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5 毫秒
1.
沙棘的水土保持作用机制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根系发达,分蘖萌生能力强,对不同气候条件和不同土壤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因此成为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先锋物种。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水土保持作用机制、水土保持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国沙棘产业的推广与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沙棘中心成立20多年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进行研究、开发和推广,用实效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推进全国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高效水土保持植物的资源调查、信息库建设、开发研究、技术推广、咨询服务和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水土保持植物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系统总结了沙棘中心在推进水土保持植物资源建设中的作用与成效,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3.
李敏  周珊珊  王普  杜海 《中国水土保持》2024,(3):51-54+72-73
为揭示在次降雨(暴雨)条件下砒砂岩区沙棘的减蚀机理及其影响因子,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砒砂岩区两个水土保持监测站点的沙棘小区和裸地小区2022年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沙棘小区的水土流失量大幅少于裸地小区,仅为裸地小区的4%左右;裸地小区水土流失模型的第一影响因子为最大30 min降雨强度,而沙棘小区的第一影响因子是降雨侵蚀力,说明沙棘覆盖影响了水土流失成因,改变了产生水土流失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我国沙棘水土保持功能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沙棘是半干旱地区用于水土保持造林的主要生态经济型树种,在中国特别是“三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全面认识沙棘林的水土保持功能,掌握其水土保持作用的机制和条件,基于国内多年来在沙棘水文水土保持方面的研究成果,简要介绍我国沙棘资源发展现状,分析人工沙棘林发挥水土保持功能的特点,认为其水土保持作用机理主要依靠3个层次,即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和根系土壤层,并从沙棘林不同层次的水土保持作用机理及整体效益方面,综合评述国内最新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今后应继续加强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区域水土流失研究的科学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区域水土流失研究是土壤侵蚀水土保持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从研究对象、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等方面,对区域水土流失研究的学科体系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出了区域水土流失研究的重点问题,包括:区域水土流失及动态分析与趋势预测,水土保持的区域环境效应研究,区域水土保持政策与决策,区域水土保持的基础信息设施研究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水土流失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葫芦岛市为研究对象,根据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和水土流失影响因子建立水土流失分级指标,运用RS和GIS技术获取水土流失影响因子信息并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实现对区域水土流失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和管理,具有快速、准确、客观、经济等优点。该研究方法能够及时掌握区域水土流失现状、水土保持治理状况、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等信息,为建立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数据库、实现对水土流失进行动态监测奠定基础,从而有效地促进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7.
沙棘林退化对土壤性质及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建平县有亚洲最大的人工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林,对防治当地水土流失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多种原因,该区沙棘林呈现大面积死亡的现象。通过样地调查沙棘林的死亡程度,并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和水土流失的测定,研究了沙棘林退化对土壤性状和水土流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沙棘活立木数量的减少,土壤容重增加1.40%~7.31%,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分别降低7.81%~21.89%和9.33%~27.65%,说明沙棘林退化对土壤结构和养分产生显著的破坏作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表明,纯沙棘林地的水土流失较轻,侵蚀模数为539t/(a·km2)。随着沙棘死亡率的提高,水土流失逐步加剧,入侵树种榆树纯林(Vlmus pumila)地达到1 526t/(a·km2)。土壤性质的恶化和水土流失的加剧,会对土壤有机质和土壤结构进一步破坏,使沙棘死亡速度加快,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正>《水土保持通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方向,紧密结合科研、教学和生产实际,全方位报道水土保持领域阶段性最新基础和应用研究成果。重点报道有关水土保持学科领域具有前瞻性和开拓性的研究成果,以及对水土流失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报道内容(1)土壤侵蚀规律及其治理措施和效益研究;(2)区域水土流失监测、趋势分析及其环境效应研究;(3)新技术及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在水土保持领域的应用研究;(4)滑坡、泥石流、风蚀沙化、湿地退化、盐碱地治理等水土流失灾害现状及其治理研究;(5)与水土保持有关的国家及全球性重大决策问题、热点问题研究与讨论;(6)国外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现状、研究进展等。1投稿方式及篇幅统一采用在线投稿方式(投稿网址为http://stbctb.alljournal.com.cn)。来稿篇幅  相似文献   

9.
陕西吴起县退耕还林地不同植被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国退耕还林工程示范县陕西省吴起县退耕还林地内设置了野外径流小区,在对其进行了土壤物理性质、入渗、抗冲实验及实测泥沙资料基础上,分析了退耕还林后不同植被类型的水土保持效益,结果显示:土壤入渗的初渗率、稳渗率、平均入渗率大小顺序为油松荒草地沙棘+油松b沙棘+油松a沙棘;土壤抗冲性能沙棘林地最强,沙棘+油松林地次之,油松林地最弱;土壤产沙量为油松林地最大,沙棘与沙棘+油松林地相对较少;地表径流量为油松林地荒草地沙棘+油松林地b沙棘+油松林地a沙棘林地;退耕还林后,土壤物理性质得到不同的改良。油松林地的土壤容重最高,土壤总孔隙度与土壤毛管孔隙度最低。因此,退耕还林可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而不同植被类型中沙棘纯林的水土保持效益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沙棘植物资源分布与营养学应用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棘作为一种多功能植物树种,其抗干旱、耐瘠薄、生长快、易种植等优良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已经被水土保持、林业等生态行业的广大科研和生产工作者所熟知,沙棘种植和利用已成为北方许多经济落后的水土流失地区农牧民脱贫致富和地方经济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为更好地宣传展示沙棘的经济价值,进一步加快沙棘事业发展,充分发挥沙棘的多功能效益,从沙棘植物种质资源与分布、沙棘的营养成分及功能应用、沙棘的营养学与医药学特性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水土保持监测基本方法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土保持监测为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保持规划提供了基础数据,是水土保持事业的根本性工作。针对目前水土保持监测存在的基础研究薄弱,理论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对水土保持监测的基本概念、监测与水土保持其他学科的关系;水土保持监测的主要目标、对象、内容及基本方法等进行了系统论述;在综述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监测研究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煤矸石山植被水土保持功能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抚顺西排土场植被水土保持功能进行评价,遴选植被冠层截留量、植被冠层高度,乔灌郁闭度、基部盖度、枯枝落叶层截留量、枯枝落叶层厚度和有效根密度7个指标建立评价体系.选取5种植被为研究对象,选择栽植后恢复3 a和恢复5 a的植被分别进行研究.对各植被水土保持功能指标进行计算和比较,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得出各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的综合值.结果为恢复3 a的植被水土保持功能排序为沙棘、紫穗槐、刺槐、小叶杨、油松;恢复5 a的植被水土保持功能排名为刺槐、沙棘、紫穗槐、小叶杨、油松.研究表明:灌木在植被恢复早期所具有的水土保持功能较好.随着恢复时间的增加,阔叶乔木的水土保持功能逐渐增强.建议煤矸石山生态修复中采取阔叶乔木和灌木混交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水土保持科技工作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福建省的水土保持科技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一是开展了水土流失遥感调查、山地开发水土流失现状调查、水土保持重点县小流域普查等基础工作;二是建立了水土流失预测模型和小流域数据库;三是筛选出水土保持先锋植物,研究出多项水土流失治理技术;四是推广了治理新模式,加强了交流与合作。近期研究的重点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技术研究,侵蚀劣地植被快速覆盖技术研究,面源污染水土保持控制技术研究,水土保持优良植物的筛选、引进及推广,水土流失监测和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推广,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推广和水土保持治理示范区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潮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及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占密云水库以上集水流域面积31%的潮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在对流域水土保持和水土流失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明了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在减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阐述了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拟为流域综合治理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正>世界各国生态学家都致力于研究环境建设问题,对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首要研究水土流失机理,揭示水土流失规律,从中探索水土保持措施。日本国土交通省关东地方整备局富士川砂防事务所林孝标等人利用断面观测仪研究了河床水土流失的侵蚀形态,相信此项研究对我国研究水土流失侵蚀形态有一定的研究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生态化成为近年来城市水土流失研究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分析当前城市水土流失的研究概况,探讨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是如何在城市水土流失研究的现有框架上进行更为综合的、深入的拓展.在景观生态学看来,与传统地区的水土流失相比,城市水土流失具有城乡二元景观异质性、城市化造成的过程化影响、城市水土保持的地域综合性这个三个重要特点.在此基础之上当前城市水土流失已经建立了主要包括城市水土流失的效应特征、形成机制,评价体系和水土保持在内的研究框架.景观生态学的引人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途径上为今后的城市水土流失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可操作性的思路.城市水土保持规划也足今后景观生态学原理应用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7.
黑土侵蚀区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东北典型黑土流失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中的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态修复林地(辽东栎)对于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等土壤质量因子的提高或恢复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该措施是目前榆树大沟恢复或保育土壤质量的最佳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水土保持委员会的组织及运行机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红壤区考察组在福建考察期间,对福建省水土保持委员会的历史沿革、组织形式与运行机制以及其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主要作用,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调查了解。福建省水土保持委员会在水土保持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领导协调作用,机构的设立及其运行机制较好地解决了目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部门间职能重叠,又相互割裂、条块分割、各行其是、投资分散等老大难问题,特别是在协调各部门参与和支持水土流失防治、履行各部门相关职责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经验和做法值得在全国推广。  相似文献   

19.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是由航片扫描系统、硬件平台和配套软件组成.它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地形图测绘、资源调查、工程勘测等领域.基于Intergraph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以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区的典型小流域为例,进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动态监测技术研究.经过研究认为该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可以实现从航片扫描、航测内业空三加密、建立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水土保持专题图制作、土地利用及水土保持措施动态监测、新增水土流失监测等工作的全过程,完全可以满足水土保持高精度动态监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美国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法规作为一种水土保持管理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适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修订之际,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如美国)长期积累的成功经验,有利于提高我国水土流失治理管理水平.对美国水土流失概况,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发展史,联邦水土保持机构,联邦、州级颁布的几部与水土保持相关的法律法规做了简要介绍;并对我国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