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以1949年以来我国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法律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政策文本量化分析方法,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主体、规制强度、规制工具的选择等方面分析得出:我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主体统筹、职能部门协调、规制工具选用偏好等方面均呈现出协同效果不足的困境。《黄河保护法》的颁布实施对流域立法和管理体制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引领功能。应尽快理顺流域规制思路,完善规制路径,推动我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保障黄河安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旅游产业成为了推动内蒙古黄河流域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旅游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也成为了旅游发展效率的研究重点。文中引入非期望产出,运用Super-SBM模型和Tobit回归模型对2010-2020年内蒙古黄河流域七个盟市的旅游发展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近十年来内蒙古黄河流域旅游发展效率处于较为无效阶段,整体发展为中低等效率水平。2)内蒙古黄河流域各盟市旅游发展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非均衡性。3)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旅游业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产业结构、旅游资源丰富度都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对旅游发展效率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3.
黄河流域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本文围绕水资源最优利用问题,对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原则,农业水资源在地区之间、作物之间以及作物不同生育阶段之间的合理配置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黄河流域面临水资源保障、水污染防治、水生态安全三重问题的挑战。《黄河保护法》已将“协同推进”列入基本原则。协同治理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黄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的客观需求和有效路径。在《黄河保护法》实施框架下,要充分运用协同理论,建立长效机制和体系,积极推进流域协同治理的法治体系建设,通过黄河流域协同治理的法治化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化记忆反映了不同群体对特定空间场所的地方情感与文化依恋。以文化记忆、空间生产与场域为理论支撑,研究通过人地系统内物质与精神要素的互动构筑了黄河流域文化记忆内涵解释的表征框架,建构了文化遗产与记忆的“共生”机制。基于此,以黄河流域1675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历史内涵、文化属性及价值归属等的分析划分出黄河流域“8类记忆场所、2类记忆表征、6类记忆空间”的类型体系,构建了以人与遗产为记忆主体的文化记忆空间识别序列。同时,结合文化记忆指数、场能模型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对遗产表征下的黄河流域文化记忆水平及空间场能进行测度,进而从全域空间探索黄河流域文化遗产保护的差异化路径。研究表明:黄河流域文化记忆在时间演变中表现为突变式增减,精神信仰型与功能表征型文化记忆在历史过程中有很强的记忆能力,史前记忆、宋元及明清时期成为时期内的记忆强点;从空间场能变化格局来看,黄河流域文化记忆空间场能高低值差异明显,记忆高值集中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太原、大同、平遥、西安、蓝田、洛阳等城市;从空间结构来看,整体上呈现出显著的、正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即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空间集聚表现为功能表征...  相似文献   

6.
低碳经济转型发展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需因时、因地制宜。文中采用SBL-ML模型,构建了在社会效益最大化下统筹经济增长与低碳发展的分析框架,基于2010-2019年黄河流域58个地级市人力、资本、能源、碳排放和地区生产总值数据,测度了各地区碳全要素生产率及低碳经济发展倾向。研究发现:1)从区域维度看,2010-2019年黄河流域地级市碳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负增长状态,技术进步是推动黄河流域地级市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2)从城市维度看,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高的10个城市是洛阳市、朔州市、新乡市,西安市、郑州市、榆林市、鹤壁市、太原市、青岛市和烟台市,城市之间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不同的城市动力源泉也不相同。3)从低碳发展倾向来看,黄河流域整体表现处于初级阶段,大多为经济扩张型和增长倾向型,需进行低碳经济转型。4)从低碳转型协同路径来看,能源消耗和经济水平、能源消耗和人口规模、资产投资和产业结构、人力投入和碳排放量、人力投入和产业结构、碳排放量和产业结构在空间叠加后,对黄河流域碳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分异格局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城市、土地、人口和产业视角,构建黄河流域水资源与区域发展的评价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水资源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借助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水资源与区域发展的时空相关性,引入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区域发展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表明:2010-2020年黄河流域水资源与区域发展的相互作用程度不断增强,空间上耦合协调关系呈“东部优于西部、南部优于北部”的格局。黄河流域局部地区水资源与周边地区的城市发展、人口规模和产业结构的空间集聚效应减弱;水资源与土地规模的空间集聚效应增强。黄河流域城市、土地、人口和产业发展对水资源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人—水矛盾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8.
从水资源可再生性出发,在构造水资源可再生能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水资源可再生能力指标体系、生态环境用水优先的水资源开发阈值评价指标体系和水资源可再生性维持即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3个层次及单位面积水资源量等14个评价指标的水资源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并利用均方差决策方法,对黄河流域16个二级分区的水资源持续利用情况进行了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9.
黄河流域开发条件的总体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黄河流域的地理范围与区位特点,进而较全面地分析黄河流域开发的优势与有利条件;流域开发的主要制约性因素与不利条件。同时,从流域开发的外部环境着眼,探讨了黄河流域开发与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可以利用的发展机遇,从而为黄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数字基础设施作为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新动能,将数字基础设施、经济发展韧性与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个耦合协同的开放性系统,是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基于三元系统耦合协调模型,构建了黄河流域数字基础设施—经济发展韧性—生态环境保护耦合协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耦合协调模型、Kernel密度估计、局域Moran’s I指数和引力模型对黄河流域三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2013-2021年黄河流域沿线地区数字基础设施、经济韧性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整体发展向好,其二元系统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和“锁定”效应,三元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稳定上升态势,但上下游间耦合协调的空间关联程度较弱,空间联系强度呈多核心集聚的态势,且辐射能力随着地理距离逐渐衰减。  相似文献   

11.
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农田土壤盐分反演及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盐分的准确监测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气候变化、不合理灌溉等因素使土壤盐渍化问题逐渐显现。文中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例,采用多光谱遥感影像和野外实测土壤盐分数据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对土壤盐渍化影响较大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及其它具有代表性的多光谱遥感指数与土壤盐分构建反演模型,探讨研究区内土壤盐渍化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与土壤盐分相关性最高且具有代表性的多光谱遥感指数是NDWI、NDVI和DVI,相关系数分别为0.841、-0.787、-0.768,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均可以用于构建土壤盐分反演模型。最优光谱参数与土壤盐分构建的模型建模精度均在80%以上,达到极显著水平,可以较为准确的预测出研究区内盐渍化状况。在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区土壤盐渍化以中度、重度盐渍化为主,其中石河子灌区盐渍化程度最为严重,莫索湾灌区盐渍化程度较轻,与实地调查结果一致。基于多光谱影像提取的土壤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作为构建土壤盐分反演模型的基础,可以获得较好的土壤盐分空间分布。土壤盐渍化遥感反演为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土壤盐渍化治理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水管理体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应对严峻干旱挑战,解决各种水资源利用问题的过程中,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已形成了较为成功的水管理模式,其成功经验包括:注重流域尺度管理;决策层、执行层、协调层三层协调配合;采用封顶和水权交易等市场化管理手段;州际协议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健全流域管理法律体系等。借鉴其成功经验,结合我国流域管理特点和现状,我国应通过省市协议等方式强化流域尺度管理,强化各流域委员会的职权;在管理组织框架设置上,充分体现整体流域管理的思路,细化公众参与方式;深化我国市场化经济在流域管理中的运用;建立健全流域管理法律体系,保证实施整体流域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3.
首先,从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的基本概念探讨入手,提出了一种网格水文单元水资源自然更新率概念,用以表证该网格水文单元的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全新的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评价方法。其次,在基于GRID的泾河流域水量动态平衡模拟基础上,通过逐网格计算泾河流域1996年各月水资源自然更新率,来对泾河流域1996年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泾河流域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在年内时间尺度上存在明显的准周期运动规律。泾河流域水资源自然更新率在-1.5到1.5之间,4月为最低值,6月为最高值,整个趋势受降水量的影响较大,丰水期与枯水期差别明显。与此同时,泾河流域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也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具体表现为泾河流域中部的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最高,流域南部地区中等,流域北部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较弱。水资源的这种空间分布规律主要取决于该流域降水、蒸发,以及植被与土壤等下垫面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文中在研究开都河-孔雀河流域水土资源的基础上,分析了流域各县市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及其短缺程度;根据城镇用水和城镇化发展状况将研究区城镇划分为三种类型进行分析,发现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库尔勒和尉犁,用水效率较高;发展水平较低的城镇浪费较严重,用水效益较低,缺水又耗水。对土地利用状况的分析发现,开孔河流域城镇土地利用效益低下且极不平衡。除库尔勒和尉犁用地效益较高外,其余各县单位建成区土地产值较低,用地不经济。为了实现研究区域水土资源的效益最大化,继续推进库尉一体化进程,提出点轴空间发展模式,建议焉耆、和静、和硕、博湖实行集中供排水,走资源节约型城镇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分配的二层性及其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二层系统最优化理论,提出了内陆河水资源优化分配的二层动态规划方法及其数学模型,以黑河流域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是西部水土流失较严重的省份之一 ,全省有水土流失面积 37.94× 1 0 4 km2 ,占全省土地面积的 83.5 %。黄河流域主要是水力侵蚀 ,长江流域为重力侵蚀 ,河西内陆流域以风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因素为地质结构破碎、土壤质地疏松、降雨时空变率大、植被覆盖度差 ,是缓变因素。而不合理的水土资源开发 ,滥伐毁草过牧和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则是叠加在自然变化上的突变因素 ,加剧了水土流失。未来结合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 ,主要采取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的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策略。  相似文献   

17.
黑河流域土地覆盖变化与生态环境退化过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利用 1 988年、1 995年和 2 0 0 0年三个时相卫星遥感数据 ,对黑河流域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进行动态分析 ,综合野外调查和历史资料分析 ,上游地区森林砍伐、植被破坏导致水资源减少 ,中游地区滥用水资源造成土地盐碱化 ,下游地区水资源不足土地沙漠化。水资源问题是黑河流域生态环境退化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8.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河流普遍存在着健康问题。河流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普遍重视。文中介绍了河流健康内涵及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以黑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结合黑河流域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从水、土、植物和功能四个方面评析了黑河流域健康状况。结果表明:黑河流域存在健康问题,甚至其健康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9.
KANG Yongde 《干旱区科学》2021,13(10):995-1014
Erosion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soil science and is related to man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uch as soil erosion and sediment transport. Establishing a simulation model suitable for soil erosion predic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not only to accurately predict the process of soil separation by runoff, but also improve the physical model of soil erosion. In this study, we develop a graphic processing unit (GPU)-based numerical model that combines two-dimensional (2D) hydrodynamic and Green-Ampt (G-A) infiltration modelling to simulate soil erosion. A Godunov-type scheme on a uniform and structured square grid is then generated to solve the relevant shallow water equations (SWEs). The highlight of this study is the use of GPU-based acceleration technology to enable numerical models to simulate slope and watershed erosion in an efficient and high-resolution mann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ydrodynamic model performs well in simulating soil erosion process. Soil erosion is studied by conducting calculation verification at the slope and basin scales. The first case involves simulating soil erosion process of a slope surface under indoor artificial rainfall conditions from 0 to 1000 s, and there is a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simulated values and the measured values for the runoff velocity. The second case is a river basin experiment (Coquet River Basin) that involves watershed erosion. Simulations of the erosion depth change and erosion cumulative amount of the basin during a period of 1-40 h show an elevation difference of erosion at 0.5-3.0 m, especially during the period of 20-30 h. Nine cross sections in the basin are selected for simulation and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depth of erosion change value ranges from -0.86 to -2.79 m and the depth of deposition change value varies from 0.38 to 1.02 m.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developed GPU-based hydrogeomorphological model can reproduce soil erosion processes. These results are valuable for rainfall runoff and soil erosion predictions on rilled hillslopes and river basins.  相似文献   

20.
基于CVM的民勤绿洲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调查石羊河下游生态环境状况的基础上,以非市场物品和服务价值评估的理论-条件价值评估法为依据,以支付卡方法设计了500份调查问卷,实地考察石羊河全流域居民对民勤绿洲生态系统服务退化的补偿意愿,对影响居民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提出了在西北地区评估生态服务价值时改进条件价值评估法的一些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全流域68.83%的居民家庭对民勤绿洲生态环境恶化存在补偿意愿,平均最小补偿意愿每户每年为263.06元,民勤绿洲生态环境恶化的经济损失每年至少在1.115×108元以上,未来20年内,在不考虑生态效益折旧的前提下,民勤绿洲生态系统的总服务价值至少为22.3×108元。由于民勤绿洲生态环境恶化具有巨大的负外部效应,因此,仅就石羊河流域居民家庭数量计算得到的民勤绿洲生态环境恶化经济损失,只是对民勤绿洲生态环境恶化的经济损失的保守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