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雷竹是我国重要的竹种之一,按其植被生物属性划分,属于笋用竹种,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雷竹在我国广泛种植,是竹农们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现实生活,雷竹具有出笋早、出笋期长等特点,其产量可观,经济效益良好。本文就以雷竹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从雷竹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气候角度入手,对雷竹生长的气候适应性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2.
贵溪雷竹生长的气候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雷竹出笋期、枝条生长、展叶、竹鞭生长等期间的生长规律及气象条件对雷竹生长的影响,结合贵溪本地气候进行了讨论,同时就贵溪种植雷竹的气候条件和原产地进行了比较,得出在各个生长时期贵溪气候均能较好地满足雷竹生长的需要,但在孕笋的关键期气候条件不如浙江临安一带,需要辅之必要的人工措施,并提出了相应的高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雷竹的生态特性的描述跟我市气候特点的对比,得出我市雷竹适宜种植区域和栽培季节,并提出我市栽培雷竹的合理建议,达到预期"一年种竹,连年出笋,产量稳定"等永续利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应用数量化回归对雷竹笋用林的立地条件作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地形, 坡向, 土壤肥力, 土壤质地, 7 月平均气温, 春、秋季降水量等对雷竹生长有显著影响。进一步对气温和降水量等9 个气象因子, 运用模糊相似优先比方法, 计算以长江中下游为中心的81 个气象站与雷竹原产地之间的相似程度, 结合雷竹生物学特性和实际生产经验, 分划出3 类适宜引种区。图1 表2 参4  相似文献   

5.
中国雷竹引种与适生区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应用数量化回归对雷竹笋用林的立地条件作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地形,坡向,土壤肥力,土壤质地,7月平均气温,春、秋季降水量等对雷竹生长有显著影响。进一步对气温和降水量等9个气象因子,运用模糊相似优先比方法,计算以长江中下游为中心的81个气象站与雷竹原产地之间的相似程度,结合雷竹生物学特性和实际生产经验,分划出3类适宜引种区。图1表2参4。  相似文献   

6.
梅珊妍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4):162-163
本文介绍了雷竹的生物学特性,并提出了雷竹的生产经营技术。  相似文献   

7.
毛竹、桂竹、雷竹等散生竹,是靠地下鞭发笋进行繁殖的。由于竹鞭有趋向疏松和肥沃土壤生长的特性,所以垦复松土和施肥,可诱导竹鞭向外生长,扩大竹林。这是发展竹林生产的重要手段。但必须掌握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舒城地处江淮丘陵地区,自古以来就有种竹、吃笋的习惯,虽有雷竹、桂竹等资源,但其大多为自然生长状态,因而急需开展竹类生产科技推广示范工作,将资源潜力开发成经济优势。雷竹形态优美、出笋早,是理想的试验品种。本文介绍了江淮丘陵地区雷竹栽培技术,包括雷竹孵笋和雷竹造林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江淮丘陵地区雷竹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雷竹-水泥混合物的水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用测定雷竹-水泥-水系统水化热的方法,研究了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与水泥的相适应性,并以阻凝系数与适合系数来评定其相适应性.结果表明:①雷竹对水泥的水化过程有很大的阻碍作用,对2种水泥的阻凝系数均为∞;适合系数均小于68%.②化学助剂能明显地改善雷竹与水泥的相适应性,从选择的4种化学助剂来看,其作用效果依次为CaCl2>BaCl2>NaCl>Na2SiO3.③预处理可明显改善雷竹与水泥的相适应性,雷竹用冷水、热水与10g·kg-1的NaOH溶液预处理后加入化学助剂CaCl2,对425号水泥的阻凝系数依次为13.0%,10.0%,9.5%;对525号水泥则为11.0%,9.0%,7.3%;而适合系数均大于68%.④不同水泥对雷竹和水泥混合物水化特性也有影响,高标号的525号水泥与雷竹的相适应性比低标号的425号水泥与雷竹的相适应强.图2表4参18  相似文献   

10.
雷竹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浙江省临安市的开花雷竹林的花芽分化、开花征兆、开花林相、开花类型、花器官结构、小花开放及结实情况等开花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雷竹为零星开花竹种,开花类型复杂多样;雷竹花序属于典型的无限制花序或称假花序,基本单位为假小穗;雷竹结实率低。  相似文献   

11.
雷竹双季丰产高效笋用林的地下结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试验地50个样方的地下结构的调查表明,雷竹地下鞭侧芽存在三大分布规律:①平面分布活芽二分之一规律;②垂直分布规律;③年龄分布规律。从竹笋产量与鞭侧芽分布的相关性来看,竹笋产量与21 ̄30cm浓度的鞭侧牙数及2年生鞭上侧芽数紧密相关,说明21 ̄30cm层是主要发笋层,2年生鞭是主要发笋鞭。不同的覆盖厚度对已发芽与烂芽数有显著的影响。林地覆盖技术延了笋芽分化季节和出笋期。  相似文献   

12.
雷竹生长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雷竹出土生长、秆形生长、枝叶生长、竹鞭生长的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并提出了雷竹生长各阶段的适生温度和雨量.出笋起点温度9~10℃,适宜温度11~13℃;秆形高生长适宜温度17~19℃,月降雨量不少于130mm,相对湿度达85%以上;枝条生长的适温为22~25℃,在此期间降雨量不少于70mm;竹叶生长的适温为18~25℃,日降雨量不能超过27mm;竹鞭生长活跃期开始至停止的月均温为13~16℃,在月均温达30℃,月降雨140~160mm时竹鞭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植年限雷竹林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群  庄舜尧  孙琇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66-868,1025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年限雷竹林土壤中微生物量和几种与有机质分解转化有紧密联系的酶活性的变化。[方法]测定了0、1、5、10、15年雷竹林土壤微生物量和蔗糖酶、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和荧光素二乙酸酯水解酶的活性。[结果]水稻田改种雷竹后的前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有所降低,后随着种植时间的增加微生物量随之增加;土壤中蔗糖酶、纤维素酶和荧光素二乙酸酯水解酶的活性随着雷竹种植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相反多酚氧化酶活性随着雷竹种植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土壤微生物量C、N和土壤蔗糖酶、纤维素酶、荧光素二乙酸酯水解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土壤微生物量及活性随土壤有机质的积累而增加,而分解酶活性却下降,说明雷竹林土壤中快速积累的有机质较易被保存在土壤中。[结论]该研究为雷竹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雷竹19个栽培类型及2信近缘种竹笋的蛋白质组成分析的结果表明:雷竹不同栽培类型及其近缘种竹笋蛋白质的水解氨基酸种类相同,但占干质量的百分比有所差异;从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及各种氨基酸占干质量的百分比来看,安微雷竹,安徽雷竹,安徽早竹,金华雷竹和余姚雷竹明显高于其他竹种;弯秆雷竹明显较低,其他栽培类型和2个近缘种之间差异不显著。表1参5  相似文献   

15.
雷竹林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利用比较生态学方法 ,对丰产栽培雷竹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价 ,旨在指导雷竹林生态系统修复与维护 .在浙江省临安市雷竹林分布最多的几个乡镇 ,经过与天然状态下生长的对照竹林相比较发现 :在强烈的人为胁迫下 (丰产栽培措施 ) ,雷竹林生态系统健康全面恶化 .具体体现在 :①组织简化 ,灌木层消失 ,草本层高度降低 ,物种以短命种和r 对策种占优势 ,物种丰富度下降了 5 4 5 %,多样性指数下降了 32 %;②活力维持力差 ,丰产栽培措施提高出笋量 2 4 6 5 %,增长产值 2 6 7%,但持续时间不长 ,一般 3~ 4年 ,竹子开花率和感病率上升 ,竹林退化 ;③土壤健康恶化 ,土壤中N、P、K比例失调 ,多种酶活性下降 ,P、K元素超量富积 ;④对邻近生态系统破坏可能性加大 ;⑤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的危害 ;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弱 ,水土流失增加 ,对外部输入依赖性强 ,管理选择性小 .最后 ,提出了雷竹林生态系统修复和维护建议 .  相似文献   

16.
雷竹覆盖栽培林地土壤微生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分析了雷竹覆盖保护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使用有机物料覆盖的雷竹林土壤的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3个覆盖处理(竹叶、砻糠和稻草)林地微生物总数是对照的30 ̄60倍,其中细菌增加幅度最大,竹叶和砻糠处理的变化幅度要明显大于稻草。  相似文献   

17.
雷竹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对雷竹叶片光合速率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的周年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晴到少云的天气条件下 ,雷竹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 .光强、温度、水分等外界环境因子对雷竹光合作用有显著影响 .强光、高温、低湿引起雷竹叶片光合“午睡” .雷竹光合速率年变化也呈双峰曲线型 .环境因子及 Rubisco,Rubisco活化酶 ,蛋白质 ,叶绿素等对光合速率都有显著影响 .雷竹幼叶的光合速率 ,光饱和点及相关影响因子较二龄叶高 ,具有较高的光合生理特性 .雷竹叶片的光饱和点约为 1 688~ 1 834μmol CO2 · m-2 · s-1;光补偿点约为 1 60~ 2 2 2μmol CO2 · m-2 · s-1.  相似文献   

18.
基于浙江省临安市太湖源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林涡度相关通量观测塔2013年全年数据,应用通量源区模型(flux source area model,FSAM),分析不同大气稳定度条件、不同风向和不同时间段该观测点通量信息的贡献区的分布,并基于贡献区分析结果,从通量观测值中分解出来自雷竹林生态系统的碳通量信息。结果表明:90%贡献水平的通量贡献区在观测塔为中心的2.0 km 2.0 km范围内,大气稳定度相同时,4个不同方向的通量贡献区范围差别不大。通量贡献区长度在稳定的大气条件下要显著大于在不稳定大气条件下,前者为96.19~941.63 m,后者为28.62~313.54 m。通过雷竹林和非雷竹林在通量贡献区所占面积和各自的贡献率,从涡度相关所测通量数据中分解出雷竹林和非雷竹林的月平均碳通量。通量分解后的雷竹林生态系统年总净固碳量为4.25 thm-2a-1,当下垫面全部为非雷竹林时年总净固碳量为6.65 thm-2a-1。如果不进行碳通量的分解,把涡度相关所测通量值作为雷竹林的通量值,则年总净固碳量为5.46 thm-2a-1。该研究对于正确评价雷竹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可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图4表4参29  相似文献   

19.
美丽箬竹是优良观赏经济竹种,对环境生态因子变化具有很高的敏感性。设置竹苗密度、光照、养分、水分等几种关键生态因子的不同处理,比较不同处理条件下其地下茎、地上竹株形态特征差异,分析美丽箬竹形态性状对各生态因子的适应情况,为竹子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竹苗密度处理条件下,美丽箬竹地下茎形态指标随竹苗密度增大而逐渐减小,其地上竹株形态特征则以2鞭段处理表现最好,其次分别为3鞭段、对照、4鞭段处理;(2)光照处理美丽箬竹形态指标总体上随光照减弱而逐渐减小;(3)养分处理条件下,梯度2处理形态特征表现最好,对照最差;(4)水分处理条件下,间隔6 d浇水处理形态特征表现最好,对照最差。研究发现:(1)不同处理造成美丽箬竹地下茎、地上竹株形态特征发生复杂变化,最终导致竹子无性系种群生长拓殖能力的差异;(2)多因素藕合异质环境条件下美丽箬竹种群生理生长与生态行为及其形成机制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目前对于径向竹篾的相关研究较少,且未有竹节对径向竹篾性能影响方面的研究.研究随高度变化径向竹篾的结构特征、抗弯和抗拉性能变化规律,以及竹节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可为径向竹篾在竹木复合集装箱底板应用中的结构设计和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以及技术参考.[方法]采用4年生不同高度毛竹制备的径向竹篾,分析不同高度等级的径向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