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根据2004—2005年田间试验资料,通过对玉米径粗及影响径粗的各生育期相对湿度、日照、降水等气象条件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相对湿度、日照、降水等条件对玉米径粗的影响.结果发现,生殖生长期的气象条件是影响玉米径粗的关键要素,其中总日照、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降水量等气象因子对玉米穗粒的形成、干物质的积累和运输及径粗的影响较为突出.一定范围内,日照越充足,玉米径越粗;相对湿度和降水量越大,玉米径越细.  相似文献   

2.
玉米秃尖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影响玉米秃尖长度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了影响吉林省中部地区玉米秃尖的主要时期和主要气象因子:抽雄至8月上旬子粒发育期的降水;建立了各主要时期降水与玉米秃尖长短的定量模式。同时,确定了玉米秃尖与温度、降水、湿度匹配指标。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气象条件对农作物产量的作用,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作物产量受到的影响,利用1951-2013年丹东地区气温、0 cm地温、降水、相对湿度、日照、蒸发资料,分析丹东地区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利用2002-2012年丹东玉米年平均每667 m2产量和气象要素资料分析丹东玉米产量受气象条件的相关影响.结果表明,1951-2013年丹东地区气温、0 cm地温变化呈上升趋势,降水、相对湿度、日照、蒸发的变化呈下降趋势;相对湿度和丹东玉米产量的变化呈负相关,气温、0 cm地温、日照、降水、蒸发和丹东玉米产量的变化呈正相关,其中气温和丹东玉米产量的相关度最高.建立气温、0 cm地温、降水、相对湿度、日照、蒸发对丹东玉米产量的回归预测模型,预测模型对丹东玉米产量模拟值和实测值的相关度高达0.9496.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产量与各生育阶段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分析,研究宁夏灌区气候条件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日较差、≥10℃平均积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降水量、总日照等气象因子对玉米干物质的积累及产量有较大影响。其中,平均相对湿度及平均降水量对玉米生殖生长期的影响较为明显;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总日照等气象要素对玉米全生育期的生长影响非常重要。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日照越充分,玉米产量越高;降水量和相对湿度越大,玉米产量越低。  相似文献   

5.
宁夏中北部灌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玉米种植区域广泛,但玉米秃尖现象比较普遍,常造成玉米减产,因此加强灌区玉米秃尖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利用灌区4个站点的多年气象数据和作物生育状况观测记录年报表,运用相关分析方法和回归分析方法对玉米秃尖比与气象条件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气象因子影响玉米秃尖比最关键的时期分别是8月上旬、7月下旬、7月中旬,对应的关键生育期是抽雄期、开花吐丝期、灌浆前期;影响玉米秃尖比的关键气象因子为7月中旬~8月上旬平均温度、日最高气温≥32℃的天数、累计日照时数;建立玉米秃尖比与关键气象因子的多元回归模型,验证效果较为理想。研究结果深入分析了气象条件影响灌区玉米秃尖比的关键时期和关键因子,并通过建立模型对玉米秃尖比进行预测,为指导农业生产和农田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影响秃尖长的各生育阶段气温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拔节期—成熟期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日较差、≥10℃平均积温等气象因子对玉米小穗分化、干物质的积累和运输及秃尖长的影响更为突出。一定范围内,拔节期—乳熟期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日较差等越低,且拔节期—吐丝期≥10℃平均积温越高,秃尖就会越长,则产量越低;反之,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7.
气象条件对濮阳市玉米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濮阳市39年气象资料中的温、水、光为分析依据,分析了气象条件对濮阳市玉米生产的正负影响.认为气象条件对当地玉米生产的有利影响为:①5月25日-9月9日≥10℃活动积温在2700℃.日以上,满足早、中、晚熟玉米品种的需要.②6月中下旬日平均日照时数为8 h,是全年日平均日照时数最多的时段,对玉米幼苗生长有利.③灌浆期降水量大,满足于物质积累所需水分.气象条件对玉米生产的不利影响为:①麦收前后多睛热天气,出现干旱少雨的年份较多,给夏玉米播种带来一定困难.②拔节到抽穗容易形成"卡脖旱".③玉米拔节到开花期光照强度和日照时数不足,易造成授粉不良,果穗秃尖.  相似文献   

8.
<正>各农区农业气象条件分析东北、内蒙古:周内,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北部日照偏多,降水量有10-25毫米,良好的气象条件利于一季稻孕穗抽穗、春玉米开花吐丝和大豆开花结荚。辽宁大部出现明显降水天气,旱区旱情基本解除。西北、华北、黄淮:大部以晴好天气为主,气温偏高2℃-4℃,日照充足,利于玉米、棉花等作物生长发育。华北东  相似文献   

9.
以安阳市1979—2008年30年中的5月降水、光照等气象资料与安阳市同时期小麦平均产量资料为依据,分析了小麦生育后期(5月)气象条件对安阳市小麦产量的影响,认为气象条件对小麦产量的有利影响为:5月日照百分率>55%,降水量<45 mm;不利影响为阴雨寡照,月降水量>70 mm,月日照百分率<55%。针对小麦减产原因提出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移栽期对晋北地区鲜食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不同移栽期对晋北地区鲜食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通过设置4月27日、5月3日、5月9日3个不同移栽期,分析比较各移栽期对玉米成活率、生育进程、穗长、穗粗、秃尖长、鲜穗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移栽期的推迟,移栽苗成活率显著提高,各生育进程缩短,整个生育期缩短;株高、秃尖长呈增大趋势,且差异显著;茎粗增长速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穗长、穗粗、鲜穗产量差异不显著。就产量构成因素而言,不同移栽期主要是通过鲜穗粒质量的增加弥补秃尖长差异显著对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根据近50a来气象观测资料、玉米生育期观测和玉米产量资料,分析认为该市玉米生产气象条件的优势为:①6~9月≥10℃活动积温在3000℃.日以上,完全满足早、中、晚熟玉米品种的需要。②6月中下旬日平均日照时数为8h,是全年日平均日照时数最多的时段,对玉米幼苗生长有利。③灌浆期降水量大,满足于物质积累所需水分。玉米生产气象条件的劣势为:①麦收前后多晴热天气,出现干旱少雨的年份较多,给夏玉米播种带来一定困难。②拔节到抽穗容易形成“卡脖旱”。③玉米拔节到开花期光照强度和日照时数不足,易造成授粉不良,果穗秃尖。  相似文献   

12.
刘敏 《现代农业科技》2006,(17):118-119
根据近50a来气象观测资料、玉米生育期观测和玉米产量资料,分析认为该市玉米生产气象条件的优势为:①6~9月≥10℃活动积温在3000℃·日以上,完全满足早、中、晚熟玉米品种的需要.②6月中下旬日平均日照时数为8h,是全年日平均日照时数最多的时段,对玉米幼苗生长有利.③灌浆期降水量大,满足于物质积累所需水分.玉米生产气象条件的劣势为:①麦收前后多晴热天气,出现干旱少雨的年份较多,给夏玉米播种带来一定困难.②拔节到抽穗容易形成"卡脖旱".③玉米拔节到开花期光照强度和日照时数不足,易造成授粉不良,果穗秃尖.  相似文献   

13.
玉米空秆,就是指不结穗或结穗不结子粒的玉米。秃尖是指玉米果穗顶部不结实的现象,也叫秃顶。玉米空秆、秃尖是玉米生产中常见的现象。安阳县玉米空秆、秃尖发生率一般为15%-20%,严重地块高达30%以上,发生面积6667hm^2,对玉米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已形成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贵州不同生态区玉米产量性状与气候因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贵州省东部地区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高温逼熟现象,继而影响到这些地区玉米的高产栽培的问题,以2003-2007年国家级西南玉米组品种区域试验结果为材料,分析了玉米产量性状在贵州5个生态条件下的反应.结果表明,各生态区经济性状的表现差异不大,空秆率在铜仁和遵义占一定比例,秃尖长的变异系数表现最大;百粒重是影响产量的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通径系数为1.35827,秃尖长与空秆率对产量起间接作用.产量的形成与花后日平均最高温的关系最密切,表现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87116.分析表明,通过品种、播期的调控措施可以做到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发挥区域优势,实现玉米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5.
该文利用靖远县2016年4-9月18个乡镇逐日气温、降水资料以及靖远县气象局逐日日照资料,统计分析了2016年靖远县春玉米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及其影响.结果表明:2016年靖远县春玉米生育期期间,除中后期降水略有偏少,大部分旱作区出现干旱外,全县温度略偏高,光照充足,前期雨量充沛,对玉米生长发育有利,中后期雨量偏少,对旱作区玉米生长发育不利.整体来说,在玉米生长的整个生育期内,温度偏高,雨量略偏多,日照略偏少,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利多弊少.  相似文献   

16.
洪涝灾害对夏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素琴  王成业 《农技服务》2009,26(12):115-115,120
进行了人工模拟拔节期和抽雄期田间洪涝灾害对夏玉米生长状况、产量构成因素和最终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洪涝灾害对夏玉米成株密度、果穗长、果穗粗、粒重和产量的影响较明显,最终使产量降低;而对秃尖长、秃尖率和百粒重的影响不明显;对株高的影响拔节期较明显,抽雄期相对较轻,积水时间过长则影响明显。总体上,洪涝发生愈早对玉米最终产量影响愈重,因此早期田间积水时更应及早排水,减少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资》2014,(39):14-14
<正>农区农业气象条件分析东北、内蒙古:大部地区气温偏低2-4℃,部分偏低4-6℃,其中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大部出现霜冻,此期秋收作物已普遍成熟,低温霜冻对秋粮基本无影响。东北地区中南部出现较明显降水过程,降水量有10-30毫米,不利于春玉米、大豆、水稻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水溶性硅肥(途保佳)对玉米抗逆性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水溶性硅肥不仅可使玉米茎秆变粗,基部1~5节节间距缩短,气根数增加,玉米的抗逆性和抗倒伏能力增强,而且还能增加玉米穗长,降低玉米秃尖率,抑制秃尖长,提高千粒重,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在玉米小喇叭口期和大喇叭口期分别亩施60 mL水溶性硅肥增产效果最明显,增产率可达9.69%。  相似文献   

19.
不同玉米组合穗部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0个玉米组合的7个穗部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7个玉米穗部性状中,秃尖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5.03%;穗粗、穗长、出籽率、穗重与产量呈正相关,穗行数、秃尖、百粒重与产量呈负相关;穗重、穗行、秃尖三个自变量对产量的影响可以建立线性数学模型y=1.354+0.859x1-0.005x2-0.074x3,其中穗重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综上所述,在杂交玉米组合的筛选过程中应首先关注玉米穗重,在此基础上兼顾穗行、秃尖、穗粗、出籽率等其他性状建立适当的性状指标评价系统,才能实现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20.
洪涝灾害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人工模拟拔节期和抽雄期田间洪涝灾害,研究了其对夏玉米生长发育、产量构成因素和最终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洪涝灾害对夏玉米成株密度、果穗长、果穗粗、单株籽粒质量和产量的影响较明显,最终使产量降低;而对秃尖长、秃尖率和百粒重的影响不明显;对拔节期株高的影响较明显,对抽雄期的影响相对较轻,积水时间过长则影响明显。总体上,洪涝发生愈早对玉米最终产量影响愈重,因此,早期田间积水时更应及早排水,以减少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