年生子代林在广西整体表现为林分胸径与单株材积均显著高于对照。3年生子代林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为3.57 m、4.46 cm和0.004 m^3,分别高于对照5.04%、11.66%和26.89%。子代林在广西生长表现良好,生长优势明显,其中融水苗族自治县国营贝江河林场的造林效果较好,可为广西进一步开展杉木育种研究和良种基地建设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和优质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5.
八个杉木地理种源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八个杉木不同地理种源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其染色体数目均为2n=12,其中广西融水杉木的核型公式为2n=22=22m(2SATs),其他种源第7对染色体为近中着丝粒,核型公式为2n=22=20m(2SATs)+2sm。核型类型为1B,第4对染色体短臂上有一对随体。融水杉木少数分裂相发现有一条B染色体,在研究中发现,同源染色体两成员长度差异对数多(核型杂合程度高)的种源,均系属于优良种源。而差异对数少的种源为一般种源(会同杉木除外),核型杂合程度的高低。可作为判定种源优劣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16.
全国杉木家系区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林科院先后于 1984年春、 1989年春两次参加全国杉木家系区域试验。方差分析表明 :提供家系的种子园之间以及种子园内家系之间各主要数量因子存在显著差异。对样本观测值进行标准化变换主成分分析 ,求出遗传综合指数 ,再聚类分析评价 :湖南靖州、江西赣南、广西柳州、贵州东南、福建三明、广东曲江种子园提供的家系生长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探讨福建省营造杉木、马尾松速生丰产用材林的地域选择、规划布局等,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最适宜区处于闽西北建瓯、建阳等21个县内,马尾松最适宜区基本上也处于闽西北区域内,但闽东南沿海也可适量发展。全省杉木、马尾松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规模以103.90一141.36万hm2为宜,其中杉木59.46一79.90万hm2,马尾松44.44一61.46万hm2。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收集了来自湖南、贵州、广东、浙江的杉木优良无性系 115个。通过方差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从中评选出 18个优良无性系。这 18个无性系不仅在原区域生长表现优良 ,而且在我省也有很强的生长潜力和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19.
对45个杉木种源进行人工伤口接种,测定其对细菌性叶枯病的抗住差异。测定结果平均感病指数在35.8—67.5之间,普遍发病较重;种源间差异显著。用标准差法把供试种源进行分类,结果表明:感病弱与感病强的种源均较少,大多数种源具有中等感病性。高产种源中大田梅山、建瓯房道种源表现出较强的抗性,且变异较大,是今后抗性选育值得重视的种源。  相似文献   

20.
杉木地理种源间杂交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杉木不同种源杂交表明,杂交亲本间地理位置(经、纬度)相差愈大,杂种优势愈明显。江苏×德昌杉、江苏×广西融水、江苏×广西玉林、江苏×贵州锦屏、江苏×湖南靖排的杂种后代,造林8~9年生时,蓄积比亲本(♀)高16.8~276.3%,比对照(优良林分子代或较好优树自由授粉子代)高14.9~257.2%,据此,认为在种源种子园中进行杂交,可进一步提高种源选择的增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