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高州市三个试点开展橄榄“粤榄18”品系适应性试验,结果如下:利用8~9年生橄榄改接第4年及1年生砧木嫁接后第9年, 其平均单株产果量达22.9kg,单株平均增产15.1kg,产量增益216.82%;平均单位树冠投影面积产果量达0.77kg/m2,平均增产200.01%;试点间单株产果量和单位树冠投影面积产果量的变异系数(CV)分别接近或小于试点内的CV;平均冠幅生长量改接株接近不改接的植株,但1年生砧木嫁接株的比对照大18.75%。“粤榄18”嫁接亲和性较好,生长较快,丰产性好,立地适应性强,是一个值得在生产上大力推广的优良品系。  相似文献   

2.
橄榄优良品系扩大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高州市大坡镇、古丁镇以及茂名市八一林场三个试点开展橄榄优良品系嫁接扩大试验,嫁接后第3,4年的结实及生长结果如下:(1)无性系间单株产果量、单位树冠投影面积产果量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树高、径粗和冠幅在有的试点达极显著差异、有的试点无显著差异,表明无性系间结实存在着遗传差异,通过无性系测定选择的高产无性系有效。(2)对单株产果量、单位树冠投影面积产果量的多重比较结果,3个试点一致表现为G18无性系的两项结实指标值均显著高于其他参试无性系,进一步证明G18是一个真正优秀的高产无性系,对立地变化有很强的适应性。大树换接的平均单株产果量达15.04kg,一年生砧木嫁接达2.30~9.10kg。(3)橄榄无性系结实的广义遗传力很高,达0.961~0.969;当选择率为0.1时,结实遗传增益达16.36%~68.25%,入选率为0.11~0.14时,结实现实增益达59.36%~108.74%。(4)G18无性系结实的主效(Gi)在各试点均明显高于其他参试无性系,达0.4250~0.7176,其无性系与年份互作效应(δ^2cw)小,互作效应方差的变异系数(iCVCW)为0~5.89%,表明G18无性系的丰产性极佳且稳产性好,对年份间的气候条件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在茂名市国营八一林场营建橄榄基因库的方法及管理措施,并于2006年对基因保存库的成活率、生长量、结果株率、单株产果量、单位树冠投影面积产果量、果实性状等作了调查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采用苗圃嫁接成活苗上山造林及上山定砧后嫁接相结合的方法可加快橄榄基因库的营建;(2)基因库收集了广东主要橄榄栽培区7个县(市)11个农家品种81个优良单株,移栽及嫁接株共保存1 210株,保存率达95.65%,无性系结果比例达79.01%;(3)2002~2004年嫁接成活率为50.46%~80.05%,接株年均生长量树高0.7~1.0 m,径粗2.2~2.9 cm,冠幅0.8~0.9 m。总体结果株率、平均单株产果量和平均单位树冠投影面积产果量在嫁接4 a后分别为89.23%、1.11 kg和0.111 kg/m2,嫁接3 a后分别为69.61%、0.37 kg和0.054 kg/m2,嫁接2 a后分别为51.74%、0.15 kg和0.032 kg/m2;(4)橄榄单果质量4.63~12.64 g,果纵径2.63~4.00 cm,果形指数1.25~1.94,可食率78.51%~86.82%;(5)综合分析结果评选出g14、g18、g20、j1、p10、p8、g15、g2、g24、g27、x3、x4、x5、x6、g21、g32、g16、g33、g19、d15、d16、d7等22个为较优良无性系,其中又以g14、g18最优。  相似文献   

4.
将广西八角优良农家品种在1996~1997年推广造林中进行了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8年生柔枝红花八角、柔枝淡红花八角、柔枝白花八角三个品种单株产果量分别为18.7kg、17.8kg、17.3kg,比普通红花八角(对照)单株产果量12.6kg分别高48.8%、41.8%、37.6%;19年生柔枝红花八角、柔枝淡红花八角、柔枝白花八角三个品种单株产果量分别为23.4kg、21.3kg、21.4kg,比普通红花八角(对照)单株产果量14.8kg分别高58.1%、43.8%、44.8%,宜在桂东南及周边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山杏高接良种仁用杏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当地山杏林效益低下问题,研究提出了山杏高接良种仁用杏的“十刀法”嫁接技术,并从园址选择、品种布局、授粉树配置、接穗采集与贮藏、嫁接时期、接穗制作、砧木选择与处理、接后管理等方面总结了一整套高接换优技术措施,其嫁接株成活率达98.6%,接穗成活率85.5%,接后第3~5年3年问单株总产杏仁1168g(每公顷产杏仁2842.95kg)。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遵化市部分实生老栗树产量极低、存在部分低产栗园等问题,于2012年在遵化市马兰峪镇魏进河板栗园进行了低产板栗树高接换优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改接燕山早丰、遵化短刺和紫珀等优良品种,嫁接成活率达到了97.6%~98.2%,改接当年3个品种单株产量分别为1.77kg、1.83k和1.84kg,极显著高于对照;改接第2年3个品种单株产量分别为3.0kg、3.2kg、2.8kg,极显著高于对照,其中以改接遵化短刺产量最高,实现了改接当年丰产、第2年高产。  相似文献   

7.
义乌——37号乌桕优株是在1980年决选出来。通过1981年嫁接繁殖和1982年栽植,于1987年随机调查单株平均产量为2.12 kg,平均每平方米树冠面积产籽达0.67 kg,超过优株标准0.5 kg的33.1%。含蜡率达42.3%,全籽总含油率达46.2%。  相似文献   

8.
油茶高产栽培系列技术研究———配方施肥试验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油茶优良无性系成林和幼林为材料,通过随机区组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对油茶优良无性系成林和幼林产果量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油茶成林对产果量最大的影响因子是施肥总量,其次是微量元素肥、施肥频率和施肥配比;较合理的施肥配比组合应为:施肥总量(200 kg·hm-2) 微量元素肥(Zn 10 g·株-1) 施肥频率(连续3年施肥) 施肥配比(5∶1∶5),增产幅度可达58.69%.油茶成林鲜果出籽率最大影响因子是微量元素肥、其次是施肥总量,施肥配比和施肥频率;而每500 g鲜果数最大影响因子是施肥配比、其次是微量元素肥、施肥频率和施肥总量等因子;油茶优良无性系新造幼林施肥也能明显提高油茶单株产果量,其中以间年施肥、每年施肥量为N∶P2O5∶K2O为2∶1∶2;平均单株产果量达1.16 kg,比对照增产136.4%.增施磷肥能明显促进油茶幼林早期挂果.配方施肥对油茶幼林鲜果出籽率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给千年桐无性系高效栽培繁育提供参考,以湘南地区千年桐8年生优树为采穗母树,以千年桐播种苗为砧木,研究嫁接方法、砧木苗龄和高度、套袋、接穗成熟度等5个因素对千年桐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年生砧木芽接、切接、劈接的成活率分别为65.00%、53.33%、36.67%,芽接的成活率与劈接有显著差异,与切接无显著差异。1年生砧木的平均嫁接成活率为47.9%,2年生砧木为23.33%,1年生砧木芽接、劈接、切接的成活率与2年生砧木均有显著差异。20、30、50 cm高1年生砧木的切接成活率分别为53.33%、65.00%、40.00%,30 cm砧木的嫁接成活率与50 cm砧木存在显著差异,20 cm砧木与30 cm砧木和50 cm砧木的切接成活率均无显著差异。1年生砧木套袋的平均嫁接成活率为51.67%,不套袋的为39.44%,1年生砧木套袋切接成活率与不套袋切接有显著差异。1年生砧木半木质化绿色枝、木质化绿色枝、褐色老枝的平均嫁接成活率分别为46.92%、29.83%、16.83%,芽接、切接、劈接时3种接穗间平均嫁接成活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整套嫁接技术的最优组合为芽接+1年生砧木+套袋+半木质化绿色枝,嫁接成活率最高可达80%。  相似文献   

10.
为改善传统野生铁核桃的嫁接技术,在玉溪市开展了野生核桃嫁接改造技术的研究。试验表明:在立春以后,以40-150cm高度锯干作砧,用1年生健壮穗条插皮接的方法嫁接,并预留抽水枝及锯口覆以消毒的干锯末嫁接最好,该技术使野生铁核桃嫁接成尖率从42.5%提高到87.9%。嫁接后的树木2-3年形成大的树冠,第3年开花结果,第5年进行盛,6年株产平均可达7-8kg。  相似文献   

11.
橄榄优质丰产稳产是一系列技术措施综合运用的结果,必须从选地建园开始抓好每个环节,高标准建园是基础,选择良种是关键,适合的栽培管理和适时的病虫害防治是保证。丰产稳产的栽培技术在于调控好树冠,培养适时抽生,节间短和粗壮的优良秋梢结果母枝,选用适当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枝梢及促花保果。  相似文献   

12.
橄榄丰产、稳产需要一系列的综合技术措施,合理的施肥方法是其中的重要环节.2004年至2006年,在揭东县白塔镇瑞联橄榄示范基地对橄榄园进行5种不同肥料配比及施肥次数的试验,结果显示:处理D的单株结果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A、B、C、E处理的产量比较,其增产幅度分别为23.89,19.31,13.52,12.90 kg.D处理在肥料组成和施肥时间上更符合橄榄的结实、发育规律,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橄榄开花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在广东揭东县进行了橄榄开花前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提高橄榄座果率的效应依次为:赤霉素>核苷酸>多效唑>硼砂。赤霉素对橄榄座果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10 mg/L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座果率增加达27.4个百分点。核苷酸能够提高座果率,以400 mg/L最佳,座果率增加达13.3个百分点;在50~800 mg/L范围内,产量随着浓度增加而提高。多效唑抑制橄榄的营养生长,减少开花量,座果率以2 000 mg/L处理最好,增加达15.9个百分点;硼砂对橄榄座果率提高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橄榄星室木虱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橄榄星室木虱在广东省潮阳市的苗圃1年发生8代,林间1年发生6代,若虫5龄,以成虫在冬梢芽缝及树皮缝隙等处越冬。该虫具有明显的趋嫩性。  相似文献   

15.
为改善传统野生铁核桃的嫁接技术 ,在玉溪市开展了野生核桃嫁接改造技术的研究。试验表明 :在立春以后 ,以 40 15 0cm高度锯干作砧 ,用 1年生健壮穗条插皮接的方法嫁接 ,并预留抽水枝及锯口覆以消毒的干锯末嫁接最好 ,该技术使野生铁核桃嫁接成活率从 42 5 %提高到 87 9%。嫁接后的树木 2 3年形成大的树冠 ,第 3年开花结果 ,第 5年进入盛产期 ,第 6年株产平均可达 78kg。  相似文献   

16.
幼龄橄榄开花结实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0年在高州对幼龄橄榄开花结实进行调查,结果如下:春梢萌发期不同,成花株率、成花梢率、每梢花穗数和中穗花蕾数相差相当悬殊,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萌发的春梢,其各种成花指标均居最高;成花株率、成花梢率、每梢花芽数、每梢存果穗数、每梢存果数随树龄的增大而明显增加;不同农家品种橄榄的成花挂果特性有很大差异,要提高橄榄园产量,选用优良品种是关键;母枝粗壮,枝上叶片浓密、较大、浓绿色、厚而硬的榄树,有利于成花挂果,其各种成花指标较高;花芽数、中穗花蕾数与结果母梢径粗分别呈极显著正向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31和0.916);经营管理水平高低对橄榄成花有显著影响,特别是立地条件较差的榄园,精细管理更显得迫切与重要,应及时对树体的养分供应及营养生长进行适当的调控。  相似文献   

17.
惠园橄榄扦插繁殖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年度对惠园橄榄品种扦插繁殖的生根及生长能力与插穗年龄、生根促进剂、扦插时间、扦插基质、插穗长度等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扦插后50d开始形成不定根;②插穗年龄、生根促进剂、扦插时间、扦插基质和插穗长度对插穗的生根及生长能力都有显著影响;③选用2年生已充分木质化的枝条作插穗,激素以100×10-6IAA+IBA浸基24h效果最好,基质以细河沙+黄心土(1∶1)为佳,成活率可达89 6%。  相似文献   

18.
调查得知,潮汕地区橄榄害虫种类共有23种,其中重要害虫10种;主要害虫3种,即橄榄星室木虱、小直缘跳甲、橄榄锄须丛螟。文章描述了橄榄害虫发生情况和3种主要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并分析了害虫发生严重为害的原因,提出了适宜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在高州市对G18品系开花结实过程进行观察,结果如下:G18品系从4月15日开始开花,至5月15日开花全部结束,前后持续30d,平均开花持续期为17d,花期与G20、G26和G17三个无性系基本一致;在5月初陆续形成幼果,6月中旬果实大小已基本稳定,果实膨大过程具体可分为幼果形成期、果实快速膨大期、果实平缓膨大期和采实稳定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