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鱼岛村工厂化养鲍成效高山东荣城市水产学校高瑞聚,冷文邮编264300山东荣成市大鱼岛村投资1000万元建成工厂化养鲍场,养成车间水体5400m2,育苗水体1000m2。1993年以来,共销售鲍鱼9.5吨,收入285万元,苗种及其他收入332万元,累...  相似文献   

2.
黄河鳖养殖基地是我省最大的黄河鳖养殖基地。位于郑州市荥阳县王村镇黄河滩区万亩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内的木楼村.项目规划:一期占地1350亩,预计先后共投资278077元,建成55个高标准日光温室,占地6万平方米,100个露天池塘1000亩,投资计划超过3000万元;二期预期占地800余亩,投资2000余万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黄河鳖繁育、  相似文献   

3.
《科学养鱼》2013,(1):48
近年来,山东省烟台市加快渔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以海参、鲍鱼、名贵鱼为代表的海珍品增养殖,取得明显成效。预计2012年全市海珍品养殖产量9万吨,产值90亿元,其中海参产量2.7万吨,产值63亿元。烟台市以海参、鲆鲽鳎、虾夷扇贝为主导品种,以底播增殖和工厂化养殖为主推技术,建成我国北方最大的220万米2工厂化高效养殖,海珍品底播养殖  相似文献   

4.
九孔鲍工厂化养殖应警惕缺氧暴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孔鲍(Haliotisdiversicolorsupertex…陆上工厂化养殖,由于养殖密度高,在生产过程中尤其是在夏季常发生鲍鱼繁地暴死,死亡无明显病征,死亡非常突然,常给业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养殖实践就鲍鱼缺氧暴死的死亡原因、死亡特征以及预防方法提出以下的一些看法,供从业同行交流参考。一、缺氧死亡的原因分析九孔鲍工厂化养殖是一种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方法,单位水体的载鲍量大,但水体中的溶解氧是有限的,因此极易造成鲍鱼缺氧。归结起来鲍鱼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缺氧死亡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l、养殖密度过大水体中…  相似文献   

5.
潮间带围塘网箱鲍鱼海参混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鲍鱼人工养殖迅速发展,其主要养殖方式有工厂化养殖、筏式养殖、海底底播 增殖和潮间带网箱养殖。前三种养殖方式不同程度存在成本高、风险性大、回捕率低的弊端 ,因而发展较慢。而潮间带网箱养殖具有成本低、风险小、回捕率高等优势。但这一养殖方 式仍存在着种类单一、物资器材利用率低、有效水体大部荒废等问题。根据这一情况,作者 依据鲍鱼、海参生活习性和特点,进行了鲍鱼、海参混养试验,发现在同一网箱内养殖以上 两个种类,既可以充分利用有效水体和养殖器材,又能促进生长,而且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单 一鲍鱼养殖。通过两…  相似文献   

6.
唐政忠 《海洋渔业》1986,8(4):181-181
最近,我国最大的鲍鱼育苗场在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大龙塘村海边建成。  相似文献   

7.
东南西北     
东南西北山东省莱州市对虾育苗增殖场建成全国大型水产苗种繁育场山东省莱州市对虾育苗增殖场,走科技兴场之路,仅仅两年,变成了闻名全国的大型综合性水产苗种繁殖场。该场有7000立方水体,1992年,场领导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了多元化,系列化水产品苗种繁育计划,...  相似文献   

8.
在广东海洋大学东海岛海洋生物研究基地,模拟研究了杂色鲍(Hallotis diversicolor Reeve)与灰叶马尾藻(Sargassum cinereum)、细基江蓠繁枝变种(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 var.Liui)生态混合养殖效果,分析了2种海藻对养殖水体中氮盐、磷盐的控制作用以及杂色鲍、2种海藻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鲍鱼与这两种大型海藻混合养殖,可明显提高鲍鱼的成活率,降低养殖水体中氮、磷盐含量,从而改善鲍鱼养殖环境。单种养殖的鲍鱼病死率是混养病死率的1.92倍。低密度混合养殖时,鲍鱼生长率较高。鲍鱼混合养殖水体中的氮盐、磷盐含量均明显低于单种养殖的,细基江蓠繁枝变种比灰叶马尾藻具有更强的吸收氮盐与磷盐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发展扇贝人工养殖,一九七九年我厂利用海带育苗室的育苗池进行浅水培育扇贝苗试验,获得成功.在100立方水体中育出0.8~1毫米稚贝700万个,平均每立方水体出苗70,000个.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育苗的方法与结果(一)饵料培养利用育苗室光线较强的十五个池子做饵料培养.饵料种类为小新月藻和扁藻两种.培养时利用室外竹帘和布帘把光照控制在  相似文献   

10.
南美白对虾的工厂化养殖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于2000年在北海市郊的鲍鱼养殖基地进行了南美白对虾的工厂化养殖实验,希望探索出一种新的对虾健康养殖模式,以推动本地区的对虾养殖业向集约化、科技化、高效益的方向发展。我们根据南美白对虾在养殖水体中立体分布的特点,采取分级养殖、控制水温、机械增氧、科学投饵及病害防治等措施。在总水体面积为800m2的40个水泥池中进行养殖,经过130天饲养,共产南美白对虾 1155kg,平均每立方水体产虾 1.6kg。 一、试验条件 1.试验池条件:试验地点在北海市冠头岭鲍鱼养殖基地,选用第一和第二车间,每个车间均…  相似文献   

11.
蔡俊鹏  程璐 《水产科学》2006,25(6):275-279
从汕尾健生鲍鱼场养殖水体和九孔鲍肠道中共分离筛选到25株弧菌,其中14株来自成鲍肠道,11株来自养殖水体,并对它们产多种胞外酶的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78.6%的肠道弧菌能分泌蛋白酶,21.4%能分泌脂肪酶,64.3%能分泌卵磷脂酶或淀粉酶,92.9%能分泌明胶酶;水体中的弧菌63.6%能分泌蛋白酶,54.5%能分泌脂肪酶或明胶酶,72.7%能分泌卵磷脂酶,100%能分泌淀粉酶。同时筛选出5株胞外酶分泌能力超强的菌株,除分泌蛋白酶能力最强的弧菌(Bh14)来自鲍鱼肠道外,其余分泌其它4种胞外酶能力最强者(Sh05、Sh03、Sh11、Sh08)均来自养殖水体。研究还发现来自水体的弧菌分泌多种胞外酶能力强于来自肠道的弧菌。由此提示,应用有益微生物以改善鲍鱼肠道中的菌群结构,可能会提高鲍鱼饲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激光杀灭鲍鱼壳面的苔藓虫效果明显附着在鲍鱼壳面的苔藓虫是人工筏式吊养鲍鱼的主要敌害生物之一,其大面积被覆鲍壳可导致小规格鲍鱼大量死亡。而且,营附着生活的苔藓虫种类具有角质或石灰质虫室,抗药性较强。经各种试验,  相似文献   

13.
毛主席教导我们:“不搞科学技术,生产无法提高。”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我国海产贝类人工育苗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育苗品种有所增加,不少社队水产养殖场依靠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展了人工育苗工作,全国育苗单位多达几十个。在去年全国海水养殖经验交流会议的推动下,贝类人工育苗获得较快发展。有些品种的人工育苗已用于生产。山东省贻贝人工育苗一立方水体出苗率达一百多万粒,最高达三百来万。利用藻类育苗室进行贝类人工育苗和土池育苗的经验,取得初步成效。广东的华贵栉孔扇贝,福建的杂色蛤仔、山东的青蛤,都获得了成功。鲍鱼、珍珠贝、泥蚶、牡蛎、缢蛏、栉孔扇贝、翡翠贻贝等人工催产、受精、孵化和培育率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4.
养殖方法及其现状随着鳗鱼养殖业的发展,过去均为露天池养殖,现在养鳗转为室内加温饲养管理方法也得到很大的改善。最初室内加温池流水养鳗,每天换水量为2—3次。为了减少生产成本费用,现在养鳗均采用半流水或静水养鳗,每天的换水量不足50%。这一方法用水量减少,但水体中混浊物增多成为解决的问题之一,与此同期设置了沉淀水槽和过滤槽等水质净化装置。据不完全统计静冈县浜名湖地区约百家养鳗饲育方法的调查,露池方式和室内加温式养鳗比例为2:8,而后者占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省海水增养殖业有很大发展,已修建数目可观的对虾和海珍品(扇贝、海参、鲍鱼)等各类育苗室,每年可提供大量对虾、海珍品各类苗种。今后,随着海水增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各类育苗室还将不断增加,育苗规模也将逐年扩大。  相似文献   

16.
筏式养殖是我国北方地区皱纹盘鲍的主要养殖方式之一,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鲍鱼生长速度慢、养成周期长(3年)、海上成活率低(70%左右)、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性大。大型海藻和贝类套养对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生物修复作用,在增强了养殖水体的自净能力的同时,提高了鲍鱼品质,减少了疾病发生,降低了生产成本,缩短了养殖周期,提高了海区养殖的经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寿光县濒临渤海莱州湾,发展养殖对虾的条件十分优越,自1980年来,已建成9公里围滩大坝、5,000亩石砌坡精养池和5,000亩粗养池;还相继建成拥有800立方米水体的对虾人工育苗室以及扬水站两处。  相似文献   

18.
正当以低坝高网、围塘蓄水、浅海网箱为主的海水养殖在宁波蓬勃发展之时,另一种新兴的养殖模式——工厂化养殖,也在宁波悄然兴起。  去年宁波市先后开展了奉化的工厂化鲍鱼养殖,象山的工厂化俄罗斯鲟养殖、宁海薜岙的工厂化牙鲆养殖。目前,各养殖品种长势喜人, 6、 7月份即可上市,前景非常诱人。  工厂化养殖符合发展高效农业的要求,也是未来水产养殖的发展方向之一。其主要特点:一是节地,据介绍, 100立方水体就相当于 6亩精养塘的产量;二是节能,采用封闭循环式养殖,处理 1吨水用电量由原 300~ 1000瓦下降到 5瓦左右;三…  相似文献   

19.
陈庆芳 《水产养殖》2002,(3):13-14,16
沉箱养鲍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养殖模式,它是用钢筋水泥混凝土制成圆形或方形箱体,放置于礁石底质的低潮区至大潮低潮线下水深0.5米左右的海域,将鲍鱼苗种投放箱体内,实行定时投放饵料和清理沉箱的半人工养殖方式。其投资少,易操作,养殖周期短,产品接近天然鲍鱼,市场竞争力强,因而易于推广。圆形沉箱与方形沉箱对比,前者具有两个优点,一是防浪性能好,可减少任何方向波浪对它的冲击力;二是水体上下交流快,有利于鲍鱼的生长。因此,本文重点介绍圆形沉箱养殖杂色鲍的技术要点。1养殖海区的选择应选择岩礁密布,底部较平…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鲍鱼人工养殖迅速发展 ,其主要养殖形式有工厂化养殖、筏式养殖、海底底播增殖和潮间带网箱养殖。前三种养殖方式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成本高、风险性大、回捕率低的弊端 ,因而发展较慢 ,而潮间带网箱养殖具有成本低、风险小、回捕率高等优势 ,发展速度和规模也较快 ,群众接受能力较强。但这一养殖方式仍存在着品种单一、物资器材利用率低、有效水体大部荒废等问题。根据这一情况 ,作者依据鲍鱼、海参生活习性和特点 ,对鲍鱼、海参等品种混养进行探讨和研究。经试验发现在同一网箱内养殖两个品种 ,既可以充分利用有效水体和养殖器材 ,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