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声波喷雾干燥壶瓶枣多糖及其对产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干燥后多糖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含水量和平均粒径为指标,对壶瓶枣多糖的超声波喷雾干燥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比分析了超声波喷雾干燥、二流体喷雾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对壶瓶枣多糖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35℃,进料量16 m L/min,进气压力0.10 MPa,此时出风温度89℃,壶瓶枣多糖产品含水量4.91%,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50.83%,平均粒径9.14μm。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单糖组成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3种干燥方式对多糖的活性、单糖组成和官能团没有影响,且多糖主要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1∶2∶1∶38∶5,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50%左右。通过对多糖产品的微观形态及粒度分布分析可知,冷冻干燥产品以块状和棒针状为主,超声波和二流体喷雾干燥产品均成颗粒状,但是超声波喷雾干燥的产品粒径分布较窄,粒径在2~20μm范围内呈正态分布,优于其他2种干燥技术。  相似文献   

2.
对油橄榄叶中总多酚、总黄酮和橄榄苦苷热浸提工艺进行放大实验,考察了乙醇体积分数对活性物质提取效果的影响,并运用单指数衰减函数模型对提取过程进行动力学拟合。研究结果表明:80%乙醇提取效果最佳,提取液中总多酚、总黄酮和橄榄苦苷分别为3.77、2.85和3.03 g/L;单指数衰减函数拟合效果较好,R值均大于0.9,且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升高,曲线拟合效果越好。在进风温度150℃、进料速率15 mL/min的条件下将脱除乙醇的提取液进行喷雾干燥处理,并运用AB-8大孔树脂对粗提物进行纯化后,总多酚质量分数由9.71%提高到31.65%,总黄酮质量分数由7.22%提高到10.98%,橄榄苦苷质量分数由9.16%提高到20.38%。对干燥后提取物粉末的含水量、孔隙率、密度、水溶性和吸湿性等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提取物粉末含水量、密度和孔隙率相差不大,水提取物具有更好的水溶性(溶解度为98.38%),乙醇提取物的吸湿性均小于5%。  相似文献   

3.
对喷动循环流化床落叶松树皮快速热解过程中反应温度、物料粒径、进料速率及气体流量对热解产物产率的影响以及这4个因素共同作用对生物油产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是影响热解产物产率的主要因素,气体流量影响较显著,在试验范围内物料粒径、进料速率影响不显著;喷动循环流化床最佳制备液体产物--生物油快速热解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50℃,物料粒径0.2~0.3 mm,进料速率20 r·min-1,气体流量25m3·h-1.  相似文献   

4.
以明胶、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复配作为壁材,蔗糖酯和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吐温-80)为乳化剂,采用超声波乳化-均质-喷雾干燥工艺制备角鲨烯微胶囊产品。对超声波乳化工艺、壁材配比、乳化剂添加量以及喷雾干燥等参数进行了研究,并将优化工艺所制备的产品与冷冻干燥法制备微胶囊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产品的最佳工艺为:角鲨烯3.0 g,吐温-80为0.6 g,经超声波乳化后(功率240 W,时间4 min)与明胶2.0 g,阿拉伯胶2.0 g,麦芽糊精10.0 g,蔗糖酯0.5 g,按料液固体质量分数为3.88%的比例与水混合,在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105℃,喷雾空气流速为1.5 m3/h,进料速率为6 m L/min的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此条件下,角鲨烯微胶囊包埋率92.3%,颗粒呈球形,粒径在12.0μm左右。喷雾干燥相较于冷冻干燥,所得微胶囊包埋率更高,产品颗粒呈球形,粒径更小,热性能也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5.
以白果为原料,对其淀粉进行提取分离,对直/支链淀粉进行纯化,分别对其性能进行分析测定,测定结果如下:400~800 nm范围内全波长扫描,淀粉-碘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不同,原淀粉与碘络合后在600 nm处,直连淀粉与碘络合后在620 nm处,支链淀粉与碘络合后在560 nm处;白果原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在真空条件下干燥后,颗粒大小均在20μm以下,且扫描电镜(SEM)显示白果原淀粉颗粒为椭圆状,提取后的白果直链淀粉及支链淀粉均无固定形状;DSC分析后发现含水量50%的白果直链/支链淀粉乳液峰值温度(T_p)为138.23℃/76.6℃,均为糊化温度,含水量小于5%白果直链/支链淀粉T_p为117.56℃/94.83℃,均为脱残留水分的吸热峰。由凝胶色谱结果分析得到,白果直链淀粉由两种直链淀粉组成,分子质量分别为10.31和2.32 ku;白果支链淀粉分子质量为1 189.05 ku。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活性艳蓝X-BR上染白枫单板的影响因素和最佳染色工艺,采用7因素4水平正交染色试验,考察了染色温度、染液质量分数、促染剂用量、染色时间、固色剂用量、固色时间、体积比7个因素对上染率和表面色差的影响。采用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出了影响上染率和表面色差的主要因素,并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染料分子在木材内的分布情况,以及X射线能谱分析(EDXA)染料分子的特征元素在木材中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染料质量分数和染色温度对上染率和表面色差影响较大。上染率最佳工艺方案为:温度60~65℃,质量分数0.5%,促染剂用量50 g/L,染色时间3.0 h,固色剂用量15 g/L,固色时间75 min,体积比1∶15。表面色差最佳工艺方案为:温度50~55℃,质量分数3%,促染剂用量40 g/L,染色时间3.0 h,固色剂用量15 g/L,固色时间75 min,体积比1∶40。SEM和EDXA结果表明染料分子团聚在木射线周围和分散在导管内,且染料分子的特征元素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7.
西番莲籽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及其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SCDE)技术从西番莲籽中提取油脂,探讨了萃取工艺条件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并对西番莲籽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CDE西番莲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粒径 270 μm,萃取压力 20 MPa,萃取温度 50 ℃,分离釜Ⅰ温度 40 ℃、压力 8 MPa,分离釜Ⅱ温度 40 ℃,压力与CO2钢瓶的压力一致,萃取时间 3 h,在此条件下油脂得率达到了 25 % 以上.SCDE的西番莲籽油色泽明亮,澄清透明,其理化性质明显优于溶剂法提取的油脂,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高达 89.43 %,其中亚油酸质量分数 72.69 %.  相似文献   

8.
采用喷动循环流化床快速热解系统对落叶松树皮进行快速热解制备高酚类物质含量生物油,考察反应温度、粒径、进料速率和气体流量对生物油中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以生物油中酚类物质含量为目标,优化快速热解工艺.结果表明:反应温度、粒径是影响生物油中酚类物质含量的关键因素;制备高酚类物质含量生物油的喷动循环流化床快速热解最佳工艺为:反应温度823K,粒径0.3~ 0.45mm,进料速率50 r/min,气流量15 m3/h.  相似文献   

9.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探讨了皱皮木瓜籽油微胶囊制备的较佳工艺,结果表明:均质压力30 MPa,进风温度190℃,进料速率16 m L/min的条件下制备得到的微胶囊产品为淡黄色粉末,包埋率达83.59%,水分2.51%,密度0.625g/cm~3,吸水性9.191%,粒径39.440μm。对微胶囊产品的SEM电镜结果显示:微胶囊产品呈球形,表面完整光滑,微胶囊结构致密。在贮藏稳定性试验中,皱皮木瓜籽油微胶囊的稳定性优于未包埋的皱皮木瓜籽油,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微胶囊产品性能优异,大大延长了皱皮木瓜籽油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10.
天然栀子黄色素的低温真空干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加热板温度、干燥箱内真空度、料液的质量分数和料层厚度为影响因素,研究了天然栀子黄色素低温真空干燥制粉的优化工艺,设计了L9(34)的正交试验.当干燥产品达到一致的含水量时,对其色价(CV)、色差(CD)等指标以及干燥时间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加热板温度对产品的色价、色差以及干燥时间影响最大;料层厚度对栀予黄色素的色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