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人参、西洋参病害的防治 1.疫病的防治该病是人参、西洋参花卉的重要病害之一,其地上部和根部均能感染疫病,感染部位呈水浸状不规则大型斑点,暗绿色.叶柄感染后使复叶基部感病,可使全部叶片萎垂.茎部染病,呈水浸状暗绿色斑点,很快腐烂倒伏,人参、西洋参疫病蔓延迅速,发现中心病株3-5天后周围参株也开始感染.  相似文献   

2.
汪庆平 《西南农业学报》2006,19(Z1):149-151
以3,5-二硝基水杨酸为显色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云南丽江及东北人参、红参、西洋参的总糖、还原糖、粗多糖和粗淀粉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其中,总糖云南丽江人参比东北人参高8.67%,红参比东北红参高1.00%,西洋参比东北西洋参低2.33%;还原糖云南丽江人参比东北人参低0.72%,红参比东北红参高1.54%,西洋参比东北西洋参高2.25%;粗淀粉云南丽江人参比东北人参高9.39%,红参比东北红参低0.54%,西洋参比东北西洋参低4.58%;粗多糖云南丽江西洋参比东北西洋参高9.50%.  相似文献   

3.
西洋参种植业处于发展阶段.近年来西洋参施肥的试验证明,施肥可提高西洋参的产量,增产6%~50%,种子产量提高121~39.2%,增加根重7.8%~21.8%.  相似文献   

4.
西洋参EST资源的SSR信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进一步利用现有的西洋参EST-SSR资源,从NCBI公共数据库中下载了4988条西洋参EST,全长为2616.042 kb.含SSR的E ST序列313条,共349个SSR,平均每相隔7.5 kb出现1个SSR.SSR出现的频率和平均长度分别为7.00%和24.4 bp.在1~6 bp的重复基元中,三核苷酸重复基元出现频率最高,为34.09%;其次为二核苷酸重复基元和单核苷酸重复基元,分别为32.09%和21.78%.出现最多的重复基元为A/T(20.9%),其次是AT/TA(16.9%).结果显示,西洋参的EST数据库中SSR序列出现频率较高,类型较丰富、多态性较高,根据西洋参EST建立其EST-SSR标记是一条简便而又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不同生境条件下人参、西洋参光合作用的日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生境条件下人参、西洋参光合特性的日变化.结果表明,弱光(10%透光率的荫棚)下人参、西洋参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呈单峰曲线型变化,Pn的最大值在12:00-13:00时,9:00-11:00时和14:00-16:00时较低;适宜光强(20%~40%透光率的荫棚)下,9:00-11:00和12:00-13:00时为人参、西洋参Pn的高稳时期,14:00-16:00时后下降.强光(50%透光率荫棚)下,9:00-11:00时Pn最大,14:00-16:00时明显下降.1 d中人参、西洋参光合日下降率为10%~40%,弱光下生长的Pn较低,光合日下降率也低,随着生长期间光强的增加,Pn增加,光合日下降率也增加.叶片表观量子产额(AQY)以9:00-11:00时最高,中午略有下降,14:00-16:00时最低.栽培于干热地区(长春)的人参和西洋参Pn、AQY和气孔导度(Gs)的日下降率和水蒸气压亏缺(VPD)明显高于栽培于温凉多湿吉林省东部山区(辉南县)的人参和西洋参叶片.2个地区叶片的蒸腾作用(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也有明显差异,长春地区生长的人参和西洋参9:00-11:00时的Tr高于14:00-16:00时; 而辉南地区生长的人参和西洋参叶片1 d中的Tr 基本一致.在 9:00-11:00时辉南地区的人参和西洋参叶片的WUE高于长春地区,但在14:00-16:00时,2个地区叶片的WUE变化并不大.在干热条件下, 人参和西洋参叶片光合日下降较大,西洋参较人参具有较强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人参红皮病,亦称"水锈病",参农俗叫"小红孩",是目前人参(西洋参)栽培中发生较为普遍并且日趋严重的病害,轻者为10%~30%,重者可达80%~100%,严重危及人参(西洋参)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利用4株木霉通过对峙法分别对人参疫病菌、西洋参锈腐病菌进行了体外拮抗作用的测定和评价。结果表明:4株木霉对人参疫霉菌、西洋参锈腐病菌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30371、30048、30153、30167对人参疫霉菌抑制率分别为70.45%、62.05%、47.39%、44.32%;30153、30048、30167、30371对西洋参锈腐病菌抑制率分别为55.00%、53.41%、52.73%、48.30%。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三七及西洋参纳米化方法及皂苷类成分的溶出行为进行研究,为纳米技术在传统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基础,本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了三七及西洋参的纳米化方法,并进一步运用球磨法对其进行纳米化处理,研究皂苷类成分的体外溶出行为,绘制溶出曲线。结果显示,固液比值为3. 125%,转速为2 000 r·min~(-1),研磨时间为2 h,可得到粒径为300~400 nm的纳米颗粒。三七及西洋参经过纳米化处理后,与其超微粉相比皂苷类有效成分溶出速度更快,溶出率高。三七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Rb1在60min内的累计溶出率分别比市售三七超微粉高4. 73%、11. 01%、26. 71%。西洋参中人参皂苷Rg1、Re、Rb1在60 min内的累计溶出率分别比市售西洋参超微粉高14. 51%、43. 89%、15. 93%,其中人参皂苷Re溶出效果最好。中药纳米化处理是中草药快速发展及走向现代化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西洋参(PanaxquinquefoliumLinn)简称洋参,系五加科植物。属于名贵的滋补药材,现已查明西洋参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其中人参皂甙是西洋参中重要的活性成分,因此人参皂甙含量的高低是评价西洋参内在质量的重要指标。本试验应用CS—930型双波长薄层扫描仪,对产地相同而生长年限不同的西洋参中的人参皂甙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西洋参中人参皂甙的含量随着参龄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植物营养素在西洋参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对西洋参产品的开发利用,对西洋参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外源供给西洋参充足的营养,是提高西洋参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吉林人参与西洋参生药学和组织化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一方面从生药学的角度对吉林人参与西洋人参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以CS—920高速薄层扫描仪对吉林人参和西洋参不同组织部位的皂甙含量进行了比较测定。结果表明:1.二者在生药学与组织化学方面有一定差异;2.二者单体皂甙含量有较大差异;3.西洋参总皂甙含量高于吉林人参。  相似文献   

12.
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将木霉30371菌剂和放线菌F05菌剂复配施用,探讨其施用对西洋参立枯病和锈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西洋参播种时,仅施用5次木霉菌1.6×109/m2;栽种参根时,施用1次放线菌6.98×108/m2、木霉菌1.6×109/m2,对西洋参立枯病的防效为46%,对西洋参锈腐病的盆栽和田间相对防效分别达到88.93%和44.57%,盆栽的根重比对照增重22.4%。2株菌剂复配施用,可降低西洋参发病率并促进参根生长。  相似文献   

13.
用复合氨基低聚糖对1~4年生西洋参处理,结果表明:1年生西洋参亩株数增加1.4万株,增产34.8%;2年生增产12.8%;3年生增产16.6%;4年生增产15.7%。对西洋参立枯病防治效果达69.8%,锈腐病为61.4%,晚疫病为66.5%,黑斑病为49.5%,参根白、短而粗,商品性好,经济效益提高20%以上。  相似文献   

14.
<正> 我省沿江棉区,4、5月间,寒流时袭,冷暖交错,低温多雨,棉苗病害常年发病率在20—30%,严重年份和地区发病率竟达70—100%.多雨年份棉苗疫病蔓延成灾,田间大片死苗,造成缺苗断垅,有的棉田移补多次,尚难全苗,严重影响壮苗早发,为我省沿江棉区棉花生产上的一大障碍.现将七年来对棉苗疫病的系统观察、调查研究资料,整理如下,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疫病在辣椒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但以7—8月辣椒挂果后最易受害。温度25~30℃,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疫病发生较重。75%达科宁可湿性粉剂防治辣椒疫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辣椒结果期相隔15 d喷施2次75%达科宁(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900g/hm2可有效防治疫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选择前茬种过西洋参的老参地,用大扫灭、二硫化碳、多菌灵等3种低毒化学农药和紫苏根作为添加物进行土壤处理,处理后播种西洋参,调查出苗、存苗、根的生长及根病情况.以探讨化学农药及植物添加物处理老参地土壤对改善重茬西洋参生长及减少病害的作用.98%大扫灭粉剂5~15g/m2、二硫化碳液剂20ml/m2进行土壤熏蒸处理.对提高重茬西洋参的出苗率、保苗率、产量,以及减轻根部病害均有较好的效果;添加紫苏根50~100g/m2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可以提高根重,多菌灵消毒的作用效果不明显.老参地使用土壤熏蒸剂及适宜的植物添加剂,对克服西洋参连作障碍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西洋参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种子质量分级标准。[方法]选择吉林主产区的西洋参种子36个批次样本进行分选,测定其净度、千粒重、含水量和生活力,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确定西洋参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结果]分级标准为以千粒重和生活力所测得的数据作为分级的主要指标,其他指标作为参考。种子质量等级分为3个等级,生活力在99.05%和千粒重在40.26 g以上的种子被列为Ⅰ级种;生活力在96.96%~99.05%,千粒重在37.60~40.26 g的种子被列为Ⅱ级种,生活力在95.17%和千粒重在35.58g以上的种子被列为Ⅲ级种。[结论]初步建立了西洋参种子的分级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超声波法提取西洋参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液料比、提取时间、超声功率、提取次数等因素对西洋参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西洋参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30倍体积的蒸馏水,60 W超声提取3次,每次20 min,西洋参多糖得率为12.35%。与传统的回流提取法相比,多糖得率提高11.46%。  相似文献   

19.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2种生物农药对西洋参(Panax quiquefolium L.)主要病害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并进行了4种药剂对西洋参根病的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抑菌测定结果表明,嘧菌酯、多黏类芽孢杆菌、2%氨基寡糖素水剂、荧光假单胞杆菌4种农药对西洋参黑斑病菌菌落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嘧菌酯、2%氨基寡糖素水剂对西洋参疫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多黏类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对西洋参锈腐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较好。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荧光假单胞杆菌250倍液对西洋参病害的田间防治效果最好,防效最高可达95.17%。  相似文献   

20.
大豆疫病与灰斑病危害症状,针对影响两种病害的发病因素,提出防治方法。一、大豆疫病1、危害症状大豆疫病为毁灭性病害,一般发病田块减产30%—50%,高感品种损失达50%—70%。严重地块绝产。大豆疫霉可侵染任何生育阶段的大豆寄主,包括幼苗出土前的烂种,烂苗和出土后的幼苗,造成猝死、缺苗、断垄,在成熟前的侵染,造成植株矮化,甚至枯萎死亡。大豆种子萌发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