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5种不同栽培方式对灵芝活性成分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多糖含量最高的为椰糠栽培,最低为太白山栽培,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椰糠、尖峰岭、野生、果园、太白山;蛋白含量最高的为椰糠栽培,最低的为果园栽培,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椰糠、尖峰岭、野生、太白山、果园;三萜含量最高的为椰糠栽培,最低的为果园栽培,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椰糠、太白山、野生、尖峰岭、果园。由于不同栽培方式的灵芝活性成分的含量差异极显著,这为选择获得较高的某一活性成分的栽培方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7号灵芝品种为材料,研究4种不同的干燥方式(自然干燥、60℃、80℃和100℃)和4种不同洗涤时间(5min、10min、15min和20min)对灵芝活性成分(灵芝多糖、蛋白质、三萜)的影响。结果显示,4种不同的干燥方式处理之间,除自然干燥和60℃处理之间无差异外,其余的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灵芝多糖、蛋白质、三萜含量最高的处理分别为60℃、100℃、100℃,含量最低的处理分别为100℃、60℃、80℃;在洗涤时间的处理中,灵芝多糖的含量4个处理之间差异均极显著,灵芝蛋白质的含量处理15min与处理20min差异显著,其他处理之间差异均极显著,灵芝三萜的含量处理10min和15min之间无显著差异,其他处理之间差异均极显著,灵芝多糖、蛋白质、三萜的含量处理5min均最高,随着洗涤时间的延长,3种成分的含量均逐渐降低。本研究为提高灵芝活性成分的含量提供技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自然高温条件下,从城市绿地中实地取样,观测了不同遮阳条件(全荫、半荫和全阳)下栽植的春鹃经历夏季高温产生的叶片形态损伤、叶温变化及其生理响应,研究比较了城市绿地不同遮阳条件对减弱杜鹃花品种“紫蝴蝶”夏季热害的作用.结果表明:叶温与环境光强变化呈正相关;全阳条件下的“紫蝴蝶”叶温明显高于半荫和全荫环境的“紫蝴蝶”叶片,夏季最高达40℃;全阳条件下的“紫蝴蝶”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细胞膜透性等生理指标均与半荫和全荫环境的呈极显著差异.结合“紫蝴蝶”叶片形态损伤和生理指标,证实全阳条件下的“紫蝴蝶”存在明显的夏季热害,而疏林环境下的半荫条件能有效减弱“紫蝴蝶”的夏季热害,是“紫蝴蝶”的适宜种植环境.  相似文献   

4.
研究袋料栽培灵芝主要的药用成分灵芝多糖和三萜在不同生长时间和子实体部位的分布规律。将灵芝整个出芝过程分为5个时期,将子实体分为3个部分,采用硫酸-蒽酮法测定多糖含量,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法测定三萜和甾醇含量。结果发现灵芝多糖含量随子实体发育逐渐降低,在空间上无分布规律;灵芝三萜和甾醇含量随子实体发育逐渐增加,并在边缘含量分布最高。灵芝多糖和三萜含量随子实体发育有规律变化,灵芝三萜在子实体不同部位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5.
灵芝不同生长发育期粗多糖和三萜含量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检测分析了3种灵芝(Ganoderma lucidum,G.capense,G.tsugae)11个菌株不同生长发育期的子实体粗多糖和三萜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大部分供试灵芝菌株不同生长发育期的子实体粗多糖和三萜含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粗多糖含量多为现蕾期时最高,芝盖形成期有所降低,成熟期又有所增加,衰老期又大幅度降低;而子实体三萜含量则在现蕾期、芝盖形成期和成熟期均较高,于衰老期显著或极显著地降低。  相似文献   

6.
丁李春 《食药用菌》2021,(2):148-151
为筛选适合以葡萄枝屑替代部分木屑为原料进行栽培的优良灵芝菌株,采用果园废弃的葡萄枝屑为主料,对8个灵芝菌株进行栽培试验,考察产量和生物转化率等指标,并检测其子实体和孢子的灵芝多糖及三萜含量,进行综合评分。结果:子实体和孢子产量、生物转化率、子实体和孢子的三萜含量均以GH8为好,其综合评分为83.24,也最高;子实体多糖则以圆8较高。8个菌株的多糖和三萜酸含量均超出国家药典标准。因此GH8可作为葡萄枝屑栽培灵芝的适宜菌株。  相似文献   

7.
研究4种不同提取方法对灵芝提取液中活性成分灵芝蛋白、多糖、三萜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2种溶剂提取的3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均高于1种溶剂,且以先水提后醇提的效果最佳,不同提取方法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灵芝茶配方试验中以配方3(灵芝81%、罗汉果15%、砂仁2%、陈皮1%、山楂1%)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椰糠是育苗混配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合适产地的椰糠作为育苗基质的混配原料是生产蔬菜专用育苗基质的重要环节。本研究选用印度椰糠(Y)、菲律宾椰糠(F)和泰国椰糠(T)作基质进行叶菜、黄瓜和小番茄穴盘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叶菜育苗Y处理出苗率最高,其次是F,效果最差的是T。在播种4d后,黄瓜育苗F处理出苗率显著高于其他2种椰糠,T处理最低。小番茄育苗F处理出苗最早,在播种5d后,出苗率显著高于其他2种椰糠,播种10d后,F处理出苗率与Y处理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T。在播种第4d后,Mix1(Y︰T=3︰1)育叶菜的出苗率显著高于其他混合组,品质差的椰糠混入育苗基质中导致出苗时间推迟。综合分析认为:在3种供试椰糠中,印度椰糠可作为叶菜育苗混配基质的最佳原料,菲律宾椰糠可作为黄瓜和小番茄育苗混配基质的最佳原料。专用育苗混配基质需要选择最佳产地的椰糠原料,将出苗率低的椰糠混配入育苗基质中,会对育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开展不同栽培基质筛选对比试验,对岩棉、椰糠、珍珠岩及自主设计的混合基质(草炭+珍珠岩+蛭石+有机肥)进行筛选,以探求京郊番茄生产水平下无土栽培最适宜基质。结果表明混合基质处理有利于番茄前期的生长发育;混合基质处理产量最高,为30 kg/m~2,VC含量分别比珍珠岩、椰糠、岩棉高出13.7%、13.7%和35.8%;水分生产效率为66.79%,分别比珍珠岩、椰糠、岩棉提高28.50%、23.05%、26.92%;混合基质处理净收入最高,每平方米达到77元。混合基质明显提高产量,保障番茄品质,提高水分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表明在目前京郊番茄无土栽培生产中混合基质比进口岩棉和椰糠具有更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不同无土栽培基质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不同栽培基质对比试验,对草炭、樱花~农用岩棉、椰糠及自主设计的混合基质(草炭+珍珠岩)进行筛选,以探求上海周边地区最适合番茄生长的无土栽培基质。试验结果表明,樱花~农用岩棉栽培有利于番茄生长发育,其产量最高为30 kg/m~2,分别比纯草炭、椰糠、混合基质增产42.86%、20.00%、36.36%;水分生产效率最高,为54.08 kg/m~3;维生素C、番茄红素和还原糖含量最高,分别为8.30、3.40、0.76 mg/100 g,亚硝酸盐含量最低;其经济效益最高,每1 m~2达到97.8元,较纯草炭、椰糠、混合基质增加45.31%、11.89%、31.81%。樱花~农用岩棉能明显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更适合在上海周边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生长期(接种前、出芝前、出芝后、发酵后)菌草灵芝培养基的常规营养成分及Ca、P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并且对出芝菌糟的粗多糖、氨基酸和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灵芝菌糟营养成分含量丰富,富舍粗多糖、粗蛋白、粗脂肪、矿质元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重金属含量在饲料卫生标准规定的范围内,且远低于有机肥料的标准。饲用价值大小排序为发酵菌糟〉出芝菌糟〉未出芝培养料〉培养基质。菌草灵芝菌糟在用作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肥料、无土栽培基质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2.
灵芝新品种‘南GL11’是从南非夸祖鲁纳塔尔省采集的野生灵芝经驯化培育而成,利用菌草栽培成鹿角灵芝时,其菌柄呈鹿角状,平均长度40.5 cm,干芝每筒产量60.7 g,粗蛋白、氨基酸、多糖和总三萜含量分别为12.4%、7.52%、0.9%和1.08%,形状好,产量高,有效活性成分高。  相似文献   

13.
2种灵芝液体培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赤芝和松杉灵芝液体培养菌丝体生物量和多糖含量。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对赤芝和松杉灵芝进行液体培养,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干燥菌丝体多糖,通过蒽酮-硫酸法测定赤芝和松杉灵芝多糖含量。测得赤芝多糖含量为7.22%,松杉灵芝多糖含量为3.78%,液体培养赤芝生长速度比松杉灵芝快,多糖含量也比松杉灵芝高,因此,赤芝更适合用于液体培养生产灵芝多糖。  相似文献   

14.
4种食用菌硒积累能力比较与硒形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灵芝(Ganoderma lucidum)、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和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4种食用菌进行一级液体富硒培养,采用原子荧光光谱仪(AFS)对富硒菌丝体进行总硒含量的测定,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仪联用(LC-UV-AFS)对富硒菌丝体中硒形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一级液体培养中添加50mg.L-1Na2SeO3条件下,杏鲍菇无论生物量、总硒含量还是硒利用率都是最高的,分别达到了9.8g.L-1、5 086μg.L-1和22.3%,灵芝次之,分别是6.7g.L-1、4 426μg.L-1、19.4%。硒形态分析结果揭示,在杏鲍菇菌丝体蛋白酶提取液中硒代蛋氨酸、硒代胱氨酸和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3种硒代氨基酸总量比较低,不足提取液总硒30%,而其他三类食用菌3种硒代氨基酸总量达到80%以上,且在4种食用菌菌丝体提取液中,硒代蛋氨酸是硒与氨基酸的主要结合形式。研究及相关文献表明灵芝是食用菌中最具潜力的富硒材料。  相似文献   

15.
桂西北野生灵芝和人工栽培灵芝多糖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了桂西北地区几种人工栽培灵芝和野生灵芝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人工栽培赤芝的多糖含量均比野生赤芝的多糖含量高;人工栽培赤芝的多糖含量也比部分野生黑芝的多糖含量高。分析了不同样品灵芝多糖含量差异的原因,并探讨保护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用人工栽培灵芝替代野生灵芝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灵芝发酵菌丝三萜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立了灵芝发酵菌丝三萜类化合物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以齐墩果酸作为标准品.用香草醛一高氯酸发色体系进行比色.确定灵芝发酵菌丝三萜含量测定的实验条件.结果三萜类在20—140ug范围内有很好的线性关系.y=0.005x-0.019r=0.998。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灵芝发酵菌丝三萜类含量的检测.以鉴定灵芝的品质及其产品的三萜含量。  相似文献   

17.
无公害室内灵芝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梅州无公害灵芝室内栽培技术特点,包括产地环境、栽培基质、生产季节、菌种、室内栽培技术、产品包装与保藏要求,供各地灵芝栽培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综合生物转化率、子实体形态特征和多糖含量,对31个灵芝属菌株进行代料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菌株灵黄、泰灵Y、日本赤灵芝、冠县大片灵芝1、肥城树舌灵芝、紫芝适合于药用栽培,其中灵黄子实体多糖含量最高,达10106.383μg·g-1;灵芝P1生物转化率最高(21.22%),菌盖大、菌柄长,但其子实体多糖的含量低(465.426μg·g-1),可用于盆景制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