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红外反射光谱仪(NIR)和蛋白质含量蛋白质含量是迄今制约小麦产品最终用途的最重要因素。通常,面包和空心粉由高蛋白小麦制成,而饼干、糕点则只需低蛋白质含量的小麦。从育种早代的选择到商业上的分离分级,磨粉谷物的准备,最后至选择面粉以用来做各种不同的食品,都需测定小麦蛋白质含显。因此,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便成了评价小麦品质的基石。自从凯氏定氮法(1883年约翰·凯牙德用来测蛋白质含量)发表以来,NIR法可以认为是食品分析史上最显著的进步而受到青睐。该法简单、快速,没有污染,因为它不用化学药品。现代的…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生育性状调查是马铃薯育种试验中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而在试验调查中的习惯沿袭方法是用文字和数字记载。长期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尤其在育种地初期阶段,即实生苗和无性系鉴定,面对成百上千份材料及其诸多性状,工作量比较大而要求细。为方便试验工作,减轻从事马铃薯育种工作者负担,加速育种工作进程,从2001年开始,先后与几个科研和企业单位的合作开展育种研究工作中,自行试用了马铃薯生育性状调查的“简易标记法”。1标记标准目前我们试用的生育性状有27项,每项性状分为4个档次的标准,每个档次的标准以相应系数的“ ”号来标记。如,生育…  相似文献   

3.
小麦的高产育种途径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小麦高产育种的6种途径.从小麦育种的历史看,随着小麦品种产量潜力的提高,所需要协调的性状不断增加,从少数性状的协调到多性状的协调,从形态性状的协调到生育动态性状的协调,育种难度逐步增大.小麦高产育种就是不断协调各个性状关系,挖掘小麦光能利用潜力,促进光合产物的分配向经济产量倾斜.现阶段小麦自身的光合利用潜力尚未全部发挥出来,通过株型、生育动态的调整还可提高小麦的产量潜力.小麦育种的更高阶段是提高小麦自身光合机能.  相似文献   

4.
三十年来小麦早熟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冬小麦的早熟品种中,存在着不同的发育类型,不同发育类型的早熟品种,早熟性的主要生育阶段不同。早熟性是个复杂的遗传特性,除受控制春化与光照阶段发育快慢、时间长短的基因制约外,还受拔节到抽穗开花、抽穗开花到成熟这两大生育阶段的早熟基因的控制。早熟性不一定是春性,春性不一定都早熟,拔节早抽穗开花不一定早,抽穗开花早成熟不一定早。早熟性状的表现,是遗传型与环境互作的结果,不同环境中早熟不一定一致。半冬性早熟模式,是克服贵州小麦早熟不高产的最有效模式。探明了当前实现这一模式的最佳组合类型,育成了这一模式的新品种(系)投入生产。  相似文献   

5.
中国北方麦区冬小麦物候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价中国北方主要冬麦区小麦关键物候时间变化和主要影响气象因子的区域差异,基于1992-2013年间57个站点资料,在分析黄淮海平原、黄土高原和西北内陆冬小麦返青和成熟期时空变化的基础上,探讨影响北方麦区冬小麦关键生育时期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1992-2013年,北方冬小麦整体呈现返青期延后,成熟期提前,但总体趋势不明显,且存在区域差异;生育时期变化幅度随经度增加而增大。月平均温度和月最低温度分别是影响黄淮海平原冬小麦返青期和成熟期的主要气象要素,而黄土高原冬小麦生育时期主要受月平均温度变化的影响,但在西北内陆,返青期与月最低温度的负相关性最显著,而成熟期则主要受月平均温度变化的影响。月日照时长、月温差和月降水对小麦生育时期的影响在黄淮海平原/黄土高原和西北内陆相反。在黄淮海平原和黄土高原,月日照时长和月温差变化与小麦生育时期呈正相关,月降水与冬小麦生育时期呈负相关,但在西北内陆,月日照时长和月温差与小麦生育时期总体上呈负相关,月降水增加对西北内陆冬小麦生长有利,可延缓因干旱导致的物候提前。  相似文献   

6.
小麦沉淀值是最常用的小麦胚乳蛋白质质量评价指标之一。本研究采用国内外通用的三种沉淀值测定方法,对54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测定比较。结果表明,Zeleny法(ICC标准)系统误差小,结果可靠;SDS法实用性强,测定结果和Zeleny法具有极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尤其微量SDS法,速度快,使用方便,试剂用量少,很适合小麦品质改良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小麦沉淀值测定方法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沉淀值是最常用的小麦胚乳蛋白质质量评价指标之一,本研究采用国内外通用的三种沉淀值测定方法,对54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测定比较,结果表明Zeleny法(ICC标准)系统误差小,结果可靠,SDS法实用性强,测定结果和Zeleny法具有极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尤其微量SDS法,速度快,使用方便,试剂用量少,很适合小麦品质改良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为了综合评价不同小麦材料的不同生育时期抗倒性,明确影响小麦倒伏的关键因素,以147份我国育成的主推小麦品种及新育成的小麦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在开花期、灌浆期和乳熟期测定其10个倒伏性相关性状,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这些小麦材料抗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个抗倒伏相关性状在不同基因型间、气候因素间及生育时期间均存在显著的变异;在不同生育时期,性状间的相关性基本一致,均表现为基部茎节壁厚度、实心度、茎秆强度对小麦的抗倒伏性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株高、重心高度、基部茎节长度、髓腔直径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主成分分析显示,茎秆强度是影响植株抗倒性的最关键性状。基于三个生育时期主成分的综合因子得分的聚类分析显示,有70份材料的综合抗倒性优良,其中部分新育成小麦材料抗倒性表现优异,可作为小麦强秆抗倒改良育种资源使用。  相似文献   

9.
微量元素硒与富硒特种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本世纪 6 0年代开始 ,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一场以高产谷物品种为主的绿色革命 ,估计从1955~ 1985年的 30a间 ,世界谷物增加幅度超过了 2 5%。但意料不到的是 ,到 90年代初期 ,一些营养学家发现一种令人惊恐不安的现象 ,由绿色革命推出的许多高产水稻、小麦、玉米和豆类等作物的品种中 ,矿质元素和维生素的含量都很低 ,使以绿色革命品种为主食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微量营养素缺乏症的人数大量增加。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 ,从 1970~ 1989年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人民饮食物中铁的含量都在下降 ,铁摄入量下降幅度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在南亚和东南…  相似文献   

10.
为给黄淮地区小麦生产以及小麦抗寒育种提供参考依据,选取黄淮麦区20世纪60年代到2000年以后小麦主推品种40个,以实验室冷冻法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小麦的半致死温度(LT50),分析不同年份、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冬前期(苗期)、越冬期、返青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的抗寒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品种育成时间的往后推移,小麦品种抗寒性总体有逐渐增强的趋势,当前生产上的主要品种的抗寒性要强于一些老品种;不同区域品种的抗寒性也有差异,山东和陕西的品种表现出较强的抗寒性。半冬性品种济麦22、烟农19、良星66和皖麦38在各生育时期均表现出较强的抗寒能力,弱春性品种豫麦18、偃展4110在各生育时期抗寒性均较弱,这与它们在生产上的表现相一致;不同小麦品种在其生育进程中的抗寒性变化规律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1.
Bhat.  PK 《大豆科学》1992,11(2):178-180
本文以10个有限型和10个无限型(或亚有限型)栽培大豆品种为材料,参照Fehr和Caviness(1977)的方法,记载了印度Pantnegar地区大豆的各个生育阶段。结果表明:在营养生长期间,从一个生长阶段到另一个生长阶段的间隔天数在V_5前是3.5天,在V_5后是3.0天。不同生长习性的大豆之间没有差别。开花后,有限型品种只继续生长1~2节,有的甚至停止生长;而无限型品种则继续性伸长数节。有限型品种的R_1和R_2同时出现,无限型品种的这两个阶段之间则有足够的间隔时期。总的讲,有限型品种的开花和成熟都比无限型品种早。  相似文献   

12.
关于高粱在不同生长条件下和不同生育期各器官的生长情况已有不少报道,但对生长过程中各器官的生长关系却不甚了解。Vander-ip 和 Reeves 认为,达到各生育期所需的时间因杂种和环境而异。他们曾在堪萨斯州的曼哈顿城鉴定了粒用高粱杂交种 RS610的几个生育阶段,并认为,尽管其它杂交种在别的地方也会遵循同样的一般生长类型,但各生育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为检验谷物籽粒压痕加载曲线法优化改进后对单个谷物籽粒硬度的测定效果,应用改进的压痕加载曲线法对小麦品种西旱2号籽粒各组分(胚、胚乳、麦皮)的硬度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含水率为15.6%的小麦籽粒各组分中麦皮硬度最大,硬度值为38.52~42.48 MPa,胚乳硬度次之(21.94~22.76MPa),胚的硬度最小(10.64~11.96 MPa)。运用有限元法建立小麦籽粒各组分的力学模型,证实改进压痕加载曲线硬度检测方法对小麦籽粒各组分硬度值的测定具有可行性,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小麦是安溪县的主要粮食作物,栽培面积仅次于水稻和甘茹。长期以来,由于播种偏迟,抽穗灌浆期雨量多,湿度大,赤霉病发生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导致种麦效益低。目前小麦当家品种仍以福繁16、福繁17、泉麦1号等中熟品种为主,为充分利用冬季温光资源,搞好冬种农业生产开发,提高小麦单产,现以“福繁16”为例(根据1982~1987年观察记载资料整理),对安溪县小麦生育特性进行分析,结合历年小麦高产示范片的实践,提出配套栽培技术。一、生育特性(一)生育期与积温福繁16播(播种期11月16日至12月5日)播种至出苗历期(X)7d,全…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基于无人机RGB影像实现对小麦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和产量估算的可行性,设置不同生态点、品种和氮素处理的小麦田间试验,应用大疆精灵4 Pro无人机获取小麦拔节期、抽穗期、扬花期和灌浆期4个主要生育时期的RGB高时空分辨率影像,并同测定小麦LAI。采用相关性分析筛选出不同生育时期对LAI敏感的光谱与纹理特征集,并借助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PLSR)、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NN)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分析方法,筛选出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最优的LAI估测模型。基于不同生育时期的光谱与纹理特征以及时期特征集,进一步建立产量预测模型,并在不同生态点验证叶面积估算模型与产量预测模型的普适性。结果表明,基于RF的LAI估测模型的验证精度最高,4个生育时期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分别为2.26、1.44...  相似文献   

16.
小黑麦(Triticale)是小麦和黑麦属间相互杂交的产物,它的名字一半来自小麦属名Triticum,一半来自黑麦属名Secale。它是植物育种学家第一个创造成功的人造谷物。小黑  相似文献   

17.
<正> 小麦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对盐碱的反应是不同的,一般在苗期和生长发育的早期比较敏感,而在后期(抽穗以后)则反应比较迟钝。本文论述了盐碱对小麦几个特征特性的影响,可为盐碱地小麦栽培与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给小麦抑制蛋白的分离纯化以及表达研究提供信息,以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和豫麦49为材料,检测和分析了小麦在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和籽粒木聚糖酶活性及木聚糖酶抑制蛋白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木聚糖酶活性及木聚糖酶抑制蛋白活性在两个品种间没有差异,不同生育时期小麦叶片及籽粒木聚糖酶活性没有显著变化,可能以基础水平存在.叶片中的木聚糖酶抑制蛋白活性自苗期开始,经拔节期到抽穗期,总体呈现增加趋势,但进入灌浆~成熟期则显著下降,而籽粒中的木聚糖酶抑制蛋白活性则随籽粒的成熟持续升高.  相似文献   

19.
小麦黄叶病的侵染源及病毒鉴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黄叶病毒(WYLV)属于井上等(1973)记载的甜菜黄化病毒组(closterovi-us),由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进行半持久性传播。小麦黄叶病发生在4月前后至收获期,导致小麦和大麦黄化、枯死,燕麦叶片变红到枯死,如若流行起来,则酿成严重减产。它可能成为农业生产上的严重病害。最  相似文献   

20.
不同生育时期盐胁迫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442M-1,茶淀红、冬68,鲁麦6号,中国春、MY9094等6个耐盐性不同的小麦品种在拔节,抽穗,开花3个生育期进行盐胁迫的生长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上述3个生育阶段中,盐胁迫对小麦产量均构成影响,认为对小麦成侏期的耐盐性鉴定评价以拔节期进行胁迫处理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