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网络营销情景下,消费者在进行购买决策时对心理和情感层面的感知依存度很高,通过对消费者交易心理契约、关系心理契约与感知风险、网络信息以及重复购买行为之间的关系假设,并对这些变量进行分别测量的关系验证后发现,关系心理契约主要通过影响消费者的网络信任来影响重复购买意向,而交易心理契约尽管同样主要是通过网络信任来影响重复购买行为意向,但其对网络信任的影响度要低于关系心理契约。从这一点来看,加强关系营销是提高网络营销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城镇居民购买绿色食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问卷调查搜集的数据为基础,对绵阳市城镇居民在绿色食品消费行为进行研究,通过运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消费者的受教育程度、职业、个人月收入、身体健康状况、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度和对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效果评价等6个因素是影响消费者是否购买绿色食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购买行为及地区差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选择我国东中西地区的山东、湖北和四川三省的济南、泰安、武汉、孝感、成都和攀枝花6个大、中城市消费者进行绿色食品认知度和购买行为的问卷调查,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和Logistic计量模型分析,找出影响消费者购买绿色食品的主要因素及地区间存在的主要差异,提出相关的研究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领下,"绿色消费"浪潮席卷而来,绿色食品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该研究以计划行为理论(TPB)为基础,引入健康意识、社会影响2个变量对原模型进行扩展,认为健康意识、社会影响分别对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施以正向影响,并间接影响消费意向;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对消费者绿色食品的购买意向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即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能够共同解释行为意向。  相似文献   

5.
基于北京市、西安市消费者实地调查数据,以可追溯猪肉为例,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和二元Probit模型,分析信息源信任对消费者食品购买行为,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的认知度整体不高,只有32.68%的人知道可追溯食品,购买过可追溯猪肉的比例更低,只有12.53%的人购买过;电视、网络、食品标签是消费者了解可追溯食品相关信息的3种主要渠道。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消费信心整体较高,但对猪肉追溯信息发布方的整体信任度不高;信息源信任变量显著影响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消费信心,消费信心变量显著影响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购买行为,信息源信任通过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消费信心起到间接影响消费者可追溯猪肉购买行为的效果;收入水平、购买成员、购买场所、职业、地区等变量显著影响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购买行为。因此,提出加大猪肉可追溯体系宣传力度并提高消费者追溯查询意识和习惯、规范追溯信息查询渠道并由政府发布追溯信息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江苏省淮安、扬州和无锡的消费者对猪肉安全信息的搜寻行为展开调查,研究了消费者搜寻猪肉食品安全信息行为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消费者对猪肉安全信息需求强烈,但信息获取程度不高;消费者主要通过购买经验、电视和网络等渠道获取安全信息,比较信任来自政府和专业机构的信息。消费者搜寻猪肉安全信息行为主要受到性别、对猪肉安全的关注度、对猪肉质量安全评价、购买频率、对家人身体健康的关注度、获取信息的便利程度及时间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国内许多学者对农产品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研究,他们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消费者在蔬菜、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态度和行为。如张小霞、于冷(2006)对上海市消费者关于绿色食品的认知和购买行为进行实证分析;王可山、郭英立等(2007)考察了北京消费者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愿支付价格;周应恒(2004)研究了南  相似文献   

8.
以黑龙江省386份调查问卷为样本,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消费者对不同品类农产品安全信息关注度的差异,及其对消费者最终购买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消费者在购买不同类别农产品时关注的安全信息是不同的;在购买过程中,消费者的个人特征及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的满意度对消费者购买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有价格、品牌、生产日期、安全标志、安全事件、新鲜度、化肥和添加剂等。  相似文献   

9.
品牌化建设对林业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营销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林业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营销绩效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实证分析法(模型构建法和假设检验法),以品牌化建设(品牌质量建设、品牌公关建设、品牌形象建设)、消费者购买意愿、营销绩效为主要评价指标,分析品牌化建设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对林业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营销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林业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实行品牌化建设对其营销绩效会产生正向影响,其中品牌公关建设的影响最为显著。消费者购买意愿在品牌化建设与林业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营销绩效关系之间起到了间接影响作用。林业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只有实行品牌化建设,才能建立起消费者认可的强势品牌,提高林业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营销绩效。  相似文献   

10.
深入分析消费者甘薯购买意愿和甘薯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促进甘薯消费,优化甘薯市场布局提供参考。采用多元线性回归、逐步回归分析技术,对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的244份统计数据进行直接效应、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第一,影响南宁市区居民购买甘薯意愿的关键因素是主观规范和行为控制;第二,行为控制和购买甘薯意愿都对南宁市城镇居民购买甘薯行为产生显著影响;第三,行为控制通过消费者购买甘薯的意愿对其购买甘薯的行为产生影响。应进一步提高甘薯质量,提升消费者的主观规范影响,拓宽购买途径,增强行为控制以及加大对甘薯的宣传力度,逐步提高消费者对甘薯的认知。  相似文献   

11.
庞赟 《北京农业》2011,(6):264-265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打造"绿色湖南"给绿色食品营销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绿色消费浪潮的兴起与绿色壁垒的设置,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实施绿色营销成为了绿色食品企业必然选择。绿色食品的消费行为受消费者个人、社会文化、参考群体、企业营销等多重因素影响。文章立足于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提出相应的绿色食品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2.
食品安全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已引起各级政府及广大消费者的高度重视。针对我省绿色食品生产销售的现状 ,提出了建立适合我省省情的绿色食品营销网络 ,以促进我省绿色食品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绿色食品感知风险构面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绿色食品为研究对象,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之上,运用了因子分析、均值分析等方法,对消费者的感知风险进行初步研究,找出了绿色食品的感知风险有6种类型:身心安全风险、时间风险、情感风险、财务风险、功能风险和机会成本风险,为绿色食品感知风险理论研究提供了参考,并结合研究结论为绿色食品企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绿色营销的博弈分析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5071-15074
在对开展绿色营销博弈情境作出一定假设的基础上,对企业之间、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消费者自身的绿色营销选择情况进行了博弈分析。论述了实施绿色营销的必要性:绿色营销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绿色消费方式的必然选择;是环境问题法律化的必然结果。分析了绿色营销实施面临的问题,一是绿色营销的观念尚未确立;二是绿色需求的社会性尚未形成;三是绿色产品的生产性尚未形成。提出了绿色营销的实施对策:注重现代营销观念的宣传教育;规范绿色产品市场的竞争;加大绿色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加强环保、食品安全的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15.
绿色农产品能够充分符合当前市场的发展需求,同时还能够满足消费者在健康、绿色食品方面的要求,若想真正促进绿色农产品的发展则势必要从品牌和营销两部分着手为其提供助力.为了进一步了解绿色农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文章简略阐述了绿色农产品品牌定位的出发点和实施策略,并从观光旅游模式的应用、强化线下品牌推广以及基于绿色营销观的线上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塔里木大学在校学生旅游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收集数据。由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发现大学生旅游者在旅游态度、旅游资源偏好、旅游方式和消费行为等方面具有鲜明特征。通过因子分析法分析影响大学生旅游的决策因素,发现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潜力巨大,但存在开发力度不够、宣传和营销活动少和旅游产品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最后结合塔里木大学实际情况提出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7.
侯瑾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973-4975
分析了绿色食品企业品牌营销中存在的问题:营销理念落后、品牌定位不明确、价格制定不规范、渠道网络不健全、忽视品牌传播.并从产品、定价、渠道、促销4个方面提出提高绿色食品企业的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18.
以北京部分城市居民为例,对消费者对餐饮业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消费者关注餐饮食品安全问题,其主要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有1)不新鲜的菜品原材料;2)就餐环境的不良卫生状况;3)食品添加剂的滥用;4)菜品制作过程中的不卫生环境及操作5)操作人员的卫生健康问题。同时,消费者认为导致餐饮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餐饮经营者注重自己的利益从而忽视了消费者的利益;消费者对食品原材料及菜品成品质量的鉴别能力不高;相关部门执法力度不够等。因此,政府和有关部加强执法力度及监督检查,媒体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同时企业能够倡导诚信经营,加强行业自律是解决餐饮业食品安全问题的有利举措。同时,提高消费者自身对食品安全的认知能力和增强维权意识也是控制餐饮安全的一项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文兰  赵璟 《农林科学实验》2014,(8):273-274,277
发展特色农产品网络营销是实现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途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顾客满意度已成为衡量特色农产品网络经营者成功的关键因素。云南小粒咖啡在全国特色农产品资源中独树一帜,通过对小粒咖啡网络营销的实际调查分析,构建了一个适用于小粒咖啡网络营销的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