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6 毫秒
1.
2011年10月12日下午,湖北宜昌萧氏集团在桃花岭饭店举行萧氏“萧净尖”新品新闻发布会,会议由夷陵区委主要领导刘洪福主持。湖北省农业厅厅长祝金水在发布会上对萧氏集团的示范效应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中国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鲁成银、湖北省农业厅经作处处长李传友、宜昌市政府副市长王国斌、萧氏集团董事长肖勇出席发布会。参加新闻发布会的还有中国茶叶研究所研究员林智、省农科院果茶研究所茶叶研究室主任龚自明、省农业厅果品办研究员宗庆波等。  相似文献   

2.
宜昌萧氏茶叶集团有限公司,是湖北茶叶产业的标杆企业,也是中国最大的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十一五"是萧氏集团发展浓墨重彩、成就斐然的五年,抓好基地、规范化管理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茶叶产业发展立足农村。基地是茶产业发展的命脉,萧氏集团"十一五"持续快速发展的背后,  相似文献   

3.
宜昌萧氏茶叶集团有限公司,是湖北茶叶产业的标杆企业,也是中国最大的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十一五"是萧氏集团发展浓墨重彩、成就斐然的五年,抓好基地、规范化管理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茶叶产业发展立足农村。基地是茶产业发展的命脉,萧氏集团"十一五"持续快速发展的背后,  相似文献   

4.
萧氏是一个奇迹,萧氏是一个范例,萧氏是一个标杆。“萧氏经验”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等国家主流媒体关注报道,且称之为“中国茶叶产业的楷模”。萧氏集团每走一步都发出了铿锵的足音。  相似文献   

5.
2011年8月11日,湖北省委财经办(省委农办)高教处赴萧氏集团就全省“四个一批”重点园区建设情况进行调研,现场考察了萧氏茶业高新科技工业园一期工程的各个项目。同时还听取了负责人对萧氏茶叶高新科技工业园二期、三期项目的规划情况,对萧氏茶叶高新科技工业园工程的构成设计和企业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6.
2008年9月4日,随着湖北省现代茶业加工业现场会在宜昌市夷陵区召开,萧氏集团投巨资打造的高效观光旅游茶园正式开园。据了解,萧氏集团高效示范茶园共66.67hm,其中核心基地21.33hm,遮阳棚0.67hm。  相似文献   

7.
10月15日,湖北省农业厅副厅长焦泰文率相关处室领导来宜昌渊研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情况,萧氏茶产业高新科技工业园成为涧研示范点之一。宜昌市农业局局长熊长权、夷陵区副区长黄光学、萧氏集团总经理刘汉武陪同调研。  相似文献   

8.
今年4月,萧氏茶业集团公司“萧净尖”绿茶荣获第四届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金奖。这是该公司继“萧氏”、“金香品雪”、“楚红”等品牌产品获奖之后的又一项大奖。《茶经》“八之出”曰:“山南以峡州上……”茶圣陆荆对宜昌一带生产的茶叶赞赏有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保持“山南以峡州上”的美誉,萧氏茶业集团公司制定了一套公式:  相似文献   

9.
“茶净心静情更近”。萧氏茶业集团公司的广告语,向人展示了茶品质、茶叶滋润精神、以茶会友等各种画面。  相似文献   

10.
2011年9月6日,湖北宜昌市委、市政府就夷陵区茶叶发展召开专题办公会,提出举全市之力,把萧氏茶叶集团打造成国际化茶叶公司。市委副书记李亚隆、副市长王国斌出席。  相似文献   

11.
近期,萧氏茶业集团作为湖北省公布的第一批知识产权示范建设企业应邀参加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主办,湖北省知识产权局承办的“企业专利信息运用能力培训班”。  相似文献   

12.
受公费紧缩等因素影响,茶叶市场也随之出现波动,普遍感到“茶叶生意不好做了”。事实是否如此?萧氏茶业集团公司的答案给予了否定。 “盯着公费做产品,一斤茶叶卖上几千甚至上万元,本身就是畸形业态,迟早会走进死胡同。”早在2013年春,萧氏茶业集团公司就提出了市场转型,董事长肖勇在公司转型动员会上的一席话意味深长:“大千世界,什么样的需求都客观存在,不是产品没有市场,关键是要看我们的产品放的地方对不对……”  相似文献   

13.
刘洪文  姚晔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411-11412
[目的]找出萧氏松茎象在玉屏县未造成危害的原因。[方法]以人工采脂松树为对照,从蛀道的横向长度和流脂量研究萧氏松茎象危害松树的情况。[结果]萧氏松茎象割面负荷率远远小于标准0.4的规定,所形成的蛀道不足以危害松树。有萧氏松茎象的松树平均单株年流脂量40.95g,每厘米胸径流脂量2.95g,采脂树平均单株年流脂量1500.00g,每厘米胸径流脂量79.74g,表明萧氏松茎象造成松树流脂仅有人工采脂的数十分之一。有萧氏松茎象的松树与周围松树的生长状况、树高与胸径没有明显差异。从古到今玉屏县从未发现萧氏松茎象致死松树的现象。[结论]流脂量和蛀道的横向长度都不足以对马尾松造成实质损害,是萧氏松茎象在玉屏县危害不严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萧氏松茎象发生成因及生态控制对策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萧氏松茎象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严重危害国外松的钻蛀性害虫。通过对萧氏松茎象在江西6年来的发生动态及其发生区生态地理结构特征的分析,认为萧氏松茎象是一直生存在马尾松林的本地种;湿地松十分适宜萧氏松茎象的生存和繁殖。湿地松的大面积栽种改变了萧氏松茎象原有的生态环境条件.再加上目前尚未发现有效的天敌.导致该害虫生态调控失衡,种群数量上升.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林间试验,研究无纺布白僵菌剂对萧氏松茎象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10年和2011年在无纺布白僵菌条防治试验样地,萧氏松茎象虫口密度分别下降47.5%和64.0%,而对照区的虫口密度分别上升7.02%和4.92%;防治效果分别为51.0%和65.7%。用诱捕器开展林间萧氏松茎象成虫数量及其白僵菌感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2010年和2011年在防治试验样地和对照样地诱捕到的成虫数量比分别为52.5%和49.1%;在防治试验样地诱集到的萧氏松茎象成虫白僵菌感染率分别达到74.6%和78.2%。因此认为,林间使用无纺布白僵菌条防治能够明显抑制萧氏松茎象种群的上升。  相似文献   

16.
宜昌萧氏茶叶集团是宜昌第一家茶叶集团公司,集团公司注册资本6100万元,拥有固定资产8000多万元,公司茶叶基地幅射宜昌地区三区两县近十万茶农,提供农民工就业岗位500余个。现拥有自主经营有机茶园533.33hm^2,绿色食品茶叶基地3333.33hm^2,是湖北省农业产业化、林业产业化双龙头企业以及湖北省十佳名优茶加工企业,2004年9月成为湖北首家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茶叶生产企业,2006年5月在宜昌茶叶行业中率先通过QS食品质量安全认证和计量免检C标志认证,6月萧氏茗茶荣获“湖北茶叶市场绿色健康第一放心品牌”荣誉称号,2007年企业创新研发“茶叶鲜叶清洗自动化生产线”开创了千年茶叶从不清洗的历史,得到了众多知名专家的普遍关注和好评,并顺利申报了国家专利,萧氏牌“金香品雪”荣获世界绿茶大会金奖,企业再次入选中国茶叶行业百强,连续两届排名湖北省同行业第一。  相似文献   

17.
应用金龟子绿僵菌Ma1291-2和MaWP-01菌株油剂进行林间感染和防治萧氏松茎象试验。结果表明,室内培养48 h后,2株菌株的分生孢子在油剂中的萌发率达80%以上;感染试验中,2种处理后的萧氏松茎象死亡率都极显著高于对照;Ma1291-2和MaWP-01菌株防治处理,1 a后萧氏松茎象虫口密度极显著低于对照,防治效果分别为(46.71±1.28)%和(37.57±1.26)%,2 a后萧氏松茎象虫口密度仍然显著低于对照,防治效果分别为(45.47±1.70)%和(36.69±0.90)%。说明该2株菌株的油剂对萧氏松茎象有一定的控制效果,且Ma1291-2菌株更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应用诱捕器进行林间萧氏松茎象成虫的诱捕试验.连续3年的结果表明,诱捕器能准确地监测萧氏松茎象成虫种群动态.萧氏松茎象成虫活动主要在3月~6月,4月~5月是成虫数量出现的高峰期,8月份成虫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结果还显示,开展成虫诱捕后的第3年林间萧氏松茎象种群虫口减退率为70.63%.这说明诱捕技术能有效降低萧氏松茎象种群密度.采用标记释放回捕法研究萧氏松茎象成虫的林间扩散距离.2006~2007年连续2年诱捕器的回捕率分别为56.25%和45.37%.诱捕器的诱捕范围在150 m内,其中以16~60 m诱捕成虫的数量最多,分别占总数的66.67%和46.94%.这说明成虫运动性不是很强,应用诱捕器来监测和捕杀成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 xiaoi Zhang)是一种对松林危害极大的害虫,在我国部分省份为害非常严重,并有明显的扩散蔓延趋势,防治已刻不容缓。该文总结了目前萧氏松茎象防治的常见技术措施,讨论了各种防控手段的优缺点,通过分析认为昆虫病原真菌的开发利用是解决萧氏松茎象科学防控这一问题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20.
林间调查表明,萧氏松茎象在武夷山风景区水帘、大红袍、大王亭、一曲附近以及一线天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萧氏松茎象的发生与坡位、马尾松的胸径、地被物覆盖率以及40 a生以下的松树之间有很大关系,不同坡位间马尾松林的被害株率和虫口密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中坡受害最重,下坡受害程度最轻,胸径在21~60 cm之间的松树和40 a生以下的松树与萧氏松茎象幼虫虫口密度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