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竹粉接枝改性提高竹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提高竹粉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glycol,PETG)基体的界面结合力,拓宽其应用领域,该论文以2-溴异丁酰溴修饰过的竹粉为大分子引发剂,FeCl3·6H2O/三苯基膦为催化体系,抗坏血酸为还原剂,采用电子活化再生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在竹粉表面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竹粉改性前后的表面化学基团变化。利用熔融共混、模压成型方法制备竹粉/PETG 竹塑复合材料。研究了竹粉接枝前后竹塑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考察了竹粉改性对竹塑复合材料动态热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利用环境扫描电镜对竹粉/PETG 复合材料冲击断面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接枝前后竹粉的红外光谱的显著变化证实了接枝反应的发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成功地接枝到竹粉表面;与未改性的竹粉相比,改性后竹粉填充PETG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有较大提高,如竹粉质量分数为30%复合材料改性后弯曲强度提高了16%;动态热机械分析可知,竹粉经改性后其复合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损耗角正切均有所降低,且在升温过程中仅出现一个损耗峰,表明竹粉表面接枝的PMMA可以充当竹粉与PETG的增容剂;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竹粉经接枝改性后,竹粉能均匀分散在PETG基体中,竹粉与PETG基体之间的相容性得到了有效改善,界面结合良好。研究结果对通过竹粉表面处理提高竹粉/PETG竹塑复合材料的性能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竹粉/聚丙烯发泡复合材料加速老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改善木塑复合材料密度大、韧性差的缺陷,采用注塑法制备竹粉/聚丙烯(polypropylene,PP)发泡复合材料;同时为加强木塑材料的生产和质量管理,采用氙灯加速老化方式,研究老化对发泡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材色、流变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环境扫描电镜(environmental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E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um,FTIR)对材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历时1 200 h氙灯加速老化后,材料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缺口冲击强度的保留率仅分别为79.4%、68.3%和75.6%;产生的色差ΔE*和白度变化值ΔL*分别为49.0和48.4。频率扫描结果显示,老化后,复合材料的模量和黏度下降。ESEM显示,老化后材料表面出现孔洞和裂缝,且部分竹粉暴露在材料表面。FTIR结果表明,老化过程中,复合材料发生了光氧化降解反应。该研究可为进一步探索竹塑发泡复合材料的老化规律,制定产品标准提供试验数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竹粉热处理改善竹粉/聚丙烯复合材料的防霉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改善竹粉/聚丙烯(polypropylene,PP)复合材料的防霉性能,该文通过对竹粉进行热处理,处理温度为150~190℃、处理时间为60~240 min,研究热处理对竹粉化学成分、失重率及吸湿性的影响,测试热处理竹粉对竹粉/PP复合材料颜色、力学性能、表面润湿性及防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热处理时间的延长,竹粉综纤维素含量逐渐降低,木质素含量逐渐增加,失重率增大,吸湿性降低;与未热处理的竹粉/PP复合材料相比,热处理复合材料的色差最大值为7.54,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下降9.79%和5.37%,但表面润湿性降低,防霉性能增强,防霉被害值由3.75降至2.25,防霉效力为40%。该研究结果可为防霉型竹(木)塑复合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供试验数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冻融循环老化降低竹粉/聚丙烯发泡复合材料性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竹粉/聚丙烯(polypropylene,PP)发泡复合材料具有密度低、比强度高等优点,为了探讨期老化规律,该文研究冻融循环对不同竹粉含量(0,20%,33%和42%)的发泡复合材料的材色、物理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的影响,并结合环境扫描电镜(environmental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E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um,FTIR)对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及化学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竹粉含量增加,冻融循环老化对复合材料的材色和物理力学性能影响越明显,且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复合材料产生的色差越大,力学性能降低越多。9次冻融循环后,0、20%、33%和42%竹粉/PP发泡复合材料产生的色差ΔE*分别为0.9、2.4、7.0和9.9,弯曲模量、弯曲强度、拉伸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的保留率分别为95.2%~99.1%、97.3%~98.9%、94.9%~97.5%和92.0%~95.6%。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结果表明,9次冻融循环老化后,0和33%竹粉/PP发泡复合材料的初始热分解温度分别下降了19和8℃。ESEM显示,老化后复合材料表面出现少量的裂纹以及褶皱,且少量的表层高分子层脱落。FITR测试结果发现,冻融循环过程中复合材料的木材指数减少,表明材料表面的竹粉颗粒损失,且基体PP的基团峰强度减弱。该研究可为进一步探索竹塑发泡复合材料的老化规律,制定产品标准提供试验数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芯壳结构竹塑复合材料断口冲击强度的分形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定量表征不同壳层材料对芯壳结构竹塑复合材料冲击断口复杂程度的影响,以造纸剩余物竹屑和高密度聚乙烯(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HDPE)作为芯层材料,以纯HDPE、竹浆纤维/HDPE、纳米碳酸钙/HDPE和白泥/HDPE分别作为壳层材料,采用熔融共挤工艺制备芯壳结构竹塑复合材料。在室温(23℃)环境下,测试了复合材料无缺口冲击强度,采用扫描电镜对4种不同壳层材料断口进行形貌分析,基于分形理论和图像处理技术,运用像素点法计算了复合材料的冲击断口表面分形维数,考察了复合材料断口表面分形维数和冲击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壳层材料的芯壳结构竹塑复合材料冲击断口表面分形维数存在一定差异,壳层为HDPE的复合材料断口表面分形维数最大,为2.2204,壳层为白泥/HDPE的分形维数最小,为2.2075。不同壳层复合材料冲击断口表面分形维数拟合曲线的决定系数均大于0.98,说明复合材料断口表面分形特征显著。并且,复合材料断口表面分形维数与冲击强度之间拟合曲线的决定系数为0.9857,近似呈指数函数关系。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芯壳结构竹塑复合材料的表面微观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该文主要研究共混速度对(low density polyethylene,LDPE)/竹粉木塑复合材料、流变性能和吸水率的影响。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LDPE/竹粉复合材料,通过旋转流变仪、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材料试验机等详细研究了共混速度(40,75和100 r/min)对LDPE/竹粉复合材料的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形态、吸水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在LDPE/竹粉复合材料,LDPE、增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maleic anhydride grafted polyethylene,MAPE)和竹粉的质量比控制在65∶5∶30。共混温度和时间分别设定为170℃和10 min。结果表明,添加竹粉可有效增强LDPE的力学性能。LDPE/竹粉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随着共混速度的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但是与纯LDPE相比,LDPE/竹粉复合材料(40 r/min)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增加了28%和115%;弯曲模量从48.45 MPa降低到40.75 MPa。与LDPE相比,LDPE/竹粉复合材料(40 r/min)的弯曲模量最高增加了238%;缺口冲击强度则从12.8 k J/m2提高到18.27 k J/m2,但仍低于纯LDPE。在相同频率下(1.0 Hz),随着共混速度的增加,LDPE/竹粉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和复数黏度也逐渐下降,加工性能得到了改善;同时复合材料的吸水率也从0.89%(40 r/min)下降至0.59%(100 r/min)。SEM结果表明,竹粉能均匀分布在LDPE中,提高共混速度使得竹粉表面被大量树脂覆盖,改善了界面性能,使得材料断裂面产生大量的塑性形变,提高了材料韧性和冲击强度。试验结果证实共混速度为100 r/min时,LDPE/竹粉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冲击强度和较低的吸水率,这为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吸水率的改善提供有意借鉴。  相似文献   

7.
可逆热致变色竹塑复合材料的温度与光响应及热学性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更进一步了解可逆热致变色竹塑复合材料所具有的特性,该论文对可逆变色竹塑复合材的温度与光响应及热学性能进行研究,主要包括:环境温度对变色时间的影响、变色复合材料的曝晒试验(测试环境温度与曝晒装置内的温度)、试样表面的反射率、导热系数等。研究结果表明:变色竹塑复合材料在较高的环境温度下竹塑复合材料的变色响应时间较短,如WTB1在45、50、55、60、65℃的变色时间分别为256.11、146.18、82.78、69.16、45.06 s;曝晒试验的结果表明颜色影响试验箱内温度,添加钛白粉可降低曝晒装置内的温度;在12:00时,WTB1、WTB2、WTB3、WTB4、WTR1、WTR2与环境的温差分别为14.3、12.8、15.3、11.3、15.3、11.3℃。可逆变色竹塑材料的导热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WTB2在15、30、45、60℃下的导热系数分别为0.098、0.099、0.103、0.107 W/(m K),WTB1(未添加钛白粉)表面自由能和接触角分别为67.3°、41.50 MJ/m2,而WTB2(添加钛白粉)的表面自由能和接触角分别为74.6°、37.52 MJ/m2;各种试样的反射率存在差异,添加钛白粉提高了材料的表面反射率,颜色是影响太阳反射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结果为该材料的实际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竹粉/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与断面图像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明粒径对竹粉/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力学性能与拉伸断面图像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平板模压法制备了竹粉/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并测试了其力学性能,应用局部二元模式直方图的傅立叶特征算法提取复合材料拉伸断面电子显微镜图像特征。结果表明:与20~30目竹粉比较,>30~40目竹粉/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与弯曲模量分别提高32.9%、34.4%、25.4%;>100~120目的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弯曲强度与弯曲模量则比>30~40目的分别降低10.6%、20.8%、12.9%;200目竹粉/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与弯曲强度比>100~120目的分别提高11.7%与18.3%。不同粒径竹粉复合材料拉伸断面图像特征存在差异,具有相似力学性能的复合材料断面图像纹理特征有一定相似性。本文通过拉伸断面图像特征来表征复合材料微观形貌与力学性能的差异,为建立复合材料断面微观形貌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定量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水基聚丙烯酸酯价格低廉、成膜性好,具有作为控释肥料包膜材料的潜力,但其玻璃转化温度低和耐水性差,导致用其制备的包膜控释肥料颗粒容易相互粘连并且养分释放过快。本研究旨在通过改性措施防止水基聚丙烯酸酯包膜控释肥料的粘连,并提升其控释性能。  【方法】  选用易获取且价格低廉的3种改性剂纳米二氧化硅、FeⅢ-单宁酸配合物和十六烷,通过简单的物理混合方式对水基聚丙烯酸酯进行耦合改性。采用动态热机械性能测定了改性前后包膜材料的玻璃转化温度和储能模量,采用接触角仪和水蒸气渗透装置分别测定了包膜的水接触角和水蒸气渗透率,采用静水溶出法测定了控释肥料的养分释放特征。为了更好地比较耦合改性的效果,将未改性的丙烯酸酯 (PA)、纳米二氧化硅单独改性的丙烯酸酯 (PA+Silica)、FeⅢ-单宁酸配合物单独改性的丙烯酸酯 (PA+Fe) 和十六烷单独改性的丙烯酸酯 (PA+HD)作为对照,分析了包膜材料性质改变对控释肥料养分释放特征的影响。  【结果】  耦合改性后包膜的玻璃转化温度提升了4.4℃,?70°C的储能模量提升了72.2%,水接触角提高了22°,水蒸气渗透率降低了13.6%。以上包膜材料性质的改变不但有效防止了控释肥料的粘连,也将其初期溶出率从未改性的38.29%降低到2.04%,控释期从未改性的8天延长到52天,释放模式也从和作物养分需求不匹配的“倒L”型变为和作物养分需求相匹配的“S”型。耦合改性改善包膜肥料粘连现象的原因为耦合改性将包膜材料的玻璃转化温度从20.40℃提升到了24.80℃。相关分析表明,包膜肥料初期溶出率的显著降低主要是因为FeⅢ-单宁酸配合物所降低的水蒸气渗透率和纳米二氧化硅所提高的玻璃转化温度和储能模量,而控释期的延长主要是由于十六烷所带来的水接触角的上升。  【结论】  采用纳米二氧化硅、FeⅢ-单宁酸配合物和十六烷耦合改性水基聚丙烯酸酯后,有效防止了控释肥料的粘连,显著提升了控释性能,并且该改性方式易于应用到工业生产中,是一种可行的水基聚合物包膜材料的改性方法。  相似文献   

10.
四种植物纤维粉/聚丙烯复合材料应用性能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为了充分利用农作物及农业废弃物中的植物纤维,研究环境友好材料,研究了4种植物纤维粉/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并对其吸水和热变形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麦秆粉与稻壳粉混合纤维粉填充聚丙烯时,复合材料有较好的性能;稻壳粉、混合纤维粉及松木粉分别填充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相差不大;竹粉填充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较低,吸水性及加热后尺寸变化率较大,综合性能较差。稻壳粉与聚丙烯相容性较好,竹粉和松木粉与聚丙烯的相容性较差。稻壳粉、混合纤维粉能与聚丙烯制备性能较好的木塑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1.
不同模压成型条件下聚丙烯木塑复合材料性能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为利用农林废弃物和环境保护,以稻秸秆粉、稻壳粉、木粉、竹粉及稻秸秆与木粉的混合粉为填充材料,以PP膜为基体材料,采用层铺模压和混炼模压2种成型方法制备不同填料PP木塑复合材料,对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吸湿吸水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用体视显微镜对复合材料拉伸断面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混炼模压成型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抗吸湿吸水性能均优于层铺模压木塑复合材料,且混炼模压PP木塑复合材料填充材料与基体之间混合均匀,两相界面之间结合良好,层铺模压PP木塑复合材料有植物纤维粉和PP基体堆积现象。稻秸秆粉制备的PP木塑复合材料综合力学性能较好,竹粉PP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较差,模压前混炼对PP木塑复合材料吸湿、吸水性有较大的改善作用。该研究可为利用废旧塑料膜作基体制备木塑复合材料的研究与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改性对玉米醇溶蛋白膜的性能影响,明确制备硬胶囊后的体外释放规律。该研究采用葡萄糖对玉米醇溶蛋白进行湿法糖基化改性,对糖基化改性产物的机械性能、阻湿性、阻氧性、阻油性和肠溶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玉米醇溶蛋白膜的抗拉强度为34.06 MPa,相比未改性zein膜4.67 MPa有明显提高(P0.05);改性后玉米醇溶蛋白的吸水率在24 h达到最大,为84.98%;zein-glu膜的过氧化值为0.43 g/100 g,较zein膜的过氧化值0.49 g/100 g低;zein-glu膜的水蒸气透过率在达到平稳时降至7.89×10~(-8) g·m/(m~2·d·Pa);zein-glu膜的透油系数为0,阻油性与市售保鲜膜相当;胶囊释放以罗丹明B作为胶囊填充内容物,结果表明由zein-glu制备的胶囊具有肠溶性,模拟体外释放的拟合数学模型决定系数R~2为0.800,该模型通过卡方检验、相关系数检验和t统计量的显著性检验。研究结果可为玉米醇溶蛋白的改性、成膜机制和肠溶性释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稻壳及硅烷添加量对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一步法连续挤出技术将稻壳粉和聚乙烯进行熔融复合制备复合材料,用硅烷作为偶联剂,研究了稻壳粉与硅烷添加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稻壳和硅烷添加量对复合材料界面有很大影响,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弯曲强度以及抗拉强度随稻壳添加量的增加而明显下降。添加适量的偶联剂可以改善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和稻壳在复合体系中分散均匀性,从而改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助剂对聚乙烯醇缩甲醛机械性能及负压渗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提高新型负压渗水材料聚乙烯醇缩甲醛(polyvinyl formal,PVFM)的机械性能,该试验在先前制备聚乙烯醇缩甲醛泡沫塑料的基础上添加Si O2粉末、高岭土、硅油、硅油+Si O2粉末、硅油+高岭土5种助剂,运用机械发泡法制得5种聚乙烯醇缩甲醛泡沫塑料管,与不添加助剂的聚乙烯醇缩甲醛泡沫塑料管(CK)比较,检测了其基本物理性能、机械性能、负压渗水性能、孔隙结构等指标。结果表明,除Si O2粉末外,其余4种助剂均能改善PVFM的外观质量,使之表面光滑细腻;这5种助剂会降低PVFM负压渗水材料的吸水倍率,提高表观密度、真密度、孔隙率,其中加入高岭土能够在保证较高吸水倍率的同时显著(P0.05)增大孔隙率;硅油+Si O2粉末、硅油+高岭土2种混合助剂能够显著(P0.05)提高PVFM负压渗水材料的机械性能,其中硅油+Si O2粉末对其硬度的提高幅度高达62.5%,对拉伸强度的增幅高达51.9%,硅油+高岭土对其断裂伸长率的增幅高达33.5%;加入助剂能显著(P0.05)提高PVFM的发泡点值,硅油+高岭土使增幅达70.7%;但几种助剂的加入并未提高PVFM的累积入渗量及渗水速率,仅在较低负压(?10 k Pa)下加入Si O2粉末能使PVFM的累积入渗量增加;5种助剂的加入均能使PVFM孔隙结构变得更加均匀致密,其中加入硅油+高岭土后孔隙最为均匀细小,气泡极少。总体而言,混合助剂的两个处理均能提高PVFM的外观质量、发泡点值和机械性能,其提高幅度不同程度地高于单一助剂,而Si O2粉末可以较好地提高?10 k Pa下PVFM的累积入渗量和渗水速率,此研究为高分子型负压渗水材料的改良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麦秸秆不同处理方法对其制备的聚丙烯(polypropylene,PP)复合材料耐霉菌腐蚀性能影响,采用NaOH、HAc、水热、微波4种方法对麦秸秆纤维进行表面预处理,并对未处理和4种处理麦秸秆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霉菌加速腐蚀试验,测试了5种复合材料腐蚀前后的力学性能、颜色变化和吸水性,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其官能团的变化,观察并分析复合材料表面霉菌生长情况及表面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霉菌能腐蚀麦秸秆纤维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使复合材料表面产生裂纹和孔洞,预处理可改善麦秸秆纤维和PP基体间的界面结合,有效地阻止霉菌腐蚀复合材料中麦秸秆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其中5%NaOH预处理效果最佳,其弯曲强度、拉伸和冲击强度分别比未处理的提高了1.68%、3.67%和75.28%,吸水率和色差值降低12.99%和55.25%,经预处理麦秸秆制备复合材料腐蚀后表面裂纹和较大孔洞减少。该研究结果可为提高木塑复合材料防霉效力提供试验数据和理论参考,有利于延长木塑复合材料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6.
生态防护技术对稀土矿山边坡的固坡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飞  钟连祥  郭顺  李小双 《水土保持通报》2019,39(3):132-136,143
[目的]探讨以狗牙根系和竹格为主要材料组成的生态护坡模式对离子型稀土矿山原地浸矿采场边坡的固坡效果及加筋效应,为赣南地区稀土矿山采场边坡防治技术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使用狗牙根与稀土矿砂质黏土构成的根—土复合体为研究对象,通过直剪试验分析土壤含根量和含水率对抗剪强度的影响,采用二维有限元法分析"竹格+狗牙根"的生态护坡模式对边坡稳定性的增强作用,利用正交试验的直观分析法对竹桩间距、长度和直径支护参数进行优化。[结果]植物根系可以显著提升土壤的黏聚力,但对内摩擦角的影响较小。当含根量达到0.5%及以上时,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增幅呈下降趋势,即存在最优含根量。根系对25%含水率条件下的土体加筋效应最显著。该生态护坡模式能够显著增强边坡的稳定性,当竹桩长度取3 m,间距2.5 m,直径8 cm时,其防护效果最佳。[结论]狗牙根根系在不同含水率、不同含根量条件下其加筋效果存在差异,"竹格+狗牙根"的生态护坡模式能够有效防止边坡浅层土的滑移。  相似文献   

17.
竹粉/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动态流变特性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为了了解木塑复合材料的动态流变特性,从而更好地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以及揭示界面复合机理,该文以竹粉/高密度聚乙烯(HDPE)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了铝钛偶联剂、硬脂酸钙润滑剂对复合材料流变特性的影响。利用密炼机对高密度聚乙烯与竹粉进行密炼混合,在此过程中根据情况添加适量的偶联剂或润滑剂,得到的复合块状材料经冷却破碎后注塑成型,并对注塑试样进行了系列动态流变测试,包括应变扫描、频率扫描,对比了2种温度下的应变扫描下的流变行为。应变扫描结果表明,添加助剂的复合体系比单纯竹粉/HDPE体系在更大的应变范围内属于线性弹性行为,通过低频区域的模量与频率关系的斜率分析表明,添加偶联剂和润滑剂有助于促进竹粉在塑料基体中的均匀分散,动态黏度与损耗黏度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偶联剂以及润滑剂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竹粉与聚乙烯塑料之间的界面结合,为木塑复合材料生产过程助剂的使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Interest in biodegradable materials for packaging and agricultural uses has grown in recent years. Plant proteins have been proposed as inexpensive, renewable, and abundant feedstock. Corn zein was investigated based on value-added considerations and on the unique thermoplastic and hydrophobic properties of zein. Films prepared from zein are known to be tough and resistant, but also hard and brittle, thus requiring the addition of plasticizers to improve flexibility. The objectives of this research were to study the tensile properties, water absorption, and microstructure of zein sheets plasticized with palmitic and stearic acids. Both palmitic and stearic acids showed similar effects as plasticizers of zein. Tensile strength of zein sheets increased with the addition of low levels of plasticizers. However, beyond a critical point, tensile strength decreased with further addition of fatty acids. Water absorption decreased continuously with increasing fatty acid content. Kinetic parameters indicated fatty acids decreased water absorption by decreasing the saturation level of zein sheets. Coating zein with flax oil decreased the rate of water absorption by sealing off surface pore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s of zein sheets showed the development of layered structures as fatty acid content increased. Zein-fatty acid layers were believed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increased tensile strength of plasticized zein sheets and to have contributed to increased resistance to water absorp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