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城市、土地、人口和产业视角,构建黄河流域水资源与区域发展的评价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水资源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借助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水资源与区域发展的时空相关性,引入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区域发展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表明:2010-2020年黄河流域水资源与区域发展的相互作用程度不断增强,空间上耦合协调关系呈“东部优于西部、南部优于北部”的格局。黄河流域局部地区水资源与周边地区的城市发展、人口规模和产业结构的空间集聚效应减弱;水资源与土地规模的空间集聚效应增强。黄河流域城市、土地、人口和产业发展对水资源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人—水矛盾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近年来黄河流域水资源变化规律,预测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分析黄河流域紧张的水资源供需形式。在流域水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建立了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的多目标规划模型,通过对多目标规划的水资源配置规则研究,探讨了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新方法。在考察了21世纪各水平年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程度的基础上,通过寻求提高流域水资源承载水平的调控手段,系统地研究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为分阶段提出黄河水资源利用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GPPM的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资源是一种再生资源,其可再生性分为自然再生和社会再生两类。将黄河流域划分为15个区域(不含内流区),并把整个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共16个区域,利用统计数据资料,采用遗传投影寻踪模型(GPPM)对黄河流域分区水资源可再生性以及流域15个主要城市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各区域可再生性能力基本上为中等或以下,整个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性能力较弱;15个主要城市中,省会城市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水平一般,其余城市属于较弱水平,总体上,黄河流域城市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能力普遍较弱。最后提出了一些增强黄河流域省会城市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黄河流域面临水资源保障、水污染防治、水生态安全三重问题的挑战。《黄河保护法》已将“协同推进”列入基本原则。协同治理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黄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的客观需求和有效路径。在《黄河保护法》实施框架下,要充分运用协同理论,建立长效机制和体系,积极推进流域协同治理的法治体系建设,通过黄河流域协同治理的法治化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黄河流域典型城市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河流域主要位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区 ,流域内许多城市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问题。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是水资源在利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性 ,其值的增强对于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黄河流域提出了基于若干指标来综合表征缺水城市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的方法 ,并在此基础上对该流域 8个典型城市的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进行了评价 ,得出了这些城市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的差异 ,最后提出了增强这些城市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具有自然再生和社会再生、水量再生和水质恢复等四种类型。本文根据水资源可再生性基本涵义建立了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一般指标体系 ,并运用TOPSIS法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 :黄河流域主要产水区域如龙羊峡以上、湟水流域、洮河流域和渭河流域等都是水资源可再生性相对最强或较强的区域 ,北洛河流域是最弱的区域 ,其余属于中等或者较弱区域。  相似文献   

7.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黄河流域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流域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系统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最近几十年黄河流域气温和降水发生了明显变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黄河流域气温明显升高,且以冬季增温为主,流域北部增温尤其显著;20世纪90年代,黄河流域降水明显减少;进入21世纪,降水略有增加。气温升高和降水减少是黄河流域径流锐减的重要原因。根据气候模式...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具有商品属性和稀缺性,本文通过分析水资源的外部性属性,研究水资源外部性的经济学原因,从水资源持续利用的角度出发,提出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之下如何内部化水资源外部性问题的制度建议和市场方法,并针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从水资源可再生性出发,在构造水资源可再生能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水资源可再生能力指标体系、生态环境用水优先的水资源开发阈值评价指标体系和水资源可再生性维持即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3个层次及单位面积水资源量等14个评价指标的水资源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并利用均方差决策方法,对黄河流域16个二级分区的水资源持续利用情况进行了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0.
黄土丘陵区县域尺度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黄土丘陵区安塞县为例,通过系统分析该区域降水特征、作物需水与水资源供应之间的矛盾,并以4~6月水资源供需临界期为主分析了农业用水矛盾,探讨了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潜力及相应的措施与途径。建议农业生产应以秋作物为主,采取避旱方式抵御干旱,与旱作农田雨水资源有效利用技术相配合,保证粮食安全;恢复、改善现有水利设施;发展并实施节水灌溉技术,适度发展灌溉地面积,集约经营灌区农业。这些都是目前黄土丘陵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宁夏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情况调查与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展宁夏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相关研究对保护黄河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反映宁夏灌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非点源污染现状的调查结果,揭示目前灌区的污染状况;同时对农业非点源污染形成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农田化肥、农药的不合理施用,畜禽养殖、农膜残留等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农业污染,随径流或排水进入黄河,造成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12.
黄河流域是我国典型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流域缺水、支流水质污染和污水灌溉面积的增加对环境、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安全造成了潜在的威胁。适当处理的城镇生活污水是一种稳定的水资源、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的紧缺状况,利用污水资源的主要用途之一是灌溉农田。处理后的城镇生活污水回用农业的潜力极大、具有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然而,城镇生活污水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地下水和地表水)可以造成潜在的影响、必须制定处理后回用农业的标准、使用技术和管理规范。  相似文献   

13.
甘肃沿黄灌区土壤盐渍化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沿黄灌区在甘肃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盐碱荒地的开发利用、次生盐渍化防治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甘肃沿黄灌区耕地土壤盐分含量、离子组成与分布、土壤pH及地下水矿化度等特征,及盐碱地形成的气候、地形、土壤母质、人为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5条改良措施与建议:① 实行盐碱地分区治理;②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③ 强化盐碱地生物治理;④ 建全节水农业体系;⑤ 加强水盐运移动态监测,建立预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农业发展对黄河水质和氮污染的影响--以宁夏灌区为例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过对黄河流域宁夏灌区段河水水质和氮污染物含量的研究发现 :40年来黄河水中各主要离子和总离子浓度不断升高 ,同时无机氮污染物 ( NH4- N、NO2 - N和 NO3 - N)含量也呈不断上升趋势。本文以宁夏灌区为例 ,利用灌区上下游控制断面的水质数据及其它相关资料分析了引起上述变化的原因 ,认为灌区的农业发展 ,即大量的灌溉用水和氮肥的施用所产生的面源污染是导致黄河水质产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 ,并由此认为科学的利用黄河水资源 ,提高化肥利用率是实现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5.
滴灌用黄河水泥沙分离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滴灌中黄河水泥沙含量高的问题,根据其基本特征,研制了适于黄河水泥沙分离的碟式分离机,选用FXJ-150-I型旋流器,将分离机与旋流器串联进行泥沙分离。通过三因素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试验,考察了底流口直径、旋流入口压力、转鼓转速对溢流颗粒D50的影响,得出D50与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底流口直径和旋流入口压力对D50的影响极显著(P0.01),转鼓转速对D50的影响显著(P0.05);获得较小D50的最佳结构和操作参数是底流口直径为14 mm,旋流入口压力为0.06 MPa,转鼓转速为3 800 r/min。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近43年降水资源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8,他引:8  
选取甘肃省63个地面测站降水量资料,利用对比分析方法,研究了甘肃省降水资源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年降水量,越冬作物生育期、春小麦生育期和秋作物生育期的降水量1987-2003年与1961-1986年相比,时空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河西中东部为增多趋势,河东为减少趋势,分界线与黄河走向基本一致;河东年降水量减少的幅度和速率比河西增加的幅度和速率都大,河东气候向暖干化发展的趋势加快;旱作区降水量减少,极端干旱事件频繁发生,可利用降水资源更加紧缺,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负面影响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7.
石嘴山市供水以引扬黄河水为主,地下水为辅,在不开辟新的水源的条件下,未来年供水总量很难超过12亿m3。石嘴山市若保持现有水资源利用模式,按照"十一五"规划实现工农业生产、工业新上项目、城市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目标测算,到2010年年需水量将达到14亿m3以上;即使将农业用水保持在2005年的水平,到2010年年需水量也达到13亿m3以上,水资源缺口将长期存在。需要开源节流,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突破口,建立节水型工农业体系和全面节水型社会,摆脱水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硬约束。  相似文献   

18.
基于P-S-R模型,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信息熵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最小信息熵原理综合为组合权重;采用属性识别模型进行指标评价,建立草原生态安全评价的熵组合权重属性识别模型(AR-CWE)。结果表明: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的整体草原生态安全状况处于较差状态;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乡镇集中于纯牧区,较差乡镇集中于半牧区,而较好的乡镇则集中于农区;通过对各乡镇的草原生态安全状况分析,发现降水和气温变化、人口素质、农牧民收入方式、牲畜超载率和草原退化率是影响各乡镇草原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应用平原区水循环模拟模型,结合宁夏平原区未来农业发展方向,分析宁夏平原种植结构调整下农业对黄河水量的取用和消耗状况。结果表明:(1)在广义水资源利用过程中,黄河水资源耗用量占75%以上,黄河是宁夏平原区重要的支撑水源;(2)种植结构调整力度的增强可提高耗黄水量在引黄水量中的比重,而农业对黄河水量的实际消耗仅为45%,水资源有效利用率较低;(3)水稻和套种是农业耗黄水量的主力,两者面积的大幅度减少有助于水资源取用量和消耗量的节约,但耗水节水量远小于取用水节水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