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不同种源红花木莲实生苗年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不同种源红花木莲1年生苗的生长规律,以自然分布区内3个种源(大方县、雷山县、榕江县)的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Logistic方程对不同种源红花木莲的苗高和地径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个种源的红花木莲苗高和地径生长均符合“S”型生长曲线,年生长可划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生长盛期、生长后期4个生长阶段。3个种源的苗高和地径生长规律相似,大方种源的苗高生长盛期开始时间早于其他2个种源,结束时间却晚于其他2个种源1~2个月;地径生长盛期起始时间或早或迟于其他2个种源,而结束时间却晚于其他2个种源5~7天;大方种源苗高、地径生长的生长盛期长而生长速度慢,雷山和榕江种源生长盛期短而生长速度快。大方、雷山、榕江3个种源红花木莲苗高年生长量分别为16.12 cm、16.75 cm、16.42 cm;地径年生长量分别为5.52 mm、6.27 mm、6.05 mm。种源间苗高无显著差异,而地径间大方种源和雷山种源有显著差异,其他均无显著差异,种源间与种源内均存在较大的变异,雷山种源和榕江种源苗高、地径生长量均高于大方种源。  相似文献   

2.
麻疯树不同地理种源苗期生长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37个不同种源麻疯树在贵州罗甸的苗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源麻疯树种子的场圃发芽率差异较大.37个参试种源生长8个月(8MAS)苗木平均高97.46 cm,平均地径3.27cm.苗高和地径生长表现较好的种源有10个,其生长量均大于贵州罗句种源.参试种源生长6个月(6MAS)和生长8个月(8 MAS)的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种子》2021,(3)
为了给花榈木人工造林选择优良种源提供参考,以贵州石阡、安徽黄山以及浙江永康等10个省内外花榈木种源种子为材料进行容器育苗试验,测定不同种源种子性状和当年生苗木生长性状,采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法对各种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种源花榈木种子性状和苗生长指标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种子长径、短径及千粒重变幅分别为:9.08~11.22 mm、7.54~9.07 mm、248.59~361.42 g;当年生苗木的苗高、地径、生物量、总根长及根尖数变幅分别为:7.87~16.87 cm、3.54~5.10 mm、1.140~4.660 g、293.46~600.80 cm、849~1 129。对苗期生长表现的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排序为:6号种源8号种源7号种源2号种源9号种源10号种源5号种源1号种源4号种源3号种源。初步评价出浙江临安种源为贵阳地区首选种源,贵州花溪种源、贵州凯里种源和贵州望谟种源综合表现次之,可作为备选种源。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源乐昌含笑营养袋苗苗期生长节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乐昌含笑榕江、黎平、从江3个种源营养袋苗的苗期生长节律进行了研究.统计分析表明,苗高和地径生长率呈平缓"S"型生长模式,苗木生长率分别经历缓慢期、速生期和停滞期3个时期.苗高速生期从6月中旬起至10月初止,地径速生期从7月中旬起至10月下旬止.榕江、从江、黎平3个种源一年生营养袋苗生长量分析表明:苗高年生长量分别为:42.06 cm、34.63 cm、14.53 cm;地径年生长量分别为:8.66 mm、7.95 mm、5.58 mm;叶片数量分别为:15片、15片、10片,即榕江种源最好,从江种源次之,黎平种源最差.  相似文献   

5.
《种子》2019,(3)
为了评价云南松不同茎干类型子代苗期生长状况,对采自玉溪市新平县的茎干通直云南松和茎干弯扭云南松各25个单株种子进行播种育苗试验,对各家系子代苗期的生长量进行测量。结果表明:云南松不同茎干类型1年生苗不同家系的苗高与地径的生长均呈"慢—快—慢"的生长节律,生长曲线形状趋向于"S"形,苗木生长可分为速生前期、速生期和速生后期3个阶段,不同家系3个阶段均存在差异,相应的生长量也有一定的差异,表现出苗高与地径的异速生长现象。茎干通直云南松在3个时期的地径净生长量分别为0.123~0.408 mm、0.337~1.114 mm和0.113~0.402 mm;苗高的净生长量分别为0.494~0.961 cm、1.350~2.627 cm和0.279~0.591 cm;茎干弯扭云南松在3个时期的地径净生长量分别为0.141~0.355 mm、0.385~0.971 mm和0.124~0.345 mm;苗高的净生长量分别为0.610~0.925 cm、1.668~2.527 cm和0.311~0.431 cm。  相似文献   

6.
旨在探讨不同种源辣木在北方种植的适应性,为辣木在北方优良种源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持。以5个种源的辣木为试材,采用实地调查、人工霜箱控温等方法,对其生长性状、产量性状和抗寒性进行测定,分析不同种源间的差异,并通过隶属函数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宜北方地区种植的优良种源。结果表明,5个种源的辣木在相同生长条件下的各指标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各种源中H种源的株高最低,为267. 57 cm,但其冠幅、地径和分枝数均最高,分别为137. 57 cm、5. 01 cm和50. 33;在产量性状中,不同种源的嫩叶、鲜叶和鲜茎枝产量由高到低排序分别为:H K F S J,H F K S J,H F S K J。其中,H种源的嫩叶、鲜叶和鲜茎枝的产量均为最高,分别为0. 22,0. 93,1. 76 kg/m~2,产量最低的为J种源;不同种源辣木枝条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不同种源辣木枝条的结冰点在-1. 60~-4. 37℃,过冷却点在-3. 42~-5. 63℃,其中H种源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均为最低,其抗寒性最好。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种源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为:H K S G J。因此,H种源可作为在北方地区培育和推广的潜在良种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7.
不同红椿种源在武汉地区的苗期生长性状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不同红椿种源在不同地区的适应性和生长特性,筛选出湖北省较适宜的优良种源,对6个不同种源的红椿在武汉地区生长表现的苗期叶片性状及地径和株高生长量性状进行了测试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地径、株高,还是复叶长宽、小叶长宽和小叶数,不同种源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综合地径和株高生长量数据,在武汉地区表现较好的种源为江西武夷山种源和江西官山种源,其次是福建来舟种源。对各测试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大小与地径和株高呈显著正相关,地径和株高也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超过0.9;同时,地理纬度除与小叶数呈正相关外,与其他因子均呈不显著负相关,但地理经度除与小叶数相关不显著外,与其他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种子》2021,(5)
对贵州5个种源野鸦椿一年生实生苗的苗高和地径生长规律进行观测。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在各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且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将野鸦椿苗木的整个生长时期划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4个阶段,纳雍种源苗高速生期短而生长速度快,进入生长后期较其他种源早,且进入生长后期以后苗高还在不断生长;黔西种源地径的速生期比其他种源晚,进入生长后期也晚,生长期内苗木的地径均高于其他几个种源。苗高和地径生长持续时间不一致,高、径生长期相差半个月左右。总体表现为纳雍、黔西种源苗高、地径生长量均高于榕江、大方和道真种源。  相似文献   

9.
黔西南光皮桦种源早期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前期收集的西南地区12个种源为材料,在黔西南进行光皮桦种源选择试验.结果表明:光皮桦不同林龄的树高和地径在种源间和种源内家系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而且各生长性状在种源内变异高于种源间变异.不同林龄树高和地径间均存在显著相关,8个月生光皮桦生长性状与种源地气候和地理因子相关性不显著,而20个月生树高、地径均与经度存在显著正相关,树高与海拔显著负相关,地径与年均降水量显著正相关.综合不同种源各时期生长表现以及生长性状问的相关性,以20个月生树高为主要因子,初步选择出适合在黔西南发展的3个优良种源,即1号(广西田林)、2号(广西隆林)和3号种源(广西融水).研究结果可为黔西南以及周边类似地区发展光皮桦人工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盐胁迫对野生滨柃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4个区域的野生滨柃种子采用5个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进行处理,测定NaCl胁迫对不同种源野生滨柃种子萌发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NaCl低浓度(〈0.2%)的胁迫有利于促进所有种源滨柃种子的萌发;伴随NaCl溶液(〉0.5%)浓度的提高,所有种源滨柃种子的发芽率、相对发芽率、发芽势、相对发芽势、发芽指数、相对发芽指数等6个数据均呈下降趋势;浓度越高,各种源之间差异越大。这说明高浓度的NaCl胁迫可显著影响种子萌发和生长。其中采自岱山海边的野生滨柃种子表现出较好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幼林期麻栎种源试验林进行生长调查,初步筛选出适宜赣中地区发展的麻栎优良种源。在赣中地区的永丰官山林场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了麻栎种源试验,调查了32个种源2年生麻栎的保存率、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大多数种源麻栎保存率在89%以上,苗高和地径年生长量以及单株生物量在不同种源之间具有较大变异;通过聚类分析将参试的32个种源划分为3组,第1组为优良种源,包括浙江、贵州等地的11个种源;第2组为较差种源,第3组为一般种源。研究结果为该区域麻栎优良种质资源初步筛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南亚松优良种源和家系的筛选问题,对引种5个月生4个种源91个南亚松优株家系苗期生长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采用嵌套式数据分析方法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源和家系间发芽率和地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家系间高径比差异显著;种源间苗高达显著性差异。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筛选出11个表现相对优良家系,发现1个生长变异较大家系T36,并探讨了聚类分类结果与种源分类间关联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能够筛选出苗期表现优良的思茅松家系和进行苗期选择研究,笔者对收集的5个种源191个思茅松优株家系苗期生长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巢式数据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苗高、地径和高径比3个生长指标在种源和家系间均具有显著差异;而发芽率在种源和家系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在对聚类分析结果与种源分类间关联性进行了分析后,发现聚类分析可用于优良家系筛选,并筛选出24个表现相对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乐东拟单性木兰种子的形态特征和种子的发芽率在不同种源间的差异,选取湖南新宁、福建武夷山的乐东拟单性木兰种子作为研究材料,测定果实和种子的纵、横径、千粒重、含水量、果实的出种率等指标,并通过种子发芽试验,分析不同种源地种子的发芽率及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新宁果实的出种率为19.8%,武夷山果实的出种率为12%;新宁种子纵径9.81 mm,横径7.57 mm,千粒重156.28 g,含水量11.1%;武夷山种子纵径7.04 mm,横径6.61 mm,千粒重111.38 g,含水量8.46%;新宁种子发芽率为87%,武夷山种子发芽率为82%;新宁幼苗株高为9.17 cm、地径为2.31 mm,武夷山幼苗株高为6.23 cm、地径为2.0 mm。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种源间种子纵、横径、果实出种率、千粒重、含水量有极显著差异;不同种源间种子的发芽率、幼苗株高、地径生长量有显著差异,发芽率与种子形态特征呈正相关。说明种子的形态特征影响种子的萌发特性,相对较大的种子出种率较高,发芽率较大,幼苗的生长 量也较大。  相似文献   

15.
为了能够筛选出苗期表现优良的加勒比松家系和进行苗期选择研究,对9个种源92个加勒比松优株家系苗期生长指标进行测定,并采用巢式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在引种地和育苗地(造林地)间气候趋于一致的前提下,生长测定结果表明:苗高、地径和高径比3个苗期生长指标在种源和家系间均达显著性水平;发芽率在种源和家系间则未达显著水平。采用聚类分析法筛选出最优良家系为C65和C96,较优良家系为C2、C40、C41、C93和C97。  相似文献   

16.
播种深度对高粱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明确高粱的适宜播种深度,观察不同高粱品种对不同播种深度的耐深播差异,研究了8 种播种深度对3 个高粱品种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出苗时记载不同播种深度下高粱的出苗速度和出苗率,出苗结束后,调查其地上部分幼苗生长量、胚轴长度和种子根长度。结果表明: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幼苗出苗速度明显减慢。在播深3 cm、5 cm和7 cm处理下,各品种从播种至出苗需要5 天,在播深8 cm、10 cm、12 cm 和13 cm 处理下,需要5~7 天,在播深17 cm 处理下为7~11 天。在播深12 cm、13 cm 和17 cm处理下‘晋中0822’较其他2 个品种从播种至出苗所需时间早2~4 天。不同播深处理下高粱完成出苗所需要时间也不尽相同。在播深3 cm、5 cm和7 cm处理下,各品种完成出苗所需时间为9 天,在播深8 cm、10 cm、12 cm和13 cm处理下,需要9~13 天,在播深17 cm处理下需13 天。品种‘晋中0822’在播深8 cm、10 cm、12 cm和13 cm处理下9 天完成出苗,较其他2 个品种早。播种深度对3 个高粱品种的出苗率亦有显著影响。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3 个高粱品种的平均出苗率不断降低。3 cm和5 cm为高粱最适播种深度。在播深3 cm、5 cm、7 cm、8c m、10cm和12 cm处理下品种‘晋中0822’出苗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此外,播种深度对幼苗的生长发育也有显著影响。随着播种深度增加,3 个高粱品种的地上部分幼苗生长量和种根长显著降低,而胚轴长度显著增加。在3cm和5 cm播深处理下幼苗生长量、种根长和胚轴长与其他各处理差异显著。在播深7 cm、8 cm、10 cm、12 cm、13 cm和17 cm处理下‘晋中0822’品种各指标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60Co-γ辐射剂量对杉木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杉木第3 代种子园收集的种子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剂量的γ射线辐照处理对杉木种子发芽率、发芽时间、出苗率以及诱变苗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0 Gy辐照明显促进发芽,随着剂量的增加发芽率逐渐降低,80 Gy是致死剂量;辐照剂量20~60 Gy之间时,随着剂量的增加发芽时间会逐渐延长,出苗率会逐渐降低;γ射线辐照处理获得的诱变苗株高、地径和分枝数同样受剂量效应的影响,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表现在植株矮化,地径变细,分枝数先升高后降低,尤其是40 Gy的辐照剂量能够显著促进分枝。根据辐照剂量与发芽率、出苗率可以初步确定,γ射线辐射杉木种子的半致死剂量在40~60 Gy之间。  相似文献   

18.
苗期地温对棉花前期生育进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苗期地温变化对棉花出苗和生长状况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设置3个不同播期,调查地温与棉花生长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苗期5 cm地温受气温影响波动要比10 cm和15 cm土层大,且地温相对较高,随播期推后,不同土层温差变化减小;不同播期约4~5天可见苗,受积温影响不大,但随播期推后,进入苗期时间增长;从第一真叶到见蕾一、二播期仅差1天,出叶时间间隔变短,而二、三播期的间隔则变长;不同播期中第三播期棉花株高最高,高出其他播期达20 cm,差异显著,株宽和始节高度差值也达5.5 cm和5.3 cm,且随播期推迟这种差异增大。本试验认为,不论播期怎样变化,只有地温变化趋缓,才利于棉花出苗和稳健生长,构建理想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