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旱地宽厢宽带种植模式示范简报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旱地宽厢带种植试验表明,在适当提高旱地分带轮作带宽的条件下,早地多熟种植能达到高产高效的效果,经济效益能成倍增长,旱地宽厢宽带种植模式在水源和交通条件较差的地方不宜发展。  相似文献   

2.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为探索玉米增产新技术,提高玉米产量,对玉米丹玉69进行不同种植形式及播种方式与产量关系的研究,明确大面积玉米生产关键种植技术,特设本试验。  相似文献   

3.
前言旱地分带轮作多熟种植,不仅是我国传统种植方式的发展,同时也是现代农业集约经营的较好形式。它是利用立体农业三维空间,在同一块田地上将多种作物科学组合分带种植,构成农田复合群体,获得多种产品,达到高功、高效。本试验研究系根据贵州现实对农产品的需求,纳粮、经、饲于一体,从理论与技术上以探明产量产值有效结合的不同组合形式,使各项效益同步发展,为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旱地分带轮作多熟制,从理论与技术方面作深入探索,为旱地农业提供最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与紧凑型玉米不同套作带距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套作带距对马铃薯与紧凑型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不同套作带距马铃薯产量不同,产量是从较小带距(1.33m)往较大带距(2m)依次递减的。带距小,马铃薯产量高,带距大,马铃薯产量低。带距不同,产量不同,要取得较高产量,套作带距不宜过大。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高产高效间套作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本地优良马铃薯品种“米拉”的脱毒种为主体作物,采用马铃薯套玉米问秋白菜、马铃薯问春大白菜套葱、马铃薯套唐菖蒲、马铃薯套半夏、马铃薯间折耳根、马铃薯套玉米间胡萝卜6种植模式,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套玉米问胡萝卜模式的投入产出效果最佳,其产投比和纯收入最高,分别2.937和1278.79元/667m^2,可大面积推广。马铃薯套玉米间秋白菜、马铃薯间春白菜套葱、马铃薯间折耳根投产比在1:2.1912—2.4071之间,可在城郊及集镇附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1987年始,研究了地膜玉米分带轮作套种马铃薯、豆类和光叶紫花苕的养用结合技术。以玉Ⅰ米高产高效栽培为目标,从耕作、播种、施肥等方面进行了产量效应、增产原因和经济效益分析,结合选用对路高产良种、配方施肥、适时茬口衔接、合理田间配置四项关键技术,形成了高寒山区地膜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7.
烟田免耕直播套种玉米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烟田免耕直播套种玉米的播种期、种植密度以及与烟稻轮作种植模式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烟叶采收后期。免耕直播套种玉米,烤烟和玉米共生期控制在15~20d,玉米种植密度控制在3500-4000株/667m^2,对前作烤烟产量不存在显著不利影响。相反能提高烟叶品质。烤烟套种玉米种植模式的总产值比现行的烟稻轮作种植模式总产值增收23.2%以上。并省工省时。  相似文献   

8.
在旱地采用本地马铃薯优良品种“威芋3号”脱毒种与普通杂交玉米、糯玉米、秋白菜、春白菜、葱、生姜、折耳根、胡萝卜等作物间套种植,进行马铃薯不同间套作高产高效立体种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投入产出效果最佳的模式是马铃薯套玉米间胡萝卜,其产投比和纯收入最高,分别达到2.6347和1155.00元/667m^2,适宜本地中海拔地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苜蓿轮作玉米后不同种植年限玉米生育后期叶片衰老特性,以金山27为试材,紫花苜蓿地为前茬,连续4年采用同一高产栽培方案种植玉米,吐丝期开始,每10 d 1次,测定不同层位叶片叶绿素、丙二醛( 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结果表明:苜蓿轮作玉米后,玉米产量随玉米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与种植玉米第一年相比,第二、三、四年产量分别下降了9.7%,13.6%和19.1%。苜蓿轮作玉米后,不同种植年限玉米吐丝后叶片衰老速率随玉米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且随生育进程差异增加。不同生育时期和层位春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随玉米种植年限增加而下降,吐丝后20 d到叶丝后40 d差异达显著水平,尤以穗位叶为甚。不同生育时期和层位叶片SOD和POD活性随玉米种植年限的递增均呈下降趋势,不同年限间SOD、POD活性随生育进程差异逐渐增加。不同生育时期和层位玉米叶片MDA含量随玉米种植年限增加而增加,且随生育进程差异增大,穗位叶最为明显。苜蓿轮作玉米后,随玉米种植年限的增加,玉米产量下降,生育后期叶片SOD、P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叶片衰老速率增大,尤以穗位叶为甚。  相似文献   

10.
对乌兰察布地区胡麻/大豆、胡麻/玉米、胡麻/马铃薯、胡麻/甜菜及胡麻/燕麦5种不同胡麻带田种植模式下作物生育期、经济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种胡麻带田种植模式中,胡麻/马铃薯带田中两种作物株高高低搭配合理,共生期短,减小了光热水肥的竞争,胡麻和马铃薯667m~2产量分别达到相应单作的69.1%和64.4%,土地当量值达1.33,胡麻/马铃薯的667m~2总产值比单作胡麻高649.8元,是当地理想的胡麻带田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1.
<正>马铃薯又称土豆、洋芋,在我县常年种植面积在1万hm2以上,它具有抗旱,高产、优质、高效、营养全等特点,是农村种植结构调整中的优选作物。镇龙镇是全县海拔最高的乡镇,也是马铃薯的主产区。经过多年种植,现将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选地整地选择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耕作层深厚、土质疏松的沙壤土或壤土。前茬避免是茄科作物,以减轻病害的发生,马铃薯与水稻、玉米等植物轮作增产效果较好。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将病叶、病株带离田间处理,深耕20~30cm,播种及时耕耙,达到耕层细碎无坷垃、田面平整无根茬,做到上平下实。  相似文献   

12.
辣椒是栽培较广的蔬菜作物,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大约16世纪传人我国,新疆有500年的种植历史。制干辣椒近几年在南疆大面积种植,是续加工番茄之后又一崛起的红色支柱产业。在目前的辣椒生产中,因各品种问抗(耐)病、虫性有所不同,加之种植过程中不注重轮作倒茬,各种病虫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邓伟 《种子科技》2000,18(1):43-43
六枝特区地处贵州西部,海拔1200~1400m,年平均温度13.5℃,大于、等于10℃的活动积温3373~4403℃。该地区春暖迟,秋旱早,要到4月底5月初才进入雨季,夏季较低温持续时间较长。因此,在该地区进行玉米制种采用覆膜栽培,以延长玉米幼穗分化前期时间,促进穗大粒多能获得高产。1 规范分带在秋种小麦时必须实行分带种植。配制单交种复合带距为150cm,其中小麦播幅为45cm,配制三、双交种复合带距为160cm,其中小麦播幅不超过55cm;空行幅带不少于110cm(套作玉米带)。该带前作须种绿…  相似文献   

14.
土壤水分是限制旱作农业生产的重要因子。采用等值线法分析6种不同前作模式下后茬大豆田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对其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进行比较,以期为筛选半干旱地区节水高效型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前作模式下大豆种植季土壤水分的时空动态变化相似,土壤贮水量均先降低后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土层深度的变化,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有一定的差异。其中,谷子→甘蓝→马铃薯→大豆轮作模式等值线密集,耗水速率快;玉米→甘蓝→马铃薯→大豆轮作模式等值线最疏松,左部等值线边缘数值大,土壤贮水量变化较小。各种植模式之间大豆生育期的耗水量差异明显,且不同种植模式下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显著。其中玉米→马铃薯→甘蓝→大豆轮作模式下大豆产量显著高于其他种植模式,达到3 767.39kg/hm~2,水分利用效率为12.83kg/(hm~2·mm)。因此,玉米→马铃薯→甘蓝→大豆的种植模式优于其他种植模式,是适宜半干旱地区的较好种植组合。  相似文献   

15.
杨建松  张邦琨  龚雪芹 《种子》2007,26(3):70-73
在黔西乌蒙山区的高海拔地区,采用不同的品种、密度以及分带套作的先进种植方式,通过对不同玉米品种不同发育期的田间小气候和生长动态的平行观测,探索不同玉米品种在超高产栽培中不同群体结构下光能分布特征与光能利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黔西鸟蒙山区的高海拔地区,适宜的玉米带距为1.5—1.7m,种植密度为4000—5000株/667m^2;品种以株型较紧凑的中杆大穗型杂交种3638为宜,在生长发育期间能更好地解决群体与个体的矛盾,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但目前光能利用率和气候资源利用率还相对较低,增产潜力非常大。  相似文献   

16.
玉米、马铃薯间套作模式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玉米与马铃薯间套作的4种不同方式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充分地利用了光热资源和土地资源,使地膜马铃薯与隔沟玉米的间作方式不但获得较 高的马铃薯产量(达到2.2万kg/hm^2),同时玉米也获得6900kg /h m^2的产量,而且地膜春马铃薯与卫中沟 鲜玉米春夏互套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利用本地区的二季不足、一季有余的生态特点,从而获得了十分可以同的经济效益,发展多熟种植,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很好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高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合理的高粱轮作制度,探索高粱在合理轮作条件下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2005年开展了宽厢宽带高粱的不同密度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宽厢宽带高粱的密度在6000株/667m^2时产量最高,产量可达205.79kg/667m^2,接近于普通净作高粱的大面积平均单产水平。说明采用宽厢宽带的分带轮作方式种植高粱在密度合理的情况下,同样可以取得较高产量,是值得推广的一种高粱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对分带轮作中影响小麦套作玉米复合产量的带宽、小麦、玉米及窝距4个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粮食型的典型模式为1.50m分带+小麦兴竹-号+玉米黔西4号+玉米窝距20.0cm;(2)粮豆型的典型模式为1.83m分带+毕麦10号+3行黄豆+黔西4号+窝距30.0cm;(3)兼用型为1.67m分带+毕麦10号+2行黄豆(或不种)+黔西4号+窝距23.3cm;(4)试验的最佳模式比其它模式平均每667m2增收粮食87.28kg,变幅为14.31~170.85kg;比其它模式平均增值113.46元/667m2,变幅为7.45~198.25元/667m2,选择最佳模式具有较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5)决定复合产量的关键因子是玉米产量,合理密植是玉米增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与紧凑型玉米不同套作方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马铃薯与紧凑型玉米不同套作方式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不同套作方式马铃薯产量不同,单套单和双套单两种方式马铃薯产量较高,而双套双和单套双马铃薯产量相对较低。带距相同,套作方式不同,产量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20.
种植适销对路的中药材品种,见效快、产值高。我国种植的药材约有1000种,常用的药材约400种,大面积栽培的约有300多种,适合北方大面积种植的有30余种。简单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